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毅 《科技资讯》2010,(25):104-104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山地城镇排水体制研究的相关心得,以重庆山地城镇排水体制选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排水体制的发展历史,重庆山地城镇排水管网的现状,探讨了重庆山地城镇排水体制选择的思路,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科协拟于2015年8月在新疆伊宁举办第四届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主办:中国科协承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时间:2015年8月地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主题:"一带一路"战略与山地城镇交通规划建设研讨内容:1)"一带一路"战略与山地城镇交通规划策略与方法:"一带一路"战略下山地城镇交通发展现状与展望、"一带一路"战略下山地城  相似文献   

3.
河道截污工程工艺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道截污工程对于提高城市景观效应、市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城市的投资环境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别从工程本身对材料、结构、市政规划、景观保护、防洪等几方面进行阐述,分别引进了Ф500mm的玻璃钢夹砂管道的建设新材料以相关的施工工艺,还结合污水排放管网的特点引入mapinfo软件来解决规划中的问题。最后还对河道截污中的景观保护以及防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由于山地城镇住区所处山地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山地城镇住区的规划设计成为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的一个特殊研究领域。本文以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安置小区规划设计为例,从山地住区环境特征出发,以山地住区地形地貌的保护和利用、环境的营建、住区空间组织和景观设计四个方面来探讨山地住区的特色营建。  相似文献   

5.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实验室于2005年9立项,2008年11月通过验收并正式批准为教育部点实验室,2012年9月通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实验室依托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和建筑城规学院的建筑学、土木工程、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和力学等一级学科的发展基础和优势,凝练四个主要研究方向:(1)山地城镇规划综合技  相似文献   

6.
给排水截污工程在各项城市基础建设中属于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设计规划好城市的给排水和截污工作,对于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设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截污体系以及截污管的设置,详细说明了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以达到城市健康、稳定、持久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林程磐 《科技信息》2008,(1):119-119
概述了二沙岛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珠江的影响,针对岛内存在问题的各个排水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整改和完善排水系统,减少排向珠江的污染物。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城市合流制排水系统污水溢流污染特点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合流制排水系统污水溢流污染处理处置过程中带有共性的关键防控技术,并综述了国内外对于该项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目前控制合流制管道溢流污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旨在为我国城市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9.
根据湖泊水质管理技术的需要,建立了城市浅水湖泊水动力生态水质模型,模型模拟的状态变量包括温度、悬浮物、等。模型率定有较好的精确度,已经为南京市玄武在清淤、截污和引水等工程共同运行的条件下做了水质模拟和预测。共结果为玄武湖水质优化管理技术的最终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杨年英 《科技信息》2010,(33):307-307,296
文章结合某工程的地质及管线情况,对顶管的施工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水源地保护与水源地城镇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城乡协调发展的前提.水源地保护对水源地城镇的限制已严重制约了水源地城镇的发展.文章在深入分析了城市水源地保护及水源地城镇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城市水源地保护与水源地城镇发展的规划途径与公共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排洪渠底板下设截污干管,可选用埋地高密度聚乙烯中空壁缠绕结构排水管,沿线雨污水连接井要设沉泥槽,检查井要做成密闭井,并在排洪渠内设流槽,截污干管位置偏向渠壁一侧,便于进行截污干管的清通检查工作.  相似文献   

13.
嘉兴市地处太湖流域下游,水污染状况十分严重,必须采取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对策,集中治理截污排海和采用分散治污等多种措施来恢复河流自净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重新定义了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的内涵,认为人口城镇化水平应从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两方面衡量,土地城镇化水平应从城镇建设用地变化量和以城镇建设用地与城乡建设用地比重表示的土地城镇化率两方面来衡量;在对山西省2001年~2010年人口、土地数据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定量测定了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发展水平,并用比较分析法定性分析了两者的协调性.研究结论:2001年~2010年山西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在不断拉大;2006年、2009年、2010年城镇建设用地新增量超过其他年份的一倍,但土地城镇化率在经过2001年~2008年的稳定增长后出现下降趋势;2001年至2010年,户籍假设化可以使土地城镇化率提高约2.68个百分点,常住假设化可以使土地城镇化率提高约8.1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协调发展模型以及回归分析模型评价2002年~2015年武汉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状况并预测二者2015年~2019年的协调发展状况.武汉市2002年~2015年人口城镇化指数与土地城镇化指数不断上升,经历了人口城镇化领先且差距先缩小后扩大、土地城镇化领先且差距扩大以及土地城镇化领先差距缩小3个阶段.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之间的协调性经历了从不协调阶段到协调发展阶段的转变.武汉城市圈,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于武汉城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回归模型预测,2015年~2019年武汉市人口城镇化指数与土地城镇化指数将继续升高,但二者差距将缩小.  相似文献   

16.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城市城镇化质量的两个重要子系统。采用2009—2018年呼和浩特市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利用极差法、熵值法计算城镇化指标权重,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呼和浩特市人口城镇化及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关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指数与土地城镇化指数10年中快速增长,城镇化发展水平不断上升。从时序看,呼和浩特市人口城镇化滞后型与土地城镇化滞后型交错发展,综合发展指数总体呈增长趋势,城镇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从演化趋势看,呼和浩特市人口—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过程历经失调期、过渡期和协调期三个阶段,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土地城镇化仍滞后于人口城镇化。呼和浩特市应注重各区域间发展的协调性,促进产业调整,在提高人口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同时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实现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截污措施在河流水质改善方面所起的作用,应用实际监测资料和理论预测,对浐灞河下游段实施截污工程措施以来的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截污工程实施后浐河和灞河平均污染指数分别下降了25.12%和43.94%,各水功能区水质得到了提高,主要污染物CODcr、NH3-N和TP的平均截留率分别达到80.95%、40.88%和37.10%,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因此通过控制点源污染进行污水的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是加速浐灞河水质改善的较佳途径.  相似文献   

18.
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从小城镇的特点出发,针对小城镇的新建开发区、扩展建设区和老城区特点合理选择小城镇排水体制,并对城镇排水系统的建设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科学管理研究》2016,(6):97-100
在分析了中国农村城镇化与就地城镇化的特点与实践的基础上,从提升农民收益、助推乡镇经济发展、打造多产业融合的县域经济环境三个角度就新型农业科技创新对就地城镇化促进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就地城镇化进程实际提出了关于新型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杨超 《科技资讯》2010,(2):246-246
从广州市番禺区莲湖涌的水环境现状入手,根据莲湖涌地区的河道现状和污染情况,分析造成污染的原因,据此提出切实可行的综合整治措施:清淤、截污、补水,并据此论证上述三种措施在综合整治工程中的关联性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