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智宏  武维华 《科学通报》2011,56(30):2445-2445
娄成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植物生理学家和农业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娄先生1911 年12 月7 日出生于天津, 1932 年就读清华大学生物系, 1939 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于1939 年绕道越南回国到西南联大工作, 在昆明与汤佩松、殷宏章等先生共同建立了清华农业研究所植物生理室. 抗战胜利后, 娄先生随校迁返北京, 在改组扩大的清华大学农学院农化系任职. 1946~1948 年, 娄先生休假赴英国伦敦大学生物物理室进修. 1948 年秋, 娄先生在北京解放前夕由英国回到北京, 并在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任职直至2009 年10 月仙逝. 娄先生于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01 年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授予荣誉博士.  相似文献   

2.
田遇霖,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合成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田先生1906年生,东北人。1931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化学系。当时在东北大学任教的庄长恭先生是他的老师。田先生毕业后到北京燕京研究院当了一年研究生,后到上海在来斯顿研究所跟纪育风先生一起工作。1934年,庄先生任中央研究院化学所长,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国家正经拨乱反正,经济振兴在望.娄成后先生当时已年过古稀,且所任职的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尚在复校建设中,原有的教学、科研基础已在迁陕时遭到严重破坏.尽管如此,在改革开放新政的激励和鼓舞下,他激起再次创业的迫切愿望.1978年娄先生携祝宗岭先生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做短暂休  相似文献   

4.
为了开展第四纪地质科学研究工作,中国科学院于1月19—20日召开了一次第四纪地质科学研究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地质部、北京地质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及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单位的地质、古生物、土壤、地理等各方面的专家和教授四十余人.苏联专家帕夫林诺  相似文献   

5.
我第一次见到娄成后先生是在1949年7月我的硕士毕业考试会上.当时的考试方式是,由系主任张景钺先生组织考试委员会,自任主任,导师(罗士韦先生)不仅不能担任考试委员,而且不能列席考试.那次一共请了6位教授作委员,本系两位(吴素萱、张肇搴),化学系两位(曾昭抡、张龙翔),清华大学两位(赵以炳、娄成后).娄先生是委员中唯一的植物生理学家,所以是实际上的主考.  相似文献   

6.
1966年,中国登山队气象组需要增加预报人员,诚恳邀请我“客串”天气预报.经过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队领导征求大气物理研究所领导意见,我成为登山气象组一名成员,并兼任气象组副组长.组长彭光汉分派我负责高空风预报,我欣然接受,并积极准备当时可能找到的有限的几种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7.
《科学通报》1955,(6):69-69
1953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召开了所长会议,强调了大力培养科学干部的重要性,要求各研究单位制订出培养科学干部的工作计划。1954年1月郭沫若院长向政务院提出的“关于中国科学院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培养青年科学干部作为目前全部科学工作的最中心任务”。在1954年中,上海各研究单位根据上述指示,进一步改善和加强了培养干部的工作。1954年10月中国科学院华东大部分研究  相似文献   

8.
赵维杰  任胜利 《科学通报》2020,65(25):2651-2653
正2020年是"两刊"(《中国科学》系列和《科学通报》)创刊70周年.值此之际,我们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长、"两刊"理事会理事长白春礼院士,聆听他与"两刊"的故事,以及他对"两刊"的期望.您还记得自己最早在"两刊"发表的文章吗?白春礼:最早发表在"两刊"上的文章,是我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攻读研究生期间的一项工作:利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解析了3-乙基-5-[2-(3-乙基-2-苯并亚噻唑啉基)亚乙基]罗丹宁的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这是一种可以用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西部水土保持土地合理利用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院在1955年组织了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院内参加的研究所有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地理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土壤研究所、农业生物研究所、经济研究所,院外的单位有林业部林业研究所、黄河水利委员会和山西省的有关部门,以及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农业大学、河北农学院和东北地质学院,由1955年5月到  相似文献   

10.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拥有海港和工业方面的优势,它有一切理由尊重北京.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位于北方的全国行政中心.这两个城市的关系与纽约和华盛顿的关系相似.又象是十九世纪英国的曼彻斯特和伦敦的大都会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说来,上海以比北京先进一步而感到自豪.中国科学院在上海的研究所在合成胰岛素方面领先,并设计了中国国产的核反应堆.  相似文献   

