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11,(13):34-36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任何我们觉得不可能的事物,都有可能变成现实,就像在100年前,当时的人们无法想象到如今繁荣的互联网一样。那么在接下来的100年内,又有哪些可能会出现的新科技呢?下面列出了当今科学家对2100年前生活的十大预测,如果这些预测能够变成现实的话,将会让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能上网的隐形眼镜出现时间:2030年前预测者:来自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的巴巴克·A·帕尔维兹教授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11,(13):34-35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任何我们觉得不可能的事物,都有可能变成现实。就像在100年前,当时的人们无法想象到如今繁荣的互联网一样。那么在接下来的100年内,又有哪些可能会出现的新科技呢?下面列出了当今科学家对2100年前生活的十大预测,如果这些预测能够变成现实的话,将会让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13,(13):25-25
没性欲?这可能比“没食欲”更让人苦恼。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31曰报道.如今,出现性欲低下问题的人越来越多,仅在英国,就有200多万男性、100多万女性因此就医。为此,该报请专家总结出了日常生活中,会对男性性欲造成影响的10大“隐形杀手”。  相似文献   

4.
2003年6月,电脑黑客在美国匹兹堡举行聚会。这是一项自1985年以来每年就会举行的聚会。今年的组织者希望让公众和联邦执法人员相信,黑客也分“白帽”和“黑帽”。  相似文献   

