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众多的"自然之谜"中,鲸和鲸类动物的"自杀悲剧"无疑是最悲惨最牵动人心的一幕.人们至今不能确定,世世代代栖息在大海里的鲸群,为什么会在突然之间一反常态、不顾死活地冲向海滩,它们真的在上演"集体自杀"的悲剧吗?  相似文献   

2.
<正>近几年来,自杀现象有越发严重之势。不过,我们今天要谈的"自杀"却是一种试验,一种基于物理和数学形式的试验,或者说是宇宙中的黑洞试验。它试图解决一个悖论——黑洞火墙是否存在?这涉及到一个根本矛盾:该放弃的,是广义相对论,还是量子力学?2012年3月,美国科维理研究所的弦论专家约瑟夫·波尔钦斯基(Joseph Polchinski)教授开始思考这样一个"自杀"问题:当宇航员落入黑洞后会发生什么。答案很显然,他一定会死。但是,他会以一种怎样的方式死亡?不同的理论给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描述。  相似文献   

3.
远离自杀     
作为"世界第十大死亡杀手",自杀在许多国家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一个严重问题。科学认识自杀这种行为有助于我们自己和他人远离自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全世界有数百万人试图自杀,其中有近一百万人自杀身亡,死亡人数高于战争死亡和他杀的总人数,而自杀未遂人数则是自杀死亡人数的10至20倍。自杀还是青少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在中国,自杀已成为15—34岁青壮年的首要死因。世界上自杀人数最多的地区是亚洲,估计占到世界所有自杀人数的60%,其中中国、印度和日本的自杀人数可能占到世界的40%。  相似文献   

4.
“自杀是可以预防的。”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博导肖水源教授这样说。从1986年开始研究预防自杀以来,肖水源所接触的有自杀倾向的人数以百计,经过治疗,到目前为止只有1人真正自杀。肖水源还呼吁尽快建立专业的自杀干预机构。肖水源指出:“研究表明,80%的自杀者在自杀前都曾说过要自杀的想法。”肖水源介绍,一般来说,自杀者都会有一些前期征兆,如给自己安排后事,写遗书,买大量安眠药等。  相似文献   

5.
自杀也有遗传基因 自杀现象在很多国家都呈上升趋势,社会各界对此给予了极大关注,有关医学机理也成了科研的热门课题。那么导致自杀的原因是什么?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医学院的专家们在分析、筛选大量自杀者的血样的基础上,从中找到一种暂且称其为“自杀基因”的物质。带有这种基因的人往往具有较强的自杀欲望。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对那些世代为自杀所困扰的家族深惑不解,总觉得这些自杀事件的背后似乎有种基因物质在作怪,可是又没有人能证明人类DNA的某一特定片段可以增进自杀欲望。布里斯托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有魔力的,能使人快乐或者忧伤.如果有人说音乐能使人产生自杀的念头,却很难让人相信.生活中真的有"死亡音乐"吗?曾有一首名为<黑色星期天>的"死亡音乐"在各大BBS、聊天室、QQ上广为流  相似文献   

7.
生存是自然界中一切动物的本能。然而,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不断地上演着动物自杀的骇人事件。这究竟是何原因呢?最悲壮的鲸群自杀动物自杀事件中最为悲壮的是鲸群的自杀。  相似文献   

8.
继去年5月12日,北京一名13岁女学生因"班上同学学习不努力,集体荣誉感不强,为唤醒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而从11层楼跳楼自杀之后,今年3月25日,安徽省定远县又有一名12岁的男学生,仅为了减轻父母负担,使哥哥姐姐可以继续读书而服农药身亡。没有强烈的精神打击,仅因为一些平常的小事,就舍生求死,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他们意志、情感太脆弱的结果。然而,作为一个心理医生,笔者则认为他们的自杀很可能与一种叫"轻性抑郁症"的心理障碍有关。一个生前曾多次想到死并几次向父母、同学流露出活得很累想自杀的念头;一个把自己看成是家中的负担,以死为家庭减轻负担,也不难从中看出其内心的消极自责  相似文献   

9.
自杀是一种主动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不仅在人类中存在,而且在许多动物中也存在。除了我们听说比较多的鲸类自杀外,其他动物自杀的也不少。它们既有成群结队的集体行动,又有形单影只的个体行为。下面具体地展示一些动物的自杀场面:1994年7月19日,地处秦岭的陕西省某县水磨村的一  相似文献   

10.
杨先碧 《世界科学》2004,(11):47-48
2004年的搞笑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于9月30日在美国哈佛大学进行,今年为第14届,共颁发了10个奖项。由美国科学幽默杂志《不可思议研究年报》举办的搞笑诺贝尔奖的设立宗旨是"向无法或不可能被重现的成就致敬",专门颁发给"让人们发笑,让人们思考"的研究。评奖要求是"不寻常、幽默、有想象力"。 医学奖:听乡村音乐可能导致自杀  相似文献   

