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海明威:一个现代神话》是郴州师专中文系副教授罗光汉老师新近出版的一部学术专著。这部专著是作者十余年来潜心研究海明威的生活、思想和创作的心血结晶,也是中国学者研究海明威的一个硕大成果。这本专著有别于我们常见的作家生平与创作的评传类专著,也不同于某作家作品研究的论文集合类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2.
高娟 《枣庄师专学报》2011,28(1):113-114
2010年底,“闵凡利作品研讨会”在枣庄学院中文系召开。与会的文学评论家、青年作家、专家学者近30人从不同视角,评述了闵凡利的中短篇小说集《一路莲花》《心中的天堂》《找啊找啊找啊找》等作品,就闵凡利的文学创作经历、创作心态、创作精神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评论家、专家学者一致认为,  相似文献   

3.
一、概叙50年代法国文坛跃入了“新小说”这一流派,阿兰·罗伯—葛利叶是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作家,他的论文《未来小说的道路》和《自然·人道主义·悲剧》被称为新小说派的宣言。《嫉妒》这部中篇小说写于1957年,题目“嫉妒”似乎显示了这个中篇是属于心理分析的作品,实际上这部作品是对传统的心理分析主题的更新。小说取消了心理分析,但重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保留着他们的精神形象。  相似文献   

4.
理由同志是粉碎“四人帮”之后崭露头角的报告文学作家。几年来写了二十多篇作品,一九八○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报告文学专集《她有多少孩子》,得到社会好评,其中《扬眉剑出鞘》、《中年颂》还获得1977—1980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相似文献   

5.
接触一本书,就是接触一个人。作家现身在他的文学作品中,远远超过他的自觉。老舍在他刚开始创作不久曾经告白:自已“老不敢放胆写这个人生最大的问题——两性间的问题……在题材上不敢摸这个禁果”。但事实上纵观他的一些主要作品,性爱仍是贯串始终的轴心线索。这些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完全型”,即是标准的性或性心理构架。如《月牙儿》、《阳光》的  相似文献   

6.
<正> 《故事新编》是鲁迅研究中争论最多的作品之一。有人根据作品穿插的现实生活题材所包含的讽喻性,就认定它是“以故事的形式写出来的杂文”;也有人依据历史小说概念来评定,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不能算作历史小说,只能是“一般的短篇创作小说”;更多的研究者认为它是一部历史小说,但是作品中“直接抨击现实的细节”,“是这部作品客观上确实存在的缺点”;有人虽然承认作品中穿插的抨击现实的细节是鲁迅小说的“独创”,但又认为这是鲁迅“取战斗之一利,而存艺术之一弊”。围绕《故事新编》研究中的主要分歧,是它的题材处理。到底如何理解鲁迅在其创作中处理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的深刻意义?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第一个对《故事新编》予以正确评论的是茅盾。他认为《故事新编》是五四以来用历史事实为题材的文学  相似文献   

7.
徐天河,男,汉族,1952年12月25日出生。广西博白县人。现任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主管教学与科研的副主任、教授,在读文学博士。世界华文文学家协会会员、中国古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广西中国文学学会会员、玉林师范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玉林师范学院学报编委。2005年“新世纪华文诗歌国际研讨会暨第三届现代诗年会”主要筹备者之一。主讲中文系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戏曲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红楼梦》研究、中国文学性别文化研究、桂东南作家作品研究等课程。曾获玉林师专首届中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1997)、广…  相似文献   

8.
《晚霞消失的时候》。(以下简称《晚霞》)先在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十月》上发表,后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在读者,特别是在青年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赞扬者有之,批评者有之,一时争论颇为激烈,为此,《青年文学》编辑部在一九八二年三月召开了一个座谈会,对这部作品进行了讨论。作者礼平同志在这个座谈会上以《我写〈晚霞消失的时候〉所思所想》为题,对这部作品的创作意图作了说明。此  相似文献   

