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在大别山超高压带内发现浅变质岩片的讨论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翟明国  江来利  王清晨  从柏林 《科学通报》1999,44(14):1560-1568
一些作者提出在岳西县昌蒲镇的大别山超高变质带内存在晚元古代“浅变质岩片”,其中不家柯石英榴辉岩火成岩脉浸入,因此对大虽山的构造演化机制以及超高压变质作用理论提出了重大质疑,据我们的研究,上述作者所报道的“浅变质岩片”是一套强烈变形、细粒化和构造重结晶的糜棱岩,其地主要为超高压带内党邮的区域花岗惩麻岩以及榴辉财和在理岩,还有少量也经历了强烈变形的酸性和基性岩脉,它们的同位素年代学特征也与超高压变质岩  相似文献   

2.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内浅变质岩片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27,自引:7,他引:27  
大别山中南部分布着约1000余平方公里的超高压变质(UHP)带,可谓世界出露规模最大的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UHP岩石形成与折返机制成为大陆造山带研究热点.目前人们的工作焦点集中于UHP岩石的矿物、地球化学、年代学和变质作用(PTt轨迹),而UHP带内部岩石变形和组成研究相对较少,但已引起重视.作者自1992年在苏北赣榆UHP岩石之下发现“石桥浅变质岩构造窗”后,近年在大别山UHP带又找到了浅变质岩片,并进行露头填图、年代学及组成研究.本文现就其地质特征和年代学的初步成果进行讨论.1 浅变质岩片地质产状与特征作者发现的浅变质岩,位于岳西县菖蒲南4km港河桥(图1).菖蒲是大别山UHP带典型出露区,产出与大理岩的榴辉岩、片麻岩的榴辉岩,以及超基性岩的榴辉岩等不同类型的UHP岩石伴生.在其北约3km为大别山最大的榴辉岩体——碧溪岭岩体(约0.7km~2),这是与石榴橄榄岩伴生的UHP类型,浅变质岩片夹在榴辉岩-片麻岩和榴辉岩-大理岩中,出露宽约80m,长>300m(未控制).岩性为酸性火山碎屑岩和火山沉积岩(板岩),变质程度低,由火山碎屑指示的原生层面依稀可辨,其SiO_2为68.46~72.04,Al_2O_3为18.52~21.56,K_2为O3.25~3.46,Na_2O为1.04~1.18;面理平行接触带,平行UHP带的面理产状,倾向南东(120°~140°/40°).接触带  相似文献   

3.
大别山区低绿片岩相火山碎屑岩中榴辉岩脉的发现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大别山区的榴辉岩可以产于不同的变质岩中。在对大别山岳西县菖蒲和太湖县寺前榴辉岩带内新发现的一套低绿片岩相浅变质火山碎屑岩的调研中,发现了数条呈脉状产出的榴辉岩、石榴角闪岩,且石榴石、绿辉石中存在柯石英及其假象。据其产状、岩石矿物特征等的研究,确认为岩浆成因的火成榴辉岩,而非构造混杂或变质成因。这一发现对研究大别山榴辉岩的成因、形成条件及时代归属等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叶凯 《科学通报》1995,40(8):730-730
在大别山-(江)苏-鲁(山东)超高压变质带中,发育有大量榴辉岩、超基性岩、大理岩和变质泥质岩等高压岩块.近几年来,在这些高压岩石中相继发现了柯石英和金刚石.最近我们在位于(江)苏-鲁(山东)超高压变质带东北端的荣城滕家集发现了一种特殊的超高压变质岩,它们与榴辉岩具有类似的产出特征.两个样品的全岩化学成分(分析如表1).  相似文献   

5.
大别山北部榴辉岩的发现及其岩相学特征   总被引:46,自引:6,他引:40  
大别山北部造山带变质地区发现新鲜的榴辉岩头是最新发现,这些榴辉岩产于面理化的橄榄岩中,外围是条带状的片麻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绿辉石、石榴子石、透辉石、斜方辉石、金红石、尖晶石、橄榄石、刚玉、石英、角闪石、斜长石及不透明矿物;根据岩相学的研究,早期的矿物组合为绿辉石,石榴子石,金红石,大别山北部地区榴辉岩的发现,表明大别山北部变质岩带曾经深俯部并且受到过超高压变质作用,这无论是对了解大别山北部超镁铁岩  相似文献   

