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基于遥感影像的最大似然分类算法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增林  朱大明 《河南科学》2010,28(11):1458-1461
通过对最大似然分类算法的研究,并将其与马氏距离分类法在相同情况下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最大似然分类方法对于光谱特性呈正态分布的遥感影像能提供较高的分类精度,而对于光谱特性呈非正态分布或偏离正态分布总体的遥感影像,最大似然分类法的实际分类效果并不理想,进而分析最大似然分类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土地覆盖遥感分类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遥感技术在土地覆盖分类中应用的重要性,以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选择传统的最大似然分类器、最小距离分类器和新兴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器、以及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设计不同的分类判据特征组合,对不同分类器、不同分类特征组合的精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最大似然分类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都具有良好的分类效果,综合使用多种特征作为输入可以提高分类精度,适合于研究区域土地覆盖分类。  相似文献   

3.
遥感影像的监督分类算法在环境监测、地质调查等领域均有重要应用。本文利用最大似然(ML)分类器和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对土地利用和地表覆盖问题中地物类型的提取和识别进行研究,系统分析两种不同分类方法对地物分类结果的影响。通过选取Landsat LT5和LE7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及定义训练样本,对比分析利用ML和SVM分类器的分类成果精度,其中Landsat LT5和ML、SVM组合的分类精度分别达94.64%和94.98%,而Landsat LE7和ML、SVM组合的分类精度则分别达97.63%和99.29%。研究表明,对于LT5影像,ML和SVM两种分类器的精度相当,而对于LE7影像,SVM分类器的精度明显高于ML分类器。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宝鸡市金台、渭滨两区为例,利用2004年6月ETM+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信息提取研究。方法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对遥感影像各波段进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最佳波段组合,采用监督分类中的最大似然分类法结合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完成土地利用类型信息的提取。结果通过对分类精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结论利用遥感影像快速、定量地提取土地利用信息的方法是进行区域土地利用监测及数据更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笔者以2007年11月中巴资源卫星多光谱遥感影像数据为例,选择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作为研究区,利用ERDASImagine9.2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运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马氏距离法(Mahalanobis Distance)、最小距离法(Minimum Distance)进行监督分类试验.然后对分类后的结果进行主观和客观的分析,并评价各种分类结果的精度,为用户进行影像分类前选择分类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滨湖地区是中国南方内陆浅水型湖泊滨岸带与红壤丘陵交错的典型区域。研究以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为例,在ENVI遥感平台的支持下,利用2014年多季相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数据资料,通过实地土地利用/覆被调查与地物光谱分离度分析进行遥感数据遴选,对优选数据采用马氏距离(MD)法、最大似然(ML)分类器、人工神经网络(ANN)分类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光谱信息散度(SID)分类器、波谱角分类器(SAM)等8种监督分类方法进行监督分类。在先验知识和野外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总体分类精度、混淆矩阵和Kappa系数对几种分类器的精度进行评价和比较。并针对鄱阳湖滨湖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分类问题探究几种遥感分类方法的优劣,挑选最适用遥感分类方法。结果表明:在鄱阳湖滨湖地区,各季节影像中地表光谱可分性在8月达到最佳值,期间所获取是优选数据,有利于遥感分类识别;人工神经网络法、支持向量机法(SVM)具有较好的的分类效果和分类精度,总体分类精度96%,Kappa系数0.94。总体上讲,SVM分类器的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都要优于其他分类器,相比之下7-10月获取的影像更适合于鄱阳湖滨湖地区土地利用/覆被的遥感识别和提取。通过遥感数据最优遴选,并结合优选遥感分类器,可以显著提高鄱阳湖滨湖区土地利用/覆盖信息提取效率和遥感高精度分类的总体精度,有助于提升该地区大范围土地利用/覆盖遥感宏观监测的可靠性和精准度。  相似文献   

