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寡头垄断市场广告投放效果的元胞自动机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宏观层面的数学模型在描述个体差异方面的不足,建立了一个异质元胞自动机模型,对寡头垄断市场中广告的投放效果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运行仿真程序再现了两种产品竞争与扩散的过程,以及不同内部影响力、市场占有率、市场规模等条件下,广告投放力度对扩散结果的影响.通过分析仿真结果得到了在寡头垄断市场中,当产品差异减少的时候广告就成为决定产品竞争胜负的关键因素等结论.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外部融资渠道以银行贷款为主, 而'贷款续新"政策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继续获得银行贷款. 论文选用我国非金融类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 实证分析了政治关联、制度环境差异与银行贷款续新的关系. 研究发现, 企业的政治关联确实为企业融资带来了便利, 且政治关联对续新的作用不受地区环境差异的影响. 我们还发现相同条件下, 制度环境好的地区,银行处于自身规避贷款风险的角度考虑, 更倾向于拒绝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续新.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空间目标光学特性与空间目标、天基观测系统以及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目标自身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的空间目标光学特性仿真系统实时显示了观测系统与目标卫星的距离、目标视星等以及太阳相位角的变化情况;通过STK软件实现了天基光学观测过程的三维可视化,动态地描述出了仿真时段内不同时刻观测效果的变化情况.将建模仿真与可视化结合为天基空间目标光学观测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具有多种形式信息的指派问题的求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具有多种形式信息的多目标指派问题,给出了一种指派问题求解方法.首先描述了区间数、序值、序区间和语言评价等多种信息形式及相关概念;然后通过计算各人员指派信息与正负理想点的距离,得到将某项任务指派给某个人员完成的"机会成本"和"效益",从而得到指派问题总"机会成本"矩阵和总"效益"矩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使总成本最小及总效益最大为目标的指派问题数学模型,并采用匈牙利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一个算例分析说明了本文给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带时间窗和随机时间车辆路径问题: 模型和算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带随机车辆旅行时间、服务时间以及时间窗的车辆路径问题.根据不同的优化目标, 首先给出了问题的两种数学模型描述:机会约束规划和带修正的随机规划模型. 为了有效地求解该问题,提出了基于禁忌搜索的启发式算法, 该算法考虑了问题的随机特性.在实验部分, 首先给出了产生 测试问题的方法,然后基于产生的测试问题给出了算法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6.
突发事件情境重构中的模糊规则推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突发事件的复杂情境涉及自然、人文、组织、资源等因素, 提升对事件情境的认知能力, 分析事件发展的可能态势并建立有效应对是"情景-应对"研究的重要课题. 利用情境重构方法建立突发事件的参考情景, 可以弥补突发事件实时信息的不完备性, 是进行态势预测并建立应对决策的有效方法. 在分析事件情境要素的构成以及情境与情景构成关系基础上, 构建了由情境要素识别到建立情景描述模糊规则, 再到通过规则推理方法建立事件态势分析的参考情境库的研究思路. 给出了情境重构中的模糊规则设计与案例.  相似文献   

7.
行为概率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人们在某种行为回报的普遍预期下选择该行为的概率,建立了行为概率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的输入是有关行为的期望回报,输出是相应行为的概率.在群体的情况下,行为概率可以看作是群体中相应行为者的比例.该模型用历史数据统计回归其参数,模型的结果能够反映人们在选择行为时的理性规则与认知偏差的相互影响,可为政策制定和制度设计时预测其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生产者延伸责任(EPR)制度能有效推动制造商回收再制造活动的实施. 基于制造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并存的状况, 以制造商的再制造率和努力程度为不对称信息, 设计政府对制造商的激励契约. 给出了契约实施过程中满足制造商收益单调风险率和政府正向激励实施的现实条件, 分析了再制造率等因素与政府激励契约的关系, 讨论了EPR制度实施不同阶段中各类因素对政府期望收益的影响. 研究表明: 政府激励契约能较好实现制造商的高效度激励, 有效促进制造商的努力水平, 提高政府期望收益. 研究结论对EPR制度下政府环境规制的设计实施以及制造商的运营实践具有较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时变需求下, 供应链网络静态均衡模型不能描述上下游成员的订单、库存以及采购价格随时间的变化的传播过程. 通过在静态均衡模型中引入了时间变量, 本文构建了供应链网络动态均衡模型, 以描述供应链网络各成员订单、库存和价格的时变特征. 基于历史的订单、采购销售价格等信息, 给出了供应链成员考虑订单提前期和库存成本的订单生成策略的数学描述. 建立了供应链网络动态竞争均衡变分不等式模型, 利用变分不等式方法给出了等价的动态均衡条件, 并设计了求解模型的有效算法. 算例研究表明: 文中建立的动态模型不仅能嵌入不同的订单生成策略, 还能分析包括牛鞭效应在内的多种供应链网络问题. 本文所提出的模型为探究供应链网络时空演化行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永磁直线同步电机伺服系统,采用P型迭代学习控制律下的位置-速度控制器,实现参考位置信号的跟踪控制.详细分析了永磁直线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迭代学习直线伺服系统的收敛性定理.同时避免位置信号微分运算的不准确结果,给出推广卡尔曼滤波器观测直线速度的方法.采用matlab和dSPACE方法对迭代学习直线伺服系统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迭代学习控制能够保证系统性能在不断学习中提高,系统具有很好的动态响应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投资者风险厌恶、完全理性的假设,利用逆推法,在市场出清条件下求解了多个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的两期动态博弈模型.通过对均衡解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 交易过程是流动性风险对价格产生影响的载体,没有交易需求,无论市场流动性如何,都不会对价格造成影响.此外,交易需求取决于投资者所持资产比例与其风险承受能力在整个市场中的比重是否相当;2) 市场的风险承受能力对市场核心-价格有举足轻重的影响;3) 由于机构投资者对价格的影响,其在股市中可以获得高于完全竞争环境下的超额受益;4) 流动性大小与风险承受能力在市场中的分布有关,分布越分散,市场流动性越好.  相似文献   

