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门话题。在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向世界负责任地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  相似文献   

2.
2008年颁布实施的"气候变化法案"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立法的国家,并成立了相应的能源和气候变化部。按照该法律,到2050年,英国温室气体的排放比1990年减少80%。这80%的目标是指英国所有部门减排的总和,包括国际航空和航运业,而减排的成本仅为英国GDP的1-2%。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对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低碳的热潮。中国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要将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至45%。向低碳经济的全面转型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低碳经济已经成了中国社会的热点,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低碳潮流之中,直销行业也不例外。尽管低碳是个环保话题,而环保话题也说过多次,但低碳潮流扩展到了政治与经济层面,于企业来说便意味着机遇或阻碍。  相似文献   

4.
<正>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50%左右。具体目标:———产业结构低碳化。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8%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水泥生产大国,产能30亿吨/年,2012年生产22.5亿吨/年,95%是石灰石为主要原料生产水泥,电石渣作为钙质原料生产水泥,是近几年聚氯乙烯生产行业循环经济重要的一环。2012年国内聚氯乙烯产量达到1 315万吨,较2011年产量增长20万吨。在1 315万吨的总产量中电石法聚氯乙烯产量达到1025万吨。根据数据测算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过程,每生产一吨PVC将生产1.6吨电石渣,预计我国每年将产生1 600万吨以上电石废渣。若全部用于水泥生产,年生产水泥约1 600万吨以上,占水泥总产量0.007%。新疆天业集团率先在行业内实施电石渣干法制水泥,年生产水泥约330万吨,相比传统水泥工艺减排CO2110万吨/年,全年少耗标准煤约32万吨;电石渣生产绿色低碳水泥为我国建材行业和化工行业不但大幅度节能,而且减排,为保护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正>改革开放30年,国内经济保持了年均9.6%以上的GPP增长,是同期全球经济增速的三倍多,经济总量较1978年增长60倍,2007年已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占到全球经济总份额的5%以上,外汇储备更是高居世界第一,13亿中国人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实现了民族复兴的第一步。但是中  相似文献   

7.
《科技导报(北京)》2021,39(16):56-61
 2020年我国钢铁行业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积极复工复产,在企业兼并重组、超低排放及绿色发展方面取得骄人成绩:粗钢产量达到10.65亿t,占全球粗钢产量比例近60%,形成宝武集团亿吨级特大型企业集团,涌现出首钢股份公司等一批超低排放示范企业,民营企业的竞争能力大幅提升,钢铁产业已成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最具实力的行业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据我国科技部网站消息,继出台《气候变化法》之后,英国政府能源新政的又一新动作,于近日正式发布了名为《英国低碳转型计划》的国家战略文件,提出到2020年将碳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34%的具体目标。这是意大利拉奎拉8国峰会提出减排  相似文献   

9.
武广萍  倪斌  孟欢 《甘肃科技》2016,(19):51-54
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的全球变暖,我国政府对此非常重视,提出到2020年我国单位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节能减排工作日益严重。电力是"高碳能源"的第一消耗大户,目前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使之成为我国电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能源开发的需要,也是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构建以安全发展、高效发展、清洁发展为目标的现代能源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构建低碳校园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丽娟  杜经纬 《科技信息》2010,(19):217-217
在全球气候变化大前提下,全球190多个国家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自愿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中国也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减排40%-45%。高校在校人数多,社会影响力强,构建低碳校园有利于学生养成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高校社会竞争力,更有利于实现我国提出的减排目标。它需要全院所有师生努力,以及全社会的支持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1.
王彬 《科技咨询导报》2010,(28):177-177
煤炭是我国的最主要的能源,我国是世界上产煤大国之一,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据了主要地位,到目前为止,我国能源供应仅以煤为主,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的70%以上。与此同时,环境污染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来发展我国的低碳经济,笔者提出了一些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据初步统计,2005年以来,我国低碳技术专利申请量呈现爆发式的快速增长。2004年申请不足1000件,2006年超过3000件,2008年超过6000件。这充分显示近年来我国在低碳技术领域蓬勃发展的态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低碳技术领域的专利发展尚存在四点不足:  相似文献   

13.
<正>2009年年底,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这次会议,明确提出我国要"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并"加快形成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眼下,我们每个人都与"低碳"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基于2001~2012年我国各省市面板数据,利用改进的STIRPAT模型对我国碳排放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总体上,我国城镇化对碳排放有正向作用,但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同时,能源强度对碳排放的影响不太显著,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也存在区域差异,政府政策支持对碳排放起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天然气发展趋势分析为基础,对我国天然气的资源潜力、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2030年以后可能达到的规模以及在未来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都很丰富,而且天然气工业发展比石油大约晚30年,目前刚刚进入大发展的初期,未来具有十分良好的发展前景,预计到2030年我国天然气年产量有望达到3 000亿m3,并有望保持到2050年。同时,研究发现我国毗邻中亚—俄罗斯、中东和亚太三大富气区,具有多元化利用国外资源的区位优势。通过自产与引进并重,2030—2050年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比例有望达到10 %以上,对改善能源结构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毛道伟 《广东科技》2010,19(5):28-31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已经落下帷幕。虽然各方舆论褒贬不一,但世界走向低碳经济的绿色发展道路,却是毋庸置疑的。而中国的低碳经济也随减排目标的敲定扬帆起航。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标志着我国的低碳经济将进入长期加速发展阶段。为此,本期特别策划"聚焦低碳经济"小专题,我们以关键词扫描形式,重点关注并分析了2010年度省级科技计划中与低碳经济相关的科技项目;还在"地方观察"栏目,以禅城区为案例介绍地方政府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实际做法;同时在"国际连线"中,还精选了一篇"低碳经济与欧盟就业"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武广萍 《甘肃科技》2012,28(10):30-32
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的全球变暖,我国政府对此非常重视,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单位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节能减排工作日益严重.电力是“高碳能源”的第一消耗大户,目前大力发展风电,使之成为我国电力工业的一个方面军,不仅是能源开发的需要,也是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郭剑峰 《科技潮》2010,(6):12-17
2003年,“低碳经济”首次登上英国能源白皮书。2007年.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明确提出“发展低碳经济”。2009年末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让低碳、减排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窦艺成  易雯辉 《科技信息》2010,(20):I0356-I0356,I0358
火力发电在我国电力市场中占据80.1%的巨大比重,二氧化碳的排放成为我国电力行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我国对现有电力结构进行调整,发展无污染、可持续的清洁能源.水电资源作为清洁能源,有着良好的可持续性和发展的可行性.因此探讨低碳经济下促进我国水电发展方式有利于优化我国的电力结构,是实现我国低碳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从碳生产和碳消费视角出发,研究了2004~2011年,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问题。研究后发现,在世界16个CO2主要排放国中,我国碳消费排放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在考虑商品净出口因素后,我国每年至少有超过11%的CO2排放产生自净出口商品的生产;最后,通过折算出我国分行业CO2实际排放量,经分析后还发现,碳生产排放而非碳消费排放,才是左右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问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