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以丙烯酸酯树脂和环氧树脂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量的阳离子光引发剂二芳基碘六氟锑酸盐、自由基光引发剂Irgacure2959及助剂配制成混杂光固化粉末涂料。用紫外光谱分析了引发剂的吸收光谱范围,并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以及甲乙酮失重率的方法从转化率、热稳定性方面对混杂体系与自由基体系和阳离子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了不同引发剂含量和不同曝 光时间对混杂体系固化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各体系的涂膜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混杂体系在 固化过程中整体转化率高于阳离子体系和自由基体系。混杂体系引发剂质量分数为2%,曝光 时间为80s时固化效果最好,此时混杂体系固化膜凝胶含量达到87.7%,柔韧性为2mm, 抗冲击强度40kg·cm,硬度3H,附着力0级。相对于阳离子体系来说,混杂体系固化膜在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上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以自然光为光源,茂铁型阳离子光引发剂二茂铁四氟硼酸盐([CpFeCp]BF4)可有效地引发脂环族环氧光敏体系的光固化。光解研究发现,其由d-d跃迁产生的在620nm处吸收峰为可见光引发的有效吸收峰。通过考察[CpFeCp]BF4/环氧化合物光固化体系的固化活性及影响因素,发现其与脂环族环氧化合物ERL-4221组成的光敏体系的光固化速度随着自然光照强度的增强和固化温度的提高,固化速度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3.
市场角     
光固化涂料前景看好光固化(即辐射固化)是一种快速发展的“绿色”新技术,从上世纪7年代至今,辐射固化技术在发达国家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和传统涂料固化技术相比,辐射固化具有节能、无污染、高效、适用于热敏基材、性能优异、采用设备小等优点。辐射固化技术从辐射光源和溶剂类型来看可分为紫外线(UV)固化技术、非紫外光固化技术、油性光固化技术、水性光固化技术。辐射固化技术产品中80%以上是紫外线固化技术(UVCT)。随着人类环保意识增强,发达国家对涂料使用的立法越来越严格,在涂料应用领域,辐射固化取代传统热固化必…  相似文献   

4.
冷压印光刻中高分辨率抗蚀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集成电路的冷压印光刻中,为了获得高分辨率抗蚀剂,着重对溶剂挥发固化型、化学交联固化型和紫外光照交联固化型材料,从复形分辨率、涂铺均匀性、脱模性、流动性、物理粘度、刻蚀比率、固化速度、固化方式和固化收缩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经过对比,得出低粘度光固化树脂具有薄膜厚度容易控制且均匀(误差为O.3%)、固化速度快(小于O.2min)和固化收缩率小(3%)等特性,其对冷压印光刻工艺的匹配性明显优于溶剂挥发固化型和化学交联固化型材料。因此,最终决定采用低粘度光固化树脂作为冷压印光刻工艺中的抗蚀剂。  相似文献   

5.
通过引入不同含量的2,2-双(羟甲基)丙烯酸丁酯(HBA),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双键含量的可光聚合含硅聚氨酯丙烯酸酯水性低聚物(HBA-WSiPUA),它们均可以形成稳定的白色乳液,且粒径分布均匀。详细研究了低聚物中双键含量对低聚物的光聚合行为和光固化膜的热性能、物理力学性能及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低聚物的最终双键转化率均在90%以上;随着双键含量增加,光固化膜的拉伸强度、硬度、初始分解温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都随之增加,最高分别可达15.2 MPa、6H、286 ℃和80 ℃,而光固化膜的断裂伸长率、表面水接触角和吸水率则随之降低,吸水率最低可至2.5%。  相似文献   

6.
以松节油为原料合成萜烯基不饱和聚酯,将合成的不饱和聚酯与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反应,并以2,2-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中间体、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为封端剂、三乙胺为中和荆,合成水性萜烯基聚氨酯丙烯酸酯(WTPUA),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热分析仪(TGA)对预聚物及涂膜进行表征。考察固化方式、光固化因素和热固化因素对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l-羟基环己基苯甲酮(Irgacure 184)作为光引发剂,用量为配方总质量的4%,固化机的履带速率为18 m/min,3次辐射过机进行光固化。Bayhydur305为水性固化剂,且n(—NCO)/n(—OH)=1.1,热固化温度为80℃,热固化150 min。光-热双固化涂膜的硬度、附着力、抗冲击性、拉伸强度均较光固化和热-光双固化的好。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3D打印光敏树脂,在同一3D打印机下进行光固化,其固化性能有所差异。采用临界曝光量和固化深度2个特性参数来表征光固化树脂的光敏性,探讨了临界曝光量和固化深度之间的数学关系,研究了临界曝光量和固化深度的测定方法,测定了光强和树脂的颜色对树脂固化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固化深度通常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临界曝光量也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浅色比深色树脂固化深度高,且所需临界曝光量更高。同时,固化深度随着光引发剂的浓度增加而降低;临界曝光量随着光引发剂浓度的增加先降低,后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8.
有机硅透明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性能与用途有机硅透明树脂具有在低温下快速固化的特点,可以溶于乙醇、苯、丙酮等溶剂中.固化后的树脂具有硬度高,耐磨擦,耐热,低温(-50℃)不脆化,疏化,防潮,耐大气老化,耐辐射等优异特性,且透明度高(透光率90%以上),无毒性.  相似文献   

