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博览》2009,(13):15-15
不管你是否承认,全球气候都正在发生变化。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在报告中指出气候变化的影响:在高纬度地区和一些湿润的热带地区,水的供应会增长10%~40%;中纬度干旱地区以及干旱的热带地区,水的供应会缩减10%~30%;更多地区会受到干旱的影响;洪水的威胁会增加;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55℃,全球平均降水理增加21mm。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将来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的排放构想,到了下个末全球平均地面气温将比1990年上升1-3.5℃,降水增加3%-15%《未来100年间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已引起全球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对区域性温度和降雨量变化特别是其驱动机制的理解有助于深入了解过去全球气候变化和预测未来.通过对青海湖沉积物中单一种属介形虫壳体胖真星介(Eucypris inflate)氧同位素组成结合已有的年代学数据,探讨了青海湖地区近1 ka来的气候变化机制.研究表明青海湖沉积物介形虫壳体δ18O主要反映了湖区干湿变化,而降雨量和干湿指数的负相关变化说明介形虫壳体δ18O可以用来指示湖区降雨量的变化,介形虫壳体δ18O值与太阳活动指标(大气14C和冰芯10Be含量)一致性变化表明青海湖地区降雨量的变化主要是受太阳活动控制的.  相似文献   

4.
从三个方面综述了目前关于全球变暖与沼泽生态系统的研究:①全球变暖已经成为无法争辩的事实;②沼泽是各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源和汇,因而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③全球气候变化又有可能对沼泽生态系统的面积、分布、功能和结构等造成巨大的影响,也可能对气候系统形成负反馈.并针对已有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李晔 《科技潮》2004,(2):42-43
2001年底,联合国下属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表了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第三次评估报告。报告特别指出,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尤其是最近50年中,人类活动中过度排放的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使其在大气中的浓度超出了过去几十万年间的任何时间。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使得过去140年中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4~0.8℃,达到了1000年以来的温度最高值。与此同时,气候系统也发生了各种变化,北半球中高纬度河湖结冰期缩短约2周;北极海冰最近几十年减薄40%,范围减少10%~15%(春、夏);极地冰川大范围缩减,比40年前的总面积减少10%;极区永久冻土带消融,变暖和退化;厄尔尼诺现象近20~50年更频繁、持久和强烈;北半球作物生长期近40年中每10年延长约1~4天;全球动植物活动区北移、上移,具有更长的乳化期、开花期、迁移期和病虫害爆发期……近日,英国气象学家也警告说,人类活动引起全球温度不断上升,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并不亚于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此,就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多年从事气候和气候变化研究的有关专家。  相似文献   

