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利用X射线10~100千伦处理黄麻品种JRC 206(长果种)、JRO 632(圆果种)和SudanGreen的干种子,查明JRC206的LD_(50)为50~60千伦,JRO 632和Sudan Green——20~30千伦。JRC206的X_1植株的形态变异的频率最高,其次为JRO632。大部分形态变异在X_2不能遗传。在X_2中已分离出叶绿素、不育和有生活力的突变。Sudan Green的有生活力的突变体最  相似文献   

2.
已有若干涉及水稻基因雄性不育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报告,但在此试验的初期却无提高杂种群体异型杂交的雄性不育基因可资利用。本试验的目的在于诱发可用于水稻改良的轮回选择计划和回交育种规划的雄性不育突变体;试材是采用适应于日本温带栽培中熟品种之一“日本优”的干种子,用三种诱变剂处理:γ射线照射剂量为2和3万伦,剂量率24伦/小时;0.2%浓度溶液EI(乙烯亚胺)浸种2小时;10毫克分子溶液NMU(亚硝基—N—甲基尿烷)浸种4小时。被EI和NMU浸过的种子均用自来水冲洗15小时。每个处理的种子数和M_1至M_3种植的株数、系数、系统数见表。  相似文献   

3.
利用γ射线25、50、75和100千伦处理亚麻品种Neelum的种子,剂量率为15千伦/分。在剂量为50千伦处理的M_2中,选到持有狭叶和茎秆长度变短的早熟突变植株。在M_3-M_6中,研究矮生突变体PKM查明其开花较对照平均早30天。而其株高仅为对照的一半,千粒重高,产量较低。由于其收获期可比当地标准品种提早六星期,因而是一个有经济价值的突变体。尽管这种  相似文献   

4.
~(60)Coγ射线处理蚕豆干种子后,无论是对其根尖茎尖细胞染色体或是对M_1代植株小孢子的发育,均有一定的影响。用CO_2激光处理Allium listulosum作物减数分裂前的花蕾,也可以引起减数分裂时发生变异。因此,~(60)Coγ射线和激光单独处理都会对作物发生一定的影响。但是,~(60)Coγ射线和激光双重处理后情形怎样呢?我们以蚕  相似文献   

