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宋文玲 《科技信息》2011,(2):155-155
乔叟在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他是英国著名的人文主义作家,但其生活在中世纪时期。可以说,英国十四世纪后半叶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市民阶级是孕育乔叟人文主义思想的"沃土",而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则指引了乔叟,使他最终冲破了中世纪的束缚而步入近代,成为英国文艺复兴运动的伟大先驱;乔叟在中世纪的英国与文艺复兴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2.
杰弗里·乔叟是英国中世纪最为杰出的诗人之一,他被文坛成为"英国诗歌之父",他的诗歌总是充满了浓厚的人文主义气息,他的作品以歌颂爱情、性欲、女性和大自然为特色,以揭露和批判司法制度和宗教为轴心。乔叟的人文主义思想主要从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市民阶级思想孕育出来的,最终成为英国文艺复兴的伟大先驱,为英国与文艺复兴之间构建一架桥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当然,乔叟的人文主义思想仍然存在一些局限,主要包括:第一,乔叟过度支持性的解放,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会引导人们陷入纵欲的深渊;第二,乔叟批判基督,但是其作品中又经常残留基督教的神学色彩;第三,乔叟以批判宗教为轴心,但是他的批判又不够彻底犀利。  相似文献   

3.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摆脱了中世纪神本主义宗教观和经院哲学的束缚,提出了人本主义宗教观,表达了新型的和谐的神人观。人文主义神人观消除了宗教与世俗生活的对立,激发了人们对今生世俗幸福生活的追求,推动了西方世俗精神的形成;为宗教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渊源,促成了服务于世俗生活的新教精神的诞生;推动了科学精神的塑造,促成了近代科学的诞生与独立发展。人文主义和谐的神人观为构建近现代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是以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挑战神学教育为开端的.他们大力兴办世俗学校,打破教会对教育的垄断局面;倡导人性教育,反对神性教育,从而将教育从神学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但这种解放是有限的,囿于时代的局限,他们不得不将圣经和神学教义作为必要的教育内容,使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打上了深深的神学烙印,这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矛盾性,也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过渡性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坎特伯雷故事》中的人文主义思想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坎特伯雷故事》表现了乔叟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乔叟的创作立足现实,面向人生,反对神秘主义的创作手法,与中世纪虚幻故事、幽灵般的圣母圣徒形象和千篇一律的宗教题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受时代的影响,乔叟处于由神学、宗教思想向人文主义思想的过渡时期,他的人文主义思想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教会法是中世纪西欧罗马法和英国普通法之外的另一种主要的法律体系。教会法的产生是基督教发展的结果,到中世纪中期教会法形成独立的法律体系。在16世纪宗教改革之前,教会法是通行全西欧教会的法律。其中,教权与世俗政权的关系左右着教会法的发展方向。与此相适应,教会法大致经历了形成、鼎盛、衰弱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7.
巴齐扎、瓜里诺和维多利诺把人文主义教育理论付诸于实践,他们获得贵族领导者的支持建立了新的寄宿学校。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及其丰富的学校教育实践为近代欧洲中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打破了教会对学校教育的垄断,并引发了持续的教育革新浪潮。  相似文献   

