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初步探讨了N,C,S三种金属纤维对几种常几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三种金属纤维均具有显著的抑菌、杀菌作用,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纤维,在医疗保健、日常生活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嗜冷菌适冷代谢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冷菌是指生活在低温环境下且其最高生长温度不超过20℃,最适宜温度在15℃,在0℃可生长繁殖的微生物.低温微生物具有细胞质膜的流动性、低温酶、蛋白质合成及冷休克蛋白等独特的分子结构、代谢机制和生理生化特征来适应寒冷气候,并在污水处理中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初步研究了金属纤维混纺纱及其织物对常见七种致病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纤维混纺纱及其织物具有明显的抑菌杀菌作用,对动物进行多次皮肤刺激试验,无刺激性,使用安全,该纤维及其织物可用于人们生活生产中众多需要抗菌抑菌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南移养殖中国林蛙繁殖习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在半人工生态系统中南移至浙江省新昌县的中国林蛙的冬眠、抱对、产卵、孵化、取食等生物学特性,及一些影响其生长繁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林蛙的南移养殖将更有利于其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5.
磁体     
<正>形形色色的趋磁性细菌是一个迷人的微生物类群,在磁场中这个类群的微生物本身都呈现出一定方向的指向能力.在北半球,这些细菌朝北指向,并朝着磁场的S极方向游动,在南半球这类微生物的情况正相反.这种称为趋磁性的行为可能是由于细菌在其细胞内与膜结合的结构中沉积有磁性矿物质的颗粒——即磁体的缘故.虽然,在不同的菌种中所存在的磁体其形状和组成可能不同,但它们的大小都有一个较窄的范围,并都具有一个稳定的两极磁铁的性质(即具有永久的N极和S极).对这类微生物的研究,由于许多种类难以培养而受到了阻碍.然而,最近由于分离到了几个新菌株而获得了一些成功.此外,为了获得非培养类型(例如,毛吸管法;Wolfe等1987)的无菌培养物,所有包括应用磁场的巧妙方法已经设计成功.正是通过这些努力,连同场的研究,关于趋磁性细菌的生理学、生态学和进化方面都有了一些新发现.根据它们氧的需要以及在磁体中的磁性矿物质至少可以把趋磁性细菌分成3种不同的生理类型.实际上,不同生理类型的数量多少及其分布并不取决于一种对沉积物的天生需要,而取决于铁、氧和硫化物的可利用性.此外,磁体可能对它们环境的磁性具有很大的影响,并已经发现保存在古代的沉积物中.从进化的观点来看,磁体存在于两个系统以上不同细菌世?  相似文献   

6.
生物组织的低温无损保存是低温生物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该文采用串联谐振方法产生交变磁场,在低降温速率条件下,研究交变磁场对KMnO4溶液中冰晶形成过程的影响.发现50 kHz交变磁场对该溶液中冰晶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形成了含盐冰.本研究成果对容易实现的低冷冻速率下生物组织的低温无损保存具有重要意义,适合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探讨天然高分子小麦种衣剂的增产机理,本文进行了用改种衣剂包衣后小麦种子的发芽情况、叶苗内叶绿素含量、酶活性的变化、天然高分子的抑菌性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种衣剂能够大幅度提高小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幼苗叶绿素含量、增强与植物抗逆性相关酶的活性、有效促进土壤中对植物有利菌类的繁殖。  相似文献   

8.
工业废水对上海四膜虫生长繁殖的抑制效应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造纸、涂料和皮革工业废水对上海四膜虫 (Tetrahymenashanghaiensis)生长繁殖的抑制效应。四膜虫在工业废水中的生长和繁殖速度明显受到抑制 ;废水经过过滤以后 ,悬浮在水体中的颗粒状有毒有害物质减少。毒性下降 ,对虫体的抑制作用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好氧-沉淀-厌氧(OSA)污泥减量工艺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以及运行条件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使用16S rDNA的PCR-DG-DGGE图谱分析方法结合条带割胶回收DNA序列比对,对OSA工艺微生物群落特征进行分析。DG-DGGE图谱聚类分析和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OSA工艺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比传统活性污泥工艺更加丰富。增加Ns和提高废水水质的复杂性,都能使Shannon指数略有提高,微生物多样性增加,但优势微生物种群基本不受影响。DG-DGGE图谱中优势条带序列分析表明,OSA工艺中的回收到的11个优势菌与α-proteobacte-ria,β-proteobacteria,CFB-group bacteria种属的微生物有很近的亲缘关系,β-proteobacteria约占63.6%。其中6个优势菌与强化生物除磷系统、反硝化系统中出现的微生物同源性非常高,证实了在OSA系统中存在的慢速生长微生物-反硝化菌和聚磷菌。  相似文献   