6.
大别山与榴辉岩共生大理岩的碳同位素异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永飞  傅斌  龚冰  肖益林  李一良 《科学通报》1997,42(21):2316-2320
大量的构造地质和岩石学研究揭示,大别山存在超高压变质岩石单元,主要由长英质片麻岩以及少量榴辉岩和大理岩透镜体或条带组成,伴生有极少量的超镁铁岩和石英片岩。大别山变质杂岩已经成为扬子板块与中朝板块之间陆-陆碰撞缝合带的标志。榴辉岩中柯石英和金刚石的发现大大促进了对超高压变质作用及板块俯冲至地幔深度的地球动力学意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大别山榴辉岩带的高压硬玉石英岩块体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翟明国 《科学通报》1992,37(11):1013-1013
大别山区的高压变质岩是多种类型的。已识别出的高压岩石包括榴辉岩-大理岩块、榴辉岩-超镁铁质岩块和榴辉岩-高压片麻岩(包含硬玉石英岩)块。由于在某些围岩片麻岩和榴辉岩所夹持的片麻岩中发现了柯石英假象,一些研究者由此推断大别山——苏鲁榴辉岩及其围岩是一个巨型的原地型超高压变质带。但笔者认为,详细区分两类片麻岩,即与榴辉岩一起经受了高压变质的片麻岩和作为区域性围岩存在的中低压变质片麻岩,仍是一项重要而  相似文献   

8.
刘若新 《科学通报》1995,40(14):1304-1304
1 岩体地质及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碧溪岭石榴石橄榄岩-榴辉岩体是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中含柯石英榴辉岩或含微粒金刚石榴辉岩体中最大者,其面积略大于1km~2,平面略呈浑圆状.岩体与大别群花岗质片麻岩构造接触,其间可见宽十余米的糜棱岩带.糜棱岩中钾长石的多重扩散域构造-热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它们是在165Ma时经快速抬升进入到相当于350℃左右的地壳水平,直到102~97Ma时又一次抬升定位于现今的位置.碧溪岭岩体是一个以榴辉岩为主(占90%以上)的镁铁-超镁铁岩体,超镁铁岩类包括有石榴石橄榄岩、石榴石橄榄二辉岩,榴辉岩可分出石英榴辉岩(包括蓝晶石榴辉岩)、铁钛榴辉岩、高镁榴辉岩(包括斜方辉石榴辉岩)三类,而以石英榴辉岩占优势.在剖面上,石英榴辉岩与高镁榴辉岩或铁钛榴辉岩可以呈互层出现.榴  相似文献   

9.
赵大升 《科学通报》1993,38(17):1581-1581
大别山—苏北—胶东变质带中有许多的超镁铁质岩与榴辉岩或柯石英榴辉岩相伴产出.刘若新等、从柏林等和马宝林等已论证了该变质带是一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一些研究者(如袁启林、韩宗珠、徐贵忠、叶德隆等、杨建军嘲、樊祺诚等、叶凯)从不同侧面对该带内部分超镁铁质岩的地质、岩石、地球化学、形成的P-T条件及成因等方面进行过论述,但对其是否也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岩石学依据方面则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0.
华北太古宙退变质榴辉岩的发现及其含义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翟明国 《科学通报》1995,40(17):1590-1590
1993年,Smelov等报道在西伯利亚阿尔丹地盾奥列克玛晚太古代花岗绿岩区内有退变质为麻粒岩和角闪岩的榴辉岩.1994年,Williams等又在加拿大地盾晚太古代斯垂汀-阿斯巴斯卡花岗糜棱岩带发现原称为麻粒岩的岩石是榴辉岩.这是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重大进展.1 地质概况晋冀蒙交界地区的太古宙变质岩石出露区可以划分为3个岩石构造单元,即(1)出露于  相似文献   

