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大清稗史》中记载了这样一则轶事:体仁阁大学士刘墉因在朝堂之上直言进谏,惹得"龙颜"大怒。乾隆皇帝当堂做了两个"纸阄"——名曰"生死阄"。两个纸阄上分别写着"生"和"死"两个字,刘墉抽到"生阄"便可以活命.拍到"死阄"便会被处斩。其实这两  相似文献   

2.
清代官制,初期常有变动,乾隆以后才大致稳定下来。鸦片战争以后又有较大变动,清末曾大改官制。同时,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也建立过短暂的政权,制定了一套职官制度。清初,清政府的官制基本沿用明制,如内阁、六部、都察院、大理寺、宗人府等,而其不同之处,内阁没有实权,掌握实权的是“议政工大臣会议”,也称“国议”。清军入关前,于天聪九年(1635),改文馆为内三院,即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各设大学士一至二人,以行内阁之权。到顺治十年(1653),改内三院为内阁,大学士兼殿问及六部尚书衔。殿三:保和、文华、武英。阁三:体仁、文渊、东阁。乾隆时定为三殿三  相似文献   

3.
同光体闽派诗人中有一女诗人群体,以福州十才女为代表,其中百岁诗人刘蘅被誉为"闺帏之杰",其《蕙愔阁诗词》意趣高远、诗笔清妙,题材涉及赠答、游览、随感等几类,表现出"杜陵怀抱"寄于女儿姿态的英姿飒爽别韵,兼诗情画意及理趣之美,呈现自然中锤炼之功力,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彭维新的《墨香阁集》中有3题8首诗记载了他与著名诗人赵执信的交往.彭维新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冬至雍正元年(1723)秋曾任山东学政,《墨香阁集》中关涉赵执信的诗作应作于彭氏任职山东学政期间.笺释、考证彭维新的8首诗,可以补正前人在赵执信生平研究上的失误和不足.赵执信《饴山堂集》中之所以对彭维新只字未提,可能与彭维新后来获罪以及赵执信晚年删订诗集时舍弃应酬之作有关.  相似文献   

5.
高明亲属考     
考查高明的亲属,较可靠的资料应是高氏家潜,可惜,一直未能查找到,所幸除了人们经常引用的《瑞安阁巷陈氏清颍一源集》(以下简称《一源集》)外,近几年来,还陆续发现了永乐《瑞安县志》、《瑞安阁巷陈氏大宗谱》(以下简作《陈谱》)等,其中都有一些有关高明及其亲属的材料。现综合这些材料,勾稽出高氏亲属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6.
桃花扇小札     
一 桃花扇非传奇名桃花扇,《词源》训为“传奇名,孔尚任撰”.《辞海》同.这根据自然是古典名著《桃花扇》.可惜,就词之“源”而言,桃花扇却确实不是什么“传奇名”,也与孔尚任无关.《金瓶梅词话》中就屡屡“出现”舞纸杨柳楼头月,歌罢桃花扇底风”这样的句子了.明显的,这句中的“桃花扇”是物,专有名词.又如:  相似文献   

7.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四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杜甫,是我们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一生坎坷,饱尝了人间的痛苦和艰辛.他做过大官,又经过战乱、流亡、贬滴、飘泊之苦,所以深刻地认识到官场的黑暗,民族的危难,人民的疾苦.这些经历与思想,在他的现实主义诗作中充分得到了反映.所以,他的诗抑郁、含蓄、深沉,忧国忧民,唤起人民的思索.他晚年的《阁夜》,就是体现他这种思想的有名的诗作.  相似文献   

8.
魏裔介     
魏裔介(1616-1686)字石生,号贞庵,又号昆林。北直隶柏乡(今属河北省)人,清顺治三年(1646)进士,累官给事中、左都御史、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清史列传》卷5、《清史稿》卷262有传。魏裔介品行超拔,宦绩懋著,为有清一代名臣之表。 然而,作为戏曲家的魏裔介,其行迹却鲜为人知。近人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于明清曲家收罗最赅,惜不及魏氏;之前,傅惜华氏《清代传奇全目》也无一语及之。  相似文献   

