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这是近十年来京都大学物理系的天文学家们对于太阳系起源理论工作的一篇总结性文章。本文主要部分已于1979年7月15日到8月3日在santa Cruz关于恒星和行星系统形成的暑期讨论会上报告过。并在1980年7月22日到25日在东京举行的国际天文学会第九十三次讨论会,关于恒星演化理论中的基本问题的会上作补充报告。  相似文献   

2.
太阳系起源的一种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启斌 《科学通报》1977,22(9):390-390
太阳系起源与演化是认识宇宙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迄今已有四十余种学说来探讨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但每一种都碰到一些重要观测事实不易说明。例如,在行星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恒星、行星、卫星的形成,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银河系的旋臂结构以及河外星系、星系团的形成和演变过程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天文学中的重大研究课题。长期以来,许多天体物理工作者用辛勤的劳动开拓着这些空白的园地,揭示了一个又一个奥秘;用汗水和心血浇开了一朵又一朵理论、实践之花。但是,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天体物理工作者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难以克服的困难。就拿探索恒星的形成和演化来说吧:从理论上看,它涉及到原恒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探索》2007,(2):28-29
太阳系是由一团弥漫的气体星云演化而成的,那么,在太阳系外的一般恒星周围也有气体/尘埃云吗?它们能形成像太阳系这样带行星的恒星系统吗?  相似文献   

5.
胡中为  徐伟彪 《自然杂志》2006,28(4):215-218
化学元素的丰度与起源是自然科学的重要问题。太阳系的元素丰度与起源是研究太阳系天体以及宇宙起源演化的基础,在地球科学及很多应用领域都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太阳系的元素丰度数据不断地更新,新发现的元素同位素核素“异常”挑战太阳系天体起源学说,一些书刊上的旧资料不能适用于当代研究需要,应当与时俱进,提高研究和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6.
关于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问题目前虽有多种假说,但还没有一种学说能比较圆满地说明问题。本刊创刊号刊登的戴文赛、胡中为的《论太阳系的起源》一文,提出一个新学说,将太阳系起源演化理论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本期《太阳系起源的一些新学说》一文,就最近几年国外一些有代表性的学说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内容丰富,颇值一读。  相似文献   

7.
关于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问题目前虽有多种假说,但还没有一种学说比较圆满地说明问题。最近南京大学戴文赛教授等提出一个新学说,将太阳系起源演化理论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本文就这一新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深空探测的驱动力源于人类探索未知的天性,是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月球探测高潮以来,人类的深空探测任务已经实现了对太阳系八大行星等主要天体的探测,获得了大量的科学发现,同时也发现了更多未解之谜.进入21世纪以后,人类深空探测迎来了又一次高潮,参与探测的国家和探测任务的数量都有了巨大提升,技术的发展也提高了探测的成功率.从太阳系形成到生命出现并演化到智慧生物,太阳系经历了复杂的演化过程,地球和其他行星环境经历了剧烈变化.要证实和重建这个过程还有大量科学问题有待回答,需要依赖更多精密计划的深空探测任务去寻找线索.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行星宜居性、地外生命探索等是当前深空探测的核心科学内容.前太阳系物质组成、太阳系的初始状态、行星系统的形成过程是太阳系形成与演化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类地行星沿不同路径演化的原因是行星宜居性研究的重要方面.地外生命探测是深空探测的核心内容之一,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地外生命信号识别、地球极端环境类比等是主要的研究内容.针对已经计划和正在论证的深空探测任务,系统梳理其中的前沿科学问题及其研究现状和研究手段,能够为深空探测任务的科学规划提供参考,孕育...  相似文献   

9.
谢懿 《世界科学》2004,(5):24-24
褐矮星质量太小不能成为恒星,但是按照传统的分类也不能将其分类为行星,它们一般都是孤立的。不过褐矮星同时具有恒星和行星的一些特征,而且它们的质量也处于行星和恒星之间(从10个木星质量到75个木星质量不等)。尽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褐矮星可能掌握着恒星和行星形成的线索。过去的5年时间里在太阳系附近以及在年轻的星团中发现了几百颗褐矮星,由此天学家对它们的起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天文学家对恒星的起源所知甚少,但他们的认识正在迅速加深.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惟一可供天文学家研究的星系只有人类所处的太阳系.然而,美国航天局(NASA)2003年夏天开始投入使用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却开辟出更广阔的视野它专门用于接收穿透力强的红外线,从而可以观测厚密星际云团中恒星和行星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1.
银河系内存在为数众多的星际泡.太阳系便位于称之为本地泡的一个泡结构之内。随着越来越多星际泡的发现和确认,对泡的研究渐趋深入,包括泡结构的多种统计性质,若干可能的形成机制,以及泡与恒星形成、演化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2.
超乎任何人的想象天文学家对恒星的起源所知甚少,但认识正在迅速加深。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惟一可供天文学家研究的星系只有人类所处的太阳系。过去10年间,其他星系之行星的发现以及复杂电脑模型的创建表明,太阳系好像属于特例。更常见的似乎是庞大行星以极端轨道绕恒星转动。然而,美国航天局(NASA)去年夏天开始投入使用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却开辟出更广阔的视野。它专门用于接收穿透力强的红外线,从而可以观测厚密星际云团中恒星和行星的形成过程。运行仅仅数月之后,“斯皮策”望远镜就超出了创建者们最乐观的预期。它不仅找出了新生…  相似文献   

