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学术规范:软性约束和硬性约束并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术领地一直被外界看作是块“圣洁的土地”。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块领地的严肃性和圣洁性已经被严重污染。帕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发起的“共建学术规范,整饬学术道德”的讨论非常必要和及时,也表达了绝大多数科学研究者的。心声,笔者希望以此为起点,能引起科学界的关于学术道德的大讨论,还科学研究以“圣洁的本来面目”。在本文笔者将不讨论“学术规范失常,学术道德滑坡”千姿百态的表现形式,也不去探究这些形态背后的根源,仅探讨如何重新整饬学术道德和规范的一点建议。科学活动的规范和科学道德,向来是以社会舆论和科学研…  相似文献   

2.
《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在世纪之交新增“共建学术规范整饬学术道德”专栏,我认为十分必要。这不仅因为近年来,我国学术界的失范、违规现象屡禁不止,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说明共建学术规范,确已势在必行,而且更因为在某些学术领域内出现了作者、编者、新闻媒体共同失范、违规的严重问题,甚至冠冕堂皇地诉诸法律,来保护他们的越轨行为。可见,整饬学术道德,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我是一名音乐工作者,也是贵刊的热心读者。由于我对文艺界的诸多越轨行为忧心忡忡,因此,想借贵刊专栏倾诉我的肺腑之言。在音乐创作上对于作者的劳动性…  相似文献   

3.
讨论共建学术规范与整饬学术道德,很有必要。因为这些年来,学术质量的整体下降可谓触目惊心,有识之士已经忍无可忍。一些人及其成果全然不顾起码的学术规范和道德,却堂而皇之地发表并取得诸多奖项和荣誉。这里仅举几点:一曰弄虚作假,抄袭成风。一些人著作成果等身,却毫无新意,问作者本人究竟有哪一个观点、材料或论据是新的,基本答不出来。许多教材和“著作”早已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也已经说不清层层抄袭的最初版本是哪一个。仅以哲学界为例,早在50年代即抄袭的前苏联的哲学原理、自然辩证法、伦理学等套体系至今基本未变,而…  相似文献   

4.
《自然辩证法通讯》新开辟“共建学术规范、整饬学术道德”专栏,对此我是十分赞同的。这不仅是因为本人曾深受因文章被人抄窃而带来的懊恼,更是因为近年来的不良学风着实令人咋舌、忧虑。在此仅举两例,可窥全貌:(1)有一本名曰“丑陋的学术人”的书(署名为“东方善霸”,陕西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作者通过自己的实际调查和采访,实话实说,曝光了近年来学术界所发生的各种丑陋现象,并声明,“本书所涉及到的人物和事件皆非虚构,如果读者在书中发现了某些似曾相识的真人真事,那绝不是巧合!”。读罢,既在吃惊中大饱“眼福”,…  相似文献   

5.
贵刊1996年第4期刊登了李佩珊。薛攀皋的文章《是英文问题,还是科学道德问题?》,文中提及的事情所涉及到的学校、学科、学人,堪称中国一流。因此,在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中引起很大反响。现在,贵刊开辟“共建学术规范、整饬学术道德”专栏,是非常及时而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一直工作在高等院校,目睹了改革开放后学术的繁荣,尤其是科技哲学(自然辩证法)这一学科领域,为之振奋。但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中国学术界似乎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跃进”时期:为争创世界一流、国内一流、省内一流、部属一流的大学,专科升…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学术界,除了剽窃、抄袭、伪注这样的违背学术规范的劣行屡禁不止外,伪署名也愈演愈烈。所谓“伪署名”,就是对相关论题没有进行实质性研究,对所完成论著没有做出实质性贡献,而在作品上作为作者而署名。伪署名可谓名目繁多,花样翻新:为评职称、混学位、敷衍考核和课题交差,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 ,有一些人对社会科学做学问或称做文章有两种误解 :一种认为很简单 ,就是东拼西凑 ,看你会抄不会抄 ;另一种认为很神秘 ,很难把握。而前辈和学长给你的答案是“自己悟”。这一悟便出了很多花样 ,各找各的道了。这是一种自然淘汰法 ,悟出来的你就干这一行 ,悟不出的就另谋他路吧。有多少人在实在没了办法之后 ,就听之任之了。能发表文章和著述的人多半已悟出了些什么。但因为是自己悟的 (所谓个人的体验 ) ,所以也就很难循着共同的规范了。我粗浅的认识 ,以为学术规范包括 :学术道德 (主要为学者自律 )、引文规范、逻辑规范 (分析透…  相似文献   

