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CFA从提出到签署实施再到未来后续协商,都会受到岛内政治因素的干扰与影响。  相似文献   

2.
胡石青 《世界知识》2010,(18):56-57
<正>协议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已为岛内民众所认知;经济上的好处未必导致政治上的受益,岛内政坛变化诡异。8月17~18日两天,台湾"立法院"连续审查通过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并完成相关"法律"的"修正"程序,至此,攸关该协议能否按时  相似文献   

3.
<正>岛内不存在理性辩论空间,一场辩论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一个固执,一个刻板,"戏"未开场结果已可知。4月25日,马英九将与蔡英文会面,就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当局两岸政策等展开辩论。这场"双英  相似文献   

4.
“美牛”可不是一头美丽的牛。马英九执政以来连遭重创,先遇金融风暴,再因“八八水灾”引发执政危机,眼下又遇一坎:在未取得岛内共识的情况下,与美国签订协议,正式放宽美国牛肉进口,从而引发争议。在民进党的大肆鼓噪下,“美牛事件”从台美双边经贸问题迅速升级成新一轮政治风暴,不仅进一步加深马当局执政困境,还影响到海峡两岸关系下一阶段的发展,尤其为两岸商签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埋下新的变数。  相似文献   

5.
2010年9月12日,大陆与台湾签署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生效,掀开两岸合作与交流的新篇章,从此,海峡两岸进入全新的“ECFA”时代。本文尝试从两岸纺织业贸易合作入手,关注ECFA相关政策内容,对当前两岸纺织业贸易合作发展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后ECFA时代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本文认为ECFA将极大地提高两岸纺织业贸易额,未来两岸纺织业贸易将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分析两岸签署《金融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MOU)及《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经济动因出发,探索了两岸金融合作的规范发展之路,进而阐明了MOU及ECFA的签署对两岸金融业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促进两岸金融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加速两岸证券市场的合作与开放;为两岸货币清算机制的建立提供制度保障等等。  相似文献   

7.
正台湾即将于5月进行的执政党轮替,是关系岛内政治经济走向的大事。新的女性领导者蔡英文制定了明确的"经济去中国化"战略,"新南向"政策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借鉴了前几次"南向"的经验和教训,此次"新南向"有备而来,岛内民众亦对它寄予厚望。但它真的会使台商停下"西进"大陆的脚步吗?真的能让台湾走出经济低迷的困境吗?  相似文献   

8.
王建民 《世界知识》2014,(14):50-52
<正>观察两岸关系发展的好与坏,热与冷,不是看两岸互访的高度(高层)与热度(密度),而是要看两岸政治立场的进与退以及两岸政治鸿沟是在缩小还是扩大。目前,两岸的政治鸿沟还在持续扩大,岛内"台湾独立"的认同差距进一步缩小,"台湾国家化"的政治认同逐步成为一种不可阻拦的"蓝绿共识",这已成为未来两岸和平统一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9.
<正>海峡两岸民心融合是大陆对台工作的核心内容。摸准岛内民意脉动,精准掌握民众需求,既是大陆反"独"促统的工作基础,更是大陆做岛内民心工作分寸拿捏与策略选择的重要依据。面对2016年民进党重新上台执政且实现"完全执政",蔡英文当局以民意为工具,在"台独基本教义派"的强大压力以及美日亲台势力的支持下,渐进向"台独"目标推进的严峻形势,摸准岛内民意脉动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考察2016年岛内  相似文献   

10.
正近期,随着大陆各地惠台政策的密集出台,台湾正掀起新一波人才西进大陆发展的热潮。与以往相比,此次台湾人才西进呈现出行业覆盖面更广、年龄层更低的新特征,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台湾优质高中生选择放弃岛内高校就读机会,争相报考大陆高校。台湾新一波人才西进风潮引发了岛内各界的强烈关注,蔡当局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留才政策,希望通过提高薪资、改善工作环境改变台湾人才长期"出超"局面,但目前看效果  相似文献   

