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藏高原北端、南祁连山沿柴达木盆地北缘分布一系列晚第三纪地层。1983年甘肃省地质局区调队进行哈尔腾幅(J—46—(18))1∶20万路线调查时,于大哈尔腾河附近红崖子的红色地层中采到一些哺乳动物化石,主为破碎躯干及肢骨,部分牙齿经初步  相似文献   

2.
临夏盆地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个山前凹陷盆地。其晚新生代地层非常发育,蕴藏着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已在临夏盆地从晚渐新世至早更新世的各个层位中,发现和征集了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其中以距今1500~1200万年的中中新世铲齿象动物群、1000~700万年的晚中新世三趾马动物群和约200万年的早更新世真马动物群的材料和种类最为丰富。已有的化石标本产自近50个化石地点,约1700多件哺乳动物头骨,以及大量牙齿和肢骨,代表了100多种哺乳动物;另有陆龟化石…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椐腾北煤田煤系上覆地层中发现的生物化石组合,进一步阐述了鲁西南地区晚侏罗世地层的存在,并首次发现了该区零星分布的老第三纪中—晚始新世官庄组沉积,为本区中、新生代地层层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了采自西藏岗巴宗山地区晚白垩世到古新世地层中的一些双壳类化石,计11属14种[包括4个新种:Inoceramus(Cataceramus)perlonga,Pholadomya clathrota, Protocardia subtrigona, P. regularis],讨论了基堵拉组中双壳类化石的时代,并列出了主要双壳类化石的地层分布简表。这些双壳类化石为本区首次发现,它的研究,不仅增加了本区动物群的资料,而且提供了晚白垩世最晚期到早第三纪古新世地层时代可靠的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凌源市沟门子镇出土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其埋藏地层为棕黄色亚粘土含角砾层,化石残碎,经初步判断该地点地质时代为新生代晚更新世晚期,这是迄今在凌源境内发现最早的哺乳动物化石地点,在辽西新生代地层划分和时代对比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洞内发现的灰烬层为在大凌河流域寻找古人类遗址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发现于朝阳地区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化石的系统分析表明,在这一地区更新世中晚期的化石数量较多,而更新世早期地层中,目前尚未发现哺乳动物化石,有待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7.
关于秦岭的虎——(兼议虎的"华北亚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产虎.据资料记载,早在200万年前的更新世初就已广泛分布于秦岭北麓.我国古生物学家在陕西蓝田公王岭发现蓝田猿人的同时,发现了40余种哺乳类的化石,其中就有蓝田剑齿虎,这是一个很古老的地方属种.据报导,蓝田剑齿虎是第三纪的残留种.在蓝田县还有两个现代秦岭虎化石的发现地点:陈家窝及涝池河.计宏祥先生在《陕西蓝田涝池河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一文中描述发现了一个不完整的右下颌.文内还报导该标本"齿的大小与蓝田陈家窝村、北京周口店和河南安阳等地的虎  相似文献   

8.
1994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吐鲁番的兰新铁路复线修筑工地的第三纪渐新世地层中,发现了一具近乎完整的巨犀化石骨架。经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二室技术人员的装架,这具珍贵的化石骨架现已耸立在吐鲁番自然博物馆大厅里。这个体长4米,肩高近5.5米的庞然大物着实让人感到惊讶,要知道这是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最大陆生哺乳动物呀!它体重达33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库车地区早第三纪伸展盆地的证据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库车坳陷早第三纪伸展构造的证据有三,一是盆地在早第三纪时虽然沉陷范围较大,但沉陷速率较低。其沉降速率与处于伸展构造环境的侏罗、白垩纪盆地相似,而与处于挤压构造环境的三叠纪前陆盆地和晚第三纪前陆盆地相去甚远;二是在盆地东部吐格尔明背斜的北冀与南面塔北隆起的下第三系砾岩中发育有高角度的同生正断层;三是在盆地下第三系地层中发现的灰质砾岩、含砾灰岩等海相沉积和海相腹足类化石及膏盐层均运离古南天山造山带分布,剖面上也不具有前陆盆地沉积典型的楔状沉积的特征,由此不仅说明本区早第三纪海侵的存在,而且还说明在早第三纪发生过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生物学家的一项新发现最近登上了英国《自然》杂志的封面,文章介绍了1.25亿年前会飞的哺乳动物,这被认为是迄今发现最早的飞行哺乳动物。最近出版的《自然》杂志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孟津与该所胡耀明、王元青、汪筱林和李传夔发表了题为"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一一滑翔的哺乳动物"的封面文章,报道了发现于内蒙古宁城地区中生代地层中的一件几乎完整的哺乳动物化石。它是已知最早的会飞的哺乳动物,也是迄今唯一的与恐龙同时代的飞行哺乳动物。这一发现将飞行哺乳动物的历史推前了至少7千万年,此前最早的记录是大约5100万年前的蝙蝠化石。  相似文献   