8.
学术失范和道德滑坡是学术界不争的事实。明眼人心中早就有数:这一事实在近十余年的凸现,是社会上的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现象在学术界的反映。真正的学人作为个体或小群体,由于人言微轻,的确一时难以挽狂澜于既倾(这并不意味学人和学术共同体可以听之任之,无所作为)。但是,我们毕竟还有自爱、自尊、自律、自持、自强、自立这最后一道精神防线──心灵自由和人格独立的铜墙铁壁。只要我们固守从道而不从势的“本心”,完全可以作到洁身自好,总不至于与丑恶的社会现实和丑陋的学术人同流合污、沉瀣一气吧!在这里,我想着重谈谈对待学…  相似文献   

9.
近来 ,学人比较关心学术规范的问题 ,作了不少讨论。《自然辩证法通讯》为此特别开辟了专栏 ,就现状展开充分的讨论 ,回顾已有的努力和成就 ,呼吁“共建学术规范 ,整饬学术道德”。这样的讨论是学人的幸事 ,有助于端正学风和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 ,必将对我国的学术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谈和等待解决的问题很多 ,学者们针对不同的方面发表了看法。作为一个研究生 ,我才刚刚有了些体会 ,在此只粗浅地谈谈其中的一点小问题。在研究生中最常出现的学术不规范现象恐怕就是一稿两投了。这种现象有其存在的原因 ,国家规定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在…  相似文献   

10.
学术规范与匿名审稿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关于学术规范的论题经由《学人》、《中国社会科学季刊》暨《中国书评》等学刊的着力提倡 ,在学界获得了广泛回应 ,引发了一波波激烈的讨论和深入思考。这一现象似可视为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科学如何获得其独立性或自主性问题的延续和展开。为促进二十一世纪中国学术的繁荣 ,围绕《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所倡导的“共建学术规范 ,整饬学术道德”这一命题 ,多位学者就当下中国学界普遍存在的一些弊端陋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反思 ,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就目前讨论的情状来看 ,人们普遍痛责的“学术失范”…  相似文献   

11.
近期国内一些网站和报刊连篇报道了某些学者将别人的论文汇集成册出版成个人专著以及所撰写的论文、论著大篇幅抄袭别人的研究成果等所谓学术“剽窃”的文章,还有不少其他违背学术规范和道德的类  相似文献   

12.
引文和学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规范的形成和确立,并不简单是一个学术道德的问题。学术规范是学科历史的产物,是学术传统的载体,是学术评价体系运作的基石,严格的学术规范和良好的学风是一个学科领域发展成熟的标志。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我国社会科学领域学术活动的规则与我国固有的和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产生了某种断裂,特别是在某些交叉进线或者新兴学科中,说得严重一些,学术活动是在没有规范可以遵循的状态下运作的。经过20年的努力,由于社会科学和研究的繁荣发展,由于整个社会的前进和变革,情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在我们的确…  相似文献   

13.
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批评总的来说是一个易令学者产生矛盾心理(ambivalence)的话题。这主要还不是由于规范或道德对于创造并遵循它们的人来说经常表现出功能上的两面性,而是因为此类话语中包含着明显的反身性(reflexiVit)意味。如果你要谈学术失范问题,你大略得先拓心自问,你本人总能过得去地遵守学术规范吗?同样,在对比如学术道德水准普遍下降现象提出批评时,这种批评的潜在对象至少原则上也包括你自己。尽管如此,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问题总归还要有人(也会有人)去评去说,因为它们不是什么个人问题,而是学术界的公共问题或社…  相似文献   

