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开窗帘,酒店外面的墙上几个硕大的手写标语"Viva Fidel"(卡斯特罗万岁)。哈瓦那古巴式快乐略阴的天气微微有些凉意。哈瓦那——这个旖旎多姿的老城就在一片天光中苏醒了。色彩缤纷的哈瓦那是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很多精彩的建筑带有殖民时期的遗风。旧城部分保护得很好,很多古老的广场,游人熙攘,总有乐队在演奏南美音乐,乐声热辣奔放而且风格绝不重复。哈瓦那老城在1982年被联合国宣布为"人类文化历史遗产",这里是来古巴的必游之地,如果时间紧张,光到这里就不虚此行。这里充满  相似文献   

2.
刘民 《科学大观园》2007,(14):17-18
哈瓦那是世界顶级雪茄的出产地,卡斯特罗抽的雪茄就在这里生产雪茄是种奢侈品。在中国的一些五星级酒店内,买一支最低也要数十美元。而在巴黎的戴高乐机场,最贵的单支雪茄居然标价400欧元。为什么一支雪茄卖这么贵呢?到古巴走访雪茄烟厂后,才了解了其中的奥秘。  相似文献   

3.
由数以千计的岛屿组成的古巴在加勒比海西北部、墨西哥湾入口处,因地形如鳄鱼狭长,并且茂盛的植被物种多达8000多种,故有"加勒比海的绿色鳄鱼"之称。位于古巴岛西北部的哈瓦那是古巴首都,扼守着墨西哥湾通往大西洋的门户,是一座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存的滨海名城。哈瓦那是由西班牙人在1514年建立的,至今仍然是加勒比地区、西班牙和非洲等多元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工艺流程、技术参数以及效益分析等方面对古巴哈瓦那城市生活垃圾沼气发电示范工程进行了技术分析。运行结果说明,利用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沼气发电是切实可行的,该项目的成功为古巴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环境卫生的净化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一项新研究从另一角度给予了解释:一切都关乎"奖赏"。我们大多数人对于在下午2点左右没动力干活已经司空见惯了。这种来自大脑压倒性的困顿感使得你只是盯着显示屏走神儿。一项新研究从另一角度给予了解释:一切都关乎"奖赏"。这里的"奖赏"指的是什么。你可以说我们早起,去上班,完成每日任务等做各种事的原因都是为了奖赏——那些使得我们努力实现、争取、学会、成就以及改变的一切。大脑生来就会几乎把所有时  相似文献   

6.
杨文 《科学大观园》2007,(20):31-32
朗姆酒始终是野性的、充满活力的,它是带有浪漫色彩的酒,具有冒险精神的人都喜欢用朗姆酒作为他们的饮料。它曾是德国哲学大师叔本华宣扬唯意志论的道具;也曾在美国文豪海明威于哈瓦那出海时充当船票;更在100年前成为古巴革命军对抗西班牙殖民者自由呼喊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开启宝藏     
这里有宝库和它的卫士,遍野全是企图攫取宝藏的冒险者留下的森森白骨和宇宙服。阳光下那些腐骨残骸并不狰狞可怖,因为奇珍异宝使周围一切都显得熠熠生辉。宝藏位于深红的瓦萨星一颗小行星的洞穴里。这里空气稀薄,寂寥荒凉,行星环绕接近冷却的瓦萨星运转。古时有人来过这里,他究竟是谁,从哪  相似文献   

8.
极昼,夏夜的阳光照耀着欧洲最北部地区的广袤大地,这里曾是萨米民族数十个世纪以来自由生息的乐土。他们倚水而猎,驯鹿而居,安乐于并不丰饶的寒冷之地,严守着祖先的传统。他们比这里的植被更加自然地延伸于此。数个世纪以来,一切都在改变,而一切又似乎保持着原样……  相似文献   

9.
金秋时节,从北京来到赤道高原乌干达的奇巴农场,初来乍到,这里的一切都让人感到陌生而新鲜,那茫茫的原始森林、广袤的草原、挺拔浑圆的椰子树和油棕榈,那粗犷动人的非洲舞,那耀眼的赤道阳光,还有成群结队、唧唧喳喳的野鸟……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一座飞速崛起的超级都市,印度孟买的人口已达2000万之众,其混乱拥堵的交通闻名天下。机动三轮车、小轿车、重型卡车和摇摇晃晃的公交车混杂在一起,被刺鼻的尾气和刺耳的喇叭声包围。这里没有公交车道,也没有自行车道,一切都乱成"一锅粥"。但听说我打算骑车在这个城市的心脏地带旅行,当地人的第一反应大多是紧张不安。在他们看来,孟买的道路早已不堪重负,有谁会冒着牺牲健康乃至  相似文献   

11.
清晨,位于海拔3600多米的第二炮兵某部骑兵连一哨所内,班长柏小峰与战士苑自兵、辛星正准备巡逻。这是骑兵连守卫的阵地中海拔最高、条件最为艰苦的哨所。这里常年霜冻期7至8个月,冬季气温日均零下30摄氏度。四周冰雪已埋没了通达哨所的土石路。对于有着9年骑兵连生活经历的班长柏小峰来说,这是寻常的一天。但对年仅18岁,接触军马仅仅两个多月的新战士辛星来说,一切还备感新鲜。  相似文献   

