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宁建国  任会兰  方敏杰 《科学通报》2012,(21):1978-1986
微裂纹演化与汇合是导致准脆性材料损伤及破坏的主要因素.采用复势函数法求解了受远场载荷作用下代表性单元中椭圆微裂纹的变形,讨论了椭圆微裂纹初始取向的变化对微裂纹尺寸增长和偏转角度的影响,并结合微裂纹扩展准则推导了损伤起始的临界应力.基于翼型裂纹扩展过程的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损伤阶段的本构关系.对裂纹汇合模式进行了讨论,建立了翼型裂纹汇合的几何模型,由翼型裂纹汇合的临界条件给出了断裂失效应变,最后给出了与细观结构演变过程相对应的本构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计算了岩石类材料单轴压缩下的应力应变曲线,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
复合材料的比应变能密度破坏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双寅 《科学通报》1989,34(2):94-94
在文献中,提出了一个预测复合材料中裂纹扩展方向的比应变能密度准则(Strain energy density ratio criterion)。用一个短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中Ⅰ-Ⅱ型复合型裂纹扩展方向的预测为例子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准则对预测复合材料中裂纹扩展方向是成功的。那么,这个准则可否用来预测复合材料的破坏强度呢,本文将研究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姚孝新 《科学通报》1984,29(13):787-787
裂纹扩展过程的研究是断裂力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因为它深刻地反映了材料破裂时的动力学过程。本实验在一台自制的超小型压力机上进行。样品选用载玻璃板(48×28×1mm~3)。玻璃板内预制一条平行于压力轴方向的小裂纹。裂纹的长度2_a_0≤5 mm。实验时,室内的平均温度为6—9℃,相对湿度为40—45%。样品受压后,在给定的初始压力P和缩短量u的作用下,裂纹开始稳态扩展,此后,不再对样品施加任何增载。用显微镜观察裂纹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断裂力学分析,揭示了崩滑体破坏面裂纹尖端在应力场、外界因素作用下产生断裂扩展,其是崩滑体失稳的根本原因。计算归纳了滑动面的I、Ⅱ型、复合型断裂强度因子和扩展角的计算方法,对有效治理崩滑体、防灾减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断裂力学分析,揭示了崩滑体破坏面裂纹尖端在应力场、外界因素作用下产生断裂扩展,其是崩滑体失稳的根本原因.计算归纳了滑动面的Ⅰ、Ⅱ型、复合型断裂强度因子和扩展角的计算方法,对有效治理崩滑体、防灾减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靳志和 《科学通报》1989,34(23):1782-1782
由于工程实际的需要,弹性固体中复合型载荷作用下的裂纹动力扩展问题近年来受到了较大重视。在复合型载荷作用下,裂纹一般沿曲线路径扩展。Freund和Clifton首先分析了这一问题。他们证明了在以裂纹尖端为原点、以裂纹瞬时扩展方向为x轴的局部坐标系中,裂纹尖端主奇异场的结构和直线扩展裂纹是相同的。Achenbach和Baant亦得到了相同的结果。鉴于裂纹尖端高阶渐近解对曲裂准则有较大影响,Nishioka和Atluri给出了直  相似文献   

7.
徐永波 《科学通报》1981,26(22):1356-1356
近年来,利用扫描电镜对金属材料的形变与断裂微观过程进行动态观察越来越受到注意。这种试验方法能在拉伸过程中抓住裂纹形核的时机与地点,追踪裂纹扩展路径,观察形变过程中所发生的裂纹形核与扩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原位研究了BaTiO3单晶压痕裂纹电致疲劳的扩展过程,以及交变电场引起的畸变和疲劳裂纹扩展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正负交变电场并不引是裂纹尖端电畴的交替变化。而是在裂纹周围发生随机转变.随着电场交变次数的增加,止裂裂纹重新起裂扩展。  相似文献   

