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8 毫秒
1.
主要从保护城市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角度,阐述了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对城市环境的危害以及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分析了城市生活垃圾在农业利用上的资源环境优势及改造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并且论述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农业资源化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对城市生活垃圾农业资源化利用的发展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潘璟 《科技咨询导报》2009,(25):139-139
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已成为世界潮流,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定义,我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现状进行了用述,并对三种主要的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方式进行了比较,同时对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新技术进行了介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环境问题是当今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中以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最为重要,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受多种因素制约,致使各国垃圾资源化进程各异.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本文从城市生活垃圾成分、分类收集、焚烧、堆肥几方面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状况,并着重分析了我国在资源化处理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提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水平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三峡工程施工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三峡工程施工区环境保护的要求,分析了三峡工程施工区生活垃圾的特性,结合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三种方法,提出了采用卫生填埋法处理施工区的生活垃圾.此外,对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及工程设计要求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解决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的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目前国内垃圾主要处理方法进行了评价,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必须建立健全垃圾减量与处理的双重机制。提出了“清洁生活”的概念,指出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要建立在“清洁生活”战略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多级、低熵分选处理体系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有效处理垃圾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英 《海峡科学》2009,(6):81-82
针对福州市生活垃圾现状及问题,提出处理处置对策:建立和完善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机制;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制;加快垃圾处理场技术配套工程等综合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处理设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双全  连宾 《贵州科学》2003,21(4):29-31
本文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及其设备进行了分析,根据堆肥中的微生物发酵原理,作者设计出可用于城市生活小区的小型自动化垃圾发酵处理机,该设备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可自动调控等优点,适用于小区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处理后的堆肥经过调配后可用以生产有机肥,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新型压缩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城市生活垃圾压缩的必要性,对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压缩装置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新型压头结构形式,通过对比试验验证了楔形压头对提高垃圾压缩倍数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吴向阳 《科技促进发展》2012,(2):163-165,167
垃圾资源化利用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理想方法。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已经超出垃圾处理设施有处理能力,垃圾资源化是北京市处理城市垃圾的发展新方向。本文从管理体制、垃圾分类、经济激励机制、培育资源刑企业和市场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垃圾分类要求,提升甘肃省生活垃圾管理水平,文章提出了甘肃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原则;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各主体的特点,对生活垃圾分类主体详分了八类;提出了垃圾分类设施设置方法,并按照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要求,提出了垃圾分类技术路线图。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2003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山东省统计年鉴(2004)》的数据为依据。对山东省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2003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863544hm^2,人均可利用生态承载力为O.618651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244893hm^2,人均生态足迹已经远远超过人均生态承载力,表明山东省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强度甚高.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 ,根据生态环境的差异性 ,将长江上游森林生态脆弱带划为 3种类型 :道孚类型、翁达类型、炉霍类型。通过论述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环境脆弱带环境质量退化的现状 ,说明保护、发展这一地段的森林资源对于长江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 ,并对目前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P-S-R"概念模型,构建中山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因子的权重.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各指标的安全值.结果显示,2006年中山市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状态、人文响应子系统的安全值分别为0.160 1、0.267 7、0.273 6.中山市生态安全综合值为0.701 4,属于"较安全"级别.表明中山市的生态环境系统在人文响应子系统的良好控制下状态较好,生态环境系统承受的压力较小,"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处于相对协调的状态.但该值也濒临"临界安全值"等级,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优化景观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生态系统具有内陆高原干旱的性质,本文分析了组成盆地生态系统的环境、生产者、消费者的特征及破坏生态平衡的各种人为因素,重点提出了一些保护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学校管理运行体系是一个独特的社会生态系统,学校生态系统的发育是按照社会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开展的。在某种情况下生态系统失衡为系统非常态,当系统处于非常态下,可能导致生态危机发生。学校危机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具有很现实的社会安全价值。管理主体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危机,及时预警危机,积极应对危机,特别是适时、适地置入生态干预因子,以防止危机的出现和系统的灾变,从而维护和保持学校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能源系统生态观及其生态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系统的观点,把农村作为能源系统生态单元,阐述农村能源系统开发、利用与其所在区域生态、经济功能的动态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能源系统生态观的理论及其应用于实践的能源系统生态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一类两种群竞争系统的生态模型进行了全面研究,得到下面结果:解在R~+_2内是有界的,没有周期解;正平衡点存在唯一的条件和非负平衡点的稳定性,吸引区域;确定了在各种不同情形下,轨线在R~+_2内的全局结构,进而解释了这种结构具有的实际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复层农田林网空间结构的景观生态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对复层农田林网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林带垂直面上景观生态格局变化动态模型,预测了景观格局逐年变化的情况,在复层林网中,景观的多样性比单层林网有较大的提高,均匀性有所降低,但植物体在空间中所占优势度逐年提高,表明复层林网使得景观的复杂性提高,破碎度增大,为生物种群提供了多样的生态环境,系统中生物、养分、能量被充分地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区生态需水概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苏维词 《贵州科学》2006,24(1):14-19
阐述了喀斯特山区生态需水的概念、内涵及生态需水的原因,按照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探讨了生态需水的类型及其计算方法;进而提出了下一步在喀斯特山区开展生态需水研究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及建议;为喀斯特山区生态建设和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及开发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提出生态足迹概念及其模型的基础上,以宿迁市为例,对其在1999~2005年的生态足迹及供给进行了计算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宿迁市在1999~2005年的平均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529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0.5489hm^2降为0.5141hm^2,下降幅度为6.34%;7年间的平均人均生态足迹为1.29421hm^2.人均生态足迹由1999年的1.28566hm^2变为2005年的1.06692hm^2,总体上表现为上升的趋势但升中有降;几年均出现生态赤字,反映了宿迁市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宿迁市的生态系统处于人们的过度开发利用之下;万元GDP生态足迹逐年下降.为了实现宿迁市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使其生态系统和淌费系统向稳定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