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省含山县水稻土资源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含山县水稻土资源质量评价中,选用26个典型土种,13个变量(评价项目),先对土种理化性质进行数字化处理,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影响水稻生产力的主导因子并建立回归方程,对入选因子的回归系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后求得其松重以及土种各因子的具体评价指数,最后进上步入选因子遥回归系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后求得其权重以及土种各因子的平价指数,最后进上步对所有土种进行综合评介并进行归类分等,评价的结果与实际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
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对桐城市水稻土资源进行质量评价,文中选用了桐城的24个典型土种,12个变量(评价项目),先对土种理化性质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计算机输入处理过的标准化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影响水稻土生产力的8个主导因子,再应用回归分析对这8个入选因子进行全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用这8个入选因子的回归系数求得其权重以及土种各因子的具体评价指数,最后进一步对所有土种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归类分等,评价结果与实际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3.
福州海岛耕作土壤质量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州海岛的各类耕作土壤,以土属作为评价单元,选了以11个参评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参评因子的权重。文中分别采用指数和法及系统聚类法进行土壤质量的定量评价,并讨论了指数和法与系统聚类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以贵州省内11个无籽刺梨产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容重、田间持水量、p H值、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有效磷、水解氮和速效钾等10个指标,采用土壤质量评价指数分析各产地的土壤现状与差异。结果表明:1)11个产地间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较大差异,Z值中心聚类将11个无籽刺梨产地分为2类;2)11个产地的土壤评价指数的排序为:QYJCSCNGSPHLHFXYXBYZLG;全磷、全氮和土壤容重指标是贵州省无籽刺梨产地土壤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5.
以襄汾县主要土壤类型褐土的7个土种的重金属污染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和综合因子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对重金属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各土种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除中壤轻度侵蚀耕种黄土质褐土性土和中壤浅位厚粘化层耕种黄土状碳酸盐褐土达到警戒线外,其余都在安全范围.襄汾县土壤未受到污染,尚属清净,适合农业生产.从整体的变异系数上看Ni的变异范围较大,污水灌溉和农药化肥的影响可能是造成Ni变异系数偏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生态环境质量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态因子质量等级评分加权综合质量指数法对贵州8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按综合质量指数的高低将生态环境质量划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得到各个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根据该结果,按照地理区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贵州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分区,将全省划分为3个生态环境质量区,并就各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和建设保护的对策措施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用判别分析法,利用计算机对怀远县土壤资源进行评价。选用12个典型土种,9个变量(即评价项目),并进行数字化。经多变量判别分析后,8个变量被入选而有效。然后选取最佳参数建立判别模式,对未知归属的土种进行判别归类,对典型土种的等级进行验证或适当调整。判别结果与经验评价分类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8.
采用生态因子质量等级评分加权综合质量指数法对贵州8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按综合质量指数的高低将生态环境质量划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得到各个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根据该结果,按照地理区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贵州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分区,将全省划分为3个生态环境质量区,并就各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和建设保护的对策措施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生态环境质量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态因子质量等级评分加权综合质量指数法对贵州8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按综合质量指数的高低将生态环境质量划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得到各个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根据该结果,按照地理区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贵州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分区,将全省划分为3个生态环境质量区,并就各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和建设保护的对策措施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青海省湟水规模化林场3种常见乔木树种桦木、杨树和青海云杉的立地形指数,通过分析其与生长域的地貌、坡向、坡度、土壤类型、土壤厚度以及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年日照辐射等因子的关系,对规模化林场进行立地质量评价,构建林地质量评价综合数据库,指导林场科学造林和科学营林,发挥林地生产力和生态服务价值的目标。方法 根据建模区域范围内的一类清查数据,获取每个样地的优势高,求出该样地的立地形指数。分析立地形指数与地貌、坡向、坡度、土壤类型、土壤厚度以及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年日照辐射等因子的关系,利用因子分析法选择影响立地形指数的主导因子,并建立回归模型;根据计算出的3个常见树种的立地形指数的平均值,进行聚类分析,把林地分为Ⅰ、Ⅱ、Ⅲ、Ⅳ、Ⅴ5个等级,并作出林地质量分布图;最后,根据分类结果进行了验证,并提出了相应的经营措施。结果 Ⅰ级林地3 409.37 hm2,占整个林地面积的1.39%;Ⅱ级林地38 765.07 hm2,占15.77%;Ⅲ级林地78 989.17 hm2,占32.14%;Ⅳ级林地77 102.74 hm2,占31.38%;Ⅴ级林地47 477.50 hm2,占19.32%。从整个分类结果来看,规模化林场林地质量等级较低,以Ⅲ、Ⅳ级林地为主;现场验证质量等级正确率为88%,正确率较高。结论 通过一类清查数据中的标准木、样木库、样地库获取优势高的方法可行;评价因子选择了地形因子、土壤因子、气象因子,多因子的引入使评价的结果更为客观,提高了评价的准确性;采用多树种立地指数进行综合评价,特别是对非林地的立地质量进行评价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就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选用原则、评价程序及方法要点进行探讨。其中着重对采用遥感调查与常规地学、生态学方法相结合 ,对县域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生态因子质量等级评分和加权综合质量指数计算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土地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地貌与地表组成物质的差异将武汉市区土地划分为7类22亚类;以22类为评价的基本单元,结合武汉市实情,选取了有关限制性评价因子,以层次分析法确定呼因子的权值和主要因子;用模糊加权法计算出各评价单元的分值,依此划出武汉市土地质量的五个等级。  相似文献   

13.