5.
60Co γ-Ray射线诱变水稻突变体的分离和遗传学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水稻发育的分子机制,我们利用γ射线对粳稻品种9522进行诱变,共诱变了3 000 g种子,M1代单株收种,M2代移栽5 963个株系于上海农科院.在M2代中筛选突变体,并在M3代中复选,最终得到了叶、株型育性等各类形态突变体666份.对其中162株突变体进行了遗传分析,有53.61%的突变体出现3∶1的分离,这些突变体是隐性的单位点突变.同时,这些突变体的分离也为水稻功能基因分离和功能鉴定等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为水稻发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据研究:~(60)Coγ射线照射蚕豆种子对其生长发育都有一定的影响,在高剂量下并能诱发产生各种突变,成为近几十年来进行育种的方法之一。郝水等利用×射线处理蚕豆萌发种子,发现10—300γ对根部细胞的有丝分裂有促进作用,700γ则产生抑制,并在细胞分裂时产生各种染色体畸变。我们在研究了γ射线对蚕豆的形态变异的基础上为探讨~(60)Coγ射线对蚕豆细胞学的影响,特别是对染色体的影响,给各种形态、生理上的变异提供细胞学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诱变育种,是继系统选育和杂交育种等育种方法之后,利用物理和化学等诱变因素发展起来的一项育种新技术.随着植物诱发突变研究的进展,国内外对于诱发突变体在作物育种上的作用,引起了很大的兴趣.在诱变剂的应用上,也从单一的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快中子等)、化学诱变剂(如EMS、NEU、NMU等)到理化综合因素的应用.例如、意大利的Scarasciag—Mugnozza采用物理和化学诱变剂在硬粒小麦上引变出38个在抗倒伏性上明显强于原品种的高产突变系,其中三个最优良的突变系已直接培育成品种.苏联Φ.用化学诱变方法从丰产小麦品种“无茫一号”和“高加索”中获得一系列矮秆突变系,蛋白质含量高达23%—24%.我国浙江省农科院利用~(60)Co—r互射线照射水稻品种“科字6号”,选育出比原品种早熟40天的新品种一“原丰早”,比同熟期推广品种增产一成以上.但是总的来说,辐射和化学诱变剂诱发的有利用价值的变异率仍然很低,一般仅为千分之几.尤其是突变体能作为新品种在生产上应用的更是少数.因此,当前国内外诱变育种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诱变的有益变异率,从而提高诱变育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60)CO—γ射线同一剂量(1850伦)和剂量率(90伦/分)昼夜每隔2小时照射萌动的蚕豆种子.以一天为一周期,共观察了两个周期的细胞变异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辐照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但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有明显的差异,DNA合成期(S期)对辐射较敏感.畸变频率与畸变类型成正相关,但不同时期辐照所产生的畸变类型也有一定的特异性,在早S期照射则染色体畸变较多,占总畸变率的48.4%,在染色体畸变中,又以断片出现较多,占染色体畸变的50%;而在S期后受照则出现核畸变较多,占总畸变率89.2%,在核畸变中,又以微核出现最多,占整个核畸变的82.8%.所以,进行辐射育种工作时,如照射萌动种子,注意从细胞周期的动态上去考虑,选取适当的时期进行照射也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极低温下用~(30)CO—γ射线照射冬小麦风干种子,在确认极低温能减轻M_1代生理损伤的基础上,对M_2代的突变频率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极低温同常温比较,在20—30千伦照射量范围内,大部分性状的突变率有所降低。若分别以其LD_(50)(半致死剂量)为基准进行比较,即在辐射损伤相同的情况下,极低温却导致突变率的显著提高。由此推断,在极低温下照射能够有效地保存射线直接作用对遗传物质所诱发的变异。  相似文献   

10.
选择3个苦荞品种川荞1号、KP9920、榆6-21为辐射诱变材料,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诱发产生突变体,测量其M2代子粒中黄酮含量。试验表明,经适宜剂量的60Co-γ射线照射的苦荞种子,其M2代子粒中黄酮平均含量高于对照组。指出,利用射线照射对苦荞的品质改良是可行的,对于不同的苦荞品种,经辐照处理后黄酮含量增加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以~(60)Co-γ射线在常温和极低温(-196℃)下照射小麦种子,其M_1表现的生理损伤证明:在极低温下照射,LD_(50)可提高1—2万伦;在本试验的温度条件下,分期播种表明成苗率与温度呈正相关。还提出在极低温下被照射种子的辐射敏感性仍受种子含水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拟南芥抗盐单基因突变体的诱导与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Co60-γ射线辐照野生型拟南芥种子,将诱变处理后的M一代种子温室种植,收获的M2代种子用于抗盐突变体的筛选,将在200mmol/L盐胁迫条件下筛选出的352株幼苗根仍表现向地性生长或真叶不变为褐色的植株作为可能的突变体,再将这些M2代可能的突变体移苗种植至基质中并收获M3代种子,经对M3代的抗盐性状继续进行检测,最终获得4株100%表现抗盐性状的突变体。  相似文献   

