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一些极为简单的动物已经成功“摆脱”了它们的大脑,例如海绵就因为大脑对它们的存活没有任何作用而放弃,而且摆脱对大脑的依赖还可能就是它们生存至今的关键所在.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弗兰克·希尔斯表示:“如果你坐在海床上,只滤食从你身旁流过的食物,你就不需要一个大脑.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大脑是对能量的一种浪费,你无法让身体保持所需的能量水平.”  相似文献   

2.
这些机器鱼看起来可能很像小孩子们的玩具,但是也许有一天它们会成为拯救海洋生命的“英雄”。这些机器鱼具有领导者的特质,能让鱼群认为它们就是鱼群的“领导者”,带领鱼群远离危险区游向其他方。机器鱼的成功法宝并不是它们的可笑外表,尤其是它们的眉毛,而是它们惟妙惟肖地模仿真鱼的游动方式。  相似文献   

3.
小伍 《科学大观园》2009,(18):69-69
火蜥蜴是自然界最奇特的一种动物,它们不仅能再生被切除的四肢、受损的肺脏、重伤的脊椎神经,甚至可以再生部分受损的大脑。美国和德国科学家公开了火蜥蜴是如何再生被切除的腿的研究发现。他们希望通过这项研究帮助研究人员把这种能力应用到人类身上。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23,(17):42-45
<正>别再觉得地球上只有人类一种高智商生物啦,有一些动物的智商,可能连人类都会感到惊叹。——聪明的无脊椎动物章鱼、鱿鱼、乌贼这些在铁板上超级常见的头足类动物,其实是非常聪明的!它们的大脑在海洋无脊椎动物中是最大的。而且也是十足的吃货,因为它们的大脑是围绕着食道生长的。和人的大脑非常相似,分为不同的区域,有处理视觉的,也有处理触觉的。它们也有非常强大的好奇心,也会无聊,并且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会使用工具寻找食物。  相似文献   

5.
动物为什么不转向两项新的研究揭示了动物是如何利用自身固有的“指南针”来识别方向的。研究人员发现迁徙的海龟是依靠地域性磁场引导它们在北大西洋中游动的。论文作者说,海龟通过沿着一个被称为北大西洋环流的循环流动系统确定自身的方位,避免了进入危险的寒冷水域中。  相似文献   

6.
在科幻影片《神奇旅程》中,一群医生乘坐潜艇缩小后进入一名垂死的患者体内,拯救他的生命。当然,这种潜艇只是一个科学幻想,还无法成为现实。如今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距离打造这种迷你潜艇又向前迈进一步。他们研制出可以在人体内擘游动寥的微型胶囊式照相机。特拉维夫大学研制的微型照相机可以寻找伤口和肿瘤,同时不会像内窥镜那样让患者产生不适。  相似文献   

7.
鹦鹉的天赋     
孙婷 《科学大观园》2009,(22):60-61
不只是模仿几十年来,生物学家一直认为,只有本能才能控制鹦鹉的行为。这种观点得到了鸟类大脑特征的支持,因为从表面上看,鸟类的大脑似乎比哺乳动物的大脑要简单得多。而鹦鹉说话的天赋则被解释为它们不能理解自己说的是什么,只是纯粹的模仿。现今在美国布朗戴斯大学工作的艾琳·佩珀伯格,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就开始了一系列长期实验,来确定这些鹦鹉的智力水平。结果令人吃惊。  相似文献   

8.
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人造神经”,有望能使截肢者的假肢感觉到冷热和触觉,让它们与大脑实现高效的双向交流。  相似文献   

9.
正举重可以塑造肱二头肌,瑜伽可以让身体得到伸展和放松;跑步可以减小腰围……而今的研究表明,某些锻炼方式可以让人们的大脑更加聪明,研究表明,运动可以帮助改善老年痴呆、帕金森和抑郁症相关的疾病,这是因为运动会使血液将更多的氧气、生长因子、荷尔蒙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大脑,让大脑和心、肺、肌肉一样变得更加有效率、强壮。双管齐下战胜老年痴呆有关运动影响大脑的第一个线索来自15年前的实验鼠,研  相似文献   

10.
俾格曼人的体征 博阿利大瀑布和蒙贡坝是中非的两大旅游胜地。而后者更为吸引入,因为那里居住着世界最矮小的人——“俾格曼”原始部落。俾格曼族散居在一些原始丛林中,生活以游动为主,一个地方的食物吃光了,再搬到另一个地方。  相似文献   

