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编制了滑坡崩塌多尺度分类编码体系。针对滑坡崩塌灾害的特点, 将不同尺度下影响滑坡崩塌发生与危害程度的多因子信息, 通过编码形式赋予特定的滑坡崩塌单元。选取有灾害记录的单元作为参照组, 利用蒙特卡罗模型对参照组单元的编码进行解译, 其余大量单元的编码则可根据编码之间的相似性快速确定其危险度。该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不确定性小、对数据要求低、编码信息全面直观、减少数据冗余及降低运算量的特点, 研究成果对于全面准确地识别滑坡崩塌特征、滑坡崩塌危险度预测和滑坡崩塌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滑坡崩塌危险性区划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中国滑坡、崩塌灾害日趋严重,对这两种突发性泥沙灾害进行危险性区划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滑坡崩塌发生机理选择危险度的基本指标,建立了基于县市行政区的形成条件数据库和重大灾害数据库.采用突发性泥沙灾害危险性快速区划方法将中国分为高危险度区、较高危险度区、中危险度区、较低危险度区和低危险度区.通过图形的叠加计算,对区划结果与形成条件分布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采用重大历史灾害分布统计,直接验证了快速区划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公路地质灾害类型较多,不同区域的灾害危险性区别较大,给灾害防治带来一定困难。根据灾害影响因素和危险性评价指标,采用影响因素叠加法,基于ArcGIS 10.0软件,分别进行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单灾种和公路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评价与空间分析;以公路地质灾害综合危险度为指标,完成中国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公路地质灾害综合危险度处于1.000~8.615范围内,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结果与实际公路地质灾害分布状况基本一致;公路地质灾害的极重灾区为武夷山—台湾山区和川滇山地;以图件形式明确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在中国的分异状况,并划分不同等级的危险区,可为三级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泥石流沟道危险度识别是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础.关于泥石流沟道及其危险度的研究过去已有很多,但关于泥石流沟道防治对策的差异性研究尚不充分,对于类似的泥石流沟道可能导致的类似程度的泥石流危险度的研究更加缺乏.本文提出了基于环境要素编码的泥石流沟道危险度快速识别方法,将影响泥石流沟道危害程度的多个环境变量信息,通过编码形式赋予特定的泥石流沟道.选取灾害记录比较完备的沟道作为参照组,依据灾害记录将参照组中的沟道分为若干类别,其余沟道则可根据其编码与参照组沟道编码的相似性,快速确定其所属类别,预测其危险度.本文以太原市西山地区的泥石流沟道为例,初步探索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但由于参照组沟道较少且灾害的发生具有随机性,个别沟道预测结果与灾害记录存在差异,增加参照组沟道数量可以增加预测结果的可靠性.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全面快速地识别泥石流沟道特征、泥石流沟道危险度快速预测,进而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滑坡是平昌县境内发育的主要灾害,结合平昌县滑坡灾害发育特征,选取地层、高程、高差、坡度、坡向、剖面曲率6个因子作为研究区滑坡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因子。基于GIS空间分析,利用贡献率权重模型确定各因子的自权重与互权重,根据多因子叠加的原理,建立研究区的危险度计算模型,最终将研究区内滑坡灾害危险性划分为3级:低危险区、中等危险区、高危险区。经过检验评价分区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针对纯位相型计算全息图量化误差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编码方法。其主要理论根据基于在复平面上可将一复矢量分解成任意两个复矢量之和。在编码时,将一个编码单元分割成两个子单元,其子单元占该编码单元面积的比值及其刻蚀深度分别由这两个复矢量的模和位相来确定。由于矢量分解是在一椭圆上进行的,所以在相角的选择上有一定的灵活性,便于减小位相量化误差。从模拟结果看,应用这种新的编码方法所得到的再现像有较高的质量,如较高的衍射效率、较大的信噪比以及较好的均匀度。  相似文献   

7.
根据分布式水文模型对子流域编码的要求,对文献中河流和流域编码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只有5种编码方式符合要求,分别是:拓扑属性表法、二叉树编码、多叉树编码、Pfafstetter法、干支拓扑编码。在深入研究这5种编码规则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其优缺点,并以第二松花江作为实例进行子流域划分及编码。结果表明:拓扑属性表法、多叉树编码和干支拓扑编码方法在河段单一汇流、多河段汇流支持方面优于其他编码方法;在直接计算相邻上下游子流域编码方面,拓扑属性表法可以直接查找获取,二叉树编码和干支拓扑码编码方法可直接计算,Pfafstetter编码和多叉树编码均需要遍历整个编码体系进行搜索获取;在判别任意2个子流域上下游关系方面,Pfafstetter编码和干支拓扑码均优于其他3种方法。不同编码方式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分布式水文模型具体研究内容和编码要求选择适宜的编码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对零树编码方法研究的基础上 ,针对零树编码方法存在编码时间较长的缺点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零树编码方法 .主要包括 :对最低频子带系数单独编码 ;设立标志矩阵 ;以扫描单元为单位进行主表扫描 ;实验表明这种改进的零树编码方法 ,加快了编码速度 .另外 ,该编码方法也能够产生嵌入式码流 ,支持多码率解码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零树量化的小波变换图像压缩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零树编码的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零树编码方法存在编码时间较长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零树编码方法,主要包括:对最低频子带系数单独编码;设立标志矩阵;以扫描单元为单位进行主表扫描;实验表明这种改进的零树编码方法,加快了编码速度,另外,该编码方法也能够产生嵌入式码流,支持多码率解码。  相似文献   