13.
宇宙创生于大爆炸,在其后的恒星形成和星系演化过程中各种生命所需的元素不断合成.45.6亿年前,太阳系在银河系的宜居带形成并开始演化,与此同时,地球在太阳系的宜居带上开始朝宜居行星演化.在地球的前生命演化阶段水的海洋已经形成,且拥有丰富的简单有机碳化合物、具催化功能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及携带能量的氢气、硫化氢和甲烷等.上述各种物质聚集在近地球表面高能、专门化的、封闭的微小地球化学单元中逐渐演化为初步具有生化功能的单元,最终脱离地球化学反应空间的约束而形成能够独立进行能量代谢和遗传物质合成的生命个体.从能量和地球化学的角度看,将氢气/甲烷合成为有机质的生化过程在早期和现代地球上均不难发生,这也是生命自养起源说的基本假设.地球早期还原大气可经由太阳辐射形成简单有机分子,而陨石和彗星也可将星际有机分子输送到地球,因此地球早期的海洋可能是充满简单有机分子和营养盐的环境,此环境支持生命异养起源假说.从前生命有机化学演化到第一个细胞的形成可能只需要很短的时间.虽然目前已知的地球上最古老的微生物化石是35亿年前形成的叠层石,但在地球的海洋形成之时,即38.5亿年前,生命就可能已经存在于地球上了.  相似文献   

14.
地球的成因在科学界众说纷纭。有地球演变说、捕获说、火成说、分离说、冷凝说、碰撞说、收缩说、膨胀说等等。18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先后提出过40多种假说,都各持己见,但无一不关系到太阳系的起源问题。在太阳系形成的理论中,前人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灾变论,是以太阳侥幸产生,偶然获得众行星为理由;另一类是演化论,是以整个太阳系有条不紊地形成,缓慢地进行演化为依据。灾变论属于巧合物理现象,在国外是非常时兴  相似文献   

15.
七十年代面目一新的太阳系起源论牛顿力学闻世几十年后的十八世纪中叶,著名哲学家康德首次提出了科学的太阳系起源论。这就是当今的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但是在1886年,星云说遭到了夫谢(法国)的反驳,随之消声匿迹。遭遇说取而代之登上了宇宙天体物理学的论坛。遭遇说虽然提出了某些变相的论点,但都认为“行星是由离开太阳附近的恒星潮汐力吸收脱离太阳表面的物质凝固后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前沿     
正1行星被高能辐射冲击导致"缩水"伯明翰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发现了一组大气层被宿主星剥离的太阳系外行星。研究表明,距离宿主星较近且大气层为气态的行星受到了大量高能辐射的冲击。由于距离恒星很近,这些行星的大气层被高能辐射产生的热量吹走。这种剧烈的剥离现象发生在岩石核心并包裹气态外层的行星上。该研究结果对于探究恒星系统和其行星的演化以及宿主星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科学24小时》2010,(3):53-53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最新一项研究显示,在银河系的数十亿颗恒星当中,15%可能具有太阳系的"双胞胎"。这项研究是建立在对拥有气态巨行星的恒星调查基础之上。气态巨行星类似于木星和土星,距其恒星十分遥远。正如太阳系中的情况一样,这些恒星与其气态巨行星相距遥远,从而产生了岩质行星在恒星适居带"茁壮成长"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8.
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迄今各类假说有30多个,其中有星云说,也有双星说。拉普拉斯于18世纪末所提出的星云说被认为太阳系起源的问题已被解决,但是后来又被证明是错误的,由于角动量问题的无法解决,英国天文学家兼科普作家金斯于20世纪初提出有关太阳系起源的  相似文献   

19.
李华梅 《科学通报》1978,23(3):172-172
研究陨石的天然剩磁,测定早期太阳系的磁场强度,对于人们了解地球和行星的起源与演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最近,我们通过对吉林陨石的磁性分析,提出42亿年前行星际空间磁场强度比现在高上万倍的初步认识。本文就是这一研究结果的简要报道。  相似文献   

20.
资讯     
星球太阳系外的有机分子可能形成地球生命起源台湾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筹备处主任郭新利运用红外线光谱技术说明恒星中可迅速发生化学合成。通过比较恒星演化后期各阶段(红巨星、原行星状星云与行星状星云)的红外线光谱,发现具有脂肪族结构的有机小分子仅需数千年时间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