14.
《自然辩证法通讯》组织“共建学术规范 ,整饬学术道德”的笔谈 ,我认为十分必要。拙著《语言和文化评论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 997年初版 ,1 998年第 2次印刷 )和拙文《切盼 2 1世纪我国语言学界学风良好》(《外语与外语教学》1 999年第 3期和台湾《古今艺文》第 2 6卷第 4期 [2 0 0 0年 8月 1日 ]同刊 )对我国语言学界的伪科学和剽窃、克隆等现象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中国教育报》、《山西大学学报》、《学术界》、《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中华读书报》、《外语与外语教学》、《福建外语》等报刊也发表了不少文章批评上述现象。…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项学术成果的诞生都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多个方面。因而整饬学术道德的工作就是件相当艰巨、不容乐观的任务。无论是失德的现象,还是整饬的努力,我想可以分三个层面来谈: 一、创作层。就是指从事科技工作、进行著书立说、潜心学术研究之人。学术创作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探索真理的过程,无论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需要有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求真。一是“为学不做媚时语”。说真话,写事实和以探求未知为己任应该是学术创作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所以,在公众的心目中,学人是社会的良知,真理的…  相似文献   

16.
铁肩担道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参加“重建学术规范、整饬学术道德”学术讨论会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我想重点谈两个问题:一是回顾学术界近年来为学术规范、学风建设问题而作的努力、已有的成就;二是呼吁学术报刊能给予学术规范、学风建设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就个人的观察而论,我感到,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是九十年代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关注的一个新的焦点话题。自1994年《中国书评》首倡学术规范讨论以来,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直接或间接予以积极的回应。同时,学术界的有识之士还就学风问题与学风建设给予了很大关注,对于学术批评和书评加以…  相似文献   

17.
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笔谭共建学术规范 ,整饬学术道德 (续五 ) (1 1)………树立学术规范的前提张颖春 (1 1)…………………可操作性学术规范是防止越轨行为之关键盛华根 (1 2 )……………………………………学术规范应依法从根基上进行整治章 戎 (1 3)……………………………………整饬学术道德 维护法律尊严刘 昭 (1 4 )………人文社会科学也应当有“优先权”意识孟建伟 (1 6 )……………………………………学术论文评价亟待制度创新刘 明 (1 7)…………共建学术规范 ,整饬学术道德 (续六 ) (2 1)………为学术规范辩护张林祥 (2 1)……  相似文献   

18.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28(4):80-80
在学术界加强学术规范、严肃学术风纪、整饬学术道德的氛围中,李醒民主编的文集《见微知著——中国学界学风透视》由河南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4月出版。本文集是在《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年第2期至2001年第4期发表的“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笔谭”专栏中的文章的基础上编辑而成的。对于原有的文章,大多数作者都做了修改和增补,各文的字数也由原先的1500字增加到3000字左右。由于时过境迁,与少数作者难以取得联系,只能按原文收录。另外,还添加了数篇发表在其他刊物的同类文章。72篇文章大体按内容分配在“失范概览”、“原因剖析”、“规范建设”、“道德整饬”、“学人自律”五编中。  相似文献   

19.
根本的规范:学术自由与学术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人类活动系统的规范,在某种意义上是达到系统目标的条件与手段。学术界或学术共同体的目标就是知识的增长和学术的繁荣,这难道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吗?可是如何促进,用什么规范和社会契约来促进科学的发展和学术的繁荣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就是学术的自由和学术创新,一切其他学术道德规范主要由此派生出来。爱因斯坦说:“我所理解的学术自由是,一个人有探求真理以及发表和讲授他认为正确的东西的权利。……显然,对学术自由的任何限制都会抑制知识的传播,从而也会妨碍合理的判断和合理的行动”。(《爱因斯坦文集》第三集,许良英…  相似文献   

20.
学术领域一直是知识分子默默耕耘的“圣洁领地”,但是,由于社会的、经济的、名利的等原因,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严重的学术失范、道德滑坡现象。对此,不少有识之士痛心疾首,给予无情的揭露和鞭笞,笔者在这里无意对形形色色的失范现象和各种各样的非道德行为给予痛斥和批判,只想从学者自律的角度来谈一下这个问题。 学术失范有人认为是商品经济冲击的结果,但它难以解释在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学术失范的水平远没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水平“发达”?可见,学术失范主要是一个社会问题,是社会丑恶现象在学术领域的反映,是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