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苏联入侵阿富汗,激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义愤。许多国家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制裁苏霸的侵略行径。现在,抵制今年在莫斯科举行第二十二届夏季奥运会,已是举世瞩目的重大问题,其影响远远超出体育的范畴,成为国际反霸斗争的组成部分。抵制的浪潮苏联的侵略很自然地向各国人民提出一个问题:派逍十万大军侵略他国的苏联的首都,有资格举办以和平与友谊为宗旨的奥运会吗? 去年底,美、英、法、意、西德和加拿大的高级官员举行会谈,协调对苏联入侵阿富汗事件的反  相似文献   

2.
苏联出兵侵占阿富汗已经两年多了。两年多来,阿富汗人民站在反霸反侵略斗争的第一线,浴血奋战,拖住了侵略者,打乱了苏联继续南下的计划,这对于保卫西、南亚区域安全,对于反霸斗争的全局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无论世界上其他地方掀起了什么风浪,都不减轻阿富汗问题的重要性。那末,当前阿富汗的形势如何呢?  相似文献   

3.
苏军大举入侵阿富汗,一个多月过去了。侵略者的处境越来越狼狈。形势的发展大大出乎新沙皇的意外。阿富汗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抗战。侵略者的现代化武器压服不了敢于起来反抗的英雄人民。三十六个伊斯兰国家外长特别会议强烈谴责苏联的侵略行径,要求苏军立即全部撤出阿富汗。广大第三世界和其他许多国家一致声讨苏联霸权主义,声援阿富汗人民保卫国家独立的正义斗争。阿富汗事件促进了国际反对霸权主义力量的联合,大大加强了国际反霸斗争的进程。苏联侵略者陷于全世界人民汪洋大海的包围之中。为什么阿富汗事件会牵动全世界?本刊前几期已经作了一些介绍,本期发表的《新沙皇的中东政策和霸王梦》等文继续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提供材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5月23日格林威治时间11点,莫斯科电台英语广播正在播送简明新闻。广播员介绍阿富汗局势时说道:“阿富汗人民在抗击苏联占领者、保卫国家领土的斗争中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来自苏联领土上的那种活动已威胁到阿富汗人民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12月27日是苏联入侵阿富汗的三周年。三年来,苏联的军事占领给这个中亚古国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国内连年战乱,特别是苏联对阿富汗自然资源的恣意掠夺,使阿富汗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物价上涨,财源枯竭,人民生活日益困苦。  相似文献   

6.
“天下事,从来急。”正当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观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国际风云变幻时,新沙皇却迫不及待地伸出一双血淋淋的魔手,掏出一颗血淋淋的狼子野心。喀布尔的炮声向全世界宣告:苏联霸权主义者侵略扩张、争霸世界的全球战略部署进入了一个严重升级的新阶段,新的战争危险向前逼进了一大步。一个多月了,入侵者仍然源源不断地开进阿富汗,这个野心勃勃的新型帝国主义既然占领了阿富汗,当然不会轻易退出。相反,它必然加紧策划,以阿富汗为南进的桥头堡,力图推进它的侵略部署。  相似文献   

7.
强盗逻辑     
苏军大举入侵阿富汗,推翻了阿明政府不久,苏联《真理报》就发表了阿列克谢·彼得罗夫的文章《评阿富汗局势》,把苏军侵略说成是应“阿富汗政府”的请求,并且宣称:“一旦导致采取这种行动的必要性的原因消除,苏联军事人员就将全部撤出阿富汗。”“不需要拥有特殊的洞察力”(借用彼得罗夫的词句),就可以看清这个社会帝国主义代言人讲的完全是强盗逻辑。难道阿明政府为了促成自身的灭亡,需要“邀请苏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空运武装到牙齿的苏联军队去喀布尔吗?本来是,苏联军队先入侵阿富汗,然后才有卡尔迈勒的阿富汗政府,但却被说成似乎先有卡尔迈勒  相似文献   

8.
苏联侵占阿富汗后,世界舆论纷纷指出,苏联将会利用西南亚长期存在的俾路支斯坦问题,在阿富汗的邻国巴基斯坦和伊朗挑动民族纠纷,制造动乱,以便遂行其南下政策,进入波斯湾和印度洋。该地区将成为苏美争斗的又一个场所。俾路支斯坦与俾路支民族俾路支斯坦位于伊朗高原东南部,在伊朗、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邻地区,总面积约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巴基斯坦西部约占三十一万平方公里,伊朗东南部约占十九万平方公里,其余在阿富汗南  相似文献   

9.
八十年代刚刚揭开帷幕,从中亚细亚高原传来了激烈的枪炮声。苏联大兵在那里杀人放火;阿富汗人民在血泊中英勇反抗……。每天清晨,当我拧开收音机,头一件挂在心头的事便是:阿富汗现在怎样了?阿富汗人民给了入侵者什么新的惩罚? 是呵,此时此际我怎么能不加倍挂念阿富汗呢?几年以前,我曾经访问过这个国家。我曾在喀布尔街头漫步,在红花山上盘桓,在兴都库什山脉的丛山叠嶂间流连。我的足迹也曾留在那些如今燃烧着熊熊战火的地方;贾拉拉巴德、巴米安、昆都  相似文献   

10.
苏联为了掩盖它在阿富汗的侵略罪行和阿富汗人民奋起反抗的事实,竭力实行新闻封锁。澳大利亚记者约翰·肖,不久前在喀布尔呆了一个星期,在秘密警察鼻子底下收集材料,写下了这篇报道。  相似文献   