12.
工程招投标领域是行为管理制度失效的多发区, 文章以招投标制度的设计为例, 提出了一般性的行为管理制度失效率治理设计的措施优化组合技术, 包括第一优化问题与第二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法. 与一般的思辨性研究相比, 文章提出制度设计方法具有可计算性的优点, 因此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工具性; 与单纯的数学模型研究相比, 文章提出的制度设计方法具有结构图化和表格化的特点, 因此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基于这两点, 制度的失效率治理设计的措施优化组合技术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便于推广, 可以在各行业的制度创新与改革中产生实践效益.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科学而实用的行为管理制度设计方法——符号结构化行为概率设计,提出了制度符号系统和结构图制图规则,提出了制度设计的三类优化问题: 一是最小失效率问题;二是最小成本问题;三是最大效率问题.开发了最小失效率问题的求解方法:边界法.这种方法的意义在于比一般的搜索法能够更快地找到制度设计的最优方案, 而且无需建立解析函数即可求解,从而对使用条件的要求比较宽松,具有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前景,是制度设计的科学且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激励理论的分析框架下研究了亏损补偿、收益补偿和政府收益固定三种补偿方式对创业投资规模和效率的影响. 主要结论包括: 亏损补偿会削弱创业投资家努力投入的激励, 从而既不利于提高创业投资效率, 也不利于扩大创业投资规模; 而收益补偿和政府收益固定补偿具有相同的激励特征, 它们可以在促进创业投资合作关系形成的同时兼具扩大创业投资规模和提高创业投资效率的功能. 并且当政府对创业投资家的激励成本相同时, 收益补偿方式对私人投资者的吸引力更强. 同时, 由于可能破坏创业投资家和私人投资者的有限责任保护, 政府收益固定补偿方式的可实施性得不到保证.  相似文献   

15.
钱学森不仅仅是一位红色科学家和"两弹一星"功勋,他还是我国法制/法治系统工程的首倡者和强势推动者,以及体制内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同发展"社会系统工程"的最优秀的改革思想家.文章探讨了法制/法治系统工程与社会系统工程以及与钱科学体系和钱行为科学的关系,及其在推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杠杆作用.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分配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系统论角度对分配系统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联系作了分析,指出现行的几种分配原则都是系统与环境互塑共生相互作用的结果。要实现分配方面的社会公平目标,就必须坚持改革方向,消除按权分配,协调好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之间的关系,使系统的各组分之间实现有机的差异整合。  相似文献   

17.
A dominant current view of institutions sees them as task-performing entities and hence views improvements and change as functional in nature. Systems views of managing change in institutions are particularly guilty of adopting this view. Recommendations for change take the form of improving the task and organization structures to make the functions more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in performance. This paper argues that such a functionalist view of an institution is limited and can be dangerous when considering recommendations for change. A different view of an institution is proposed. This view is interpretivist and uses the notion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to show how institutions may be usefully viewed through the notion of “ideological system.”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is notion is that of institutional members sharing and developing a common interpretive schema and exploiting this in their making of judgments about appropriate and inappropriate actions and change. This framework is then developed into the view that ideologies express the morals of institutional life and that so-called functional activities can be seen as essentially moral in action and intention. It is the symbolic nature of such moralities that allows the institutional life to be understood by its members and decisions to be made about what is appropriate and inappropriate behavior. The argument is made that this view of organizations is fundamentally important in analysis so that prioritization decisions can be understood and appropriate recommendations for change can be made. This paper shows how systems approaches can be used from this framework but that a different notion of institution, and hence change, needs to be adopted. An interpretative approach to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is then developed and presented. Reference is made to various cases to illustrate the argument.  相似文献   

18.
论现代企业文化结构之功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礼清 《系统科学学报》2003,11(4):106-109,115
社会经济系统在结构变革过程中,催生了“现代企业文化”,这一崭新的序参量,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充分展现了参量系统三大要素的特殊功能,即科学文化的动力功能;道德文化的尽善功能;艺术文化的尽美功能。“真、善、美”的统一,是企业从“经济人”向“伦理人”提升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19.
产业结构的演变是经济和非经济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区域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变化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以德州市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例,对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关系的方法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经济发展阶段可以定量测度。德州市工业化进入了中期阶段,第一产业对未利用地和耕地影响最显著,第二产业对交通用地影响最强烈,第三产业对交通用地和居民用地及工矿用地面积影响最明显;土地总体利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程度排序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并相应地提出了土地合理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关系"发展视角的企业集群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比较太量生产和精益生产方式下,不同的客户一供应商关系结构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文章首先简速了合作理论的发展;然后通过供应商结构的实证分析以比较其效率差异,利用行为生态学的方法分析了企业粜群式创新的出现及其优势f最后从实践建议的角度,分析了“关系”中客户和供应商的战略定位及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