11.
徐青 《世界知识》2018,(3):60-61
2017年以来,就台湾前途与岛内民众身份认同问题,岛内诸家机构通过各自民调得到的结果均指向"统升独降"。这引起两岸政学界的高度关注与解读。岛内民意普现"统升独降"2017年,岛内多个民调机构调查均显示,岛内民众赞成"独立"的比例降幅明显,赞成统一的比例有所上升。根据台《联合报》11月20日发布的"2017年度两岸关系大调查"民调结果,岛内民众对于"台湾前途"的看法,虽仍以"维持现状"为多数。  相似文献   

12.
泛蓝大赢,两岸关系缓和,“台独”事变的可能性极大地降低,但岛内政治仍然存在“不确定”;我们对“台独”威慑的可信性,首先应该让美国人相信;台湾的命运并不取决于台湾岛内政治怎样变,而取决于陆权与海权的力量对比。  相似文献   

13.
双英辩未辩出所以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新明 《世界知识》2010,(10):44-46
<正>一扫颓势"小马哥"占得先机;被牵着鼻子走"蔡教授"失分;辩论本身意义不大,副作用不可小觑。按事前约定,4月25日,马英九和蔡英文就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进行了电视辩论。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期间,台湾方面代表、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休息室里与习近平不到一分钟的简短寒暄,被岛内夸张成"会晤超过十分钟"。蔡英文上台后,台湾岛内不断有声音借助两岸在不同场合接触的机会夸大事实。这些情况背后折射的是岛内社会对5.20后台当局迟迟不愿正视并解决两岸问题的极度焦虑。"没有完成的答卷"夸大成"成功过关"5月20日,台当局新领导人蔡英  相似文献   

15.
从ECFA实施历程、特殊地位及其现有经济成果出发,结合两岸当前经济困境,提出ECFA的实施对两岸经济合作的互补性及其特殊效应,主要体现为:促进两岸产业合作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发挥国内产业链完整优势实现制造业优势互补,优化体制环境促进两岸中小企业整合发展以及开展多方合作共创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两岸融合发展是中共中央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提出的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国家和平统一的新理念、新路径。这一理念的推进落实已取得初步政治社会成效,岛内民众两岸观与大陆观正在发生积极变化,台湾同胞尤其是青年西进求学、创业、就业热情高涨,正在逐步融入祖国建设与发展进程。不过,在推进融合发展进程中也出现一些急躁情绪与盲目性,法规政策不够周延与完善,加上蔡英文当局的敌意与抵制,深化两岸融合发展面临不少新挑战。  相似文献   

17.
<正>台湾面临新一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挑战随着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日益蔓延,全球景气趋缓对台湾岛内经济的冲击日益加剧,台湾岛内经济景气从2008年7月开始已步入衰退,经济形势严峻。据台湾"主计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台经济增长率仅为0.12%,为2001年  相似文献   

18.
从ECFA签署后海峡两岸税收协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出发,针对两岸税收协调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并在ECFA新背景和坚持两岸税收协调的原则下,在借鉴内地和港澳税收协调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协调两岸税收的若干具体途径,以期对推进两岸税收协调、促进两岸经济深化合作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台湾岛内有一股社会思潮颇引人瞩目,强调少一些对金钱的渴求、多一些小清新小感动的"小确幸"声音,在岛内青年群体中很是流行。岛内出现这种反思单纯强调经济增长、"发展主义优先"的价值理念与台湾进入后工业化社会阶段密切相关。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原本可对台湾社会发展起到纠偏作用的价值观念在岛内恶劣政治生态的塑造下,已异化为一种混杂着"台独"意识与"锁国"心态的民粹观念,对台湾社会发展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党朝胜 《世界知识》2010,(13):46-47
<正>表态自相矛盾反映目前困境;一方面想试探,另一方面又需安抚,到头来仍裹足不前。ECFA大辩论后,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意犹未尽,不断利用各种场合宣扬其对两岸政策的观点,一会儿立场柔软,转脸又立场僵化。有人称这表明该党的两岸政策正朝理性、务实方向转型;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