8.
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期。这个时代不仅产生了进步的影响深远的人文主义思想 ,而且随着艺术家社会地位的提高 ,在艺术教育上也一改中世纪以来形成的手工业者行会制度 ,使得绘画、雕塑、建筑开始逐渐从单纯的技术和工艺中独立出来 ,被赋予了足以和科学相媲美的精神内涵。学院作为培养艺术家和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型机构的诞生 ,从对以后艺术教育产生的深远影响看 ,更是开启了人类艺术教育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9.
奥康的威廉是中世纪晚期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之一。他反对神职人员对财产权的主张。在政体问题上,他赞成君主制,并认为皇帝必须具备相应的品质。为了限制教皇权力向世俗领域扩张,他不仅坚持教、俗权力二元论,而且还明确地提出了教会民主的思想,对中世纪晚期宪政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缴纳针一税是天主教信待的基本义务。在中世纪早期,由于社会经济衰退、生产为落后,什一税总量有限,只能维持教会的生存。到了中世纪后期,由于西欧社会经济的复兴和发展,什一税总量也迅速增加,成为天主教会财富的重要来源,它已大大超出维持教会生存的范畴,而成为教会腐败的重要经济因素,遭到了西欧人民的反对。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确立了对全世界的统治,而中国在闭关锁国中沉沦下去,究其原因,儒家思想的内部弹性日趋萎缩和家族本位的思想积淀使我国近代社会步入闭塞;而西方的人文主义、自由主义则使西方迅速摆脱了中世纪思想文化的沉重包袱,资本主义得到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世纪的英国,封建统治者的教化主要是通过教会来实现的,各级教会组织形成了教化体制的结构,这一结构通过最基层的农村教区对人民施行直接的教化。基层神职人员世俗化和愚昧无知带给教民的影响,只能是愚昧、粗暴、鄙野。中世纪后期出现的教育热,和一部份农民经济政治地位的上升,为新教在农村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条件,进而为埋葬英国封建制度培养了生力军。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确立了对全世界的统治,而中国在闭关锁国中沉沦下去,究其原因,儒家思想的内部弹性日趋萎缩和家族本位的思想积淀使我国近代社会步入闭塞;而西方的人文主义、自由主义则使西方迅速摆脱了中世纪思想文化的沉重包袱,资本主义得到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历史上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这是一场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伟大的变革。这场运动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阶段新兴资产阶级摆脱中世纪教会的束缚和宗教桎梏,建立世俗的,统一的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要求,以及实现理想的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5.
中世纪西欧王权和神权由于各自的利益时而合作时而抗衡,同时教会的精神统治也为王权的稳固提供了保证;人权意识的觉醒对王权产生了威胁,由于有利益的联系人权也逐渐地合法化和制度化;神权思想中孕育了早期的人权观念,教会对土地的占有也影响了人权的发展,同时人权意识的觉醒也削弱了神权的影响力,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下,神权开始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相似文献   

16.
但丁思想中的自由意志是意大利活跃的社会生活在中世纪后期所表现出来的新时代特征。它强调《圣经》的教诲和引导,认为将对上帝的爱上升为对上帝的信仰才能获得灵魂的拯救和升华。其目的在于摆脱教会对人的思想控制,强调人的精神自由和现实生活的意义。试图对自由意志的成因、内容、特点和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启蒙时代思想家创立近代民族主义理论的同时,他们也形成了强烈的世界主义(Cosmopolitanism)思想。当然,这种世界主义与中世纪教会所宣扬的普世主义(universilism)如霄壤之别,它们是在不同时代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具有着不同的基础和原则.  相似文献   

18.
在通常的理解中人们常常把"教化"理解为教育,将"真理"看作是关于世界的现成的知识,因而教化就是将真理作为一种现成的知识传授给他人。但是在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中,教化与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化并不是主体对一种客观知识的掌握和传授,它应该在柏拉图的意义上被理解为以某种"理念"为原型的"造形",教化本质上是人的存在状态的本质性的转变。海德格尔在关于柏拉图洞穴喻的生存论解读中,对教化与真理的关系作出了深刻的辨析。  相似文献   

19.
自然法是西方政治文化中的核心观念,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形态。托马斯·阿奎那对中世纪的自然法概念进行了梳理,结束了这一概念在使用过程中的混乱,并赋予了这一概念以典型的中世纪特色。在阐述其自然法思想的过程中,他强调了理性的作用,指出了自然法的可变性,并最终把私有制纳入了自然法的内涵。这对缓和教会与国家的关系、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权利观念的成长和理性主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西方神话为文化链接,从希腊文化的世俗性和希伯来文化的宗教理性以及以基督教为主流的中世纪人手,揭示女性在逻各斯、菲勒斯父权语境中所扮演的堕落而又罪恶的角色。但是但丁作为中世纪的思想家却以他独有的文化智慧颠覆和超越了基督教对女性的“敌视”,体现出一种崭新的人文主义世界观——女性之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