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栀子黄色素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改进了传统的浸提工艺,即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优化工艺条件;研究了用微波法提取栀子黄色素的工艺条件,采用提取功率210W、500g/L乙醇水溶液为提取剂、提取时间80s、提取级数2级、料液比1∶12,色素提取率达98.4%,色价56.94,优于传统工艺.  相似文献   

2.
高色价栀子黄色素提取工艺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栀子黄色素提取工艺及条件进行了改进,从栀子果实中提取高色价的黄色素,并对该色素进行了理化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在改进工艺条件后,所得产品吸光度等于220,为GB7912-87要求吸光度E1cm^1D0nm≥24的9倍。且该色素在酸,碱条件下对热,光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微波法提取丁香中食用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称取一定量的备用原料,选取微波功率、辐射时间、提取剂浓度、原料用量(g)与提取剂用量(mL)的配比(料液比)等进行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结果:微波功率是影响提取丁香色素的主要因素;影响丁香色素提取的顺序是微波功率〉料液比〉辐射时间〉提取剂浓度;最优工艺条件是微波辐射功率为500 W,辐射时间为120 s,提取剂为20%乙醇溶液,料液比为1 g:8 mL;提取液浓度与料液比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结论:正交试验是省时省力、结果易得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栀子天然食用黄色素的提取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栀子为原料提取天色食用色素,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测试研究,研究表明:其色素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是一种性质优良的黄色素。  相似文献   

5.
红曲中含有丰富的红曲色素,通过一系列实验,对不同提取剂、温度、时间,以及pH值等工艺条件对提取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上述基础上确定了红曲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红曲色素提取率达到了原料质量的66%。  相似文献   

6.
大孔吸附树脂对高粱泡鲜果红色素的吸附与洗脱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高粱泡果实红色素的提取条件及大孔吸附树脂对其吸附和洗脱特性.结果表明,高粱泡果实红色素的最适提取剂为酸性EtOH.3种大孔树脂中,X-5型树脂对高粱泡果实红色素的吸附和洗脱性能较好,吸附率达96.17%,解吸率为94.40%,适宜用作高粱泡果实红色素的分离、纯化;适当的色素液浓度、流速、NaCl质量分数及温度均可增大X-5型树脂对色素的吸附率,而用80%~95%EtOH作为洗脱剂,洗脱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金钟花叶片色素的提取条件,并测定各种因素对该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0%酸性乙醇是金钟花叶片色素较好的提取剂,色素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中碱性条件下有减色作用,短时光照或70℃以下较稳定,氧化还原剂、食品添加剂以及金属离子对该色素的稳定性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葡萄籽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乙酸乙酯/水作提取剂从葡萄籽中提取活性成分。研究了原料处理方式对产物提取率的影响,探讨了适宜的沉淀条件,考察了产物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原料粉碎浸泡后提取,可获得更高的提取率(0.475%);为获得正常的结晶产物,浓缩液应充分脱水干燥。  相似文献   

9.
黑豆皮花色苷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黑豆为原料,经人工去皮得到黑豆皮,并测定了去皮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黑豆皮色素提取最佳工艺条件,并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提取,提取物用大孔树脂纯化后真空干燥成粉末,计算黑豆皮花色苷的得率.试验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以60%乙醇为提取剂,提取时间为1 h,提取料液比为1:50,提取温度为50℃,提取pH值为1.黑豆皮花色苷色素的得率为3.017%.  相似文献   

10.
以干燥的橘皮粉为原料,在超声波功率为320 W下对其色素进行提取.以色素相对得率为考察指标,考察了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液料比4个因素对色素得率的影响.应用Design Expert 7.0软件中的Central Composite程序设计安排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橘皮色素相对得率受到各个因素及其交叉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到超声波提取橘皮色素最佳工艺为:提取温度为40℃、乙醇浓度为70%(V/V)、提取时间为20 min、液料比10∶1,用此工艺对橘皮色素进行提取,橘皮色素相对得率高.  相似文献   

11.
蔗糖和硼酸对栀子花粉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花粉人工培养法研究了培养基中蔗糖和硼酸不同浓度组合对栀子花粉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硼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促进花粉萌发,但超过一定浓度则起抑制作用。栀子花粉萌发的最适蔗糖和硼酸组合为30 mg.L-1蔗糖和15 mg.L-1硼酸。  相似文献   

12.
黔产栀子花挥发油化学成分SPME-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黔产栀子花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栀子花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共鉴定出32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1.74%.结论栀子花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芳樟醇(27.73%),戊烯酸叶醇酯(24.38%),惕格酸己酯(11.42%),α-法尼烯(5.20%)等.  相似文献   