11.
大别山、苏鲁地区榴辉岩中新发现的微粒金刚石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以往只在大别山东段安徽省境内新店一带大理岩中榴辉岩内发现过微粒金刚石. 近两年来, 相继在苏鲁地区的毛北、大别山东段新店、老油坊以及北部百丈崖榴辉岩的岩石薄片中和黄尾河榴辉岩的重砂样中发现了微粒金刚石. 薄片中金刚石以包体形式产在石榴子石中, 或产出在石榴子石的颗粒之间. 苏鲁地区的3颗微粒金刚石晶体直径分别为30, 60和120 μm; 晶形似为八面体以及和立方八面体. 安徽省潜山县新店一颗微粒金刚石的直径180 μm, 环带结构, 中心为八面体, 环带似为立方八面体的六边形. 新店附近的老油坊榴辉岩中的退变微粒金刚石, 为晶形不明显的集合体, 大部分退变为石墨. 超镁铁岩带内百丈崖榴辉岩中微粒金刚石由2 ~ 3个单颗粒组成直径70 μm×90 μm 的集合体, 黄尾河榴辉岩重砂样中发现有直径50 μm不完整四面体的微粒金刚石. 所有上述各地的微粒金刚石都由Raman光谱证实. 微粒金刚石和其他证据都证明超镁铁岩带与其南部已经证实的超高压变质带一样, 也经历过超高压变质作用, 从而为所建立的大别山几何结构提供了更为确切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2015年一篇题为"浙江龙游石榴石角闪岩(退变榴辉岩):华夏加里东期碰撞造山事件的新证据"的论文发表在《科学通报》第13期上(陈相艳等,2015).但是作者提供的岩相学和矿物化学证据明显不足,加里东期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的结论与区域地质背景也不吻合.结合我们对野外和岩相学特征的观察,可以认为该石榴石角闪岩没有经历过榴辉岩相的变质作用,不能作为加里东碰撞造山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山东威海含柯石英麻粒岩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柏林 《科学通报》1992,37(6):573-573
随着柯石英榴辉岩不断被发现,中国大别山-苏北-胶东超高压变质带已成为世界地球科学界研究的热区。但是,在本研究之前,含真柯石英的榴辉岩只见于大别山和苏北,而且巳发现的柯石英榴辉岩至多局部受到角  相似文献   

14.
大别-苏鲁造山带内部出露的浅变质岩与超高压变质围岩之间的成因关系是研究大陆板块俯冲过程中地壳拆离的重要对象之一. 本文通过对大别山岳西县菖蒲地区产于超高压带内浅变质岩层中富硅凝灰岩进行40Ar/39Ar定年, 得到与超高压变质火成岩原岩一致的两组新元古代年龄. 一组Ar-Ar坪年龄为784.4±2.0 Ma, 等时线年龄为785.0±4.7 Ma; 另一组坪年龄为770.9±2.0 Ma, 等时年龄为769.5±3.1 Ma. 由于火山岩Ar-Ar同位素体系具有低的扩散封闭温度, 这些新元古代Ar-Ar年龄的保存说明, 浅变质火山岩未受到三叠纪超高压变质事件的明显影响, 因此在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过程中并未发生深俯冲, 而是大陆板块俯冲过程中盖层与基底之间发生拆离后被刮削下来的构造残片. 浅变质岩与超高压变质岩之间的共存指示, 深俯冲岩片折返过程能够导致构造混杂现象.  相似文献   

15.
大别山东段超高压变质岩带蓝晶石石英岩中的白片岩组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江来利  徐树桐  吴维平  刘贻灿  苏文 《科学通报》1998,43(14):1540-1544
大别山东段超高压变质岩带吸蓝晶石石英岩呈脉状出露在榴辉岩中,主要由石英,蓝晶石,滑石,绿帘石组成,含有白片岩的特征矿物组合。.  相似文献   