11.
刘国雄 《科学之友》2003,(10):12-13
因为躯体的疾病和心理上的疲劳、绝望而引发的抑郁,严重时可以导致自杀,自杀是个人的精神困扰严重到难以控制,精神彻底崩溃的表现。它始于心理挫折,发生于正在摆脱抑郁的心理冲突的过程中。自杀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问题。在现代社会中,自杀死亡在死亡谱中已占很突出的地位,而且年龄日趋年轻化。自杀行为的产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概括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杀行为与生活方式、民族传统、宗教信仰、教育方式等不同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最近看到不少有关贫困学生的报道,如"近几年来,贫困学生凶杀、自杀事件在我国呈不断增多的趋势。与普通学生相比,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使贫困学生面临更多的生活和学习压力,在心理上承受着更大的  相似文献   

13.
梁勇 《科学之友》2003,(10):12-13
自杀已成为现代社会病之一。丹麦是被誉为世界上生活很舒适的“福利国家”,然而,人们发现其自杀率居西欧之冠。在美国,自杀巳被列为第九位死因,每年约2.5万人自杀身亡。中国自杀率为万分之二点二,一些孩子,稍稍受点挫折或打击,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其解决方式。据2003年8月11日报载,8月6日,茂名市某  相似文献   

14.
一般而言,自杀是对生命的自我蔑视和自我践踏,也是对自己和亲朋好友的极度不负责任和莫大的伤害。因此,有必要采取一切措施来拯救那些有严重自杀倾向的人,其中的关键是防患于未然,也就是在有自杀企图者采取具体行动以结束自己的生命之前,识破他们的可怕想法,并帮助其打开“死结”。 科学家最近发现,某个人声调的细微改变,可作为判别他(她)是否真正想自杀的首要信号。这种改变尽管细微,却明显可辨,因此,心理学家计划把它作为一种早期预警系统,由此来区分那些有严重自杀欲望者和仅仅是感到抑郁、但并不真想自杀的人。 首先提出…  相似文献   

15.
正你或许以为自己对虫虫已经很了解。它们不过是一条条扭动的肉,首尾难辨,暴风雨时在路边自杀。你说的都没错,但你所说、所见过的这些虫子都是"好"虫子,它们只占地球上所有虫子中很小一部分。说到"恶虫"甚至"噩梦虫",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恐怕就是博比特虫。然而,比它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噩梦虫"还有许多。现在,我们就来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几种。  相似文献   

16.
<正>"荧惑守心"的真相《汉书》中有段记载:"(汉成帝)绥和二年春,荧惑守心。二月乙丑,丞相翟方进欲塞灾异自杀,三月丙戌,宫车晏驾。"以上这段文字今天看来或许显得稀松平常,然而背后其实隐藏着一起血淋淋的政治惨剧。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西汉王朝已摇摇欲坠、民不聊生,各地相继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鲸成群结队地冲上海滩集体搁浅“自杀”的现象屡见不鲜。早在2000多年前,欧洲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就有这类记载。自1913年英国博物馆建立搁浅鲸的记录以来,世界上自杀的鲸已有1万多头,而实际数字在10倍以上。请看一些著名的集体自杀事件:1946年10月上旬,  相似文献   

18.
<正>生活中经常有一些"伪常识"因为和生活息息相关,又看似很有"道理"而被人们所相信。本期圈里圈外,小编带读者一起破解生活中常见的谣言,并解读其背后的真相。蒸锅热饭相当于自杀?网上流传蒸食物一定要先开着盖子把水烧开,再放入要蒸的食物,然后盖上盖子。因为自来水有氯,而氯有致癌的危险,水经过加热后,由于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动物世界保持平衡,每种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都"植入"了两种相反的程序:求生本能和自杀程序。当某一种群的数量激增威胁至生物圈的总平衡时,自杀程序即会启动,促使有病或有残疾的动物自尽,以保证该物种的生命力。上述论点出自一门新兴的学科——死亡学。死亡学家认为,气候急骤变化、生态环境恶化、食物奇缺等等,都可能成为启动自然程序的原因。不过,自然程序一般是有可靠的保险的。今天有的人面对一些轻微的打击却不能挺过去,至今仍无法解释个中原因。有的人死亡的原因其实远不是致命的,例如衰老过快、免疫功能的缺陷、一些轻微的疾病甚至是流行性感冒等。以生物圈的宏观眼光来看待这一问题,答案也许只能是因为人类已对其余物种构成了严重威胁,生物圈试图以这种方式限制人类的过分扩  相似文献   

20.
细胞适时死亡,常为生物体维持整体健康所必需。研究人员正在揭开细胞自杀指令键之谜。在人类社会,自杀常似非理性的冲动行为。在生物体的细胞社会中并非如此。像英雄的战士,为了整体利益而作出自我牺牲,生物体内多余的细胞、威胁健康的细胞,常接指令、经有序的步骤而自杀,叫做程序性细胞死亡,或叫细胞凋亡。在细胞表面的特化蛋白质的受体是如何启动细胞内的自杀机器的,直到一年前一点,还完全是个谜。但是,在近期火爆的研究活动中,世界上少数实验室已在解开一个受体所激发的指令链的复杂迷宫。虽未全部解开,但似能看出: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