11.
描述和对比了天津蓟县晚更新世地层发现的纳玛象、诺氏象第二门齿及第三臼齿化石,由于4处化石发现地均在天津蓟县,相互之间距离很近,且都在山前丘陵和平原区内,故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小范围内发现古菱齿象属的2个种,在北方具有一定代表性,说明在晚更新世温暖期中,蓟县由于特殊地貌所形成的森林茂盛、淡水充沛、气候温和的特点,更适合象及其他如鹿、牛、羊等大型哺乳动物的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12.
国内新闻     
《科技导报(北京)》2007,25(22):11-11
何梁何利基金评选揭晓;内蒙古宁城发现中侏罗世蜀兽科哺乳动物化石(图);中美学者发现抗菌药物新靶点;中国科技大学揭示复铁性材料中的巨磁一电效应机制;甘肃酒泉发现亿年前昆虫化石……  相似文献   

13.
甘肃临夏盆地中新世地层及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临夏地区中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经过考察、发掘,哪现了大量的化石标本。由于发表的文章多为单篇,较分散,笔者收集整理,对材料进行了研究,认为甘肃临夏地区在近直余年来是全国发现中新世材料最多的地区,且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填补了我国中新世哺乳动物化石中的部分空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中南、华东地区白垩纪和早第三纪的轮藻化石划分为七个化石组合。根据轮藻化石,对该区有关地层提出了初步的对比意见,并对白垩系和第三系之间的构造运动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5.
海相陆相之争长期以来,人们多认为我国东部早第三纪地层属大陆(陆相)沉积.自从1975年汪品先等发现了半咸水有孔虫化石后,才有了海泛的认识.但是在今天的地质界里仍然存在分歧,一部分坚持大陆沉积的学者认为,东部早第三纪地层里介形虫动物、轮藻植物化石十分发育,这些生物都是六千万年前始新世时期大陆上所特有的,而发现几个有孔虫化石并不足以说明问题,也许某一时期有孔虫的某些一  相似文献   

16.
陕西山阳盆地红色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985—1986年,作者等对陕西山阳盆地的红色地层进行考察和研究时,在一些层位中分别找到哺乳类、爬行类等化石。由此,可从上千米厚的红层中划分出中生代、新生代地层。新建晚白垩世山阳组(K_(2s))和早第三纪古新世鹃岭组(E_(1j))。  相似文献   

17.
癸巳年,辽西九佛堂,化石出新.古鸟化石,长约一尺,看似玉门甘肃鸟,实则其“同胞姊妹”,遂定新种,名为甄氏甘肃鸟.意义不凡,世人瞩目.此鸟缘何此名?涉禽乎?游禽乎? 在我国辽宁省西部早白垩世众多鸟类化石被发现之前,古生物学家对古鸟类的认识多源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索伦霍芬地区的几件始祖鸟化石.始祖鸟化石身上长着羽毛,发现于距今1.5亿年的侏罗纪晚期地层中.白垩纪的鸟类了解比较多的主要来自晚白垩世的鱼鸟、黄昏鸟类.  相似文献   

18.
刘迪 《大自然》2014,(4):70-71
丹江口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曾是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繁衍生息的南北过渡地带,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近年来,随着中生代白垩纪晚期恐龙蛋化石、新生代第三纪和第四纪古哺乳动物化石以及淅川中原鸟和"郧县猿人"等众多重要化石以及旧石器遗址的发现,丹江口库区在古生物学和考古学领域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19.
初步对辽宁省建平县北二十家子镇附近出土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进行分析,结果为形成于新生代中更新世的温暖潮湿的草原生态系统的肿骨鹿鹿角化石.鹿角化石硅化较强,通过区域地层与化石对比,研究区内的鹿角化石时代形成于中更新统早期.鹿角化石埋藏于黄土地层中,黄土为干燥寒冷的草原环境产物,分析得出研究区出现过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此后长期以干燥寒冷的气候环境为主,进而推测哺乳动物受气候影响变化较大,乃至灭绝.  相似文献   

20.
湖北建始早期人类及巨猿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出地层、磁性地层学和哺乳动物化石的对比研究表明,产出地层处在极性年表松山反极性时的留尼旺亚时到奥都威亚时之间,早期人类化石和部分石器产出层位的时代应早于2.15Ma,与巫山龙骨坡人类化石地点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