广西都安县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都安县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根据该县土地资源特点、土地利用现状和各种土壤类型的理化性质及其对农、林、牧业生产的适宜性和限制性,采用多因素分级指标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按照土地的用途划分宜农(耕)土地类。宜园土地类、宜林土地类、宜牧土地类。并选择对土地用途影响较大的因子为评价项目,依其影响的程度制定分级指标,按指标评定每个土地适宜类的适宜等级,分别评出一等地、二等地、三等地三个级别,统计其面积。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对该县的土地资源提出合理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14.
以鄂尔多斯市生态环境质量为研究对象,运用加权合成法得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并进行评价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得出预测值.研究表明:从1990-201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的趋势是不断变好,但在不同的阶段生态环境质量所处的等级不同,从1990-2000年生态环境质量处于一般等级;从2001-2010年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良好等级.通过预测得出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不断上升,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到2016年环境质量开始进入优等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在高原区的耕地地力评价方法,在GIS的支持下,通过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的方法来划分评价单元,采用特尔斐法选立地条件、气候、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管理等4个方面的10个因子建立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就其影响评价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高原条件下,由于土壤单元比较零散,相邻地块的高程变化有可能很大,评价单元的插值方法非常关键,分土类用反距离加权法插值精度最高,是在山地条件下的单元图土壤养分赋值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将初次评价结果进行检验,进而对评价因子做出修正,然后再次评价是提高评价准确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根据火灾危险性的不同特点,将易燃易爆场所分为企业生产和储存经营两大类。针对企业生产类场所,从物质特性、生产工艺、安全管理和安全防护等四个方面建立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储存经营类场所,从工作人员、物质特性、作业及设备、安全管理和建筑特征等五个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各指标因子的权重值。并根据有关标准和规范,对各评价指标因子进行等级划分,设计安全检查评分表。最后采用线性加权模型,计算该场所的系统安全分值,得出火灾危险性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和科学评价天津不同类型湿地土壤的污染状况,以宝坻水稻田、北大港湿地、大黄堡湿地为研究对象,分别代表典型的农田湿地、滨海湿地和沼泽湿地,对各湿地0~30 cm土层的土壤理化性质以及As、Cd、Cr、Cu、Ni、Pb、Zn 7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分析.通过计算钠吸附比和碱化度,确定3种类型湿地土壤的碱化程度.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根据Hakanson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探讨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天津湿地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且不同类型的湿地土壤受到的污染类型有所差异,其中,农田湿地受重金属污染程度高,滨海湿地土壤积盐程度高,沼泽湿地土壤pH值较高.湿地土壤的盐渍化程度与碱化程度具有一致性,为滨海湿地沼泽湿地农田湿地.不同类型湿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存在差异,表现为农田湿地土壤中的Cd、Cr含量显著高于滨海湿地和沼泽湿地的含量.单因子污染指数表明,Cd在农田湿地和沼泽湿地中处于中度污染,在滨海湿地中处于轻度污染;综合污染指数表明,农田湿地和沼泽湿地处于中度污染水平,滨海湿地处于轻度污染水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除Cd处于中度风险等级外,其他元素均处于轻度风险等级.天津3类湿地整体上都属于轻度风险,Cd为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因子.  相似文献   

18.
对舟山市无公害蔬菜基地土壤中的Pb、Cd、Cr、Hg、As、HCHs、DDTs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以国家标准《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GB/T 18407.1-2001)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为依据,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了土壤环境质量。结果显示,Pb、Cd、Cr、Hg、As、HCHs、DDTs的含量均低于无公害蔬菜产地要求的土壤质量指标值,说明土壤质量满足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7个监测项目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0,表明土壤未受到污染;个别蔬菜基地的综合污染指数值略大于0.7,污染程度达到警戒线,其余均小于0.7,说明舟山无公害蔬菜基地土壤环境质量整体上处于安全级别。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中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确定的886个典型地带性土种剖面资料,通过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地点因素(土纲、质地、海拔、酸碱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地带性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点因素显著影响地带性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地点因素对耕作土壤表层有机碳的影响明显强于非耕作土壤;地点因素分别解释耕作土壤和非耕作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变异的24.7%和48.5%.耕作土壤和非耕作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喀斯特山地废弃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及不同评价方法之间的差异,以贵州某废弃矿区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荧光光度计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分别检测土样中As、Cd、Cr、Cu、Pb和Zn的含量。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模糊数学评价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中6种重金属元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不同评价方法皆指出Cd的污染等级较高,表明Cd是研究区土壤污染的主要贡献因子。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及模糊数学归一化运算法进行评价,研究区土壤受多种重金属元素污染,且达到强等级综合污染水平,运用综合负荷指数法评价为无污染。不同方法之间的评价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具有较高的灵敏性,更适于生态环境高度异质的喀斯特山地废弃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