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深厚软土地基细长PHC管桩水平荷载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珠海保税区深厚软土地基中两根细长PHC管桩的水平荷载试验,分析了深厚软土地基中PHC管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试验结果表明:细长PHC管桩能够抵抗水平荷载的作用;弹性长桩的下端可以看成嵌固于土中而不能转动,由逐渐发展的桩截面抗矩和土抗力来承担逐渐增大的水平荷载;弹性长桩的受力性质主要受上部土层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出来的水平地基抗力比例系数m的值对该类工程地质的桩基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中还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PHC管桩的水平承载特性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能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
水平荷载作用下PHC管桩的现场试验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管桩)水平承载力现场试验,分析了PHC管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和工作性状,提出了PHC管桩合理的水平承载力设计值。  相似文献   

3.
对PHC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和水平承载力性状特征进行了规律分析,研究了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PHC管桩桩基现场原位试验,进行了经济型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针对夹有碎石填土层和基岩风化带,锤击法相对静压法具有更大的适用性;为保证桩端顺利进入持力层和选择合适的桩长,在施工前,应在未探明地质条件处采用超前钻;PHC管桩灌芯后水平极限承载力可提高50%以上;单桩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主要取决于桩侧地基土的性质,桩体刚度对其的影响呈非正相关关系;PHC管桩费用采用每吨承载力平均费用公式进行经济分析是可行的,可以达到节省投资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深厚软土地基中预应力高强混凝土(PHC)管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桩土体系采用三维模型,桩身混凝土采用弥散开裂模型,管桩内钢筋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桩周土体采用Mohr-Coulomb本构模型.桩土界面利用基于库伦摩擦模型的点面接触形式.桩中混凝土和桩周土体采用三维减缩积分一阶单元C3D8R,钢筋采用三维三节点杆单元T3D3.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实测曲线比较接近,且基于库伦摩擦本构模型的点面接触形式可以很好地模拟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桩土的共同作用.利用经试验验证的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型号PHC管桩的水平承载性能进行了分析,揭示了PHC管桩的水平荷载传递机理.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研究CBF管桩的水平承载力性能,开展了CBF管桩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绘制CBF管桩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并将其与PHC管桩和PRC管桩进行比较,分析CBF管桩刚度退化、延性和耗能方面的规律.结果表明,CBF管桩失去承载力前表面未出现裂缝,产生较大变形后CBF管突然断裂,管桩失去承载力.CBF管桩骨架曲线不存在平行/下降段,但极限位移较大,属于无明显屈服点的延性破坏.CBF管桩的极限承载力远大于PHC管桩和PRC管桩,但弹性模量较小,极限位移较大.通过比较三者的位移延性系数和能量耗散系数发现,CBF管桩具有良好的耗能性能.  相似文献   

6.
卢嘉宾 《工程与建设》2006,20(6):800-801
文章详细介绍了合肥某建筑工程PHC管桩试压桩及单桩竖向抗压静荷载试验,援引了国内PHC管桩实验研究成果,分析了PHC管桩的竖向荷载传递过程。PHC管桩的工作机理为端承摩擦桩,以摩擦力为主。k600mm、壁厚130mm、桩长27m的单桩最大加载至7260kN,沉降量为20~30mm,QS曲线未现第二拐点,说明其单桩承载力仍有一定潜力。在合肥地区,PHC管桩作为一个新的桩基型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可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弹性长桩的水平承载性能,对实际工程进行水平静载测试。基于m法分析弹性长桩的m值、水平位移和桩侧最大弯矩。结果表明:等直径的灌注桩和PHC管桩相比,在相同水平荷载作用下,灌注桩m值较大,侧向抗力分布近似,最大弯矩平均值略小;《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估算的m值明显偏小,建议设计时m值取值以水平静载测试为准;"挠曲深度"是指土体对弹性长桩的约束反力的有效作用范围,桩侧最大弯矩位置相对挠曲深度是基本固定的。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纵横向荷载作用下PHC管桩的承载性能,通过经试验验证的有限元模型,考虑了地应力和桩土接触的影响,通过变换土体的参数、桩头自由长度、桩端土特性等影响管桩承载力的因素,对竖向和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管桩的受力特性进行了分析.竖向荷载的作用能提高管桩的水平承载能力.同时,还分析了水平荷载对管桩竖向沉降的影响.在竖向荷载较小...  相似文献   

9.
基于印尼某工程15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C管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抗拔及水平静载荷试验,分析PC管桩分别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承载特征,揭示不同荷载水平下PC管桩的承载力发挥机制。基于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预测模型,对比分析指数曲线模型、双曲线模型及调整双曲线模型的可行性,并对PC管桩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进行预测;结合水平静载试验,探讨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的取值问题。研究结果表明:PC管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主要取决于桩端持力层的支承力,同时也受桩径、桩长的影响较大;PC管桩的竖向抗拔承载力主要取决于桩侧摩阻力,桩径越大、桩长越长,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越高;PC管桩水平承载力主要取决于桩侧土体的力学性质。就本试验而言,指数曲线模型对单桩极限承载力的预测最精确;m在桩顶水平位移超过10 mm时变化平稳并逐渐收敛为常数,通过试验结果反推的m接近甚至超过JGJ 106—2014中推荐m的上限值。  相似文献   