5.
黑客,一个原本不含任何贬义色彩的词语,现在却成了网络入侵者、破坏者的代名词。人们更多地将它与犯罪、邪恶、丑陋、卑劣等语词联系在一起。笔者想对黑客一词的起源及其词义的延伸和语体色彩的变化作一简要分析,让读者对黑客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一 “黑客”的本义“黑客”是英语词语hacker的音译。hacker一词来源于英语动词hack,意为“劈、砍”,有“开辟、创新”的含义。hack这个词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麻省理工学院(MIT)学生的流行俚语。1990年,MIT博物馆发行的刊物中说,50年代MIT学生所说的hack就是指非恶意并且又有创意的行为。对于hacker的定义,美国《发现》杂志给出了五种解释:1.研究计算机程序并以此增长自身技巧的人;2.对编程有无穷兴趣和热忱的人;3.能快速编程的人;4.擅长某专门程序专家;5.恶意闯入他人电脑或系统意图盗取敏感信息的人。日本的《新黑客字典》给出的定义为:“喜欢探索软件程序奥秘,并从中增长了个人才干的人,他们不像大多数电脑使用者只规规矩矩地了解别人指定了解的狭小的部分知识。”黑客的本义更多的是一个褒义色彩的词语。二 “黑客”词义的延伸20世纪50年代之后,hack这个词有了“更尖锐”“更叛逆”的意思。这一语义的延伸离不开当时的时代背景。20世纪中期的美国充满了喧嚣与激进。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的呐喊,亿万青年对约翰·列农摇滚的迷恋,47%的大学生有吸大麻的经历,嬉皮士与未婚先孕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烈话题……非洲丛林的铿锵战鼓,“古巴导弹危机”的惊险……冲击着一代青年不安定的心灵。从音乐、建筑艺术,到哲学、小说创作形成了反主流文化潮流,摒弃理智、感召激情,冲垮这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使人为所欲为,百无禁忌。那时的嬉皮士们一度谴责计算机是集权控制的象征,然而他们中的一小部分很快就意识到计算机是一块飞向自由的魔毯,一件打破工业化社会清规戒律的羁绊、自由翱翔时空的武器。于是这部分人沉淀下来,一头扑进他们认可的独特的计算机世界。作为一个全体,这是一批商业意识薄弱、政治头脑缺乏、醉心技术,只知埋头钻研的工作狂,命运注定了他们要戏剧性地确定计算机迷的新形象——黑客。《新黑客网上字典》收录了一个MIT黑客菲尔(Phil Agre)的文章。菲尔是这样告诉读者的:不要被这些看似很有弹性的解释给蒙了,黑客其实只有一个意思,就是用精细高明的手段去挑战传统想法。三 “黑客”语体色彩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实验室中的黑客(计算机迷),他们独立思考、精力充沛,热衷于解决难题,同时也奉公守法。60年代的黑客,他们利用分时技术允许多个用户同时执行多道程序,扩大了计算机及网络的使用范围。1969年,因特网的前身ARPANET出现。70年代,在黑客们的倡导下,进行了一场个人计算机革命,他们发明并生产了个人计算机,打破了以往计算机技术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局面,并提出了计算机为人民所用的观点,其领头人是苹果公司的创建人史蒂夫·乔布斯。在这一时期,黑客们虽然也发明了一些侵入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技巧,如破解口令(password cracking)、开天窗(trapdoor)等等,但黑客仍是个褒义词。20世纪80年代,随着网络的进步及公开化、商业化,此时为数不少的自称“黑客”者,经常未经授权就通过网络擅自进入某个计算机系统,在应用软件、操作系统领域横冲直撞,对计算机系统及其网络构成了巨大的威胁。1983年,美国联邦调查局首次逮捕6名代号为414S的黑客,原因是他们对美国国家实验室发起了“攻击”,从此黑客一词变成了贬义词。当时,五六十年代的老牌黑客曾对这一称号形象的下降深表悲哀。后来,随着计算机重要性的提高,大型数据库也越来越多,信息又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黑客又“祭出”为信息共享而奋斗的旗帜,开始频繁入侵各大计算机系统。到了90年代,他们的注意力又集中涉及到公司机密和国家内幕的保密数据库上。而此时,黑客已经不仅仅代表某些个人,而发展成了一个地下集团的代名词,即使很难说有公开的具体的组织形式。他们互相攻击与对方有关的网站,以入侵别人的网站为乐趣,从而引起了网络世界的混乱。黑客也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四 现代“黑客”的内涵今天,网络不再是黑客们单纯的技术自由空间,而已经是人类经济行为、社会活动、生活交往、政治谋划的新舞台。自由与责任、崇高与卑微、伦理与放纵、报复与惩罚、公司利益与消费者利益、个人权利与社区价值等等,新时代的“黑客”正是这些矛盾的体现。黑客的队伍也开始分化、人员也变得杂乱,既有善意的以发现计算机系统漏洞为乐趣的黑客,又有玩世不恭好恶作剧的黑客,还有纯粹以私利为目的,任意篡改数据,非法获取信息的黑客。“纯种”黑客,已经永远成为历史。新时代的黑客年龄大多数在15~30岁左右。从行为表现上大致可以把黑客分为四类:一曰“快客”。这批人以发现别人计算机系统的漏洞为己任,以破解各种计算机加密系统的密码为乐趣。他们突破系统后一般并不破坏系统,而是将所发现的问题公之于众。这种黑客的行为虽然也会引起被破译者的不快,但却有利于计算机系统的改进和完善。例如,1995年美国加州大学的一批研究生和其他黑客就曾不断破译并公布网景公司新开发的商业交易软件及其校正版的密码,以及他们认为对因特网中商业交易构成威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几个缺陷。这一行为最终促使网景公司公开举办“网景缺陷大奖赛”,对提高交易软件的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批研究生黑客专门给计算机网络技术找茬儿,他们的目的是无休止地要求完善软件。应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计算机防护技术的不断升级和突飞猛进。二曰“朋客”。这批人有点我行我素、玩世不恭,他们或喜欢在网上搞点恶作剧以发泄自己的不满,或制造病毒以炫耀自己的才能,或篡改别人的交易文件以制造矛盾,而不考虑其社会影响和后果。例如,1995年8月17日,一群美国黑客为抗议美国司法部颁布的禁止在网上传播黄色图片和文字的“正派通讯法案”,入侵了司法部的网页,将司法部长的照片换成了一些抗议美国政府压制言论自由的口号。又如一英国少年格雷,入侵微软网站窃取比尔·盖茨的账号、密码,给比尔·盖茨买了一堆“伟哥”。三曰“害客”,或曰“骇客”。这类黑客可谓打家劫舍的强盗,他们没有丝毫道德法制观念,也不再扮演早期快客那种行侠仗义的角色,只是利用熟练的计算机技术为他们自己谋取利益。这是一群对社会危害极大的害群之马。他们故意入侵政府、军队、企业或私人的计算机系统,或获取情报或窃取账号或施放恶性病毒或销毁重要数据资料或植放逻辑炸弹进行讹诈……他们的行为使人闻之色变,是网络信息安全的大敌,是人们重要防范的对象。四曰“红客”。这类黑客是有一定政治目的,为民族自尊而战斗的计算机高手,是一批民族主义色彩很浓的“爱国者”。他们为了民族情感和国家利益而去攻击他国的网络,特别是对抗西方国家的信息强权和网络霸权。比如在美国袭击中国南斯拉夫大使馆时,中国红客对美国军方网站就发动了攻击。由于红客披上了民族感情和国家利益的外衣,因此很容易被人谅解甚至崇拜。这也是道德评价上的一个难点。张名章讲师:昆明理工大学文化传播系,650224  相似文献   

6.
黑客,一个原本不含任何贬义色彩的词语,现在却成了网络入侵者、破坏者的代名词。人们更多地将它与犯罪、邪恶、丑陋、卑劣等语词联系在一起。笔者想对黑客一词的起源及其词义的延伸和语体色彩的变化作一简要分析,让读者对黑客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一“黑客”的本义“黑客”  相似文献   

7.
英国一家玩具商推出了一款堪称男孩子圣诞节的终极玩具:一辆无线电摇控大坦克。这个大玩有6英尺长,是“虎王”坦克身长的四分之一,力大无穷,甚至可以拉动一辆汽车。  相似文献   

8.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30年前,一名英国女子变性成了“男人”后,和一名富有的20岁少女结了婚。在长达17年时间中,这名糊涂妻子竟压根不知道丈夫生理上仍是一名“女人”。由于丈夫长期“不育”,她只好在上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9.
试验鸽子制导炸纳粹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句名言:“如果一个想法最初听起来不荒谬,那就不要对它寄予太大希望”。据英国《卫报》报道,一本名为《鸽子制导飞弹:以及其他49个从未实现的创意》的新书即将面世,书中总结了曾出现在历史上的数十个奇思妙想,其中被重点介绍的是70年前一名美国科学家探索用鸽子制导炸弹,以实现对敌方目标精确打击的计划。  相似文献   

