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上升单相流与两相流压降理论,分析真空预压地基竖向排水体内流体的压降规律,再根据真空预压地基排水体中流体真空度的现场试验,得到以下结论:真空预压地基内流体的压强沿流体运动方向逐渐减小;真空预压期间只有地下水相对压强为0的压力面(零压力面)以上的流体才有真空度,零压力面以下地基土体中只存在孔隙压力下降,流体不存在真空度;孔隙压力降低与流体真空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真空预压地基竖向排水体内流体的总压降主要包含重力压降和摩阻压降,重力压降是流体在竖直方向的固有压降;抽真空期间竖向排水体内零压力面的降低深度是真空预压强度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2.
水平管内气液两相螺旋流压降规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气液两相流实验装置上进行了流型和压降的实验。以空气和水为实验介质,对水平管内气液两相螺旋流的流型进行了研究。依次得到螺旋波状分层流、螺旋泡状流、螺旋弥散流三种典型的流型图像。并分析了流型、体积含气率、气液折算流速以及叶轮起旋参数等因素对气液两相螺旋流压降的影响。最后实验表明,流型是影响压降规律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对压降的影响亦有影响。螺旋弥散流是压降梯度最小的流型。以上结果对今后相关的研究以及工程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水平放置的内径为40mm的钢管内的油水两相流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针对钢管内油水2相油滴分散流的流型进行了描述,从实验和理论2方面分别对含水率和混合流速等因素对油滴分散流摩擦阻力压降规律的影响进行细致分析。实验表明,含水率和混合流速是影响压降的主要因素,在不同流型下,同一因素对压降规律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在垂直管内用高粘假塑性流体进行了流动沸腾传热实验,观察到一种新的流型,建立了流动沸腾传热给热系数关联式.  相似文献   

5.
地甘油水溶液-空气在TEMA-F型换热器壳色热及加热状态下的气流两相流流型和压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内径为1.6 mm的竖直玻璃毛细管圆管内的氮气-CuO水基纳米流体的上升两相流流型分布图.首先对毛细管内氮气-去离子水的两相流流型进行实验研究,并与常规管的半理论半经验公式进行了比较.然后在水中添加不同比容积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CuO纳米颗粒制备成纳米流体,对氮气-纳米流体在垂直毛细管内的流型图进行了测量.研究发现,和常规管相比,毛细管内气-水两相流各种流型的转化在较低的流速下就已产生.使用纳米流体后,毛细管内的气液流型转化在更低的流速下产生.纳米流体对两相流流型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添加表面扩散剂SDBS和纳米颗粒后降低了溶液表面张力而产生的.纳米流体中的纳米颗粒和表面扩散剂浓度对流型图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采集频率的差压传感器及A/D转换器,对固定床鼓泡反应器的瞬时压降数据进行了采集,建立了反应器内的流型识别方法,并通过电容层析成像仪(ECT)对不同流型的气含率的瞬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流型内压降信号的波形、概率密度分布及功率谱密度分布特点差异显著,瞬态气含率亦存在不同特点;随着气液相流速的增加,床层压降梯度逐渐上升;根据实验数据修正的Larachi关联式及Khan和Varma关联式可较好地预测中等塔径(D=280 mm)的固定床鼓泡反应器的摩擦压降,均方根偏差分别为18.0%与14.5%。  相似文献   

8.
采用气-气,液-液及气-液系统研究了一类在工业上广泛应用的T型管混合器的压降,发现其压降主要与两股混合物流的动量比有关,与物性基本无关,模拟计算了气-液系统的压降,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9.
气水两相水平流动测井的流型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生产测井过程中气水两相水平流动介质分布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建立与产出气井流动状况相似的模拟流动环路,以实际生产测井仪器串测量混合流体,同时观测实验流型并绘制出实验测井流型图。实验揭示气水两相分布的变化趋势与流体动力学的普通实验结果相似,说明测井条件下的气水两相流动依然满足一般规律,但流型变化边界产生的位移反映了气水两相流动在生产测井过程中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对正确认识及把握气水两相水平流动测井条件下的两相介质分布及分析方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空气-水混合物在壳侧沿水平方向横掠垂直管束的两相流流型及其转变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管束为正方形顺排,管间距与管径之比为1.28对两相流流型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并对流型进行分类,作出了流型图,提出了各种流型转变的机理及相应的判别流型转变的地量纳准则式。  相似文献   

11.
针对温州滩涂围垦区吹填土处理难度大、强度低、工期长等问题,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下,采用5 k Pa/d匀速堆载的方式进行室内模型试验;同时设立真空预压对照组。对真空度、孔隙水压力、表层沉降进行监测并分析变化原因。通过加固后的土体含水率和十字板剪切强度对加固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处理技术能够又快又好地加固温州吹填土。匀速堆载时真空度、孔压和土体表面沉降有明显变化;但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弱。加固效果优于真空预压。  相似文献   