13.
肺毒清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肺毒清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并考察其可行性与稳定性,选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苦参、木蝴蝶及栀子的提取工艺,通过多因素平行试验对醇沉浓度进行优选,确定栀子的纯化工艺,并采用单因素平行试验对辅料及其用量、干燥条件等进行成型工艺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优选的肺毒清颗粒最佳提取工艺为,苦参与木蝴蝶加10倍量75%乙醇提取3次,每次1.5 h;栀子加12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栀子提取液纯化工艺为,将栀子提取液浓缩为相对密度为1.20左右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85%;成型工艺为,取纽甜3.75 g加入到12%投料量的20%乙醇中,混匀,备用,取苦参与木蝴蝶提取物150 g、栀子提取物75 g、可溶性淀粉660 g,麦芽糊精112 g,混匀,加入含纽甜的20%乙醇溶液,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即得.本制备工艺合理、稳定,操作简单,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4.
黄栀子花粉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黄栀子花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分析测定结果,为黄桅子花粉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成熟的植物栀子果实中提取分离得到藏花素(1),采用半合成法制得藏红花酸二乙酯(2).利用紫外光谱研究了醇水混合体系中藏花素在紫外光照和自然光照下褪色的动力学反应,利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研究了藏花素褪色过程中的自由基种类,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藏红花酸二乙酯的褪色产物进行了结构推断.结果表明:藏花素的褪色反应遵循动力学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随醇/水混合体系中乙醇含量的增加而减少,且紫外光照下比自然光照下减小的更快;单线态氧和超氧阴离子参与了藏花素的褪色反应.其褪色原因主要是共轭双键被氧化加成和酯键水解光催化重排所致.最后,提出了藏花素褪色反应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6.
实验以人工栽培的桅子为材料,研究了其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及脱落酸、赤霉素随气温下降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半致死降低的同时,脱落酸含量上升,赤霉素含量下降,尤其值得引起关注的是脱落酸含量与工赤霉素含量的比值(记为k)的变化表现出与低温半致死温度更密切的关系(R=-0.9920),因此在抗寒锻炼中不同激素间的配比和平衡调节比单一类型激素的变化更为重要,k的增大与抗寒性加强关系极其密切。  相似文献   

17.
共选取5种黔产清热类中草药射干、头花蓼、板蓝根、龙胆草、栀子,测定了其水提取液和乙醇提取液对自由基.OH和DPPH.的清除能力,并采用IC50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本实验还以烘箱试验来研究这些中草药抗菜籽油和猪油氧化的作用。结果表明,这5种清热类中草药对.OH和DPPH.均具有一定抗氧化作用,并且能很好地抑制菜籽油和猪油氧化。但龙胆草对猪油有一定的促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植物净化灵剑溪受污水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土栽培桂林市灵剑溪的优势物种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及其它9种花卉植物:小黄菊(Pyrethrum pulchrum Ledeb)、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八仙花(Hydrangea macrophylla(Thunb.)Ser.)、富贵竹(Disporum cantoniense)、小天使(Philodendron pittieri)、水竹(Phyllostachy sheteroclada Oliver)、春羽(Phildendron sellomn)、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栀子花(Gardeniaja sminoides Ellis)等,进行净化桂林市灵剑溪富营养化水体的静态试验。结果表明,除小黄菊、吊兰、八仙花外,其他受试植物在水中均能正常生长、对水体均具有明显的净化效果,可以作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选种植物,可以达到净化污水和美化环境双重功能。研究结果为发展利用花卉植物治理富营养化水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生长于重庆缙云山北坡海拔750m的30年生大花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var.grandflora)为材料,研究了环剥促进花芽分化的效应及其所引起的叶片内一些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环剥的枝条平均成花率为对照的147倍;叶片内内源激素ZR/GA的比值明显提高;环剥显著的提高了叶片内总糖的含量,降低了总氮的含量,使C/N比显著提高.环剥促花是通过内源激素促进糖类等营养物质在叶片及芽内积累,提高了C/N比,从而促进成花.  相似文献   

20.
几种园林植物对甲醛污染的反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小驳骨(Gendarussa vulgaris Nees)、白蝉(Gardenia jasminoides var.f ortuniana Lind.)、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 DC.)、三角梅(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Willd.)、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L.)、香港鹅掌柴(Schef f lera arboricola cv.Hongkong)、米仔兰(Aglaia odorata Lour.)、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a(L.)Jack.)8种园林植物的成熟叶片分别置于密闭的容器中,设0.1、0.2、0.3、0.4mg/m34个甲醛浓度处理,以空气为对照,测定植物叶片的伤害指数、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叶片细胞膜透性,研究8种园林植物的成熟叶片对甲醛污染的反应。结果显示,甲醛污染处理后8种植物叶片均出现褐色斑或水渍状斑两种症状,伤害指数与处理浓度、处理时间存在正相关;在甲醛处理浓度为0.1mg/m3时,各植物叶片的CAT活性都较对照降低,细胞膜透性明显增大。综合来看,三角梅、红花酢浆草、小驳骨对甲醛污染极为敏感,米仔兰、白蝉、朱槿次之,而香港鹅掌柴、九里香对甲醛污染的抗性则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