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主要从文艺的本质、文艺的创造性以及文艺的社会作用几个方面分析比较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所提倡的“摹仿说”的不同内涵。指出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是根据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观对柏拉图的理论进行改造的结果,因而更具有进步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和孔子的理论各自对中西方产生过重大影响,是后世诸多思想的滥觞。择其诗教文艺观进行对比,第一部分探讨居于不同地域的二人为何会形成较为相似的强调文艺教化的观点,从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个人角度等三个方面论述;第二部分从柏拉图和孔子看待文艺的角度与方法、态度等方面比较其诗教文艺观的异同,并简略陈述形成如此差异的原因;第三部分略论柏拉图和孔子诗教文艺观的后世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比较了柏拉图和王国维的灵感说,认为他们的灵感说揭示了文艺创作和欣赏过程的精神状态,对于从文艺心理学角度研究文艺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出于建设理想国度、教化公民的政治目的,柏拉图在《理想国》卷二至卷三中,对诗中的英雄形象提出了尽善尽美的要求。柏拉图心目中的完美英雄形象与新中国革命样板戏中的"高大全"式英雄形象有着许多相似处,后者在文艺史中的失败,虽然间接却十分充分地说明柏拉图对诗中英雄形象的尽善尽美要求行不通。柏拉图对"理想国"中的公民缺乏信心,担心公民会受不好的文艺、教育影响,因此他强调诗人的教化职责,要求诗中的英雄形象必须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5.
柏拉图在《文艺对话集》中以诗体形式阐述了他的“理想国”内涵,言说了理念、摹仿、情感、灵感、迷狂等理论概念。他是站在政治立场上表达此类话语的。由于对话中柏拉图的观点是通过他者的口吻述说的,隐喻、反讽、戏谑表达方式的采用,在“灵感诗人”和“摹仿诗人”地位上的贵族化倾向,使他的美学观点显现出鲜明的悖论色调。  相似文献   

6.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模仿论的基础上对古希腊的史诗和戏剧做了分析,从而建立了各自的诗剧理论。柏拉图强调内容高于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对古希腊的悲喜剧进行了批评;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柏拉图的文学价值论思想,从科学层面总结诗歌和戏剧理论,提出了净化说,肯定了古希腊的悲喜剧,奠定了欧洲系统化的文学理论基础。他们的理论成为西方文学理论两大支流的源头: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柏拉图,马克思和邓小平在不同时代,从不同角度对官员道德问题作了深刻研究和精辟阐述,这些思想和理论对于我国21世纪的官员道德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与文艺形式日渐融合,余华的经典小说《活着》先后被改编为同名电影《活着》以及电视剧《富贵》。这三种不同的文艺形式(小说文本、电影和电视剧)在细节处理和主题关注上都有各自的特色。论文从宏观方面探索和分析改编后的电影、电视剧与原著的巨大差异,提出不同的艺术形式各有新意,这是因为三种艺术形式追求的价值目标不同,所要传达的情感、观念侧重点不同,影视艺术形式在对小说原著进行改编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删汰繁芜、去粗取精。  相似文献   

9.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文艺支持着“现代国家大厦”体制的建立,为实现集中群众意志、要求民主共和、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等历史任务服务。因此大革命文艺延续了绝对主义国家的新古典主义文艺形式,出现了革命戏剧、口号文学等文艺样式,但在精神内核上实现了启蒙理性对道德理性的取代、从贵族精神向平民精神的转向。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人类轴心时代的代表人物,孔子和柏拉图分别是中国、西方美学最为重要的奠基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眼于文艺的本质与文艺的社会功能,对二者的文艺思想进行粗略的比较,试论其异同,并探求其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讨论世界的本原和逻辑起点问题上,自然哲学家的观点表明,他们实际上走的是从经验到一般的认识路线.而柏拉图则是从一般到事实,通过"理念论",论证了知识普遍必然性和客观有效性的客观依据,解决了"知识何以可能"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12.
为了挽救目渐衰败的正义观念和城邦,柏拉图在形而上构建出了他的鸟托邦式的“理想国”。理想国中的正义是以正义理念为蓝本的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其核心是等级统治下的和谐有序。在这种正义观指导下建立的城邦能很好地维护“集体利益”,但其中的阶级特权与哲学王的统治为施行极权主义政治统治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3.
弗洛姆在论著中提出了一个看似矛盾的主张:爱情以异化为前提条件.同时也要克服异化。我们梳理了前者论证中结合的马克思的历史哲学观、弗洛伊德的心理治疗理论,同时提出了后者的观点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精神理想的相承关系。并且结合上述论述,构建了爱情与异化关系的分析图示,再次重申哲学家对于爱情主题的思考与给予人们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在《伊安》、《理想国》等篇章中审视了诗人及其诗歌创作现状,从他的道德主义原则出发对诗人进行了严厉批评,要把诗歌驱出城邦以正视听;同时他又认可诗歌通灵的能力和诗性语言的魔力,希望诗歌以某种方式介入哲学领域,为城邦建设发挥潜力。柏拉图诗学思想中的矛盾是他的政治理想和他的诗人天性的矛盾,艺术与真理合一的构想和实践又体现了柏拉图作为诗化哲学理想先驱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5.
以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为对象,宏观考察了1978到1990年间文艺理论研究的情况。从栏目设置和栏目名称变革方面考察了其中所反映的文艺思想及其变化。从论文数量方面考察了文艺理论发展情况和文学观念变革情况。80年代文艺理论呈现出变化发展、迂回曲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先秦的孔、孟、荀、老;西汉的董仲舒、王充;乃至魏、晋、南北朝,唐、宋、明、清和近代的代表人物,根据其典型著作的核心观点,阐明我国文艺伦理思想和道德观的渊源和发展脉络,从而得出中国文艺理论始终没有脱离伦理思想,并总是将文艺作为培养人民具有高尚品德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相似文献   

17.
民俗风情对文艺创作有着根本性的制约作用,文艺民俗学因之而成为文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民俗”在民间创造和传承过程中具有集体性、传承性、神秘感及地域时代差异。民俗与文艺的结合与互动,缘于人类把握世界和表达自我的共同需要,是一种植根于民族文化深层的普遍性文艺现象。民俗从内容描写上的渗入与补充、形式构成上的影响与借鉴两个方面对文艺创作产生影响,体现出自身的多重艺术价值。强化文艺的民俗倾向,是民族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文学批评面对市场化的冲击不断走向边缘,它不再担当起时代变革的号角,文学批评的文化反思被商业利润与物质欲望所侵蚀。当前,文学批评的文化地位进一步"边缘化,"文学观念也更为分化,批评家们各执一词,无法形成批评的合力。由此,导致批评的社会效应不断弱化。文学批评已蜕化为世俗化的写作姿态。  相似文献   

19.
李广田散文的朴素美与中国古代文学创作朴素的审美追求在重视主体情感的纯真表达和文学语言的本色自然及艺术形式的质朴无华却蕴藉丰厚等方面存在着潜隐的精神契合,这一契合是李广田受到传统文学影响的产物。他散文的这一特色客观上使传统朴素的艺术精神在现代文学语境中得到了潜在的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