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经济方面的“原罪”在历史的各个转折关头都存在,但它是一种不可用现行法律加以惩罚的“罪”,是一种能够推动历史进步的“非罪”之“罪”。中国民营企业的“原罪”,与历史上的“原罪”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是特殊的国情导致的体制之“罪”。我们在舆论上不宜大张旗鼓地声讨和清算民营企业的“原罪”,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要严格惩罚民营企业的“本罪”,同时要保护民营企业的进取心,优化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宣传民营企业的经济功绩。  相似文献   

2.
回顾中国民营企业走过的历史,不难察觉到有两个警醒的问题:一是多数民营企业如同“侏儒”似的长不大;二是少数初具规模的民营企业虽经辉煌,却步履的是“抛物线”轨迹,出现诸多“流星”般地巨星陨落,严酷的事实教育了民营企业家,必须对企业不断创新,避免悲剧重演,求得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3年我国的GDP增长率高迭8%,其中有一半以上是民营企业创造的,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但是,融资难成为中小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分析了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及其融资难的原因,提出了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期,“巨人风波”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新闻界对此竞相报道,各大媒体连篇累牍甚至开辟专栏发表评论。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态势到底如何?据国家科委统计,1995年全国民营科技企业总数约4.3万家,固定职工198万人,其中科技人员约81万人。技工贸总收入2684亿元,上缴利税总额315亿元,出口创汇额为52.7亿美元。应该说,民营企业近几年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业绩也是辉煌的。当“巨人”出现了困境时,有些经济学者便由“巨人现象”更深一层地考虑到整体民营企业的前途与命运,涉及到“民营企业究竟能不能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民营企业的管理能否进入一个依靠制度、相对成熟、富有效率的管理轨道?”等等问题。 潮涨自有潮落时,当喧哗渐渐归于沉寂,热点不断降温时,本刊重提“巨人”,请来上海市科委主任华裕达与上海科技企业联合会秘书长陈积芳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成功和挫折,乃至失败都是我们共有的财富,我们将在最近几期组织这个专题讨论,欢迎大家来稿。不论对于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来讲,不只有花团锦簇的阳光大道,也有幽径狭蹙的险滩急流。毕竟,“巨人”并未走入绝境,她的年轻,她的积极进取精神,都将是“巨人”重新站立起来的希望。我们真诚地相信,几年前白手起家创造了奇迹的“巨人”,今天也依然能凭借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政府要规范管理,关心爱护民营科技企业。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端正认识,从性质上不能歧视民营企业。要打消“是官强于民”、“官本位”思想。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经济将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也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实际工作中,不搞“三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其次,放低民营企业准入的门槛,不能因为是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市场准入就没份。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在财政扶持、产业发展等政策上,要从对单个企业“发点球”式的扶持转到面向整个行业的“普惠”式支持,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虽然以前“发点球”式的扶持方式成功率很高,但是对于某些只需要拉一把就能够有大好前景,却苦于得不到这个“点球”而死在半路上的中小企业来说很不公平。  相似文献   

7.
民营企业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体.构建和谐民营企业,需要正视宏现调控“冲击”可能引起的民营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冲突”;政府、社会、企业、员工该如何做?要形成广泛的共识;财富的分配:找准稳定企业和社会的支点.  相似文献   

8.
陈华 《华东科技》2005,(7):16-17
近几年来,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民营企业,中国未来经济的“半壁江山”,它们的生存现状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社会各方面发展的走向与趋势。那么,民营企业走到今天,之所以成为许多争议的话题,成为褒贬不一的主角,它们自身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首先,整体上企业带头人的素质、文化程度、水平参差不齐,各种各样的人都有,鱼龙混杂。中国企业数量有一千万,绝大多数都是民营企业,各色人等都在民营企业。企业最大的特点是水平参差不齐,素质五花八门。第二,管理不正规、财务制度不健全,甚至许多企业存在着投机现象。第三,民营企业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参与中国的市场经济,面前有几座山,首先是国有企业垄断了一些特定资源背靠政府,民营企业跟它打常常处于劣势地位。第二座山是外资企业,实力雄厚、管理经验丰富、管理正规,各方面背景很好,打不过外资企业。第三座山“婆婆”太多,各种各样的行政管理部门太多,对民营企业来说不胜其烦。许多民营企业常常出一些下策,搞一些公关活动,权钱交易必然会出现。这三个大问题可以从两个大的原因分析,一个是一般性原因。  相似文献   

9.
一个困扰着绝大多数企业的一个现实难题是:一个中小企业能“养”多少工程技术人员?回答是显而易见的。即便是国有大型企业,能“养”起来的工程技术人员总量也是有限度的,何况民营企业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10.
近日,笔者对洪泽及周边经济次发达县份民营企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从中有所感悟:次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大部分就像蹒跚走路的“丑小鸭”,势单力薄,爬行发展,但也有少部分企业逐步蜕变,羽丰翅硬,逐渐变为展翅高飞的“白天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