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清传 《科学通报》1981,26(19):1172-1172
自从发现几种金属铂化合物具有抗癌活性以来,人们对铂络合物及其抗癌性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其抗癌性能和化学结构的关系也做了许多探讨,为了研制具有高抗癌活性、低毒性的抗癌药,南京大学络合物研究所合成了一系列铂络合物。本文报道了[Pt(i-C_3H_7NH_2)_2mal]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mal=丙二酸根)。  相似文献   

2.
科技传真     
葡萄中含有大量抗癌物质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约翰·佩朱托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葡萄中含有的一种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癌功能。 佩朱托等研究人员进行了数百次实验,从常见且无毒的食物中寻找抗癌物质。他们最后发现,葡萄的抗癌性最好,葡萄中含有的白藜芦醇可以防止健康细胞癌变,并能抑制已恶变细胞扩散。  相似文献   

3.
自然信息     
化学炸弹在肿瘤细胞里“爆炸”新西兰化学家研制出一种抗癌化合物,这种化合物能治疗用常规的药物或放射治疗有困难的实体肿瘤。实体瘤内的癌细胞复制慢,它们不易受到常规抗癌药物的攻击,因为这些药物作用机制就是在细胞复制时直接干扰DNA合成。实体  相似文献   

4.
抗癌络合物筛选与作用机制的荧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良 《科学通报》1992,37(9):862-862
恶性肿瘤(癌症)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需采用有效的预防与治疗,其中包括化学药物治疗。自1969年Rosenberg发现顺氯氨铂(顺铂)化合物具有抗癌活性,以后用作为一种良好的临床药物,不足处乃毒性特别是肾毒剧烈。为此出现了第二代顺铂并寻找非铂络合物作抗癌药物。有关研究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随着大量抗癌  相似文献   

5.
美国已开始对一种新的治癌药物进行试验,这种药物的作用方式与久已建立的化学疗法完全不同。新的抗癌方法旨在设法变更癌细胞,使它们停止无限制的分裂而恢复成为正常细胞,以此代替使用有毒化合物杀灭癌细胞的旧法。  相似文献   

6.
新的类阿斯匹林化合物只对付一种酶,使其既能减轻痛苦,又不伤害胃和肾。另外,还能减缓癌症和阿尔茨海默症的发展。阿斯匹林,这种从lop年就开始应用于减轻痛苦、缓解关节和肌肉疼痛的百年灵丹妙药,将会变得更好。因为,过去的那种缓解和舒适是有代价的:这些被称为非奋类化  相似文献   

7.
抑制癌转移的天然因子波士顿儿童医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宣布,发现一种激素似的天然因子能对肿瘤的生长加以控制.这项发现可以说是抗癌研究领域近几十年来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之一。该因子虽说还不是一种治癌药,但研究者认为它会成为一种抗癌的有效武器,也就是说.它将成为一...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在多数水果和蔬菜中常见的纤维有助于抗癌。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在多数水果和蔬菜中常见的纤维有助于抗癌。这项由英国食品研究所负责、目前仍在进行中的研究显示,一种在马铃薯、李子等大量日常蔬菜和水果中发现的称做胶质的纤维在抗癌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王守道 《科学通报》1982,27(16):1023-1023
美丽猪屎豆碱(Spectabiline)是双稠吡咯啶类化合物野百碱(Monocrotaliae)的一种衍生物,由北京医学院药学系从我国海南岛产的吊裙草(C.retusa.L.)种子中分离而得,具有一定抗癌作用。 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_(?)H_(25)O,N,分子量367,熔点185.5—186℃。 该化合物晶体属六方晶系P6_1或P6_(?)空间群,晶胞参数:a=b=8.184(1),c=48.837(10),  相似文献   

10.
海洋是发现新药的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在过去的10年之间,大约有5000种新化合物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出来,但是到底哪些化合物能帮助我们治愈那些比如癌症、艾滋病等致命疾病呢?近年来由于收集、筛选和分析新的候选药物的技术进步迅速,科学家们在海洋生物医学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是距离攻克那些致命疾病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可以想象随着技术的日益完善,未来的10年至20年的时间里在海洋生物制药领域将可能有突破性进展。 科学家们发现从某些海洋生物中提取出的化合物具有抗癌活性,这使科学家们对到大海去寻找…  相似文献   

11.
石建功 《科学通报》1992,37(15):1408-1408
大戟属植物具有致炎、辅助致癌或抗癌作用,因而对其生理活性成分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报道从生长在高寒地区的甘青大戟中分离得到的一个新化合物,由红外、质谱、~1HNMR和~(13)CNMR表明该化合物为四环二萜类、分子式C_(29)H_(38)O_6,经X-ray单晶结构分析,确定为一种含有四元碳环天然新骨架二萜,命名为甘青大戟素A(Euphoractine A)。  相似文献   

