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社会救助制度在我国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其在保障我国群众的基本生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主要包括生活社会救助、生产社会救助、医疗社会救助、灾害社会救助等,形成了一定体系。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及社会救助本身的弊端,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存在严重不足,在分析国内外情况基础之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社会救助制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关系着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中国已经逐渐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且我国当前所采取的救助制度是从传统的社会救济方式演变而来的,很难满足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制定出合理的对策,对社会救助制度进行发展与完善,助力我国社会经济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农民脱离贫困,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应运而生。本文对中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主要内容进行描述,从而指出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通过借鉴国外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完善的城市社区救助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夏芸 《海峡科学》2007,(6):150-151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本由单位承担的一系列救助保障功能迅速向社会转变,同时随着老龄社会的提前到来,空巢、残疾、孤寡与失业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和救助问题,也需要社会去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去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下,急待建立一个独立于企业之外、运行于社区之中的社会救助制度.该文分析了我国社区救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就如何构建完善的城市社区救助体系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描述和分析现行社会救助的内容、社会救助的发展历程与制度变迁、社会救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陕西省石泉县的社会救助工作为例,针对社会救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使社会救助体系能够更好地保障民众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农村医疗卫生的一项重大举措,重点解决农民因患重大疾病致贫和返贫的问题。截至2006年底,新型农业合作医疗试点的成效比较显著。在甘肃省,通过中央对"新农合"制度的大力推行和甘肃省政府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农民的医疗负担有所减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有所缓解,农民的医疗卫生需求逐步释放出来,农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开始增强,同时,农村医疗机构服务条件,医疗救助制度,药品供应和监管等方面得到了改善和加强。但继续发展新型农业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7.
试论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于计划体制下的我国传统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已明显不适应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革,以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村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8.
社会医疗救助制度是政府和社会向一部分生活处于低收入甚至贫困状态的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支持,以缓解其因病而无经济能力进行医治造成的困难,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增强自我保障和生存能力。它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是贫病交加人口最后的一道安全网。  相似文献   

9.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以保障农民享受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缓解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状,还可以充分利用卫生资源,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本市新型合作医疗试点一年多来的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刑事司法救助实际上是扶贫、扶弱、扶残,它是实现司法公平和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重要措施。该制度的建立体现了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有序。我国刑事司法救助制度存在较大缺陷。文章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背景,论证了建立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完善该制度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社会救助的突出问题表现在制度建设滞后、没有实现城乡统筹、救助水平偏低、救助理念落后、资金分担不合理、救助管理缺乏协调.为了切实保障民生,缓和社会矛盾,进而促进社会和谐,有必要建立以政府救助为主体,以社会互助为补充,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以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制度为配套的多层次、全覆盖的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保障法制化的结构完善、功能齐备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2.
社会救助制度如何充分发挥促进共同富裕的效应,是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背景推进改革优化应当考虑的根本性问题。与西方国家社会救助实践不同,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逻辑在于:以人民为中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救助理念坚持兜底和补短原则,救助申请坚持向全民开放,救助资金坚持政府主责,救助资源坚持社会协作,救助方式坚持分类多样。针对新形势下社会救助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研究立足强化社会救助促进共同富裕的效应这一视角,提出了四条主要建议:提升社会救助对象识别精准度,真正让共同富裕惠及低收入群体;拓展非商品化服务类社会救助供给,让低收入群体在有人情、有温度、有效果的服务类救助中真实享受共同富裕带来的成果;形成多元主体共促高效的社会救助资源供给机制,最大化扩大社会救助促进共同富裕的效应;运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优势,为社会救助促进共同富裕夯实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社会救助的突出问题表现在制度建设滞后、没有实现城乡统筹、救助水平偏低、救助理念落后、资金分担不合理、救助管理缺乏协调。为了切实保障民生,缓和社会矛盾,进而促进社会和谐,有必要建立以政府救助为主体,以社会互助为补充,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以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制度为配套的多层次、全覆盖的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保障法制化的结构完善、功能齐备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4.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础的制度安排,它是社会成员生存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若这一制度存在缺漏,将使部分社会成员在遭遇生活困难时陷入绝境.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原有的社会救助凸显出了诸多不适,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一个牢固的社会安全网,已成为了市场经济转型的迫切需求.将新型社会救助制度分为制度安排体系、管理运行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等三大部分进行探索,对新型社会救助的保障项目重新进行了设想,在其运行和监督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最后提出了大力发展非政府救助的主张.  相似文献   

15.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定程序,向那些因各种原因导致基本物质生活陷入困境、自己无力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人,提供多种形式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在现代社会更有其新的内涵。近些年来,我国在城市社会救助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本文将主要探讨当前我国城市居民社会救助工作中的现实困难与问题,最终以发展的角度得出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社会救助体系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6.
从中日两国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的历史视阈考量,它们均是作为反贫困的制度安排产生、发展并逐步完善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各自从本国的经济、社会形势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社会救助政策,使之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对中日的政治体制、经济形势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解读,可以剖析出它们在社会救助制度的救助立法、救助项目和救助模式等具体实践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透视两国社会救助发展的历史演变轨迹.对构建与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种制度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成长,公务员录用制度从开始提出到形成,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都受到"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社会政治系统、社会经济系统、法制系统构成了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存在的"社会生态环境",它是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这些因素影响了公务员考录工作的公平开展,影响了公务员考录的社会公信度。本文从影响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各种环境因素角度进行分析为公务员改革对策的提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中日两国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的历史视阈考量,它们均是作为反贫困的制度安排产生、发展并逐步完善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各自从本国的经济、社会形势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社会救助政策,使之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对中日的政治体制、经济形势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解读,可以剖析出它们在社会救助制度的救助立法、救助项目和救助模式等具体实践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透视两国社会救助发展的历史演变轨迹.对构建与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建立以来,为暂时或永久面临生存困难的弱势群体提供物质和服务帮助,发挥着社会保障最后一道“安全网”的功能。社会救助制度的内容也不断发展完善,而目前对发展性社会救助政策尚未充分重视。本文通过对社会救助制度取得的成就、发展型社会救助内容不足的分析,提出一些发展性社会救助的相关建议,如“工作验证”、建立个人救助综合账户、小额贷敖和税收优惠、多元主体参与等,为完善中国社会救助内容提供了符合实际的可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独生子女由于各种意外死亡、伤残,也导致不能再生育的60岁以上父母成为“失独老人”群体。传统“养儿防老”的家庭保障和男性继承文化致使失独老人面临各种生活困境和心理创伤。他们处于仅靠自身无法解脱的困境,社会救助成为失独老人维持基本生活、获得心理抚慰的最基本保障制度。这种社会救助基于对社会有机体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国家义务理论而建立。当前,我国失独老人社会救助工作中尚存在专门性立法不足、社会救助内容和行动主体不清、国家和地方扶助金低等问题。基于此,从失独老人社会救助现状、法律保障机制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构建我国失独老人社会救助的制度性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