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艾华说谜     
《科技潮》2007,(1)
令人费解的“哈雷彗星蛋”每当明亮、巨大的哈雷彗星拖着它那美丽的长尾巴造访地球的时候,人们总会惊奇地发现一种奇特的现象,地球上会随之出现蛋壳上“印”有哈雷彗星图案的鸡蛋,这是不是哈雷彗星对地球影响的表现呢?1682年,哈雷彗星经过地球时,德国马尔堡的一只母鸡生下了一枚蛋壳上布满星辰花纹的蛋。76年以后,哈雷彗星重访地球,英国霍伊克附近乡村的一只母鸡也下了一枚带有哈雷彗星图案的蛋。又过了76年,哈雷彗星再次出现在苍穹中,希腊有一只母鸡下了一枚“彗星蛋”,图案像雕印在上面的,怎么擦也擦不掉。哈雷彗星为什么会和奇异鸡蛋周期…  相似文献   

2.
举世瞩目的哈雷彗星已经如期回归了。它是一颗周期约为76年的明亮的短周期彗星,于1986年2月9日过近日点,完成了有史记载以来的第34次回归,并开始下一个历程,到2020年抵达轨道的远日点后再回归。哈雷彗星最早是中国人发现的,当今世界公认的最早的、最确切的、最完整的记录,都在我国的史料之中。从公元前613年到公元1910年间,哈雷彗星共回归过34次,我国有31次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的哈雷彗星哈雷彗里是所有彗星中最著名的一颗。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彗星并非象常规那样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的,而是以预言它能周期性回归的英国天文学家哈雷的名字命名的,借助于牛顿的两体问题轨道理论,在比较了出现于1531、1607和1682年的三颗彗星的轨道特征后,哈雷认定这三颗彗星实系同一彗星,每隔76年左右回归一次。他预言在1758~1759年间哈雷彗星将再次回归。果然在1758年圣诞节,哈雷彗星如期出现。那时,哈雷本人已经谢世,但是正如他生前所说,“世界将会知道,这事是一个英国人预告过的”。  相似文献   

4.
1985—1986年度哈雷彗星的回归是举世瞩目的天象。“国际哈雷彗星联测机构”(IHW)组织全世界的天文工作者进行统一的观测。通过对哈雷彗星的观测和研究,对了解太阳系起源等重大问题将有着积极的意义。彗星的大尺度观测主要是研究彗尾等离子体与太阳风之间的关系及彗尾随时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哈雷彗星是太阳系成员之一,研究哈雷彗星及其回归周期的特征对解决太阳系及彗星的许多正在探索的问题,将会有极大的启示与进展。现值空间时代,哈雷彗星1986年回归,当然引起全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由此,世界各主要大国都积极制定了探测计划。日本的“行星——A”计划,将于1985年2月或8月发射一个航天器与哈雷彗星相会。欧洲空间局也将于1985年7月发射一颗乔托卫星,予计经8个月后与哈彗星相遇。国际天文学会组成“IHW”机构,成立了天体测量、红外光谱和射电观测、大尺度现象观测、近核研究、光度学和编振测量、射电研究、光谱学和分光光度学等学科组,组织了1984年的观测试验。与此同时,各国科学工作者对哈雷  相似文献   

6.
彗星的观测研究,对研究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太阳风速度场的分布、太阳系空间磁场的结构以及彗星本身的结构及其物理化学特性等都有重大的意义.哈雷慧星是一颗非常典型的周期彗星,有着众所周知的七十六年回归周期,1985—1986年,它将再次回归太阳附近,这是国际天文界的一件大事,国际天文协会第十五委员会——“国际哈雷彗星监测”(Inter-national Halley Wetch,简称IHW.)将动员、组织和指导全世界的地面观测和宇宙飞船的空间近距离探测。  相似文献   

7.
探讨伴有喷流的彗星爆发是否造成可观测的非引力效应。分析哈雷彗星在1985年三次爆发时期的定位资料,结果表明,这三次爆发后哈雷彗星的地心赤经和赤纬跟历表推算值的偏差都明显地大于误差,说明彗星爆发确实造成可观测的短期非引力效应,且此三次爆发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8.
居敬 《少儿科技》2014,(6):26-27
<正>"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每当想起地球上的诗人泰戈尔的这句诗,我"心"中便一阵激动。地球人称我为"世纪彗星",是因为他们原本预测我在飞掠近日点时会强烈挥发,成为百年来最明亮的彗星,但他们没有观测到预想中的明亮一刻,我在飞掠近日点前已经解体,只残余部分物质在轨道上继续前进一段时间。我叫"艾森",我为彗星代言。  相似文献   

9.
据科学家的计算,在1985年底至1986年5月的这段时间里,神秘的哈雷彗星将出现在地球上空。它是第一颗被人们预言回归的周期彗星,一个周期为76年左右。在过去的2,500多年中,它已经回归了31次。它沿着一个扁长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转,这次它准确的近日点时间为1986年2月9日。几乎所有的天文学家和业余天文爱好者都在忙碌而兴奋地准备迎接哈雷彗星难得的来访,人们争相翘望它壮丽的形象和踪迹。这颗彗星得名于十八世纪英国彗名科学家埃德蒙·哈雷,因为他首先预言了它的回归。哈雷彗星的每一次回归都是不平凡的,它那庞大光亮的彗头和漫长的火一样的尾  相似文献   

10.
据观测,哈雷彗星正以每秒10公里的速度向地球方向移动。天文学家根据它几次回归时的观测结果,考虑了行星对它的摄动以及彗星本身损失质量而引起的效应,计算出哈雷彗星的轨道要素并编算出详尽的星历表。1986年2月9日哈雷彗星经过轨道近日点,近日距为8781万公里。1985年11月27  相似文献   