11.
苏联做出愿意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姿态,但是,本文举出五件事实说明它仍然着眼于军事解决。在苏军队侵占和屠戮下,阿富汗人民已流血七年了。现在还在继续流血。而入侵苏军由于遭阿富汗人民的英勇抵抗,也在流血。苏联新领导人不得不公开承认:“阿富汗已变成了流血的伤口。”据阿富汗抵抗组织伊斯兰促进会负责人最近说,从1979年底苏侵占阿富汗以来,阿富汗人死伤了50万,75%的村庄被毁,500多万人流亡国外,200多万人在国内流离失所,首都喀布尔已挤满了难民。同时,侵  相似文献   

12.
苏联入侵阿富汗后,面临两方面的严重困难。在阿富汗境内,它遇到阿富汗人民武装的顽强抵抗。在国际上,它受到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强烈谴责和反对,国际斗争的格局出现了不利于苏联的不小变化。为了摆脱被动、破坏各种抗苏力量之间加强的联合,以图扑灭阿富汗人民武装的反抗,苏联近四个月来在加紧对阿富汗军事侵略的同时,在外交上和宣传上也玩弄了一系列花招。矛头主要指向美国波斯湾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必争的重要战略地区。美国是苏联称霸世界的主要对手,它对阿富汗事件的反应又十分强烈。因此,苏联这几个月来的外交和宣传,其矛头所向主要是直指美国。苏联从入侵阿富汗之日起,就开动全部宣传机器,以攻为守,贼喊捉贼,攻击美国  相似文献   

13.
11月3日,联大决议要求苏联遵守日内瓦协议全部撤军。而苏联却于翌日宣布暂停撤军。“全部撤军”与“暂停撤军”之间的斗争焦点,在于将要建立一个以谁为主体的阿富汗政府。  相似文献   

14.
苏联侵略军野蛮地屠杀阿富汗人民,而后者正在浴血抵抗。全世界同声谴责侵略者,寄同情于为独立而战的英雄人民。我们在本期刊登一组文章和漫画,同广大读者一道,坚决反对苏联霸权主义,声援阿富汗人民。  相似文献   

15.
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继续增兵进逼伊朗边境,伺机而动。最近,伊朗外长戈特布扎德严重指出:苏联对阿富汗的进攻,对伊朗是非常危险的。为什么伊朗成了苏联十分眼红、急欲下手的地方?它的侵略魔爪是怎样逐步伸向伊朗的?面临苏联的直接军事威胁,伊朗局势的今后动向又将如何?这些都是目前国际时局中为人们所十分关注的问题。战略地位和石油资源伊朗与苏联有长达一千七百四十公里的边界,并且是苏联通向波斯湾和印度洋  相似文献   

16.
苏联入侵阿富汗,不是一个局部事件。它牵动了世界各种政治力量斗争态势的全局。本刊曾陆续从苏联、美国政策的角度对此作了说明,本期李岱的文章还从第三世界、第二世界以及所谓“大家庭”各国等角度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并且揭露了苏联为摆脱困境而采取的“缓和”攻势,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7.
苏联军队侵入阿富汗之后,接连占领了喀布尔、坎大哈、贾拉拉巴德。克里姆林宫的决策者们踌躇满志,认为他们以大队人马、优势武器,可以迫使阿富汗人民俯首贴耳,乖乖地接受新沙皇恩赐的枷锁了。然而,沉醉于胜利的幻想或幻想的胜利之余,他们发现,事情并不美妙。《真理报》不得不承认,在阿富汗,苏联企求的“局势正常化”过程“遇到了阻挠”。占领一个国家,征服一个民族,总是要遇到阻挠和反抗的。《真理报》总算忸忸怩怩地承认了这个真理。只是在今天的阿富汗,侵略者的处境要比  相似文献   

18.
天南地北     
舍本逐末据《国际先驱论坛报》报道,苏联计划在夏季奥运会期间,把三十万名酒鬼和捣乱分子暂时清理出莫斯科,以便给来客留下一个平安和文明的印象。这对塑造一个良好的苏联形象,未尝不是一个办法。然而,这三十万人与苏联侵略阿富汗十万大军相比,前者只是搞些小捣乱,充其量只是个社会治安问题,而后者则是用现代化武器,蹂躏别国领土,屠杀别国人民,其恶行大于前者千百倍。苏联侵略者的野心、刽子手的行径早已暴露无遗,而莫斯科只打算以处理一些小偷小摸之类的人物,来装点门面,这样舍本逐末,何济于事?  相似文献   

19.
傅小强 《世界知识》2008,(10):36-37
塔利班的活动能力没有出现衰竭,反而衍生出复杂的系列问题,美国和北约在阿富汗进入了以消耗战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苏联入侵阿富汗和越南入侵柬埔寨,是当前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的两大事件。这两件事虽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不同,但是,问题的性质和苏越所采取的手法却是一模一样,并无二致。在阿富汗和在柬埔寨,苏联和越南都是无视国际关系准则和违背本国人民的意愿,对邻国发动了武装侵略。苏联和越南都在当地扶植起一个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傀儡政权。两者都借口所谓“友好合作条约”以及“应邀”派驻军队,实行军事占领。它们在干着这一系列肮脏勾当的同时,都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