10.
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都出现过很牛的各具特色的“钉子户”。比如全球“钉子户”的元老就在日本,那是东京成田国际机场内的几户人家。有关这些日本“钉子户”的故事其实是一段还在继续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邮票的起源     
晓龙 《科学大观园》2010,(14):39-39
邮票诞生于160年前的英国。为了改变高额邮资的弊端,革新邮件传递办法,英国的罗兰·希尔爵士倡导发行邮票,将它贴在邮件上,作为已经支付了邮费的凭证。1840年英国采纳了罗兰·希尔的建议。这一年的5月6日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邮票正式发行。  相似文献   

12.
据《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汉普郡一家农场一只4条腿的鸭子成了“大明星”。在位于科佩索恩的沃拉维鸭场,8周大的斯图姆佩在众多媒体的闪光灯下第一次下水游泳。它的照片出现在英国各大报纸、网站上,它还做客“理查德与朱蒂脱口秀”,并将出现在英国独立电视台的“今早秀”节目上。  相似文献   

13.
美国纽约的曼哈顿金融街上,有一家“地中海”酒吧。该酒吧5年前别出心裁地策划了一个奇特的经营项目:只要当日的道琼斯工业指数每下跌一点,“地中海赊账酒吧”就允许顾客赊欠50美分的酒账,也就是下限金额;如果该股指下跌了100点,那么顾客就可以赊欠50美元,这是上限金额。不过,所赊欠的金额要求在3个月内予以支付。  相似文献   

14.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2003年9月26日,美国华盛顿的一家莎士比亚图书馆向公众展出了200年前伪造的“莎翁遗稿”。这份伪造的“沙翁遗稿”是18世纪末,一个名叫威廉·亨利·爱尔兰的17岁伦敦少年,为了满足父亲的“莎士比亚癖”,竟然用羊皮纸等旧纸凭空伪造出的众多莎士比亚“手稿真迹”。当时,全英国的莎士比亚专家差不多都信以为真,为这些“莎翁遗稿”欣喜若狂,纷纷在手稿证明文件上签名证实它们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5.
英国报刊的最新报道表明,互联网上所有垃圾邮件的“幕后黑手”是由全世界大约150名网络“垃圾客”制造的,而90%的垃圾邮件都来自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6.
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英国“化石猎人”发现了一条史前“巨兽之河”,这里曾经是巨型鱼类动物、大型恐龙和约合18米长的巨鳄家园。这条河流宽度与多瑙河不相上下,曾在l亿年前贯穿整个撒哈拉沙漠,它的四周一度被茂密的森林、水道和湖泊环绕。  相似文献   

17.
无线电频率武器幽灵炮弹马特拉——英国航空航天动力公司正在研制一种使用无线电频率的武器,它可在不伤及任何人的情况下打赢战争。该装置由大炮从地面发射,只需少量炸药就足够打开频率发射器所在的壳体。当发射器接近目标时,就会发射出强大的电子能量,封锁住它覆盖范围内的所有电区,但不会伤及人群。这种高科技炮弹可  相似文献   

18.
说起“电子人”,人们可能会想到不少科幻电影,可是英国的一位科学家却通过身体力行,将幻想逐步变为现实。原本由人类设计、制造用以服务人类的人工智能机器最终反戈一击,控制了人类,这不仅已经成了科幻电影惯用的情节,也反映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所产生的忧虑。然而现在就出现了这么一个“电子人”,他靠自己的意志控制了机器。他就是前不久《新西兰先驱报》所报道的现年50岁的英国雷丁大学科学家凯文·沃里克,他是英国颇具争议的控制论专家和思想家,现在他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人”,即一部分是人,一部分是机器。在沃里克看来,“电子人”…  相似文献   

19.
关于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年前的“科学大会”向人们宣告了十年浩劫后“科学春天”的到来,一时间,全国出现了一股科学热。十年后的今天,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在诱人的商品和货币面前,那些能直接生产商品的技术部门,被供奉为“财神”,或被誉为“星火”、“火炬”;而那些产生不出“经济效益”的基础科学,就借贷无门,日子很难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两极分化?其前景如何?对实现现代化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值得人们深思的。本文不打算正面回答这些问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20年前的2月16日,邓小平同志参观上海展览馆的10年科技成果展时,亲昵地用手摸了摸计算机小操作手李劲的头,说了这么一句话。这句意义深远的话不仅推动了我国计算机普及事业和信息科技事业的长足发展,也改变了当年这个计算机娃娃的命运。2004年2月15日,中国科协、中国互联网协会、北京市科协等联合举办纪念“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20周年互联网直播论坛。上午10时许,在主持人的指挥下,进行了一半的互联网论坛把镜头切换到了美国。瞬间,活动现场的幻灯屏幕以及现场直播的数家网站的页面上都出现了一个小伙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