11.
<正> 引言举世瞩目的哈雷彗星已经回归,全球性的观测研究早已展开,这对研究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等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已于11月8日利用国产120折反式望远镜首次观测到哈雷彗星,并进行了近日来的连续跟踪观测,拍摄到了哈雷彗星的照片。本文综合了我们所获资料的其中一部分,并进行了初步归算,试图为小型望远镜的观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美国人类首次获取彗星物质1月15日,美国宇航局“星尘号”探测器的返回舱在犹他州沙漠中成功着陆,母船留太空永久绕日运行。这是人类太空探测史上第一次获取彗星物质和星际尘埃样品。为此,“星尘号”探测器在历时7年的飞行中共飞越近48亿公里的路程。科学家称,“星尘”号将带回上千个彗星尘埃的样本。这些样本能为科学家研究太阳系的历史提供物质依据。在日本爱知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最抢风头的,当数各家高科技公司推出的人形机器人。而最受孩子欢迎的是会和孩子们一起玩耍的“保姆机器人”。这种机器人会负责地看护好儿童和监视周围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美国航天航空局(NASA)准备在一个名为“深度撞击”的计划中用一架太空船将成千上万个名字送到一颗名为“腾佩尔1号”的彗星上。“你的名字将和太空船一起旅行,并融入宇宙中最漂亮的烟花中”耗资3亿美元的“深度撞击”是人类第一个实际接触并探索彗星的空间计划。为了加强普通人对这一人类空间探索史上重要行动的关注,NASA决定,在执行任务的“撞击者”飞船上携带一盘微型CD,用于记录人名。目前,NASA已开始通过网站接受报名。2004年12月,该计划开始后,这些名字将随“撞击者”跨越宇宙空间,并于2005年7月3日与“腾佩尔1号”彗星“亲密接…  相似文献   

14.
《汕头科技》2007,(1):33-34
一、“星尘”号成功将彗星样本带回地球 装有彗星尘埃样本的美国“星尘”号飞船返回舱,2006年1月15日在美国犹他州的沙漠中降落。这是人类发射的探测器首次将彗星样本带回地球。“星尘”号飞船于1999年2月发射升空。2004年1月,该飞船近距离飞过“维尔特二号”彗星时,飞船上的尘埃采集器成功捕获到彗星上百万个物质粒子。“星尘”项目的科学家对最初的样本进行了分析。这可能把人们对彗星以及整个太阳系历史的认识向前推进一大步。  相似文献   

15.
生物取代物理已成为社会的主要观念,生命科学已被人们认为是21世纪带头科学;21世纪将是生物技术的世纪。用科技界人士的话说:今后将不是“矿物时代”,而是“生物时代”,谁抓住了生物,谁就将成为时代的霸主。生物技术是在军事应用方面最有潜力的技术之一,以生命科学最新成就为基础的跨学科的综合性技术一生  相似文献   

16.
1910年,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小男孩曾在春日晴朗的夜晚,偶尔看到一条壮观的红色光孤闪过天穹,它就是哈雷彗星。七十五年过去了,当年幸运的男孩成了老公公,他对小时见到的哈雷彗星记忆犹新。他描绘说,“一颗巨星宛若金蛇蛰伏于茫茫的夜空。”而今,哈雷彗星又出现在太阳系的边缘,人们对它有了预测,因而只要你具备一些观察天象的普通常识,作好了充分准备,再加上有那么一点运气的话,你就能见到这位不寻常的“天外来客”,它的壮丽形象将在你的一生中留下难忘的记忆。目前,业余天文爱好者所能观  相似文献   

17.
今年7月和8月,世界诸多国家都出现前所未有的异常气象。据CNN的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2个国家遭受水灾,44个国家酷热难熬,火灾频频。 美国副总统戈尔援引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最新的研究结果说:“本世纪是600年来最热的一个世纪,1997年是本世纪最热的年份,而自从今年1月以来,大气温度月月都创新高。” 美国得克萨斯州和佛罗里达州以及其他一些南部地区经历了自1980年以来最严重的酷暑,8月下旬得州拉雷多地区又洪水泛滥,数百人失去家园;中国长江和嫩江等洪水肆虐,水位为44  相似文献   

18.
《少儿科技》2011,(9):1-1
1985年.地球的“老朋友”哈雷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如期而至!这一年,大洋彼岸的美国人许下了一个愿望:76年后,也就是2061年,当哈雷彗星再次飞临地球时,人们的科学素质已大幅提高。心动不如行动!同年.美国科学促进会推出并实施“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计划主要针对美国儿童,也就是未来美国的主人,目的是:通过在全美中小学和幼儿园采用新的教学大纲,改善美国青少年科技知识薄弱的现状,争取到2061年使美国公民的科学素质达到一个新高度,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能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19.
彗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由于它的形状像扫帚,所以又叫扫帚星。彗星都有一个扁长的运行轨道,运行周期也长短不一,如海尔—波普彗星的运行周期为3000年,而哈雷彗星的运行周期却只有76年。彗星的尾巴叫彗尾,是它最朦胧和最具风采的部分。一般彗尾只有几千公里长,但最长的彗尾则可达几亿公里,可谓天地万物中独一无二的大尾巴了。它在茫茫太空,宛如一把辉煌巨帚,横扫遥遥之路。人类自发现彗星轨道以来,发现行近地球最近的一颗彗星  相似文献   

20.
在本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中,时间短暂但对人类社会影响却十分深远的发明,首推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最重大的科技成就之一。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诞生以来,计算机科学得到了惊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集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