7.
基于SAM遥感影像的分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以混合像元提纯为突破口,研究遥感影像高分类精度的方法,以减少由于地物波谱的复杂性、传感器空间分辨率的局限性导致混合像元普遍存在而引起的影像信息不确定性和分类精度低指标性。方法利用光谱角(SAM)分类法,经过混合像元辨别和提纯、端元样区的定义等步骤,对影像进行分类。结果与传统最大似然分类法比较实验结果表明,SAM方法对地表覆盖比较复杂的零散地区遥感影像分类具有较高的精度。结论因选择合适的方法消除了混合像元,SAM是一种有效的遥感影像智能分类方法,对提高影像分类精度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SAM和决策树结合的Hyperion数据分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地面实测波谱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决策树对波谱角(SAM)分类方法进行改进,自动地进行波谱角阂值选择,提出一种新的基于SAM和决策树相结合的综合分类模型。该模型用于云南鹤庆地区土地覆被信息提取,并与最大似然分类法(MIC)的分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就每一类型而言,SAM结合决策树分类的分类精度较高;最大似然法监督分类总体精度为79.4%,SAM结合决策树分类的综合分类模型总体精度为88.5%,比监督分类精度高9.9%。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当前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是其基础工作之一。以萍乡市区为研究区,利用国产GF-1 PMS影像为基础数据,采用最小距离、最大似然法、平行六面体和支持向量机四种监督分类法进行了土地利用/覆盖分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最大似然法和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具有更好的分类精度,总体精度分别为93.3和96.03,Kappa系数分别为0.917 2和0.948 7,而最小距离法和平行六面体的精度则差很多。由于GF-1 PMS的多光谱波段和全色波段的空间分辨率分别为8 m和2 m,因而支持向量机分类结果可以满足很多水文、生态等模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石漠化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由DEM数据提取出的坡度、地形特征信息与TM遥感影像的光谱信息相结合,应用BP神经网络方法进行石漠化遥感影像分类。并对比了BP神经网络分类法、ISODATA分类法、最大似然法三种分类方法。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分类法有效地提高了石漠化信息的遥感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1.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应用越来越多,但其高昂的成本让一般项目望而却步.应用软件从Google Earth上下栽已成为获取高空间分辨率影像的有效途径,但因无光谱信息,解译局限较大.选用C4.5算法的决策树方法,对目标为水塘研究的广州市天河区的下载的快鸟数据进行解译,与最大似然分类法和面向对象分类法相比较.结果表明:决策树分类法的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均较高,能利用多源数据,结构简单直观,易于表达和应用;提取小目标地物更有效,数据量相对小.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2.
针对Landsat-8影像在土地覆盖分类中的应用研究,以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为研究区,在对Landsat-8影像进行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影像裁切等基础上,利用最大似然分类和支持向量机(SVM)分类法,获得两种方法支持下的6种土地覆盖分类结果。经过精度评定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VM分类法优于最大似然分类,总体分类精度分别为78.53%,85.64%。同时,Landsat-8 OLI数据相对于TM/ETM+数据,增加的波段新特性有利于土地覆盖分类精度的提高。文中方法适用于Landsat-8影像在土地覆盖分类研究与应用,能够满足大区域土地覆盖分类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3.
遥感影像分类是遥感技术研究发展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Matlab平台应用BP、LVQ两种神经网络算法对TM多光谱影像进行了分类研究,最后应用混淆矩阵对这两种网络算法与最大似然法的影像分类结果做了精度评价与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神经网络分类器作为一种非参数分类器,进行影像光谱特征分类时能获得较高的分类精度,引入对比度纹理特征后精度有更进一步的提高。两种神经网络算法中,LVQ网络算法的影像分类精度比BP网络要高。  相似文献   

14.
山区土地覆盖分类经常受到地形效应及太阳高度角的影响,使用纯粹的基于光谱特征的分类方法很难取得较高的分类精度。本文以从DEM得出的高程、坡度、粗糙度三个地形数据集作为山区土地利用覆盖分类的辅助数据,使用最大似然分类器和基于Back Propagation算法的多层前馈型神经网络分类器分别对上述由光谱数据及地形辅助数据叠和生成的多波段影像进行分类试验,结果显示地形数据辅助下分类结果的精度较原始影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遥感影像是获取土地覆盖信息的重要手段。分析了影响决策树分类的特征因子,并根据这些因子构建分类决策树。结合中分辨率多源遥感数据,对贡嘎山区进行土地覆盖分类,通过与最大似然法分析对比,基于决策树的多源数据分类对试验区的分类精度(总体精度85.71%,Kappa系数0.83)远高于基于像素的最大似然法监督分类(总体精度63.56%,Kappa系数0.58)。  相似文献   

16.
为了能够将中巴资源卫星02B星更好地用于民用事业,需要对其数据进行精确研究以达到适合民用的目的.针对中巴资源卫星02B星CCD图像数据用监督分类中的最大似然法和最小距离法进行土地覆盖分类比较.通过分类精度评价的结果进行说明监督分类有效的用于该星分类,其分类图可以用于城市、土地、林业等动态变化监测.  相似文献   

17.
卫星遥感图像的神经网络自动识别分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神经网络卫星遥感图像自动识别分类的方法,并与最大似然法分类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机实验结果表明,神经网络分类的精度和速度优于最大似然法分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遥感卫星数据,在遥感软件ENVI 5.1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 GIS 10.0的支持下,通过最大似然法(MLC)、支持向量机(SVM)、人工神经网络(ANN)三种方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LUCC)分类进行信息提取,并对不同分类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和精度检验.研究表明:使用支持向量机进行遥感图像分类,精度优于最大似然法和人工神经网络,且学习速度也较快,可更好地区分土地利用类型,提高土地利用信息的精度,适用于不同地貌单元,能够作为小尺度范围内遥感影像LUCC分类研究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9.
卫星遥感图像的神经网络自由识别分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神经网络卫星遥感图像自动识别分类方法,并与最大似然 类结果进行了比较。讨论机实验结果表明,神经网络分类的精度和速度优于最大似然法分类。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参数密度分布模型的最大似然分类法(MLC)是遥感影像经典分类方法之一,它具有清晰的参数解释能力、易于与先验知识融合和算法简单而易于实施等优点,但是由于遥感数据具有高度的模糊性和随机性,使得贝叶斯(Bayes)判别函数中的均值向量和协方差矩阵很难准确确定。因此首先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得到模糊划分矩阵,然后基于模糊划分矩阵计算出每一个聚类类别模糊均值和模糊协方差矩阵,并利用模糊均值和模糊协方差矩阵来代替贝叶斯判别函数中的均值向量和协方差矩阵从而建立一个新的判别函数,最后与传统的最大似然分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最大似然分类法在总体精度、Kappa系数均优于传统的最大似然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