16.
柯石英榴辉岩相变质构造岩:超高压变质岩构造形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中岩  方爱民  俞良军 《科学通报》2002,47(12):946-950
青岛仰口湾出露了一套超高压韧性剪切混杂岩。混杂岩由弱变形的岩块和高度塑性流变的糜棱岩组成。超高压变质构造岩包括强变形的和糜棱岩化的榴辉岩。柯石英在构造岩中以石榴石和绿辉石包裹体和料间矿物的形式出现,表明构造变形发生在柯石英的稳定域(800-850℃,>30GPa),属上地幔范围。柯石英呈短柱状和浑圆状,具有波状消光和裂纹,表现了以脆性变形为主的特点。石榴石也以脆性破裂为主,只有少量的细颈化和拉长,绿辉石普遍被拉长,并具有很强的定向排列,波状消光,亚晶粒和动态重结晶构造,以塑性流变为特点。超高压变质构造岩可能是在超高压变质岩折返的早期在剪切构造带中形成的,其运动方向指示了超高压变质岩片折返的运动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超高压变质岩研究评述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从柏林 《科学通报》1994,39(24):2214-2214
国际上,超高压变质岩的研究热始于1984年,以Chopin和Smith对西阿尔卑斯山变沉积岩和挪威加里东造山带地壳成因榴辉岩中柯石英的研究为标志.在国内,虽然60年代就开始了对苏北榴辉岩的初步研究,但真正作为超高压变质岩研究则始于80年代后期.自从许志琴在1987年北京怀柔构造会议上口头报道了大别山造山带发现柯石英后,该带引起了国际注目.潘国强等、周高志等,董申保等先后与美国刘忠  相似文献   

18.
刘贻灿  刘理湘  古晓锋  李曙光  刘佳  宋彪 《科学通报》2010,55(24):2391-2399
经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薄片观察, 在大别山北淮阳带西段原“定远组”变质火山岩中发现新元古代侵位的浅变质花岗岩. 对其中两个浅变质花岗岩样品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初步的岩石学研究. 结果表明, 这些浅变质花岗岩经过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和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 它们的形成时代分别为(726±6)和(758±12) Ma, 并且与北淮阳带东段庐镇关杂岩的形成时代一致. 结合前期发现的(635±5) Ma浅变质(橄榄)辉长岩, 证明北淮阳带至少存在两类新元古代侵入岩, 即726~758 Ma的变质花岗岩和635 Ma的变质辉长岩. 这些新元古代岩石出露于变质的奥陶纪岩火山岩带(原“定远组”)中, 二者之间为构造接触以及分别形成于不同的大地构造背景, 并且它们与华南陆块北缘湖北随州-枣阳一带发育的二期大规模新元古代中、晚期基性岩墙群和花岗岩的时代以及大别山超高压岩石的原岩时代一致. 这进一步证明, 它们可能是印支期华南陆块发生俯冲的初始阶段最早被拆离、解耦的岩片, 并在南、北陆块汇聚、碰撞及造山过程中被推覆到华北陆块南缘古生代浅变质岩系之上.  相似文献   

19.
陈移之 《科学通报》1992,37(23):2169-2169
胶南隆起在构造上属秦岭-大别山带的东延部分,只是由于郯卢断裂将其向北错移了500km。发育在大别山及苏北-胶南隆起的榴辉岩带是华北与扬子陆块碰撞有关的高压变质带。由于它的重要构造意义及超高压矿物,柯石英和金刚石的发现而引起广泛重视。确定该榴辉岩带的形成时代及成因对研究中国东部两大陆块碰撞历史及榴辉岩形成、析返机制  相似文献   

20.
荣城榴辉岩的氧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荣城3类经历过超高压变质的榴辉岩具有明显不同的氧同位素组成. 产于区域片麻岩和超镁铁岩中的榴辉岩具有通常榴辉岩的氧同位素组成, 而产于大理岩中的榴辉岩特别富集18O. 各类榴辉岩的石英-石榴石氧同位素温度大体指示榴辉岩的形成温度, 由此估计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温度平均略高于800℃, 与其他地质温度计估计的温度基本一致. 荣城杨官屯大理岩中榴辉岩包体的δ18O值远比大别山和苏鲁地体其他地区的榴辉岩(包括大理岩中的榴辉岩包体)都高. 矿物的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荣城的榴辉岩形成温度总体上高于大别山和苏鲁西南部地区, 而不同矿物对估计的同位素温度数据分散反映该地区超高压榴辉岩抬升期间普遍遭受过叠加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