9.
《科技潮》1999,(2)
我国自封建时代初期,宫廷即设置有医药机构,秦汉时置太医令,隋唐有太医署,宋改为太医局,金代始改称太医院,置提点为长官,明清相沿。清太医院归礼部领导,是"掌医之政令,率其属以供医事"的独立机构,除选拔人员要通过礼部外,平时则独立行使行政业务。清太医院设长官1名,称为院使,副长官2名,称左右院判。下设御医10~15人,吏目10~30人,医士20~40人,恩粮医生20~30人,切造医生(负责药物)20~30人。这种编制清代各朝虽有增减,但总的体制一直没有变化。院使为五品官,御医均授七品官、准用六品冠带。清太医院原址设在紫禁城内东墙(东华门内往北),民国初年迁至地安门外东大街路北。清初,太医院分设11科,即:大方脉、小方脉、伤寒科、妇人科、疮疡科、针灸科、眼科、口齿科、咽喉科、  相似文献   

10.
有清一代之《孝经》学,在整个《孝经》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清初,士大夫治《孝经》者,或承旧绪,或开新局,或被统治者当作宣明教化的工具等等,足称者鲜。迨及乾嘉时期,汉学勃兴,士人为学者多精于名物典制的考据、训诂,群经渐有新《疏》,惟《孝经》文字明畅、言简意赅而独阙之。道咸以降的晚清社会,内外交困,民生多艰。士人不管是治汉宋学者,还是治今古文经学者大都更热衷于以学术来敷世用。因而,这一时期的学术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发展而又彼此交织的局面。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孝经》学的发展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主要表现为:乾嘉汉学视野下的《孝经》考据与义理之学;汉宋调和语境下的《孝经》诠释之学;今文经学思潮影响下的《孝经》阐"微"及致用之学。  相似文献   

11.
记者沿着楼梯拾级而上,来到位于科技京城B区九楼的上海集成电路设计孵化基地,走到走廊尽头,便是一家简洁明亮的咖啡馆,点下5元一杯的现磨咖啡,坐定,听孵化基地总经理赵华鑫先生侃侃而谈,聊的——是关于"九层阁"创业吧的创办历程,及其对创业吧未来的种种设想. Q&A: H=《华东科技》Z=赵华鑫 H:赵总,您当初怎么会想到办一个创业吧?能否跟我们聊聊创业吧开办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道、咸以降,西学东渐,中西、新旧学之间不断冲突、对抗与融合,学术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在学风骤变的情势下,晚清《孝经》学亦有所发展,它除依循旧有的传统研究外,还有了新的研究趋向,更体现出文化转型的特点.为更好地把握晚清《孝经》学发展的进路与概貌,对该时段《孝经》类文献的著述和出版情况作初步梳理与研究便是首要关怀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正> 一、释忍 忍字本义及其引伸诸义之次第如何,鉴于目前四大辞书(《汉语大字典》、《辞源》、《汉语大词典》、’89版《辞海》)关于本义之训释、引伸诸义之次第排列,深感其颇值得探讨。 首先,请看四大辞书关于“忍”字义项之排列:  相似文献   

14.
西湖与文学     
赞美祖国的名胜是我国历代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凡是名山、名水、名园、名阁、名亭、名泉、名井、名桥、名城、名刹、名塔……往往与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名胜与文学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这种关系表现在:一、文学以名胜为描写对象。历代以名胜为写作题材的诗词文赋,其数量之多不可胜计;二、名胜因文学的描绘而生辉。江南三大名楼的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之所以名扬四海,誉满千古,都是主要得力于文学的描写。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崔颢的《黄鹤楼》诗、王勃的《滕王阁序》,使这些楼阁名噪天下,誉溢神州。再如  相似文献   