6.
掌握半干旱地区常见灌木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其对不同降雨量的响应,采用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系统,结合自动气象站,对太行低山区乡土灌木荆条的土壤水分进行观测,分析了荆条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及其对不同降雨量的响应.结果表明:2019年,研究区生长季总降雨量为526.6 mm,降雨季节分布不均,5—7月降雨较少,8—10月降雨较多,分别占总降雨量的26.5%和73.5%.5—10月共出现24次降雨事件,其中<25.0 mm、>25.0 mm的降雨事件分别有16次和8次,分别占总降雨事件的66.7%和33.3%,累计降雨量分别为127.9 mm和398.7 mm,占总降雨量的24.3%和75.7%;在降雨前期荆条土壤水分日变化平缓,在降雨季节呈骤升缓降的趋势,土壤水分月变化与降雨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即土壤水分和降雨量最大值均出现在8月.垂直空间上土壤水分分布呈反"S"形,即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水分呈先增加(10~20 cm层)、后减少(20~40 cm层)、再增加(40~80 cm层)的趋势;降雨是该地区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降雨量是影响补给土壤水分深度的决定因素.0~10.0 mm、10.1~25.0 mm、25.1~50.0 mm及>50.0 mm级别降雨量对荆条土壤水分的补给深度分别为10、20、60及80 cm土层.研究结果为当地植被恢复与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生物资源、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着水资源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南部降水增加,北部减少,进一步加剧我国水资源南北分布的不平衡.迅速的气候变化将加速物种的绝灭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促使陆地物种向两极方向和高山地区转移.气候变化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生产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化;农业生产成本和投资增加.因此,气候变化将影响着未来自然资源的数量和地域分布及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全球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果,到2030年,水平方向上生物群落之间的生态交错带可能移动100~300公里,垂直高度可能移动150~300米。由于降雨量的变化引起的生态反应可能更大一些。文章据此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湿地、海岸、岛屿、极地等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给全球水资源造成了巨大影响,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简单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历程,着重论述了云南省观测到的气候变化事实,及气候变化对云南省河川径流量、河流泥沙、冰川和极端水文事件的影响,通过研究进展的综述,指出目前气候变化对云南省水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下水资源适应性管理策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区域性的气候变化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产生的,但由于区域内本身的自然影响因素的特殊性,使得即使在同一全球气候变化趋势下,各区域的气候变化也不尽相同,各具特点.本文初步研究了重庆市近几十年的基本气候变化规律,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重庆市的气候变化特点是持续的低温,与当时全球气温的稳步上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1.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是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探讨辽宁朝阳地区气候变化趋势,是研究该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1960-2009年辽宁省朝阳市气温和降水资料,对近50年来朝阳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0年以来,朝阳地区年、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气温最高年份大多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后;1970年以来,该区平均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季平均降水量也呈显著减小趋势,其中夏季减小趋势最为明显,降水量的线性趋势率达-1.51 mm/a。气温上升,降水量减少,使辽宁朝阳地区气候呈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在全球变化将古论今和以今推古中的纽带作用和华北地区的区域敏感性,华北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就华北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而言,还存在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气候时空变化规律性问题等.作者对七个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评述.结果认为:总体上整个地区气候变化趋势相吻合,但大区域范围内气候变化穿时性在华北地区也有体现,这可能与我国季风气候有关.华北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八个阶段,这种气候变化不稳定性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兴山气象站1990~2009年20年的气象资料,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对该地区的降水量、气温、湿度、风速、日照时数(太阳辐射)等变化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香溪河流域降雨量无显著上升趋势,增加速率约为12mm/10a,但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春夏季降雨量呈上升趋势,秋季和冬季降雨量呈下降趋势;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香溪河流域气温逐渐升高,平均气温增加速率为0.3℃/10a,平均最低气温增加速率为0.19℃/10a,最高气温显著上升,上升速率为0.4℃/10a;风速先减小后呈上升趋势,1990~2002年风速减小,减小速率为0.1m/s/10a,自2003年以来,风速显著上升,增加速率为0.2m/s/10a;湿度呈减少趋势,月目照时数与月蒸发量呈正相关性,但总体增长趋势则表现为年日照时数增加,年蒸发量减少.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2019年9月发布报告称:如果温室气体减排不力,全球变暖导致全球冰库加快融化,21世纪末海平面将上升0.6~1.1 m,比2013年发布的报告增加0.1 m;海洋变暖,吸收CO2量增加导致酸性提高,从而威胁渔业的生存,21世纪末全世界渔业的收获量将减少24%;海洋变暖更催生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导致极端气候频繁,台风飓风等风暴潮和洪涝灾害以及海平面上升将使全球2.8亿人失去家园,上海、纽约等大城市将面临灾难性洪水.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滨珊瑚的荧光强度与降雨量和径流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紫外激光的诱导下,海南岛近岸龙湾港水域的滨珊瑚可产生黄-绿荧光带.在与邻近的琼海地区降雨量和万泉河口径流量作拟合分析后,发现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将荧光强度(FI)和降雨量(RF)线性拟合后,可获得相关系数=0.78的线性方程:RF=889-4.54FI.用该方程计算1982~1997年的降雨量序列,其中峰期降雨量常与全球的El'Nino事件有关.而当荧光强度和径流量(RO)拟合后,可得到相关系数=0.74的二次方程为:RO=-0.0279FI2-18.59FI-950.9.用该方程计算的1982~1997年径流量序列,其峰值与降雨量曲线相似.这表明,我国南方沿岸地区的洪涝和干旱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全球变化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对全球的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体系具有深远的影响,是当今各国政府和科学界乃至普通民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利用吐鲁番市1953~2009年的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蒸发量等气象资料,采用线性拟合法、偏值方法、阶段分析法,对气候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近57 a来吐鲁番市气温在波动中呈现出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0.35℃.(10 a)-1,尤其80年代后这种上升趋势更明显;降水量在波动中呈现出稍微降低趋势,下降幅度为0.56 mm.(10 a)-1;日照时数和蒸发量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降低幅度分别为55.5 h.(10 a)-1,234 mm.(10 a)-1,下降幅度都比较急剧.  相似文献   

17.
 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全球气候状况正经历着全球增温、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等一些列变化,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全球气候变化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气溶胶和云相互作用因对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水循环和能量循环有着重要影响而成为气候和天气预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缺乏对其辐射过程、与大气环流作用等的深入了解,也使其成为了不确定性最大的部分,是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雅鲁藏布江(简称雅江)河流水化学组分的历史变化趋势及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将2016,2017和2018年雅江实测数据与文献数据相结合,采用线性倾向性估计方法,分析雅江上、中、下游近60年来气象及11种水化学组分的变化,采用气候变化模式和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未来气候情景下总溶解固体(TDS)的浓度,以期为资料缺失的雅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支撑。研究结果表明,近60年来,雅江流域年均气温上升趋势显著,升温速率为0.38°C/10a;年降雨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速率为7.34 mm/10a;河流水化学组分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其中TDS远高于全球河流平均水平(120 mg/L),并存在上升趋势,pH为弱碱性并存在上升趋势。在未来气候变化模式(RCP4.5)下,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显示雅江流域上、中、下游TDS浓度将显著增加,下游最为显著,河流水质存在恶化的风险,将对流域居民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全球气候变化与塔里木盆地古城绿洲演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地区地形复杂,气候的地域差异性大.特别是青藏高原的突起给塔里木盆地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导致盆地气温降水的突变.从而使塔里木盆地水流分布状态发生改变,导致盆地中原有的古绿洲的蜕变,进而直接影响到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历史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气候服从于全球气候变化,并且与某些人文事件,特别是古城绿洲兴盛与消亡有着十分一致的耦合关系.所以,全球环境变化对古城绿洲发展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敏感于全球气候变化,同时旅游业的能源消费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也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旅游地是特殊的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区域,旅游地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分析,是旅游地制定与实施低碳景区政策与措施的基础.在构建基于能源消费结构的旅游地碳足迹测度模型的基础上,以黄山风景区为例,利用2006-200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认为:1)黄山风景区2006-2009年间碳足迹总量上升趋势明显,年均增长率为7%;2)能源消费的碳足迹存在明显的结构差异,5种能源碳足迹从高到低依次为电能、煤、柴油、汽油、液化气;3)能源消费的碳足迹分析表明,2006-2009年黄山风景区呈可持续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