11.
<正>认识夏禹龙先生已45年了,他是对我影响最深的师长之一。那是1973年7月,我到上海《自然辩证法》杂志编辑部工作,虽然这本杂志受到"四人帮"的控制,但编辑部却聚集了一批来自理论界和高校的知识分子,尽管当时不得不违心地编写一些所谓批判"资产阶级学术观点"的文章,但大家始终关注着国外自然科学领域的进展,我也因此耳濡目  相似文献   

12.
回忆我的恩师林奈斯·鲍林唐有祺(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我与林奈斯·鲍林的师生关系是从1946年9月开始的。当时我是从上海搭乘“梅格斯将军”号轮赴美国旧金山,这是二战后第二条由上海开往旧金山的客轮。到了旧金山我就到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  相似文献   

13.
张益是1993年作为兰州大学生化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分配到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现改名为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工作的,当时他主要是跟着李民乾老师作一些与物理学和生物学交叉的研究课题.李民乾教授是他那一代中国实验物理学家中最早关注并投身于纳米科技研究的学者之一.  相似文献   

14.
安瑞 《科学通报》2020,65(23):2419-2421
正陈晓亚,植物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上海辰山植物园园长,主要从事植物次生代谢调控及表皮细胞发育研究. 2008年起至今担任《中国科学:生命科学》编委; 2014~2017年担任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英文版)主编, 2018年起担任顾问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5.
龚惠人,1904年生,原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总工程师、副台长。龚老1924年毕业于上海当时法国人办的徐汇公学。毕业后,工作了近一年,中间也当过小学教师。后经一位徐家汇天文台副台长也是龚惠人的老师的推荐,在1925年,即他毕业之后第二年,就到了徐家汇天文台。一直工作到现在。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5月21日,《自然》杂志发布消息称,由34名科学家组成的人类世工作组(Anthropocene Working Group, AWG)投票决定确立一个新的地质年代——人类世(Anthropocene),以表明人类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巨大影响。多年来,正式定义一个新的地质年代在学界内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此次人类世工作组的决定标志着这方面的工作又迈出了重要一步。人类世工作组计划在2021年前向国际地层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Stratigraphy)提交正式的确立人类世的提议;国际地层委员会负责监管官方的地质年代划分。29名人类世工作组成员支持确立人类世,并且投票赞成以20世纪中期为人类世的起点,当时人类人口快速膨胀,加  相似文献   

17.
封面说明     
娄成后教授(1911~2009)是我国著名的植物生理学家和农业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1939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01年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科学通报》第五、六、七届编委.娄成后教授从事植物生理学研究和教育工作70余载,在植物感受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一) 白志毅(见图)是上海海洋大学的副教授,去年他因为淡水珍珠蚌遗传育种方面的课题获得上海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的资助,元宵节过后我应约到地处南汇滴水湖的上海海洋大学采访了这位水产养殖领域的后起之秀.采访中,我得知这位"把论文做在鱼塘边"的博士,原是一个在华北平原长大、从出生到读大学前从未见过河海的农村娃.只是到了97年高考时,受到当时社会上一些介绍海洋生物世纪文章的影响,尽管还懵懵懂懂,但怀着这样一点对海洋世纪的梦想,他选择并考取了大连水产学院(现改名为大连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  相似文献   

19.
翁羽翔 《科学通报》2002,47(18):1384-1384
太赫兹辐射国际会议于2002年7月22~25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承办,中国科学院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共同协办.会议的3位主席分别是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张杰研究员、美国伦斯勒研究工学院的张希成教授和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封松林研究  相似文献   

20.
我是在纽约新罗谢尔长大的,有一次我在布告牌上看到一幅照片,上面是玛丽·居里:她坐在一棵榆树下面的凳子上,一手搂着她的两岁女儿伊夫,一手搂着她的9岁女儿艾琳,当时我对她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共同发现了放射性的事情不甚了解.后来才知道了,作为女性,她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在历史上绝无仅有.她是一位卓越而执著的科学家.那时我还是个无知的孩子,不知道她是怎么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