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科学家发现,除了人类之外,动物中的哺乳类和鸟类也会做梦. 美国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找来一只猴子,在它面前反复放映同一形象.  相似文献   

2.
正想象一下,在未来的医院里,患者或许会被推到病房之外去——屋顶上的发现冷战高峰时期的1968年,一个温暖的夏夜,英国国防部最著名的化学和生物研究基地——波顿高地上,微生物学家亨利·道格和K·R·梅两人正站在一间实验室的屋顶,在他们的心头盘旋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如果发生一场生化战争,如果一枚携带致命细菌的炸弹在伦敦上空爆炸,生化细菌的危害将会持续多久?为了寻找答案,两人用人造蛛丝缠绕两把梳子,  相似文献   

3.
人类一直对太阳充满好奇,并无时无刻不沐浴在她的光芒里。当了解到太阳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明亮时,人类或许会感到不安。最新测值美国宇航局太阳辐射和气候实验卫星(SOR-CE)上的太阳总辐照监测仪(TIM)的测量以及一系列新的辐射测量实验表明,在2008年太阳活动极小期里,太阳总辐照量的最精确值是1360.8±0.5瓦/  相似文献   

4.
图为邦妮L·巴斯勒:细菌聆听者 你能想象吗?细菌也能相互交谈、彼此倾听甚至相互合作。这些年来,分子生物学教授邦妮·L·巴斯勒(Bonnie L.Bassler)一直在聆听来自微生物世界的声音,或许,她就是“细菌世界语”的发现者。 邦妮·巴斯勒:聆听细菌交谈的人 她发现了潜在的“细菌世界语”——复合AI-2,一种有可能  相似文献   

5.
果蝇是一种社会化动 物,科学家常常用它做实 验,研究人类社会.在最近一项实验中,科学家将果蝇单独隔离,然后与群居的果蝇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独居的果蝇睡眠更少、进食更多.  相似文献   

6.
数学与应用     
数学是否有用?我们从事此道的人都不免曾有此一问。常有人说,数学实非一门科学而为艺术。既然是艺术,人们所追求的就不是应用,而是美。把数学当作艺术来研究也未始不可,虽然有些人轻贱“为艺术而艺术”。但如果把数学看成科学,那就有理由讯问它是否有用。数学是否可用于日常实际生活?它是否有助于社会进步与人类幸福? 我先顺便谈一点艺术。看来,当人类才学会在极度困难的环境中生存之后不久,就已经从事一些严格说来算不得是有用的活动。例如,近年发现的洞穴壁画,把与人同处在地球上的动物的形象描画得精致生动,这就很难说是出于实际的需要;或许是为了心灵治疗吧,却也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年初,最后一位离开月球表面的人、原阿波罗17号载人登月飞船指令长尤金·塞尔南告别了人世。在走向生命终点的那些年里,这位"登月最后一人"曾经多次表示,他很难想象在自己垂垂老矣之时,竟然仍没有人类能再度登上月球。塞尔南个人的遗憾,其实表达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心声。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到工业革命时代的科幻作品,人类抵达月球是个长盛不衰的话题。当人类最终抵  相似文献   

8.
一花一世界     
爱花之心,人皆有之。每一朵花,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一面。做个有心的赏花人,静下心来,细细品咂,就会发现"一花一世界"绝非虚言!为招蜂惹蝶、躲避天敌侵害,花朵会象形:章鱼兰、飞鸭兰、禾雀花、鹦鹉花、蜂兰、鹭草、鲸鱼花,甚至于卡通人物茶博士似的马利筋。或许,这些花朵的形象只是人类视觉中的巧合,可总会有某种虫、鸟知道它究竟在模仿谁、吓唬谁。五彩缤纷的花色,是植物适应不同土壤、光线、授粉媒介等生长环境而物竟天择、长期演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进化与责任     
在过去短短几代人中,我们人类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少个世纪中我们曾把自己当作神权的化身。从19世纪的理想主义看来,人类则成为一种绝对的标准,所有其他一切都要用它来作为衡量的尺度。这一比较使得所有其他生物沦为造物主失败的实验之结果。19和20世纪的技术革命把人提高到万能的普罗米修斯的地位。现在,人类开始怀疑自己,并对我们在宇宙中的  相似文献   

10.
未来医学的发展将使人类活得更健康更长寿。在未来的世界里,人们或许能够看到自己的曾曾孙子长大。①打造"永生不死"之身科学家称,人类在未来20年将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不久前,俄罗斯媒体大亨德米特里·伊茨科夫对外披露,他将实施一个名为"俄罗斯2045"的惊人计划。该计划也被称作"阿凡达计划",其目的是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延长人的生命,直至实现"不死之身"。据说该计划目前已获俄罗斯科学教育部大力支持,已有5000多名科研人员和志愿者报名参加。  相似文献   

11.
<正>利用大量数据识别照片和语言,深度学习系统正在朝向真正的人工智能迈出了一大步。深度学习具有的一种属性是,如果你给他更多的数据,它会做得越来越好。或许,再过几年将会看到这样一个景象,即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深度学习的潮流中。  相似文献   