12.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2):120-126
168年前,马克思在预见未来社会时指出:理想社会应该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这一思想深刻阐明了社会发展的本质特征。特别是在我国快速步入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透彻、系统理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显得尤为必要。这里,我们从"2015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的论文中,遴选出四种代表性的观点,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什么是人的解放、什么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什么是"共同自由"的状态、如何超越物质的限制而实现自由全面发展。我们希冀从中获得关于世界、社会和人生价值的哲理性认识,也期待以此推动休闲哲学的深入研究。唯此,是发表这组笔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们到大庆油田进行了短期的参观学习。在这里,“人人学习主席著作,事事贯彻主席思想”的气氛,使我们很受感动。有的工人“三不离”主席著作:睡觉床头不离,工具箱里不离,外出口袋不离。有的老工人识字不多,也要想尽办法请人帮助他每天读一段主席著作。这里的干部,从领导到基层,人人坚持学习,工作顺利时要学,工作困难时更要学,他们逢会必讲主席思想,结合每一问题讲,结合每一问题用。作为自然辩证法工作者,尤其使我们注意的是,毛主席的思想不但扎进了工人和干部的心里,而且也扎进了这里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心里。像工人和干部一样,在工程技术人员中间,也掀起了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大庆的工程技术人员,不但带着思想中的问题学习主席著作,而且还带着技术工作中的问题学习主席著作。他们通过自己的学习体会到,有了主席思想,“就有革命精神”,“就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就能战胜一切困难,突破难关,攻克堡垒”,“就能在科学技术上打胜仗”。主席思想,在他们手里,不仅是阶级斗争的锐利思想武器,而且也是向自然作斗争的锐利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4.
正如今的沙漠中,风声依旧,黄沙依旧。这里曾经诞生文明,也曾经吞噬文明。作为后人,我们似乎还能模糊地想象出水草丰美的古国,或是往来如织的古道。作为前人,我们更期待能够描绘未来的模样,一切只是取决于我们怎么做而已。在中国人的世界里,沙漠总是以荒凉、悲壮的形象示人。这也并不奇怪。毕竟在我国,沙漠集中分布在西北地区,在过去视野受限的时代,对多数人来说都是不愿踏足的远方。我国八大沙漠面积约60万平方千米。习惯上,西部干旱区中流动、半流动沙丘覆盖的区域称之为  相似文献   

15.
高传 《科学大观园》2009,(14):56-56
前苏联堪察加半岛上克罗诺斯基禁猎区的一个长约2千米,宽100—300米的狭长地带,是一个动物的地狱。这里成了熊类、狼、獾和许多小动物与禽乌的天然“坟场”。在这里,到处都充满着死寂、荒凉,密布着纵横交错的深沟、深坑。天然硫黄出口在这里随处可见。这里除了在它的斜坡上覆盖着终年生长的雪苔外,几乎寸草不生。有一个森林看守人曾亲眼看到过这样一种情景:一只膘满肉肥的大熊闯入了“死亡谷”,  相似文献   

16.
一在考古学家发现的人类最早地图上,公元前2800年左右的古巴比伦人绘制了他们所认为的宇宙—大地像被倒扣的盘子,四周都是茫茫的大海,半圆型的天空将这一切都严严实实地笼罩起来。当然在这里,古巴比伦人将宇宙和地球划上了等号,走起路来四平八稳的他们想当然地把脚下的地球看成是一块自家田地的“放大版”。这毫不奇怪,看看同时代居住在其他地方的人们,现在的人也就不会用嘲笑的眼光去看他们了。中国很早就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位于地上的不周山用四根柱子顶着拱型的天穹,棋盘状的大地就很自然地被几根绳索吊在天的底下。很显然这个说法…  相似文献   

17.
孙逸仙纪念医院矗立在风景秀丽的珠江河畔。这里曾留下孙中山先生学医的足迹,这里也曾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在这里为祖国西医学的发展培养了无数的医学人才,堪称是祖国西医学的人才摇篮孙逸仙纪念医院普通外科黄天立在这里笃志科研,潜心医学四十年之久。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12,(18):1-1
在烟波浩渺中,在浮华喧嚣里,给自己一处净土,给自己方寸空间,这里,就是我们纯净心灵的憩息之地……累了,就停歇一下;想了,就思念一下;烦了,就放松一下。谁也无法去替代你的忧虑正如无法分享你的幸福,谁也无法取舍你的选择正如无法左右你的脚步。一切随意就好,刻意了会失意,希望了会失望。生活有时如幻影幻景,虚虚实实无法分的清楚,纷纷扰扰无法想的明白。简单些淡然些,倾听世界,感受生命!我们都是生命的追寻者,灵魂的追寻者,在步履匆匆中,在岁月悄然滑落时,在空寂无  相似文献   

19.
呼伦贝尔草原是一个诞生传奇的地方。这里是北方游猎、游牧民族的成长摇篮,中国历史上有5个少数民族建立过统一政权,其中鲜卑、契丹、女真和蒙古族就发源于呼伦贝尔。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从这里出发,最终统一了蒙古高原,并在其后50年内,和他的后继者们一起,建立  相似文献   

20.
这里是近距离接近死亡的地方,每时每刻都会有危急重症病人在这儿经历生与死的考验;这里同样也寄托着病人的希望,是创造生命奇迹的驿站,一群身着无菌隔离服的“生命卫士”坚守在这里,为垂死挣扎的生命筑起了一道绿色的“生死防线”。这里就是被誉为“绿色生命通道”的急诊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