11.
人体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平衡系统,这个最高平衡系统就是大脑中枢系统,是按照遗传基因程序大脑中枢通过外周神经指挥我们的内脏肢体。平衡针灸就是利用人体的自我平衡系统,通过针剌神经靶点在大脑中枢靶位调控下,达到机体新的平衡。——王文远  相似文献   

12.
2006年7月13日出版的《自然》杂志报道:5年前的一次事故导致25岁的美国马萨诸塞州男子马修·纳格尔全身瘫痪。2004年,美国罗得岛州医院专家在他的大脑中植和了一个芯片,将他打造成了世界上首个“仿生人”。如今,马修不仅可以用意念来控制电视机,还可以用意念来控制电脑屏幕上的鼠标指针,打开电子邮件,玩电子游戏……  相似文献   

13.
许珍 《科学大观园》2011,(22):80-80
对很多人而言抑郁症就像熟悉的陌生人。人们提起这种"心病"时常常带有某些偏见——认为都是想不开惹的祸。但事实上抑郁症绝非仅仅是心病,更有其复杂的生物学原因,甚至和基因、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可以透视监测一个人大脑的变化,就会发现抑郁症发病时,其大脑纵横交错的神经传感系统某处正表现出信息通路不畅。因而芬兰发明了一种可以通过"照亮"大脑来激活大脑功能并改善神经递质的分泌,有效缓解抑郁症状的亮光耳机。  相似文献   

14.
1.大脑黑客 人的大脑镶嵌着数十亿计的神经元,它的大部分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现今从事“蓝色大脑工程”的研究人员宣布,将在未来十年中开发出能够运作的人造大脑。他们借助IBM的超级计算机“蓝色基因”,已经制作出人工鼠脑的部分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脑,也值得大书特书。成年人大脑中,大约拥有一千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与其周围细胞构成大约5000个突触连接。大脑每秒钟能够产生和打断一百万个新的连接。只要你活得够长,信息在大脑中能够储存一百多年,并且会按照所需自动分类,反复归档,编译剪辑。  相似文献   

16.
我们人类非常依赖于我们的大脑,而且为它们的大小和复杂程度而感到骄傲。我们用吞食大脑的怪兽故事来吓唬我们的孩子,而且着迷般的研究它们如何进行,即使这些努力都是竹篮打水。然而我们被一种简单的单细胞生物给冒犯了,它们能操纵我们最喜爱的器官,包括我们思考和办事的方式。这就是地球上最有趣的寄生虫——刚地弓形虫。这种单细胞原生动物生活在猫的内脏当中,它们在那里生活和进食并且产生卵一样的细胞随着猫大肠的运动而排出。这些细胞会找方法进入到与猫粪便接触的其他动物体内。一旦进入新的宿主,这些寄生虫就会发生变化并移动到各种组织中形成囊肿,其中就包括宿主的大脑,那里才是有趣的事情发生的根源。非常难以置信的是,弓形虫已经进化出确保进入猫内脏的事情发  相似文献   

17.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可穿戴计算机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把任何表面转换成一个交互显示屏。佩带该系统的人可以随意利用虚拟装置,收集网络数据,然后像驱散烟雾一样驱散它们。  相似文献   

18.
英国一位著名未来学家预言,到本世纪中期,死亡将变成一个没有意义的概念,因为届时计算机技术已发展得如此成熟,以至于可以把大脑的内容“下载”到超级计算机的硬盘里保存起来。不过,这种技术的费用高得惊人,因此只有少数富人才可以把自己的大脑内容放在计算机里保存10年到20年。  相似文献   

19.
个人同一性是个体在不同时间历程中的自我产生和实现过程,帕菲特主张在祛个人化理念下用不同时间历程中许多经验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这个人的大脑的关系来加以解释。然而,在正确理解物理连续性与心理连续性的前提下,帕菲特的重要关系R仍需要给予重新解读,因为它不过涉及关系R:自然状态中人的大脑的神经系统的完整性,假如这种生命的发生、形成和发展并不呈现一个"分支"形式且有着正确原因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20.
即便黏菌(多头绒泡菌)也有“大脑”:那是一系列管状结构,通过扩张和收缩提供食物所在位置的记忆. 黏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它们能记住自己去过哪里,甚至能在迷宫中找到最短的路线.这些黏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大脑,这让科学家对它们的记忆是如何运作的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