12.
苍蝇睡觉么?虽然大家公认高等动物要通过睡眠来恢复体力,但昆虫(如果蝇)是否也需要这样做呢?现在加州的研究人员为我们提供了有趣的实验现象。结果显示人类和这些六脚生物的共同之处的确比想象的要多。圣迭戈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吉尤利奥·托诺尼博士和其同事使用一种经常在厨房出没的普通果蝇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结果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科学》杂志上。这位博士介绍,这些实验得出的结果总体上表明,苍蝇休息阶段的许多属性与哺乳动物相同。他们发现,苍蝇像人一样,存在缺觉的现象,但第二天必须延长休息时间来进行弥补。虽然苍蝇在…  相似文献   

13.
航空维修中的人为差错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影响,表现为一种由维修人员行为所导致的非意向性的航空器的缺陷,这种缺陷后果的轻重确定了维修差错的严重程度。研究表明,在简单重复性任务的操纵过程中,人犯错误的频率大约为1/100~1/1000。也就是说,在单调、简单、重复性操纵技能活动中,每100~1000次操作中可能会发生一次或大或小的错误。这可以看成是人类固有的错误常数。训练有素的职业人员,发生操作失误的概率或许会小一些,但也不能完全摆脱错误常数的阴影。  相似文献   

14.
航空维修中的人为差错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影响,表现为一种由维修人员行为所导致的非意向性的航空器的缺陷,这种缺陷后果的轻重确定了维修差错的严重程度。研究表明,在简单重复性任务的操纵过程中,人犯错误的频率大约为1/100~1/1000。也就是说,在单调、简单、重复性操纵技能活动中,每100~1000次操作中可能会发生一次或大或小的错误。这可以看成是人类固有的错误常数。训练有素的职业人员,发生操作失误的概率或许会小一些,但也不能完全摆脱错误常数的阴影。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黑猩猩是500万牛前在进化过程中与人分道扬镇的。虽然黑猩猩的脑体积只相当于人脑的一半,但它的智商远远超出了人类的想象。这个距人类最近的近亲,其实远比想象中与人类更相似。黑猩猩的记忆力与人接近一只名叫“爱”的雌性黑猩猩已经学会使用阿拉伯数字1-9来代表数字,而她的最新成绩则是记忆5位数的顺序。一位日本研究员最近宣布,“爱”的行为表明,黑猩猩的智力相当于或已超过学龄前儿童的水平。通常,人在20-30秒的瞬间能记忆的数字或文字个数,被称为“魔术号码”。一般认为,“魔术号码”是普通成年人短时间内能够同时…  相似文献   

16.
<正>人的大脑到底有多强大?大脑里究竟蕴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这恐怕是人类一直都想弄清楚的问题。事实上,人类对于这些问题探究得并不深入。最近一档名为《最强大脑》的电视节目,在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又让人们对人脑的潜力有了形象的认识。不过,娱乐归娱乐,有关于电视节目中的一些科学认知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后天训练或许可以造就"最强大脑"。在节目中,我们可能被那些选手的"天才"表现所震撼,惊叹于他们脑  相似文献   

17.
正整整一个世纪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彻底变革了人类对宇宙的想象。我们在此回顾了从爱因斯坦1915年提出这项理论起,广义相对论在百年间经历的关键时刻。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对当代物理学的贡献无人可敌,但他的主要声誉全都建立在他于1915年11月以系列讲座形式向柏林普鲁士科学院提交的一项理论上。基本上,广义相对论是一项关于引力的理论。但它不仅解释了塑造出大尺度实体的引力是如何运作的,还彻底变革了人类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8.
航空维修中的人为差错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影响,表现为一种由维修人员行为所导致的非意向性的航空器的缺陷,这种缺陷后果的轻重确定了维修差错的严重程度.研究表明,在简单重复性任务的操纵过程中,人犯错误的频率大约为1/100~1/1000.也就是说,在单调、简单、重复性操纵技能活动中,每100~1000次操作中可能会发生一次或大或小的错误.这可以看成是人类固有的错误常数.训练有素的职业人员,发生操作失误的概率或许会小一些,但也不能完全摆脱错误常数的阴影.  相似文献   

19.
想不想把自己的声音穿在身上?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现在已经有人这样做了,他就是澳大利亚数码艺术软件设计师皮埃尔·普罗斯科,他开发出一种把声音转化为图案的方法。由于每个人的声音纹路都独一无二的,我们用声音纹路设计个性化的衣服。这样一来,你就不会怕别人穿的衣服的花纹和你的一样了。每个人的声音特征因说话者的嘴巴和喉咙形状的不同而不同,而且能用数学公式表示出来。研究表明,每个人的声音特征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声。我们的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录下来,输入到电脑中,电脑计算出它的波形,并用图案形象地表示出来…  相似文献   

20.
夫妻的命运真的跟他们的长相有关,抑或仅仅是后人的演绎罢了?也就是说,人类在选择配偶时,究竟有没有"夫妻相"这个标准,夫妻相貌相似到底是巧合还是确有科学依据,一些科学研究或许能给我们更加理性的推断。基因影响苏格兰圣安德鲁大学的认知科学家珀雷特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让30名男生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