12.
微重力条件下气/液两相流压降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俄罗斯IL-76失重飞机对微重力条件下方形截面管道内的水/气两相流压降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本次微重力气/液两相流压降实验结果对一些目前常用的基于地面常重力实验结果的两相流压降预测模型(均相模型、Lockhart-Martinelli—Chisholm模型和Friedel模型)在微重力条件下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估.比较发现,均相模型和Lockhart-Martinelli—Chisholm模型预测结果和实验数据差异很大;而Friedel模型的预测结果尽管也与实验数据有着明显的差别,但在这些模型中是误差最小的.因此,可以利用Friedel模型来对微重力气/液两相流压降进行初步预估,而新的、更精确的模型将依赖于更有物理意义的分析方法及不同重力条件下气/液两相流压降实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液相介质(水相和油相)对气液两相管流中流型和压降的影响.实验管线为内径50mm的透明有机玻璃管,管线从入口到分离器长约35m,实验管段由一个高3.3m、宽0.72m的垂直倒U型管和一个长3m的水平管组成.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较低液相粘度的气液两相流动,液相物性对水平管中塞状流向弹状流的转化以及倒U型管中下降管内的环状液膜流动向间歇流动的转化有一定的影响,但对水平管中分层波状流动向间歇流动的转化以及倒U型管中上升管内的流型转化影响很小.通过分析压降数据得出,对于倒U型管中的上升段,液相流动状态对于压降起着主导作用,但在下降管内液相和气相的流动状态都对压降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针对旋风器内气流场偏心或轴不对称的情况,改变了旋风器的进口结构,提出了双进口旋风器模型,对比了单、双进口旋风器的阻力特性并进行了分析,指出双进口结构形式较单进口更有利于降低旋风器阻力。  相似文献   

15.
绝热和加热状态下换热器壳侧气液两相流的流型与压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甘油水溶液 空气在TEMA F型换热器壳侧绝热及加热 (液相有少量蒸发 )状态下的气液两相流流型和压降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 ,热态时的流型及其转变与绝热时有较大差别 .在无量纲量Frm 和Jg/Jl 的坐标系中 ,首次获得了同时适用于绝热和加热状态的通用流型图 .在不同流型下 ,按窗口区、错流区用Martinelli参数关联了两相摩擦压降 ,获得了较高精度的关联式 .拟合结果说明 ,对环状流与分层流 ,在绝热和加热状态下的系数C值近于相等 .  相似文献   

16.
沉井地压——一种特殊表土地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探讨沉井在表土中下沉时所引起的受力现象及其相关的论点,迸发现沉井在正常下沉过程中,不仅仅会受到竖井表土地压的作用,更主要是沉井的前端(刃脚)受到被动土压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气-液-固冷模多管自然循环流化床蒸发器,利用CCD图像采集和处理系统,研究了固体颗粒的种类、含率和通气量等操作参数对于固体颗粒的流化和运动形态、分布以及加热管束中液-固两相流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通气位置对于固体颗粒在加热管柬中的分布影响较大.在上、下管箱中,固体颗粒的运动和流化形态不同.在上管箱中,固体颗粒形成中心上升、四周下降的循环运动,并且随着其密度的降低,固体颗粒在上管箱中的分布逐渐趋向均匀;在下管箱中,固体颗粒在中心轴的两侧形成两个大的旋涡,旋涡的旋转速度随着通气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气体从上管箱加入时,加热管束中液-固两相流的压降随着固体颗粒加入量和通气量的增加而增大.利用实验数据建立了加热管束中液-固两相流的压降模型,模型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粘度的流体为液相,在垂直管中研究了液体填塞流(包括弹状流,块状流和泛出流)的持液率和压力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粘度的液体,填塞流的持液率都随无量纲气流体积通量的增大呈对数规律减小,总压力降随气流体积通量也近似呈对数规律变化,研究同时发现,液体填塞流的摩擦阻力压力降为负值且存在极值点,摩擦阻力压力降在总压力降中所占的百分比与气流体积通量的关系存在拐点,拐点处在应于弹状流向块状流的流型转变。  相似文献   

19.
油气两相流流过弯管的局部阻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油气、气水为工质,对进口水平、出口垂直向上的90弯管内气液两相流局部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弯管内径45mm、弯曲半径为300mm.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了气水、油气两相流体流过弯管时的局部阻力变化规律,并与前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重新提出了统一的弯管局部阻力计算公式,计算值和实验值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