9.
活断层中断层泥的显微构造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秉良 《科学通报》1993,38(14):1306-1306
粘滞滑动和稳态蠕变是断层活动的两种基本方式,前者与地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地表出露的各种断层,在地质时期经历了什么样的运动方式是评价断层活动习性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断层活动方式的判断是当前广大地震地质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Sibson认为断层泥产出于断层带内,是在断裂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特殊结构构造的变形物质,并认为断层泥的组构至少是在剪切过程中形成的。他根据岩石破裂的三种主要机制提出(1986),  相似文献   

10.
王芳  宿彦京  何健英  乔利杰  褚武扬 《科学通报》2005,50(20):2296-2299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原位研究了BaTiO3单晶压痕裂纹电致疲劳的扩展过程, 以及交变电场引起的畴变和疲劳裂纹扩展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 正负交变电场并不引起裂纹尖端电畴的交替变化, 而是在裂纹周围发生随机转变, 随着电场交变次数的增加, 止裂裂纹重新起裂扩展.  相似文献   

11.
流变学近年发展很快,应用范围日渐扩大。这里,只简要地介绍我们开创或发展的流变学的新分支学科——流变断裂学、流变冶金学、泛系流变学方面的主要科研成果。一、流变断裂学无论是线弹性断裂力学中材料的“起裂点”,或是弹塑性断裂理论中裂纹扩展后的“失稳点”,都无法定量地解释变温应力或水持续荷载或它们共同作用下混凝土类含裂纹工程构件中裂纹扩展的时间相关性,更不能给出裂纹扩展全过程的定量描述。为此,我们创建了流变断裂学。  相似文献   

12.
王玉芳 《科学通报》1994,39(6):524-524
中国内蒙古中蒙界区的亚干拆离断层中见有假熔岩,其形成期次之多实属罕见.就作者所知,尚无伸展拆离断层中假熔岩系统的资料报道.假熔岩是古地震断层活动过程中岩石的摩擦熔融骤冷而成的断层岩,由断层围岩的碎砾和玻璃基质组成,可能形成深度为0.5—10km或10—20km.浅成的假溶岩常含有标志着熔融、快速冷却成因的杏仁石、气泡等构造.中地壳层次中形成的假熔岩与晶体的韧性变形相关,Hobbs等认为这种假熔岩是瞬时韧性不稳定性的产物.经典的假熔岩是穿插在花岗岩中的网脉状的暗色隐晶岩石,貌似  相似文献   

13.
高克玮 《科学通报》1992,37(4):376-376
一般来说,当稳定的解理裂纹形核后就将高速失稳扩展,直至断裂。从断裂力学角度看,当试样尺寸满足平面应变要求后,裂纹扩展超过2%阻力曲线就饱和,故一旦裂纹扩展超过这个临界点,裂纹就将失稳扩展而导致脆断。断裂韧性为  相似文献   