10.
在渤海生态系统由初级生产向次级生产的转换中,桡足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桡足类生命周期短,周转快,所以产量大。在桡足类生态学的研究中,摄食的机制,食物的种类及质量也是一个研究的热点。温度、盐度作为影响动物生长繁殖的最关键因素,对桡足类的生活也存在显著的影响。本文从生态学的方面对海洋桡足类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为桡足类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结构声研究中的力矩激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一种由两根平行的磁致伸缩棒组成的力矩激振器,并提出它的声学和磁学方面的设计,对三种不同结构的激振器分别以并行和串行磁路结构的磁偏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为优化力矩激振器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建立V形裂纹磁荷模型和测量方程,采用共轭方向搜索逼近的优化方法对裂纹进行定量分析,解决了漏磁定量分析中的不适定问题,通过试验证明该算法能够快速收敛于真实解,是一种实现缺陷定量检测有效的无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气田开发过程中动、静态资料的研究表明,在不同层位、不同深度气藏特征类型有差别,具多套气水系统,含气分布与储层孔、渗条件复杂,对不同气田、不同区块其规律性的认识,对提高开发井命中率和合理有效开发气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气田开发存在差异,为使气田实现稳产,对气井合理配产、提高气井管理水平以及在一般性开发概念上与气田所在地区实际地质条件相抵触存在的某些误区,是气田今后开发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研究处于一般量子电磁场中的介观Josephson结的流压台阶,明显地计算了奇偶相干态光场中的介观Josephson结的流压台阶,表明介观Josephson结不仅能反映外加量子电磁场的量子相干性而且能区别不同种类的非经典光场。  相似文献   

15.
含域环     
本文研究了一类环一含域环一其非零子都含有是域的极小子环.给出了某环是含域环的一些条件.刻划了基数为不同素数之积的有限含域环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记述了稻田微蛛种群的周年性变动状况。根据我们在湘阴县调查:稻田微蛛有四属四种,优势种为食虫瘤胸蛛,其发生量占微蛛总量的73%。稻田微蛛种群数量的变化有一定规律性,全年有三个起伏,3、7与11月上升,5月的夏收夏种与8月的秋收秋种时期下降。早稻田间发生量占总蛛量的41.82%,是主要捕食性天敌,晚稻期间发生量少,作用较小。各生境微蛛种群组合基本相似,但各种群大小及优势种不同。微蛛在稻田的水平与垂直分布,耐饥与耐旱能力亦作了考察与测定。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一种在硅杯表面采用浓硼扩散区与镀金属膜形成的欧姆接触电极作为内引线的硅基电感的新制造方法,提出了在硅杯背面用激光器打孔以减薄衬底厚度,从而使电感的Q值得到提高的一种方案,并应用目前普遍采用的电感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中的电磁分析模块模拟了电感几何参数与磁感应强度、电感值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制造工艺简单、与IC工艺相兼容的优点,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8.
不同稻作区蜘蛛群落组成与分布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中国水稻所的“中国水稻种植区划”分区系统,按水稻分区研究了蜘蛛群落组成及其优势种的地理分布特点。在全国六大稻作区内设82个样点,以水稻抽穗期作一次性调查,所获标本经鉴定,计有21科,74属,163种,优势种蜘蛛8科,12属,26种,稻作区及稻作亚区之间,蜘蛛及其优势种蜘蛛科的变化不大,属的变化明显,种的变化最明显,稻作区蜘蛛及其优势种类群,总分布趋势是从南向北逐渐递减,其中种数最多的亚区为“Ⅰ1,闽粤桂台平原丘陵双季稻亚区”,“Ⅱ2,滇南河谷盆地单季稻亚区”,“Ⅲ2,滇川高原岭谷单季稻两熟亚区”,最少的亚区为“Ⅴ1,黑吉平原河谷特早熟亚区”,“Ⅴ2,黑吉平原河谷特早熟亚区”与“Ⅲ3,青藏高寒河谷单季稻亚区”。  相似文献   

19.
遗传算法和FD-MEI方法应用于二维电磁成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电磁散射的微分方程出发,利用不变性测试方程(MEI方程)与有限差分法求解电磁散射问题,由等效原理与格林函数的渐近式求得远区散射场,以测量的散射场和计算的散射场的最大偏差为目标函数,通过遗传算法优化介质参数使目标函数达到最小值来重构散射体,最后给出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   

20.
宇宙子概论     
阐述了新的宇宙图景,提出广义场的物质结构模型,对质量、质量亏损、力和引力场等物理参量重新进行审定,给出宇宙常数q,描述场的大统一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