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采取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以三峡库区3个沿江村为例,共调查农户276户,通过因子分析方法,从农户角度定量分析了三峡库区沿江村农用地流转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可以将农户层面影响三峡库区沿江村农用地流转的因素归纳为务工因子、务农劳动力因子、政府补偿收入因子、户主因子、教育水平因子、收入因子等6个因子.针对此提出积极转移非农从业人员、提高政府补偿收入、重视农户户主、提高农户的教育水平等对策以促进三峡库区农用地的流转.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重点与随机抽样、参与式农村评估、皮尔逊系数等方法,从微观尺度定量分析了永川区青峰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农户收入结构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农户的农业收入对农户实施土地流转的选择已基本没有影响,农村土地的流转对农户的增收却有很大的贡献。(2)农户土地的农业经营产生的经济效益远低于非农生产所带来的经济收益,非农收入是现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3)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最大收益者是用地业主,其次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而农民的收益则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3.
大城市郊区受到城市的影响,土地用途转换频繁,农地流转较为活跃。研究大城市郊区土地流转对于制定合理的土地政策,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西安市秦岭北麓4县(区)为例,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共选取19个乡村,并根据距离西安市中心城区距离分为近郊村和远郊村,通过实地问卷调研684个农户的土地流转情况,结果表明,与远郊区相比,近郊农地流转具有以下特征:(1)土地流转率高,农户流转意愿强烈;(2)流转价格高,年期长;(3)流转规模小,流转后土地用途多样化,既包括农用地也包括建设用地;(4)流转行为规范。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城郊乡村土地流转的因素,结果表明,家庭非农收入比重与家庭务农劳动力数量是影响农户土地流转的最主要因素,户主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单位务农劳动力的耕作面积、家庭参保比例及距离城市中心距离对土地流转结果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开展技能培训、丰富信息接受渠道、增强农村社会保障系统、规范土地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4.
农户农地转出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渝城乡统筹区512份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从农户家庭禀赋、农户认知水平和农地流转特征3个角度对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解释分析.结果表明:非农收入比重、流转价格以及政府参与度等6个因素对农地转出行为具有积极作用;户主年龄、耕地破碎度、对土地的感情对转出行为具有负向作用.其中耕地破碎度、流转价格和政府参与度在影响农户自身认知和规范流转过程方面显著性更高.因此为促进农村土地顺利流转,应加大土地整治与土地流转的联动力度,建立合理的转出价格"保护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和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5.
农户宅基地流转制度改革与创新是深化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大幅度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城镇化稳步发展重要途径。以安徽省为例,就农户宅基地流转的潜力及其方式方法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当前农户宅基地流转现状及其局限性;结合目前国内农户宅基地流转主要方式,对不同类型农村宅基地的流转方式进行研究设计,并提出相应策略措施。认为不同地市应从自身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实际出发,分别采取政府主导、集体推动和农户自发等宅基地流转方式。  相似文献   

6.
基于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天津市蓟州区4个典型村的调查,分析都市山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为完善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政策提供案例借鉴.本文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借助Spass 22.0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文化程度、性别(男性)、农户生计来源多样化程度、宅基地数量、所在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及所在村庄公共设施状况与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呈显著的正相关.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与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及村庄经济发展水平相互促进,尤其在乡村旅游村,以及靠近县城的非农经济发达村,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相对较高;(2)年龄、户口性质(农村户口)、家庭人口总数、宅基地面积、人均宅基地面积、取得方式、是否翻建、是否确权与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呈负相关.宅基地退出意愿较低的农户,多为户主年龄较老且以农业为主要生计来源的农户,由于其抵御生计脆弱性的能力较低,宅基地的保障功能较为重要.研究认为,都市山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政策设计,应该与提高农户生计多样化、促进乡村农家院及休闲旅游发展相结合,同时保障生计脆弱农户的宅基地资产权利,提高补偿标准,发挥政策合力,以此促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7.
出租还是入股:农地转出户的选择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出农户农地流转市场化模式的选择对区域农地流转规模和效益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针对农地流转出租和入股模式,以四川省广汉市转出农户调查数据为样本,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转出农户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常年务工人数、农地转出规模、农地流转组织、农地流转约束年限以及农地流转价格等5个因素对转出农户选择入股模式具有正向影响,对农户选择出租模式具有负向影响;常年务农人数和农地流转成本等2个因素对农户选择出租模式具有正向影响,对农户选择入股模式具有负向影响.研究认为,健全保障农户生计机制,规范农地流转基层组织运行,引入农地流转价格市场调控机制,有利于农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育,促进农地规模化流转,保障农地转出农户的权益.  相似文献   

8.
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 研究农民宅基地退出的意愿和主要影响因素。以中部传统农区河南省新乡市为例,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 并采用Logit模型分析方法, 从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土地资产三方面构建模型。结果表明, 中部传统农区的农民普遍不愿意退出宅基地; 人力资本是影响农民宅基地流转的重要因素, 其中见识水平比受教育水平的影响更显著; 经济资本和土地资产对农民宅基地退出的影响相对不显著。政府应当多从见识水平方面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 如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培训等措施提高农民非农就业技能, 以期促进宅基地的有效流转。  相似文献   

