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阅读是人类最直接、最有效和最正规的学习途径,数字化阅读正在逐渐取代传统阅读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阅读方式。阐述了阅读的作用与思维方式,分析了阅读媒介与阅读内容的辩证关系,探讨了数字化阅读的优势以及我国数字化阅读的用户基础,介绍了我国数字化阅读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时代,阅读是从纸质媒介、电子媒介获取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认知、理解的过程。以提升国民阅读水平、促进书香社会建设为目标,基于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分析阅读内涵与阅读现状,探讨数字化时代的阅读价值与阅读策略。  相似文献   

3.
章海涛  董亚峰 《科技咨询导报》2013,(14):225-225,227
通过对数字化阅读的现状与特点的探讨,认为相对于传统的纸质媒体,数字化阅读具有三大优势:一是随时随地,二是多媒体展示和多手段互动,三是购买便捷.这三大优势决定了数字化阅读具有广阔的未来,也是数字化阅读的天然优势,如果我们可以有效利用这三大优势,数字化阅读和数字出版的春天将很快来到.  相似文献   

4.
黄梦萦 《科技信息》2011,(17):211-211,409
本文论述了数字化阅读的定义及其特点、推广儿童数字化阅读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提出了少年儿童图书馆推广少年儿童数字化阅读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论图书馆开展数字化加工工作的必要性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阅读方式相比,数字化阅读具有便利、快捷、海量等特点。介绍了传统阅读与数字化阅读的区别,探讨了图书馆开展数字化加工工作的必要性,提出了完善图书馆数字化加工工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数字阅读的概念,分析了我国国民数字阅读的现状,探讨了数字化时代的都市阅读文化以及图书馆界对数字化阅读转型应持有的态度,讨论了如何完成转型期图书馆读者工作自身的转变以做好新时期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阅读与图书馆服务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数字化阅读的发展状况,阐述了数字化阅读的兴盛对图书馆服务提出的一系列要求,指出图书馆唯有实行服务创新,才能应对数字化阅读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全球数字图书的市场份额将超过纸质图书,人类将迈入数字化阅读时代。回顾了我国近几年数字化阅读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数字化阅读存在的诸多问题,探讨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中学图书馆的移动阅读,探讨了中学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提出了加强学生阅读品质培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传统阅读和数字化阅读的差异,提出面对阅读变革的挑战图书馆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阐释了大学生数字阅读的内涵及数字阅读的发展,从大学生自身、图书馆和数字资源出版商3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进行大学生数字阅读能力培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数字阅读的含义及特点,阐述了国内外数字阅读的开展情况,提出了图书馆开展数字阅读应采取的举措。  相似文献   

13.
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图书馆的服务亦随之改变。介绍了数字阅读的现状和特点,阐述了数字阅读对图书馆的冲击,提出了图书馆为搞好数字阅读服务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一些统计数据和实例的分析,概括了目前我国国民阅读的特点,即以功利阅读、浅阅读、泛阅读为主,并指出数字图书馆是今后图书馆发展的趋势,网络阅读将会成为阅读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5.
数字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推动国民阅读方式正在由纸质阅读向数字阅读转化,当前主要表现为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电子书阅读三种方式。图书馆要适应国民阅读需求变化规律,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数字图书馆、手机图书馆、图书馆联盟,建设复合型图书馆,保持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中的先进地位。  相似文献   

16.
数字阅读方式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传统阅读方式,成为了一种新兴阅读方式。阐述了数字阅读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数字阅读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数字阅读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影响,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推动数字阅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董芳 《山西科技》2005,(3):92-93
随着现代科技日益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社会越来越数学化,仅具备语文阅读能力是不够的。文章阐述了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网络资源导读的必要性和在数字目录学指导下网络资源导读服务的功能和途径。通过对读者的网络阅读动机、阅读内容和阅读能力的指导,提高读者的信息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