10.
鉴于高速公路桥梁基础承受较大的水平动荷载,水文地质环境较为复杂,文章以徐明高速路基第05合同段PHC管桩施工为例,探讨PHC管桩作为高速公路桥梁基础的质量控制要点,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桩间距及桩位对桩-土作用下抗滑桩及土体力学特性的影响,以某边坡治理工程为例,采用ABAQUS对不同桩间距及桩位的桩-土有限元计算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型达到临界破坏时的抗滑桩桩身内力及土体力学特性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抗滑桩的弯矩、剪力与桩间距呈正相关,与桩位距坡脚水平距离呈负相关.其中,弯矩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呈"凸"形,剪力呈"S"形;两桩中轴线上土体的x、y方向应力分量的幅值变化随桩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间接反映出土拱效应强度不断被削弱;土体x方向的应力峰值受桩位的影响较小,其峰值出现在桩后约1m的位置;土体x方向的应力峰值出现的位置随桩间距的增大逐渐远离抗滑桩.  相似文献   

12.
桩顶竖向荷载作用下桩土响应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桩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利用数值方法建立桩土计算模型,分析桩顶荷载作用下桩侧摩阻力分布、桩体轴力分布、中性点位置的变化规律以及桩周土体的位移.研究结果表明:桩侧负摩阻力沿桩身先增大后减小,并逐渐过渡到正摩阻力;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大,桩侧负摩阻力逐渐减小,中性点位置上移;桩体轴力沿桩身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受到桩侧摩阻力的作用,位于地表的桩周土体沉降受到一定影响,其影响范围随桩顶荷载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3.
基于荷载传递法和广义双曲线函数, 建立了大直径扩底桩的单桩解析模型.利用ABAQUS软件建立等截面桩与扩底桩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土体用Mohr-Coulomb本构模型,桩体采用弹性模型,在桩土接触面间设立接触对.分析了桩底沉渣、扩底高度和扩底直径对大直径等截面桩与扩底桩承载特性的影响,得出桩身轴力、桩侧阻力和桩顶沉降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扩底桩可明显提高承载力并减小桩顶沉降;工程应用中应尽量减少桩底沉渣厚度.  相似文献   

14.
人工挖孔桩基础在施工中若达不到设计要求,且又不能用相同桩基进行补救。文章通过介绍桩基础加固实例,阐述了锚杆静压桩桩基础补强加固时的基本原理;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的各种因素以及施工时应注意的要点;从理论探讨到实际施工都有详细说明,以及补强加固的效果,均有详细论述,对其它类似的工程施工质量事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5 个预制桩身与承台组合体试件进行低周反复试验, 分析构件的破坏形态、承载力及延性、锚固钢筋的受力, 研究预制桩身与承台锚固钢筋的不同锚固形式对试件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连接板焊接锚固钢筋的试件, 倾角锚固钢筋能延缓试件裂缝的发展, 提高试件的承载能力;在桩身内安放钢筋笼并深入承台的锚固钢筋可明显改善管桩-承台组合体试件的整体性, 提高组合体试件的承载能力、延性, 改善组合体试件的变形能力, 且斜角锚固钢筋试件的承载能力优于直角试件。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大桩距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变形机理,在常规复合地基加固区、软弱下卧层沉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计算对比,提出复合地基加固区采用复合模量法、下卧层采用应力扩散法计算沉降的方法.阐述了大桩距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基本假定、计算公式和具体计算步骤.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将大桩距复合地基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的沉降变形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复合地基理论的发展,复合地基处理方法得到了很大应用,其优化设计也促进了长短桩复合地基的应用,在满足承载力的要求下,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沉降控制是决定地基处理是否成功的关键。探讨了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规律和影响因素,归纳了长短桩复合地基沉降优化设计思路,为此类复合地基的应用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灌注桩设计当中存在的问题,按照m法对考虑地基土共同工作时桩身内力分布和变形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弹性长桩与刚性短桩的划分界限及各自的桩身强度设计方法,编写了计算机程序,并制成设计图表.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分析国内外抗滑桩极限侧向力确定公式及其适用范围的基础上,将散粒体极限应力状态平衡微分方程引入抗滑桩桩间距对桩后土拱效应影响规律分析中,发现小桩距下桩端土较桩间土先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推力过大时桩端土产生塑性变形而非桩间土绕流,桩土荷载分担比极大. 研究结果可以解释试验中发现的现象,即小桩距下可产生明显的土拱效应,在较大滑坡推力下拱脚优先于拱顶发生破坏. 借鉴目前对桩后土拱效应的研究成果与极限侧向力研究思路,结合日本建设省土木研究所的“土研公式”,提出适用于小桩距下抗滑桩侧向力确定的新方法,可为抗滑桩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层建筑的出现,桩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桩基静载试验成为保证桩基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针对锚桩静载试验法,运用有限元方法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分析了不同锚桩方案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工程桩作为单桩竖向承载力试验的锚桩对试验结果是有影响的;随着锚桩与承压桩距离的增大,锚桩的影响将会减小,工程中应保证a(锚桩距承压桩距离)足够大。当荷载不断增大,土体进入塑性状态后,土层承压能力减弱,锚桩的影响将很小,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