9.
吸收方言词汇是明清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是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不可避免的使用了大量的北京方言词汇,但他在海州一带生活了40多年,而且《镜花缘》这部作品从酝酿到创作完成都是在海州完成的,所以作品中也存在大量的海州方言词汇。本文对《镜花缘》中的部分海州方言词语作解释,既可以帮助读者理解这部作品,又可以让我们通过这部作品了解19世纪海州方言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文艺理论界巨子的王国维,其对文艺理论的建树主要是《人间词话》,而境界说是其主要贡献。但是《人间词话》中有关对生活与创作关系方面的发人深省的创见也不容忽视。总结其观点,他认为创作来源于现实,并且主张对生活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和描摹;同时,创作又是通过现实表达作家理想,要上升到艺术真实;其次,他强调对艺术真实要有正确的理解;最后,他认为最完美的作品是作家理想与生活真实的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即他所说的"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收入了中学语文课本,为大家所熟悉。有些学者认为,《故乡》之所以被选为教材,是便于教课,因为闰土的形象容易理解。特别是用一种类似于自叙小说的阅读方式,将小说《故乡》的内容和现实中鲁迅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直接联系起来,似乎可以快捷地接近和了解鲁迅。真是这样的吗?在数次拜读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后,对此产生了疑问。成功的作家往往跟他童年的记忆和早期的经历有着深刻的联系,这已为现代心理学,特别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所证实。鲁迅在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强烈地流露了他的“怀旧”情绪。创作是一种理想的追忆和愿望的升华,理想是创作的逻辑起点,人们常称之为乌托邦,鲁迅自己称之为“梦”。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我在年轻时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这“梦”与现实有效地联系成为作家创作的原初动力。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创作或“梦”是对现实的不满与超越。这“梦”或乌托邦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作家的“世界”,这作家的“世界”才是一个作家创作的本质,尽管它已在现实中失落了,可是却在创作中不断回归与呈现。这是一个作家真正的“故乡”,灵魂的“故乡”。它也许仅仅存在于作家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贾平凹的几部长篇小说来分析他的创作风格的演变,作一个简单的陈述。贾平凹从第一部长篇《商州》到长篇《怀念狼》,逐步体现出由写实到“以实写虚”的转变。这一变化是由作家自己的文化底蕴的积累和文字驾驭能力的增强而逐步完成的,本文着重分析了《浮躁》《高老庄》《怀念狼》三部作品,从中看出贾平凹创作风格转变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简论路遥的现实主义创作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遥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创作的继承者。当他的《惊心动魄的一幕》和《人生》接连两届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后,他决定还要写一部规模很大的书—《平凡的世界》.此时我国文坛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各种文学思潮、文学流派风起云涌般地席卷全国,冲击着作家的创作.而文艺理论界和批评界的一些人又过分夸大了这些新思潮、新流派的作品,他们开始贬低甚至排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提出了“现实主义过时论”。面对这一文学现象,路遥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决不人云亦云,附庸新潮.他首先客观冷静地正视我国文学发展的这个现实,即:文学形…  相似文献   

14.
《美丽的磨坊女》是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舒伯特在这部作品中将诗和歌两者完全协调,完美的地展现了他的创作才华。同时,这部作品的钢琴伴奏有着舒伯特创作的一贯风格,和声丰富,织体结构严谨,对刻画歌词内容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使得这部作品极具感染力,直达人的内心深处。这部音乐作品将优美的抒情性与丰富的戏剧性良好地结合在一起,富有浓厚的浪漫气息。  相似文献   

15.
列夫·托尔斯泰三大名著的最后一部是《复活》,《复活》是他的代表作品,也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达到了顶峰的作品。 《复活》从1889至1899年,断断续续共写了十年。这正是作者文学活动的末期。当时作者已经同他的本阶级决裂,转到了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这部作品是作者思想创作发展的总结,集中地体现了他转变后的世界观及其矛盾。这部作品的素材是检察官柯尼  相似文献   

16.
皮日休是晚唐文坛上显露“光彩和锋芒”的作家。他的诗文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皮日休的思想十分复杂;随着他生活境遇的变化,不同时期的创作倾向有着明显的差异。进士及第是他创作倾向发生变化的分界。就文章而言,大都写于及第之前,内容多针砭时政,表现出作家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其诗歌,及第前的作品多收入他亲手编  相似文献   

17.
由全国师专学报联络中心编著、香港正之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并由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会长杨焕章教授写了《序言》的《中国师专学报简介》,收录了全国六十四家师专学报的内容简介,主要介绍了这些刊物的编辑宗旨,刊物常设的各种专栏,刊物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特色以及它的学术影响,在这六十四家师专学报中,绝大多数都不同程度地简介了刊物的地方性特色,其中有不少师专学报还介绍了他们在突出地方文物景观的研究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18.
丁妮  周亮 《南昌高专学报》2007,22(3):38-39,42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Dmitrievich Shostakovich)是20世纪世界闻名的苏联作曲家,弦乐四重奏的创作是他艺术颠峰的组成部分,其中又以《第八弦乐四重奏》最为著名。文章分析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主导动机,力图使读者更多的了解这位伟大作家的音乐精神和创作脉络。  相似文献   

19.
乌托邦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完美世界,许多的哲学家和作家都提出过自己的设计,希望将其变为现实.然而,也有不少人对这种设想保持着冷静的头脑,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小说《1984》就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极端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存在着一种强制力量,它利用乌托邦的形式,抹杀个人价值,使国家退化为一个集权主义的国度.这部作品向我们警示了不切实际的政治幻想可能造成的灾难.  相似文献   

20.
《聊斋志异》近五百篇作品中,约有半数,篇后作者都来一个“异史氏曰”,发一通议论,这在小说创作上,似乎是蒲松龄的一个创造。其实,这是学太史公的,表示自己不是写小说,而是写历史,只不过是写有别于正史的“异史”。蒲松龄对太史公大概是很敬慕的,他不仅“写《聊斋》用的是《史记》笔法,与《史记》有相同处,也有发展”,使《聊斋》具有记传体性质;而且仿效司马迁所总结的“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的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