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发展概况 大理州有着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是我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一博南古道的必经之地,也是驰名中外的“赵洲丝”和“永昌绸”的重要产地。2001年11月州委、州人民政府在祥云县召开了大理州蚕桑产业化建设现场办公会,决心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东桑西移为契机,从实际出发.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把蚕桑列为新的支柱产业进行培植。通过六年(2002—2007年)的快速发展,全州蚕桑产业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至2007年,全州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由2001年的3.71万亩和1154吨,发展到27.88万亩和7215吨,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分别是2001年的7.5倍和6.3倍。  相似文献   

2.
丝绸的起源     
正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倡议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我们从"丝绸的起源"开始,一起感受古丝绸之路的灿烂文明,共同畅想新丝绸之路的美好明天。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丝绸的光芒很早就闪现了。茂密的桑树林旁有几间茅屋,男子在屋前的田里耕种,女子在屋里织布,咯吱咯吱的织布声传来……这样的农耕场景在我国古代十分常见。我们的祖先擅长栽桑养蚕,  相似文献   

3.
城固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的故乡,先民历来就有栽桑养蚕的习惯,地理环境优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具备了桑树生长和一年多季养蚕、生产优质蚕茧的环境条件。但近年来在蚕茧质量上普遍有所下降,主要反映上茧率低、解舒率低、色泽黄、烘的干茧售价不高,只能作绢纺原料,势必影响本县蚕桑产业。  相似文献   

4.
镇巴栽桑养蚕面临劳动力紧缺,桑园面积毁损严重,产业缺乏项目支撑,应加强桑园管理和现有养蚕人员技术培训,拓宽产业发展思路,加大蚕桑副产品开发力度,建立产业示范园带动蚕桑生产发展,走“强村大户”道路,推动蚕桑产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位于川西南的攀西地区被国内外专家誉为“栽桑养蚕的最优气候组合地带”,栽桑养蚕已经成为该地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随着蚕桑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对蚕业资源进行系统、广泛的研究和开发,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就如何综合开发攀西地区蚕业资源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西方近代化蚕学理论和养蚕技术于晚清传入中国.其内容主要包括蚕体解剖学、蚕体病理学、巴氏制种法、栽桑与养蚕技术等.栽桑与养蚕技术,有的与中国传统方法如出一辙,而其中化学杀虫剂和近代化喷雾器对晚清中国蚕业来说.是全新的东西.它们是近代化科技的产物,传入中国后,对中国蚕桑业的近代化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南充作为嘉陵江中上游流域丝绸名城,不仅是中国蚕桑丝绸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南方丝绸之路重镇,享中“中国绸都”称号,养蚕制丝经久不衰,民间亦有深厚的蚕神信仰和社会风俗,因而对于南充蚕桑历史与文化的发掘不仅有助于更好地探究古代巴蜀历史原貌,更能够促进和繁荣当地经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新建桑园产叶量,阐述了新建桑园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以实现当年栽桑当年养蚕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浅论中国古代服饰的"比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古代服饰中存在的“比德”现象和服饰“比德”的文化背景两个方面分析古代服饰的“比德观”,以期为理解中国古代服饰所凝聚着的深层理性意蕴找寻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栽桑养蚕的目的就是获得优质高产蚕茧,使蚕农增加经济收入。然而,在养蚕过程中,蚕儿往往遭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由于预防、防治措施不到位,造成蚕茧的产量和茧丝的质量下降,甚至因蚕病严重暴发而一无所获,给蚕农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在生产中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才能达到防病夺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家蚕小传     
家蚕起源历史久古代西方文献中说:中亚有一条丝的路,东方有一个丝的国,它就是中国.《通鉴外纪》里说:"西陵士之女嫘祖为黄帝之妃,始教民蚕桑,治丝茧以供衣服".传说黄帝建都于有熊(今河南省新郑县)时,活动在黄河流域,这里就成为蚕的发祥地,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在河南殷墟曾发掘出一些蚕茧和蚕丝.说明会养蚕的人就更多,殷代到现在已经三千年有余了.最近几年,我国学者对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出土的半个割裂蚕茧,浙江吴兴县钱山漾出土的绢片、丝线和丝带,以及河北正定县南杨庄出土的陶  相似文献   

12.
汉字形体包蕴着古代社会与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本文从“贝”字及以“贝”为偏旁的字中探索从中反映出来的古代社会的一些经济现象,说明我们可以借助文字来了解、考察历史,追溯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踪迹。  相似文献   

13.
“和亲”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中特有的政治现象,是中国古代民族交往和文化融合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古代妇女社会地位发展演变的分水岭。中国古代妇女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处的社会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方向。“和亲”政策推行后中国古代妇女社会地位的衰落,反映了农业社会夫权的高度膨胀与扩张。中国古代妇女在“和亲”政策前后社会地位发展轨迹说明,古代妇女社会地位的衰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动因。她们在历史上所作出的贡献也必须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明清小说评点中频繁出现“点睛”、“画龙点睛”、“传神写照”等画论述语,深受中国古代画论的影响,本文主要梳理明清著名小说评点中的“点睛”等术语的源流,揭示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的某些特征及其与画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与周边国家建设“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周边外交战略的核心概念。中国周边外交的顶层设计不仅要大力推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中孟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一东盟高铁黄金走廊”等,形成活力四射的中国周边经济圈,“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媵,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获得裨益和助力”,  相似文献   

16.
陈晨 《皖西学院学报》2006,22(3):149-152
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绘画、书法等艺术体系的确立具有重要引导作用。中国的古代艺术不同于西方艺术,中国艺术极其注重对境界的追求,以“境界”作为审美的最高层次与中国古代宇宙观有极大的关联。从园林看,不论是上古的灵台,秦汉苑囿中的瀛海仙山或是中唐的“壶中天地”,园林实际上都是人们理想中的宇宙的艺术再现而已。当然本文并不是研究古代宇宙观的文章,只是以中唐以后的园林设计所反映的“天人之际”的宇宙观来看待现代室内外空间设计,进而倡导设计者继承古代空间设计传统的精髓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两烟“双控”和我国加入WTO以及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政策契机,给我州蚕桑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一是市场机遇,近几年来.蚕茧生产在种植业中比较效益极为显著,极大地调动了群众栽桑养蚕的积极性;二是西部大开发将生态效益作为重点,而蚕桑生产生态效益极佳,可作为退耕还林、  相似文献   

18.
张励  张安琪 《世界知识》2023,(19):26-27
<正>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迎来取得辉煌成就的十年节点,也迎来前往下一个“金色十年”的起点。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犹如两条纽带,连接着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各国,在各方坚持不懈的推动下,“一带一路”倡议为不确定的世界贡献了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新发展方案。  相似文献   

19.
由“流观”论、“游观”论和“物观”论等构成的中国古代审美“观”论体系包含深刻的生态美学智慧,它不仅有助于我们考察古代中国人的自然观、时空观、生命观特征,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领悟古代中国人在“天—人—地”生存网络中的谛视方式,以及在这一谛视方式主宰下古代中国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安顿自我生命等重要理论问题。这些生态美学智慧中的合理成份,可以为当今艺术生态学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古代的私塾,还是现代依托网络、卫星所开民用工业的远程教学,中国“教书育人”的模式本质上都是以“施教者”为中心开展的——这一点自孔孟以来,没有发生过根本性改变。然而,在真正的网络时代来临之际,却有这样一位女子,以“因材施教”之名,誓必颠覆延续了几千年的教学传统,让学生成为教育的真正核心——她开创的安博教育集团因此获得了中国教育领域历史上最大的一笔私募资金——54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