15.
<正>关于"德清模式"30周年研讨会,印象最深的是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一句话概括里的关键词:科技资源有效配置;还有就是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的文章《"德清模式":一个现代寓言式的"创新故事"》。在主流媒体相关报道里,解放日报的《"德清模式"30年:人才和企业更近了》被转载最多,科技日报的《科体改革——"星期天工程师"再出发》、文汇报的《30年前"德清模式"影响中国》立意较深。秘诀就是这"3+1"。研读之  相似文献   

16.
晚清长篇小说的艺术结构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议颇多的问题。有的认为“无结构;”有的认为结构精美;而创作者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序》中又谦逊地说“结构之必凌乱”。同样的小说,在结构的评价上分歧如此之大在小说批评史上还是罕见的。如果我们把晚清长篇小说与报刊媒体联系起来,把其放在报刊这个桌面上,学者们的分歧也许会小的多。残缺不全的晚清长篇小说在结构上采取“穿株式”、“游记体”、“组合式”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但很难说已到了匠心独运、妙不可言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潍坊学院学报》2018,(1):18-21
文会馆是中国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其英文名称为登州学院(Tengchow Col l ege)。《文会馆志》是一部为纪念文会馆成立40周年编纂出版的校志。文会馆唱歌选抄出自《文会馆志》选录卷三。不管是《文会馆志》的摆印,还是文会馆唱歌选抄中的歌曲,都带有明显的潍坊印记。文会馆的学生们创作的数百首歌曲,留存至今的只有10首。在这10首歌曲中,有5首出自潍坊人之手,这实在是潍坊人的殊荣。虽然周书训、冯志谦和王元德都不以作曲家名世,其取得的音乐成就,却是不应漠视的。  相似文献   

18.
修订版《辞海》(三卷本)和《辞源》(共四册,已出一、二册)是现代两部较大规模的辞典,反映了我国解放以来在语言研究和辞书编纂方面的重大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出版以后,瞩目当世,引起国内外的广泛注意。新版《辞海》《辞源》,比起旧《辞海》、旧《辞源》来,内容有很大的增加和改进,订正了不少错误,增补了许多资料,给人面目一新之感,因此深受读者的欢迎。这两部辞书的共同优点是:选词精当,释义准确简明,义项分合亦较合理,引证翔实,出处详明,体例严谨。但在使用中也发现两书尚存在一些疏误或不妥之处。兹将平日所摘录的部分词例,分为若干类,酌加说明,以供修订参考,并借以向读者请教。  相似文献   

19.
曹邺,生卒年限不详,有的认为八一六至八七五。字邺之,广西阳朔人。大中四年(八五○)进士,官祠部郎中,终洋州刺史。其生平事迹,《全唐诗》及其他散记,多语焉不详。他的诗作对其身世及抱负有过较多的叙述: 我祖居邺地,邺人识文星。此地星已落,兼无古时城。古风既无根,千载难逢生。空留建安书,传说七子名。贱子生桂州,桂州山水清。自觉心貌古,兼合古人情。因为二雅诗,出语有性灵。持来向长安,时得长者惊。芝草不为瑞,还共木叶零。恨为辙中土,终岁填不平。(《寄监察从兄》)  相似文献   

20.
杨文骢,字龙友,号山子,贵州贵阳人。明末画家、诗人。关于他的生卒年,《辞海、《辞源》等工具书,都定为1597——1645年。但细查有关资料,其生卒年应为1596——1646年。现论说于下。关于生年: 据清光绪本《重修华亭县志》卷十一载,杨龙友于“崇祯七年”到华亭任教谕。而且在“名宦”一栏中有《杨龙友传》。《县志》说:杨文骢,崇祯七年任,有传。《传》中对杨龙友在华亭教谕任上的政绩给予了极好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