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翟永明是后朦胧诗和女性诗歌的代表诗人。她的诗歌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黑色时期”和“白色时期”。她黑色时期的诗歌大量地运用黑色意象群,并大量地抒写梦幻,从女性的视角来观察女人的命运;她白色时期的诗歌则大量地运用白色意象群,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一切。总之,翟永明前后期的诗歌,由于采用了独特的视角、个人化的思考以及独特的表现手法,因此她的诗歌获得了一种美学上的独特力量。  相似文献   

2.
南通范氏诗文世家第二代传人范凤翼是明末文坛上著名诗人。其文学交游甚广,遍及朝野。在明末的政治动荡以及归隐田园的时光中,范凤翼的诗歌创作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意蕴。前期主要表现出一种壮怀激烈的济世情怀,而后期则主要是阐发寄情山水的隐士心态,以及由社会动乱所引发的感怀。以其交游对象将范氏诗歌分类研究,可以归纳出其不同时期诗歌特点。范氏诗歌在不同时期所呈现出的鲜明特点,深刻体现出明清易代之际有识之士的心境,以及明末清初社会变革在扬州地区的缩影。  相似文献   

3.
英国诗歌的历史其实是阴阳两性诗歌的减幅振荡出现,在这一历史长河中关于四月的描绘丰富多彩。本文运用原型隐喻研究和意象的理论,分析不同时期四月所隐含的不同象征含义。  相似文献   

4.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在唐朝不同的时期,诗歌呈现出形态各异的面貌。晚唐时期,诗歌开始出现明显的派别集中。本文从人物背景、审美、文本、格律、意境五个方面对比郑谷与姚贾诗风,从中找出二者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西晋太康时期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进行模拟创作的初创时期。这一时期的模拟观与后世不同,主张“师其意不师其辞”。其模拟创作主要分为拟乐府类、拟古诗十九首类等五大类型,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一定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六朝是文学开始自觉的时代,诗歌作为文学的主要形式,在六朝时期也具有独特的时代风貌。首先,六朝诗歌在整个诗歌进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这时期多模拟之作,诗歌意象和抒情模式也在此时期得到了稳定和发展;其次,玄言、田园、山水、女性美等四大题材构成了六朝诗歌内容上的几大特色;最后,六朝文学集团的政治化和贵族化性质使其诗歌创作也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7.
死亡主题贯穿着西方诗歌创作的各个时期,不同的死亡观体现着人类思考其自身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与上帝的关系等认识过程。欧洲各个时期的诗歌集中体现不同的死亡观,在浪漫主义时期尤为明显。考察拜伦、雪莱、爱伦·坡等诗人诗作,可见出这种死亡哲学淋漓尽致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在爱尔兰诗人叶芝的早期诗集《玫瑰》之中,诗人采取了多种不同的诗歌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诗歌中“赋”的手法的运用,二是哲理意味在诗歌中的传达,三是通过直白质朴的诗歌语言达到独特的诗歌效果。多种手法的并列使用既造成了叶芝诗歌纷繁多变、关不胜收的奇丽景致,又为我们理解叶芝后来不同时期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桃花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中一种常见的意象类型.<诗·周南·桃夭>的桃花意象原型,体现了先秦时期的自然崇拜和生殖崇拜及其审美意蕴.在唐代诗歌中,桃花意象亦得到丰富和发展.明代世风、士风的变化,导致诗歌桃花意象呈现出与前代不同的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10.
1912年到1916年6月,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反袁时期。无数革命党人以诗歌为武器,揭露袁世凯的反革命本质及他的皇帝梦,并且对筹安会六君子也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反袁时期的诗歌,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向现代诗转换时期最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11.
散文和传奇有很多方面的联系,本文从文体演变的历史渊源、文本中两种文体的创作方法以及诗意氛围的创造等方面来探讨并且寻绎,从而在两种文体发展的轨迹上得到一些可帮助的点,扩散地看中国文体的交叉发展与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因为对诗歌的共同热爱,伍尔芙与福克纳的小说都自然地呈现出诗化倾向,又由于作家的个人风格不同,他们的诗化小说各具特色,但两位作家在诗化小说的探索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只是简单刻画人物和叙述故事的模式,将诗歌的象征意象与浪漫的激情融入小说中,从而赋予小说新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3.
蔡襄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农学家,也是一个关心民瘼、情深意密的诗人。从蔡襄"文以道为本"的主张,以及其诗歌与"白体"、"西昆体"和"晚唐体"三大宋初诗风的关系,可以看出蔡襄诗学思想主要受韩愈影响。其诗歌创作博采众长,对于颇为后人诟病的宋初三大流派都有所吸收。  相似文献   

14.
初步总结宋词的传播方式,将其分为歌唱、评价、文字、唱和四种传播类型,包括酒宴歌唱、名句、品评、刊印、书写、题壁、唱和、次韵等多种方式;并分别讨论各种方式对宋词发展的影响,认为宋词的繁荣、宋词的风格流派的形成、体式改变、题材创造、词的文体地位的确立等问题都与宋词传播有相当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严格遵照“诗言志,词言情”,词“别是一家”,诗词两种不同体裁的不同艺术特征写作,使其诗与词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其诗气象宏敞,豪迈感人,其词则意味深浓,委婉曲折  相似文献   

16.
诗人毛泽东善于总结诗词创作的经验,并形成毛泽东独特的诗词观。即:诗言志;诗以情胜;诗要用形象思维;诗歌应当风格兼容;对旧诗、新诗持辨证观点;提倡民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诗歌语言应广纳博取;诗不厌改等九项。  相似文献   

17.
王立  吴新华 《科技信息》2007,(33):140-141
The thesis will focus on learning styl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through the perspectives of FD/FI,impulsivity /reflectivity and aural/visual.In the same class,different learners apply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s.Debates thus arise in arguing which style is more beneficial to learning.Teachers should find out different ways catering for different needs of the learners resulting from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s,and help them find their best ways in SLA.  相似文献   

18.
北宋诗人崇尚唐人唐诗,以盛、中、晚三唐的诗人诗作为主。其形式主要反映在五个方面,即“别集整理”、“选集编选”、“唐集校注”、“诗话评说”、“序跋品评”;而于诗歌创作方面的具体表现,则重在相互唱和而成风气、汲取各种创作技法以为己用、继续乐府诗的创作等方面。因此,以崇尚唐诗为主流的诗歌创作,历史地成为了推动北宋诗歌繁荣与发展的一种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浪漫主义诗人喜玛拉雅山人(本名萧蒂岩),在西藏生活工作四十年,刻意追求新诗理论倡导者毛泽东关于古典诗词+民歌+自由诗=新体诗的探索道路,不辞劳苦地广泛探求新诗的体格,包容各种形制的新诗创作,试尝内容与形式的最佳结合,有成功的范例,也有失败的教训,为新体诗的继续探索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蓝本——《神女惊梦》。同时,获得了较大的诗歌创作成就。当诗人充满激情写作时,那是在与珠穆朗玛神女交流信息;当诗人刻意追求诗的民歌形式时,诗歌就有可能缺少激情。  相似文献   

20.
《天问》的结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而结构的“类型”研究将这一问题提升到诗学理论的新高度。《天问》结构类型主要有回环连锁式结构、不断转换的问难式结构、创世史诗式结构、戏剧性结构、一元与多元相结合的结构、有序与无序之间的双构性诗学结构、树状结构、二元对立转化结构、诵-抒同构的抒情结构、破立并行的双线式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