14.
文章简要阐述了疲劳寿命估算的一般方法及其估算步骤,同时也指出了各种估算方法的优缺点,介绍了在平板网架结构中焊接空心球节点在常幅栽荷作用下裂纹起始阶段寿命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指出了焊接空心球节点在常幅载荷作用下裂纹扩展阶段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文章简要阐述了疲劳寿命估算的一般方法及其估算步骤,同时也指出了各种估算方法的优缺点,介绍了在平板网架结构中焊接空心球节点在常幅载荷作用下裂纹起始阶段寿命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指出了焊接空心球节点在常幅载荷作用下裂纹扩展阶段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许伟聪  赵力  邓帅  李双俊 《科学通报》2019,64(2):中插10,206-214
热力循环是实现能量转换的重要路径之一,因此提高热力循环的效率仍是现阶段促进能源高效利用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解决能源危机的必经之路.针对目前亚临界热力循环效率较低的现状,本文首先以循环工质为出发点,利用非共沸工质相变过程中组分迁移的特点,通过增加非共沸工质的混合与分离过程,突破单一循环工质对热力循环性能的限制,在传统温-熵分析的基础上增加非共沸工质组分的维度,提出亚临界热力循环三维构建方法.其次,将三维热力循环与传统二维热力循环进行对比,明确热力循环三维构建的优势.最后,针对内燃机余热利用,提出组分可调型有机朗肯循环,阐述了三维构建方法的应用和功能,对三维空间内热力循环相对于传统二维构建方法的优势给出了初步探索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陆强震孕育发生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包括:从板块到断层应力加载动力学过程、区域强震活动时空演化动力学过程、大陆强震原地复发动力学过程等.上述问题在活动地块理论框架下,基本研究方向可分为周边板块边界动力加载、活动地块划分及其变形机制、活动地块边界带与区域强震演化、大陆型强震原地复发动力学模型.相应地,中国大陆型强震物理预测研究的重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从板块到断层应力的加载过程,明确大陆强震孕育发生的动力来源;(2)基于震源物理模型,研究大陆型强震变形机制,为强震地点和震级预测提供支持,可称之为基于震源物理模型的综合概率预测;(3)大陆型强震复发动力学过程以及强震破裂动力学过程,为时间物理预测提供依据,可称之为强震动力学概率预测;(4)区域断裂系统与强震时空演化,分析区域强震成组时空演化及动力机制,实现区域强震成组活动和单个断层强震的物理预测.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和我国地震预报业务现状,对我国大陆强震孕育发生的现象或规律进行梳理与总结,尝试描述活动地块理论框架下的地震物理预报工作方向,期望能为我国地震物理预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系统净功、系统效率及系统平均电力生产成本为性能评价指标,首先基于性能寻优原则,对满足夹点温差要求的跨临界ORC(organic Rankine cycle)中膨胀机进口温度和压力进行分析和确定,然后基于固定的烟气出口温度,对不同烟气进口温度下以R601为工质的亚临界有机朗肯循环(亚临界ORC)和以R134a为工质的跨临界有机朗肯循环(跨临界ORC)的热经济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跨临界ORC蒸发器夹点温差位于工质进出口之间时,满足夹点温差要求的膨胀机进口压力越小越好;当跨临界ORC蒸发器夹点温差位于工质出口处时,存在最佳膨胀机进口压力.无论对亚临界ORC还是跨临界ORC,随着热源温度的升高,系统净输出功均升高,系统平均电力生产成本均降低;对于亚临界ORC,系统效率随热源温度的升高单调增加,而对于跨临界ORC,系统效率随热源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或保持不变).此外,对于系统净功及系统效率,存在一个热源温度区间,使跨临界ORC优于亚临界ORC,并且随着夹点温差的增大,该热源温度区间扩大;对于系统平均电力生产成本,亚临界ORC始终优于跨临界ORC.  相似文献   

19.
纤维增强复合板中裂纹的动态扩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环氧基玻璃纤维单向增强复合材料制成的带预制裂纹的平板在三点弯曲冲击载荷下的破坏实验. 实验中利用透射光路进行了高速摄影, 拍摄到裂纹扩展的全过程, 并观察到一种新的动态断裂现象. 在此基础上, 对裂纹扩展速度和路径以及破坏方式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3G1 1 -6C1 0 -CD4 CD8-胸腺髓质细胞是CD4单阳性 (SP)胸腺细胞中的亚群之一 ,表型为TCRαβ CD6 9loHSAmed/lo,可接受ConA刺激产生增殖应答和细胞因子分泌 所分泌的细胞因子以Th2型为主 ,还有少量IFNγ存在 ,是处于CD4SP成熟过程的中后期 ,Th0向Th2转化的过渡型细胞 为探讨胸腺微环境中基质细胞对这一亚群细胞的作用 ,在研究体系中加入一株胸腺髓质型上皮细胞系MFEC1 ,发现MTEC1可促进ConA刺激的 3G1 1 -6C1 0 -CD4 CD8-胸腺髓质细胞增殖和IL 6分泌 ,但IL 4及IL 1 0的产生部分地受到抑制 ,不增加IFNγ分泌 ,亦不诱导IL 2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