12.
张覃沐 《科学通报》1980,25(22):1051-1051
冬凌草(Rabdosia rubescens Hemsl)的抗癌有效成分之一冬凌草甲素(Rubescensine A)我们已作了报道。在我们对冬凌草其它二萜成分继续深入研究中,又分得了另一含量较高的、具苦味的二萜成分——冬凌草乙素(Rubescensine B),经结构鉴定与Fujitae从延命草(Isodon japonica Hara)中得到的微量成分Ponicidin为同一化合物;药理研究表明,冬凌草乙素亦具抗肿瘤活性,是冬凌草的另一抗癌有效成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苯并[a]芘是煤的不完全燃烧产物,存在于大气之中,是一种有害的致癌物质。据新近研究报道,苯并[a]芘本身不具致癌毒性,但是当其进入生物体内,经酶的作用而代谢为致癌物9,10-环氧苯并[a]芘-7,8-二醇。据称,此物与细胞的 DNA(脱氧核糖核酸)共价键合,可导致乳腺癌。据新近研究报导,鞣花酸(Ellagic acid,一种酚化合物)能有效地消除苯并[a]芘的致癌活性型体。目前这类试验尚在体外进行,但据初步实验结果可知,鞣花酸的确是一种有效的抗癌剂。  相似文献   

14.
陈元柱 《科学通报》1985,30(22):1709-1709
引言 程培元、许美娟等人从抗癌中草药大萼香茶菜[Rabdosia Macrocalyx(Dunn)Hava]中分离得化合物C_(24)H_(30)O_9,取名为大萼香茶菜甲素(Rabdocalin-A,以下简称为大萼甲素)。从光谱学等数据分析得出其分子结构式为:  相似文献   

15.
黄芪多糖的免疫促进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通报》1979,24(16):764-764
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 Bunge)是一种常用的扶正中药,具有补气固表、托毒排脓等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我所从黄芪根中提到一种多糖化合物(以下简称APS),为葡萄糖和阿拉伯糖的多聚体,为类白色水溶性粉末,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有关它的化学研究将另文发表,现将其药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由于更好的医疗条件和心理因素的配合,美国的癌症病人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活得更长更好。这是当今世界一流癌症专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哈罗德·哈维的看法。他说,在过去4年里,癌症的死亡率又降低了2.3%。哈维在近期美国医学会赞助的一次科学撰稿人会议上说,目前整个社会带癌生存的人数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多,这表明人类在抗癌之争中取得了重大进步。哈维举例说,目前美国癌症患者的半数以上都能存活,而在40年代这一数字仅为四分之一强;O年代也只达三分之一。哈维说,现经美国食品和药物署批准的几十种抗癌物,其化疗的副作…  相似文献   

17.
张秀凤  向俊锋  田明月  唐亚林 《科学通报》2009,54(10):1374-1386
以生物靶分子为基础进行抗肿瘤药物先导化合物的筛选是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 DNA G-四链体结构的发现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与癌症关系的揭示, 为目前抗肿瘤药物研发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能够诱导DNA形成G-四链体结构或者与G-四链体特异性结合并使之稳定的化合物有望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从而达到抗癌的作用. 以G-四链体为抗癌药物作用靶点对化合物进行筛选和结构设计是目前化学家和生物学家的关注点. 本文旨在针对靶向G-四链体的抗肿瘤分子筛选、结构设计以及抗肿瘤药物开发三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首先, 介绍两种基于G-四链体对其配体结构特异性识别而对化合物进行结构筛选的研究方法: 基于核磁共振进行抗肿瘤化合物筛选方法以及计算机虚拟筛选. 其次, 从化合物与G-四链体之间静电相互作用方面来进行G-四链体配体的结构设计, 主要包括以下4种类型: (1) 原位胺的质子化; (2) 通过杂环芳香族化合物上的N-甲基化; (3) 中心金属离子的存在; (4) 不带电荷的化合物. 最后, 对目前基于G-四链体为抗肿瘤作用靶点、已经走向临床实验的CX-3543, AS1411两个抗肿瘤药物的开发与作用机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
药物化学家已合成了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在体外能使一种对艾滋病病毒的成熟和功能有极其重要作用的酶——HIV蛋白酶失活。与其他的对这种酶有潜在抑制作用的抑制剂相比,该化合物的特异结构能使其在体内的持续时间更长些。  相似文献   

19.
翟应离 《科学通报》1990,35(10):754-754
Ripan首先合成以镧系元素为中心原子的杂多钨酸盐。尔后,镧系杂多钨酸盐相继问世。此系列化合物属于多核配合物,其中心原子和配位原子经氧原子桥联而成,具有确定的空间构型。杂多酸配合物有的具有抗病毒、抗癌作用;有的是阻燃阻腐剂;有的已成为有价值的工业催化剂;它的许多基础理论问题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20.
红豆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宗平 《科学通报》1989,34(21):1630-1630
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er)Rehd)是我国特有的分布较广的红豆杉属植物的一种,它的化学成分研究尚未见报道。自从发现紫杉烷(taxane)类二萜及其二萜生物碱具有明显的抗癌活性以来,红豆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将报道从红豆杉中分得的两个新的紫杉烷类二萜(Taxagifine Ⅰ和Taxagifine Ⅱ)以及一个已知的紫杉垸类二萜(raxagifine)。我们通过IR、UV、EIMS、HRMS、~1HNMR、~(13)CNMR、DEPT以及二维核磁共振技术(~1H-~1H COSY、~1H-~(13)C COSY、NOESY和J-resolved)对其结构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