10.
以"5.12"地震重灾县———青川县(青川生命线道路沿线)作为研究区域,选取产生崩塌及影响其稳定性的9个因素为评价因子,将崩塌危险度分为无危险、低度危险、中度危险和高度危险4个等级,建立了基于改进灰色聚类法的崩塌危险度评价模型。应用该模型对青川生命线道路沿线崩塌灾害点进行评价,将此评价结果与经典灰色聚类法所得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灰色聚类法的崩塌危险度评价模型所得的评价结果比经典灰色聚类法所得的评级结果更接近于现场专家勘查结果。由此可见,采用这种基于改进灰色聚类法的评价模型对崩塌危险度进行快速、科学、有效地评价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主要地质灾害发育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陕西省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其中最为发育的是滑坡、崩塌、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通过对陕西省环境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点及危害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对策,以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和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GIS支持下的滑坡空间分布危险度区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个滑坡灾害多发的国家,滑坡灾害严重地影响我国的广大中、西部山区,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损失.研究山区滑坡灾害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用GIS的方法对滑坡空间分布危险度区划方法进行探讨,结合实例一嘉陵江重庆北碚段滑坡区划的研究,认为:GIS方法是滑坡研究的有效方法;滑坡研究要从多学科角度进行;各空间专题图层的获取是滑坡空间分布区划的主要工作,结合区域特征,找出区域因子、分析各因子的滑坡的影响、确定层内权重、形成专题图层、最后综合计算各层间权重、生成LHI指数、分级等,是GIS平台下分析滑坡危险性区划的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月12日海地Mw 7.0级地震触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本文应用二元统计分析模型、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开展海地地震区滑坡危险性区划研究,并对结果合理性及模型预测功能进行检验。地震前后多源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目视解译结果表明,海地地震触发了30828处滑坡。选择高程、坡度、坡向、曲率、与水系距离、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与恩里基约-芭蕉园断裂距离、沿恩里基约-芭蕉园断裂距离8个地震滑坡影响因子进行海地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将这30828处滑坡随机分为训练样本与预测样本两类,分别进行模型的建立与测试,训练样本包括滑坡总数的70%(21579处滑坡,覆盖面积为11.18km2);预测样本包括滑坡总数的30%(9249处滑坡,覆盖面积为4.56km2)。基于滑坡训练样本、8个滑坡影响因子、权重系数模型(二元统计方法模型)和GIS技术,构建了滑坡危险性概率分布图。结果合理性检验表明了模型的正确率为84.966%,预测率为84.547%,两者都表明了实际滑坡位置与滑坡危险性结果图具有良好一致性。按照滑坡危险性索引值的大小,将研究区分为非常高、高、中等、低、非常低5类。本文证明了在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中,权重系数模型作为一种二元统计方法具有良好的建模与预测能力,可为海地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中滑坡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滑坡敏感性制图是灾害防治较为有效的软措施之一.以渝东北三峡库区为例,利用频率比法和投影寻踪模型绘制滑坡敏感性图.首先,针对研究区的地质环境特征建立滑坡敏感性评价指标,并利用频率比法分析历史滑坡与指标之间的空间关系.其次,利用投影寻踪模型确定评价指标的最优向量,将频率比分析结果与最优向量进行加权计算得到滑坡敏感性指数,并...  相似文献   

15.
沿用曝光控制因子的同时,基于抽样原理,引入区分度分布因子,按区分度的分布情况来选取测验中的项目.以lna~N(0,1)为例,Monte Carlo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估计精度、效率和安全性等指标上表现得比较优异.  相似文献   

16.
改进蒙特卡洛算法及其在高阶段充填采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简便、经济、可靠的方法产生随机数是蒙特卡洛法应用的关键.用Logistic迭代方程产生随机数,不仅简单可靠,而且符合要求,改进了蒙特卡洛算法,为工程可靠性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对高阶段充填体进行了力学分析,采用微元应力分析法,推导了分层充填力学计算公式.用改进蒙特卡洛算法分析了高阶段充填体稳定性,并应用于某铜矿5号采场高阶段充填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充填体暴露高度越高,充填体内应力越大,充填体暴露长度越小,充填体向上下盘围岩转移应力的效果越显著,因此缩短采场长度有利于充填体稳定性和降低充填成.  相似文献   

17.
信用资产组合模型的分布计算是信用计量模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对于这个问题一般常用的方法是进行蒙特卡罗随机模拟.本文的基本模型是将信用组合的价值分解为市场共同因素和个体因素两个部分,然后引入三种全新的基于条件随机变量的方法来处理信用资产组合分布问题,并通过实例对三种方法以及标准随机模拟方法加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获取岩石的二维灰度图像,并进一步分割得到岩石的骨架和孔喉结构。利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法构建三维数字岩心,提取相应的三维孔隙网络模型。根据其逆过程提出骨架网络模型的提取方法,可对岩石粒径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对三块低渗透岩心样品的颗粒半径、孔隙半径和喉道半径等结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各样品结构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表明,基于网络模型的岩石粒径分析法能够快速获取岩石的结构参数,对油藏岩石结构参数进行定量表征,大大缩短实验数据获取周期,为岩石结构参数分析提供了一套有效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