9.
依托中原平原农区村庄空心化的基本现状,对河南省鄢陵县马坊乡部分典型平原农区村庄进行问卷调研.把形成空心村的相关因素分为农户自身特征、农户收入特征、农户所在区域特征并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各个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农户自身特征中性别因素、农民的市民化意愿、农户政策关注度与空心化或宅基地闲置现象不相关,年龄、教育程度和拥有宅基地块数与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2)在农户收入特征中农用地流转、从事行业、外出人口占家庭总人口比重、家庭收入4个变量跟空心化都具有一定的联系.(3)在农户所在区域特征中除距城镇距离外,区域经济状况、产业状况、交通状况、村集整治状况都与空心化相关.最后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空心化的整治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宅基地抵押贷款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业规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有着重要意义。针对农村宅基地抵押的影响因素,文章以重庆市巴南区6个镇700户农户调查数据为依据,结合政府和金融机构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法,从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宅基地面积、房屋结构、房屋建筑年龄、宅基地闲置情况、公共服务水平、抵押政策宣传情况、政府行为等方面构建8项指标,对抵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宅基地自身属性因子、抵押政策实施行为因子和社会服务影响因子累积贡献方差贡献率达到71. 872,是影响农村宅基地的3个关键因素;其中,闲置情况、建造年龄、房屋结构等宅基地自身属性因子影响最为显著;抵押政策实施行为因子对宅基地抵押的影响较为显著;社会服务影响因子是影响农村宅基地抵押的潜在因素之一。鉴于此,提出建立信息数据库,建立评估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建议,为开展抵押工作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在中国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户不同的流转契约形式、流转期限选择对参与流转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以期得到更优流转契约选择,为推动有序土地流转、保障流转户权益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宅基地复垦利益诉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省金沙县坪坝镇双兴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为典型案例,对城镇集中安置型农户宅基地复垦权益诉求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该安置点户主年龄偏大,受教育水平较低,近70%的户主在村内或乡镇范围内就业;搬迁农户户均宅基地面积为148 m~2左右,其中低收入农户宅基地面积最大,中等收入农户最小;高收入农户宅基地内部结构更强调其居住功能,而中低收入农户兼顾其生产功能.搬迁农户宅基地复垦的利益诉求主要集中在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障方面,且农户收入水平越高,其政策认知能力越强.因此,除对搬迁农户进行就业培训之外,应设置一定量的公益性兜底就业岗位,实现搬迁农户从"传统自给型农业就业"向"城镇型现代多元化就业"转型.同时,完善搬迁农户宅基地复垦之后的农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等与城镇居民各类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和转换机制,加强搬迁农户的后续扶持政策,真正实现搬迁农户"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脱贫目标.  相似文献   

13.
增加广东农民收入,是建设幸福广东,破解制约广东科学发展难题的措施之一。要增加广东农民收入,必须消除户籍制度对劳动力转移带来的障碍,改革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农民负担,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系,加强对农户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是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总称。农民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农业和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要缩小城乡差距,就要解决好“三农”问题。近些年来,政府已经通过巩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等多种途径解决“三农”问题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效。然而,彻底解决“三农”问题依然对于我国来说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以"三权分置"为背景,从"个体认知"和"参与体验"两方面建立分析框架,并在对山东省平度市11个村镇430户农户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多值Logit随机效用回归模型对农户转入转出土地的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受到风险预期、政策认知、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的显著影响,因此,要建立健全严格的农地流转监管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加大政府补贴的力度和宣传力度,充分尊重农户的意愿,不断提高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  相似文献   

16.
扩大内需是维系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举措.对2002年~2013年间江苏省区内消费差异的总体变化与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诊断消费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为针对性提高区域消费水平提供政策依据.结果表明:1)2002年来区内消费差异基本稳定且趋于下降,但空间集聚分异格局加剧.2)区内消费水平呈南高北低抱团式发展,这种空间不均衡是区域自身与周围地区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3)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可有效解析各变量对消费的时空作用方向与影响大小.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人均财政支出及外资利用显著有助于促进地区消费的提高;居民收入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消费;而地区经济发展、公路货运量及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对区域消费的影响显著为负;居民储蓄款及就业率在不同固定效应背景下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方向不一.最后给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评估土地整治绩效满意度, 选取四川省邛崃市冉义镇为研究区,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取数据。依据职业, 将农户划分为纯农业、以农为主兼业、以非农为主兼业及非农业4种生计类型, 从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5个方面构建生计资本测算表, 对土地整治区不同生计类型的农户生计资本现状进行评价。基于测算结果, 考察土地整治对农户满意度的影响, 并采用Probit模型分析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1) 农户生计资本略失衡, 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值较高, 金融资本与人力资本值较低; 2) 农户对土地整治工程的满意度总体上较高, 自然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收入来源变化等因素对满意度产生积极影响, 教育程度、金融资本和生计活动开支对非农类型农户的满意度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作为由农村流人城市的不断扩充的外来社会群体,农民工虽改变了自己生存的空间位置,却远未完成从农民到居民的角色改变。在影响农民工融入社会的诸多因素中,户籍制度被认为是最关键的。户籍制度改革呼吁建立统一的一元户籍制度。在城镇社会保障制度逐渐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接轨的过程中,在土地价值越来越趋于上升的大背景下,农民工保留土地的预期会更强烈,不能简单地寄希望于农民工的转户。政府主导的“土地换户籍”不管是使农民生活更无保障,还是使农民“一步登天”,都不能使农民工真正融入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城市化,而城市化最重要的内容应该是人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