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恒是新时期女性意识十分自觉的男作家之一,他的《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白涡》充分揭示了其女性想象与关怀的三个特点,即:以人道主义作为基础,侧重从食色两方面关注女性沉重的肉身;立于女性价值立场,对女性追求自我生命意志的实现予以同情与肯定;在探讨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时,侧重于对男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舒婷作为当代女诗人的代表,认真反思了中国社会的女性意识,其《致橡树》和《神女峰》反映她建立新的女性意识、破解传统女性意识、反抗父权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巴金的《家》与《红楼梦》有着很大的相似与相近之处,尤其是其中一些悲剧女性的经历与命运:鸳鸯与鸣凤,黛玉与梅芬,宝钗与瑞珏。历来人们都认为她们的悲剧命运是封建礼教与封建家族制度,男尊女卑与婚姻包办等结果。但从女性批评的角度来看,这只是一个外因,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她们自身缺乏自我意识和自我生存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伏羲:良渚文化的祖宗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杭出土的良渚文化神像是良渚文化的祖宗神, 也即上帝。他的形象是鸟的头, 龙的身躯。这个形象与神话人物伏羲相符。传说伏羲生于太湖, 其出生地点与良渚文化分布地域也相符。伏羲的名字, 还有古越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封建正统伦理思想的包围下,《镜花缘》却能运用反笔手法,通过颠倒现实世界中男女的角色地位,来达到表现女性意识的目的:与前人的文学作品相比,《镜花缘》容纳了更加丰厚并且更为先进的思想意识,它所表现的女性意识及所提出的女性问题的解决路径,对后代女性思想解放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便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服饰和外貌两方面探讨《诗经》的女性的“色”美。明清小说中盛行的“佳人”的各要素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尤其是对其健康自然的“色”的描绘更有先秦的社会文化特点:《诗经》的“佳人”是一种天然美,崇尚丰满健壮。《诗经》对女性服饰的描写崇尚自然美尤其尚素,男性反而艳丽;同时服饰显身份,服饰比德。女性的容貌描写主要是画龙点睛式的和遗貌取神式的,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即使全面描写也是突出一点;多用比喻法,喜用鲜花、玉石和月亮来比喻女性的容颜。  相似文献   

7.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多如牛毛,程朱礼学提倡妇女要贞操守节,更将这种残酷的制度发挥到了极点。然而考察诞生于春秋时代的《诗经》,却发现《诗经》时代的女性可以自由地与自己喜欢的男子欢会、定情,甚至结合。她们大胆为自己歌唱,率真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大胆地吐露对心仪男子的爱慕。一切所谓女性的德行在她们身上几乎不留痕迹,贞节观念更是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塑造的白流苏,与雪漠在《白虎关》中塑造的兰兰、莹儿,在情感经历中有许多相似之处,尽管她们分属于不同的时代。作为女性,婚姻的不幸让她们只能在改嫁或守寡之间选择,但两者都是女性永远的梦魇。原因是: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男权中心的社会结构;经济上的贫困和依赖。三位女性的情感历程,为我们提供了窥见中国女性生存困境的窗口。  相似文献   

9.
伏羲是中国古史传说时代的远古帝王,堪称人文始祖。伏羲一生致力于人类的进步,揭开了文化科学的新篇章。从政治、经济、人文、行政等方面对太昊伏羲管理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从中总结出具有现实意义的管理理论,以指导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女性作家的中篇小说《双人床》和《爱情是脆弱的》,塑造了几个有着独特个性的女性形象:孤独的苏婕、无奈的陆小冰、妥协的向瑶、独特的琼林,反映了当今女性面临的困境与无奈,展现了女性在父权社会中寻求独立身份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