9.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丙二醇(PPG)、丙烯酸羟乙酯(HEA)、三羟基丙烷二丙烯酸酯(TMPDA)及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系列的多官能度的聚氨酯丙烯酸酯(PUA)预聚物。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证实了PUA的结构。研究了固化膜的凝胶含量、力学性能,并通过动态力学热分析(DMA)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单官能度丙烯酸酯封端的聚氨酯光固化膜相比,多官能度丙烯酸酯的引入有助于固化膜交联程度的提高,当紫外光照射35 s时,三官能度的丙烯酸酯封端的聚氨酯凝胶含量提高了3.6%,拉伸强度提高了264%。  相似文献   

10.
将光固化树脂代替热固化树脂作为结合剂,利用快速成型原理实现了砂轮的快速制造。通过复合二氧化硅微粒,大大改善了光固化树脂砂轮的机械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数十秒钏就可以完成超薄型切割砂轮的固化工艺和磨削砂轮的分层固化工艺,用所试制的砂轮对硅材料的加工表明,光固化树脂砂轮与热固化树脂砂轮具有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目前在采光屋面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介绍1995-1997年间B超对32例不孕妇女卵泡发育情况的监测方法及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在粮食检验中大米的加工精度与色泽,品种和水分的关系及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信息理论中数据熵及熵差的定义,对胃电图主频/主功率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将之与数据方差/标准差相比较,从而证实了这是一种处理胃电图频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一年我们病房26例各型肝炎病人的心理状态与特征进行了系统和分析并提出了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全氟辛酸对小鼠肝脏相关酶系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组、1/16LD50、1/8LD50和1/4LD50组,染毒14 d后采用试剂盒法测定肝组织匀浆中琥珀酸脱氢酶(SDH)、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血清中单胺氧化酶(MAO)含量的变化。结果:染毒组肝组织中SDH活性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随染毒剂量增加呈递减趋势;染毒组血清中LDH和MAO活性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随染毒剂量增加呈递增趋势。结论:全氟辛酸通过损伤肝细胞线粒体,破坏能量代谢,进而损伤肝组织,可致肝坏死。  相似文献   

17.
基于聚集诱导发光(AIE)原理研究了三苯胺醛-丙二腈(MT)复合物的电化学发光(ECL)效应,成功合成MT复合物,研究其在水/二甲基亚砜(H2O/DMSO)体系和牛血清蛋白(BSA)体系中的荧光增强效应.MT溶解于不同配比的H2O/DMSO时,体系中的聚集效果也不同,随着水含量的增加,荧光效应逐步增强,ECL强度也逐步增强.同时,因为BSA本身具有疏水和亲水基团,当BSA与有机物混合时,疏水部分将复合物包裹在一起,限制其分子中基团的振动和转动,通过BSA体系进行聚集诱导能够观察到非常明显的荧光增强效应及ECL增强效应.文章结合聚集诱导效应和ECL,为ECL探针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通过Uq(sp(6))的最高权模的自然表示理论,给出了 量子辛型群@(Spq(6))的所有定义关系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观察200例急性传染病婴幼儿,提出了运用心理活动规律进行护理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Microbial desulfurization of fuel oil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ulture conditions of desulfurization microbe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a bioreactor controlled by computer.Factors such as pH, choice of carbon source, optimal concentrations of carbon, nitrogen and sulfur sources were determined. The addition of carbon in a culture with a constant pH greatly improved the growth of Rhodococcus. Cells and cell debris from microbes rested using a sulfur- specific pathway were used to desulfurize diesel oil treated by hydrodesulfurization (acquired from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Fushun Petroleum with total sulfur level at 205 μg/mL).Strains 1awq, IG, X7B, ZT, ZCR, and a mixture of No. 5 and No. 6, were used in the biodesulfurization process. The reduction of total sulfur was between 10.6% and 9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