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随着全球环境变化问题加剧,与其关系密切的第四纪科学研究与教育普及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第四纪科学学科进展、新的研究突破点、基本科学问题、与地球系统科学的关系和教育普及等方面对中国第四纪科学学科进展与教育普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地貌形态、第四纪沉积和地貌作用过程等三方面,论述了小秦岭地区的地貌第四纪与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3.
第四纪地质学隶属地质学下的二级学科,主要研究距今300万年前人类诞生以来地球环境变化规律、地球外部圈层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和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正负反馈机制等科学问题。当今人类生存环境和未来命运受到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强烈关注,全球变化问题成为国际前沿性研究热点,第四纪地质科学是这一研究领域的主要支柱学科之一,其任务是诊断和分析自然环境恶化趋势(全球气温和海平面上升、十地沙漠化和旱涝灾)的背景、原因和未来走向。科学问题的严峻挑战和经济建设的迫切需求促使南京师范  相似文献   

4.
冠盖五岳、名驰中外的黄山,在地质时代最后一“朝”——第四纪(300万年前到现在)期间有没有经受过古冰川的“洗礼”,一直是个谜,并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曾引起中国地学界在20世纪里经历了三次大论战而未果。 在地质学上,冰川分现代冰川和古冰川。第四纪古冰川现今已消失不见,只能依靠冰川地貌和冰碛物(冰川运动时的沉积物如砂砾土)这些冰川遗迹来辨认论证。 李四光拉开了冰川大论战的帷幕 我国古代虽有一点零星的地质科学思想,但未形成地质科学理论。地质科学是从西方和日本传进来的。最早来中国作地质考察的是德国人李希霍芳,后来法国人德日进,美国人巴博尔,瑞典人那林、安迪生等相继来到中国,他们在中国  相似文献   

5.
环境磁学在第四纪气候与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新兴的交叉学科环境磁学的原理及矿物学参数,论述了环境磁学在第四纪气候与环境中的应用,也指出了环境磁学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如何应用孢粉分析提供的孢粉谱求取第四纪气温指数和降水指数等古气候指示参数的方法。文中不仅介绍了各概念的含义和计算原理,而且介绍了计算方法和修正计算值的方法,并以成都平原锦江一级阶地孢粉分析作为应用实例,论述了成都地区中晚全新世新世气候特征、学变过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7.
中国第四纪以来灾害的不断频发,除与备受关注的人类活动有关外,第四纪环境背景演化也为灾害的发生提供了必要条件.根据中国灾害类型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结合主要致灾因子和灾害损失程度,进行分区,在此基础上研究各区灾害与第四纪地质-地貌环境、大气环流环境等的关系,这将有利于减灾战略措施的正确制定.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北地区黄土及第四纪地层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沉积学、古地磁学、同位素年代学、微生物学及构造地貌学等学科,结合区域地层对比,对中国西北地区黄土及第四纪地层和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较为广泛、系统和深入的多学科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在更新世地质事件及发生年龄、典型风成黄土及形成下限、新疆西域砾岩时代归属、西北地区第四纪下限、黄土地层中的微生物及地质意义和新构造演化性质等第四纪地质的前沿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9.
《科技潮》2004,(10):54-54
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位于石景山区模式口的第四纪冰川基岩冰溜面遗迹旁,面临永定河,背靠翠微山,冰川擦痕清晰,集中而大片,保存十分完好,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惟一的一座建在第四纪冰川遗迹旁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  相似文献   

10.
九华山第四纪“泥砾沉积物”成因有很大争议。笔者通过野外采样,对“泥砾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发现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呈现双峰式、累积曲线平缓、粒度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水体中双酯基季铵盐的生物降解性,测试好氧条件下曝气量、初始接种量、双酯基季铵盐起始浓度对其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酯基季铵盐具有极强的生物降解性,最佳工艺条件为:曝气量15L·h-1,反应温度25℃,初始接种量160mg MLSS·L-1,双酯基季铵盐最佳起始浓度10mg DOC·L-1.此时,双酯基季铵盐10d的生物降解率为43.1%,28d的生物降解率为87.92%.  相似文献   

12.
13.
利用四进制小波变换的多频段特性和奇异值分解的稳定性以及临近像素的相似性,提出了四进制小波与奇异值分解SVD相结合的水印算法,实现了水印数据的嵌入.首先,宿主图像进行四进制小波变换;其次,对低频区域进行分块,计算各个分块的均值,并将这些均值存储在一个矩阵中,对此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最后,在分解所得矩阵中嵌入水印数据.该方法的水印提取不需要原始载体图像和原始水印图像.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不可见性,并对常见的攻击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季铵盐类农药易溶于水,不易挥发,极易在环境中大量残留.传统的液液萃取方式难以对复杂基质中的痕量残留净化富集,其前处理方法一直是检测中的难点.近年来,随着固相萃取吸附材料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固相萃取法逐渐取代液液萃取法成为检测季铵盐类农药残留主要应用的前处理方法.文中全面地描述各类基质中季铵盐农药的前处理方法,重点分析与论述目前常用于季铵盐类农药检测的几类固相萃取各自性质及优缺点,对这些固相萃取柱在前处理分析方法中涉及的重要方面都做了较全面的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5.
四苯硼钠返滴定法测定季铵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季铵盐快速定量分析方法对于季铵盐产品的开发、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四苯硼钠返滴定分析方法对季铵盐定量分析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分析结果的重现性和准确性以及NaOH加量对滴定终点的影响,并与沉淀法、HG/T2230-2006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季铵盐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合于季铵盐定量分析,且分析结果重现性好,准确率为99.5%.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目前所合成的双季铵盐较少含有可以进行反应的活性官能团等问题,以N,N’-二氯乙酰赖氨酸乙酯、N,N-二甲基正辛胺、1,3-丙二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带有长链烷基及氨基活性官能团的赖氨酸双季铵盐化合物.通过红外(FTIR)、质谱(LCQ)对所合成的产物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产物是所需要的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4种含氰基季铵盐,比较了它们的杀菌活性;探讨了12种含氰基季铵盐的结构与杀菌性能之间的关系;试验了污水含油量、pH 值、温度对杀菌效果的影响及杀菌剂的贮存稳定性。结果表明:含氰基季铵盐的杀菌活性与其分子结构密切相关,分子的结构对称性越高,其杀菌活性越低;在杀菌剂浓度一定的情况下,杀菌剂的杀菌活性随污水含油量的增加而下降;含氰基季铵盐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在偏碱性及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18.
双烷基季铵溴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脂肪醇为原料,合成了双辛基季铵溴盐,其产率达80%。将其应用于大庆油田的回注水处理进行杀灭硫酸盐还原菌(SRB)及腐生菌(TGB)的试验,并与1227杀菌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产品对SRB及TGB都有很强的杀灭能力,且其效果略优于1227杀菌剂。对于产品形成的复配杀菌剂的杀菌性能也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地质环境的角度对鲁东南白浆土的形成进行了分析,认为白浆土剖面形成主要是受区域新构造运动及第四纪古气候条件变化的制约,剖面中土体上、下部的母质并非是同时期、同成因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合成了8种含氰基季铵盐,比较了它们的杀菌活性,讨论了结构与杀菌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 p H、温度对杀菌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若干含氰基季铵盐具有较高杀菌活性,在偏碱性及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