13.
离子注入引起植物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对玉米、水稻、大豆、大麦、黑麦、小麦、三色堇、矮牵牛等植物的种子进行离子束辐照处理,在被处理当代种子中,发芽率、生长速度、植株株型等方面均出现了变异,不同作物表现的变异程度及变异类型不同,不同品种间也有差异。对染色体行为观察,发现有丝分裂基本正常,减数分裂出现异常。玉米中有单价体和多价体,大豆中有落后染色体,水稻中有微核仁等现象。对离子束作为诱变源的研究现状、特点及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采用咖啡因前处理后再用10000拉特(~80)Co—γ射线辐照水稻种子的试验表明:咖啡因对M_1代所产生的生理损伤(成苗率、苗高及育性等)有加剧作用.M_2代秧苗叶绿素突变及田间农艺性状变异的频率有提高的趋势,而用同样浓度的咖啡因单独处理则没有这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三叶木通理化诱变技术及其成熟期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γ射线及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三叶木通种芽,探讨其诱变技术及变异规律。结果表明:γ射线与EMS综合处理三叶木通种芽,能产生早实变异,童期13个月,比对照缩短12个月以上;也能产生早熟变异,果实生长期3.5个月, 比对照缩短2个月以上 ; 熟期变异出现频率平均为  0.13%,变幅0~0.248%;γ射线诱变剂量既是诱变苗成活率极显著的影响因素,又是成熟期变异率显著的影响因素;3 000伦琴剂量的A2,变异频率显著地高于5 100伦琴的A3及900伦琴的A1,诱变成活率极显著地高于A3,低于A1。早实变异株雄性败育,叶片生长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16.
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OsMS121的遗传及定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射线诱变粳稻9522种子获得一株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OsMS121.遗传分析的结果显示突变体是单基因隐性突变.细胞学观察发现突变体花粉的萌发孔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萌发孔的塞子体积较小,且畸形.萌发孔的孢粉素层与野生型相比较为稀疏;环状突起不明显,结构松散,呈颗粒状.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将该基因定位在水稻第二条染色体分子标记R2M16—2和R2M18—1之间约200KB范围内.这些结果为该基因的克隆及其在花粉发育中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小麦种子根为材料,研究了镉、锌及其复合污染对其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0.05ppm镉和0.5ppm,5ppm锌对小麦种子根的生长及生理活性有促进作用;当镉浓度超过0.5ppm,锌浓度超过5ppm时,对生长及生理活性具有抑制作用.镉和锌的关系不仅与二者的浓度有关,而且还决定于〔Zn~(2+)〕/〔Cd~(2+)〕.当(Zn~(2+)〕/〔Cd~(2+)〕>10时,同一水平Zn处理中,〔Cd~(2+)〕的增大会减小其伤害,同一水平Cd~(2+)处理中,〔Zn~(2+)〕的增大会增强其伤害;当〔Zn~(2+)〕/〔Cd~(2+)〕<10时,同一水平锌处理中,〔Cd~(2+)〕的增大将增强其伤害,同一水平镉处理中,〔Zn~(2+)〕的增大将减小其伤害。  相似文献   

18.
王柏楠 《河南科学》2007,25(5):758-760
研究了γ射线对菊花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菊花品种间的辐射敏感性差别较大,粉紫花色品种突变体较高,而绿色、白色、黄色品种较难诱发花色变异;植株用于诱变处理优于根芽,根芽优于枝条;3种诱变材料适宜诱变剂量为2~3 Gy.  相似文献   

19.
人们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往往根据生物体桔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促使生物内部结构的变异,反作用于功能,从而有效地控制改造生物。例如,利用理化因素处理农作物的种子或植株,诱发农作物内部结构发生突变,选育新的品种,已成为当前作物育种工作中一条重要的途径。 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贯彻教学、科研和生产三结合的方针,从一九七○年起,我们组成“三结合”队伍,开展了水稻诱变育种的研究。经过四年多来的实践,初步选育出几个较好的水稻新品种和一批优良的新品系;同时,还探讨了水稻诱变育种工作中几个有关问题。现主要就后面一个问题摘报于后。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采用 He—Ne 激光和 N_2激光辐照“汉源小麦”等四个材料的干种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利用生物统计学方法,从个体水平上连续两年考查了激光——核辐射诱变小麦 L_1和 L_2两代的单株籽粒产量等57个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辐照材料不同,激光——核辐射诱变后代的变异程度不同,差异明显:He—Ne 激光和 N_2激光诱变后代的变异随剂量增加而加大;激光种类不同,后代变异差异不大;不同激光——核辐射诱变处理后代的变异大小顺序是:激光与~(60)C_0—γ复合诱变>~(60)C_0—γ处理>激光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