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是一种新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是达加斯水稻栽培专家与美国康耐尔大学共同研制的,其关键技术是小苗移栽,单本稀植,增施有机肥,湿润灌溉,充分利用分蘖成穗,实现穗大、粒多、高产的目的.近年来,我国各地对该项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与示范,对原有的技术体系作了较大的发展和改进,为探索该项技术的适应性与适用性,我们开展了适栽叶龄的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水稻栽培史上的一次革命,为杂交水稻获得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持。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能够比常规栽培技术更高产,打破常规栽培产量停滞不前的局面。本文作者根据个人在水稻栽培方面的经验,介绍了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来源、特点及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3.
水稻直播栽培是指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省去育秧和移栽作业,在本田里直接播种、培育水稻的技术。与移栽水稻相比,具有省工、省力、省秧田,生育期短,高产高效等优点。适合大规模种植。本文介绍了直播稻的良种选择标准、栽培技术、田间管理配套措施以及适时收获等技术。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稻生产面临高产与安全高效、高产与绿色优质之间矛盾和难以协调统一问题,种植方式向规模化、机械化、轻简化和标准化转型。再生稻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增产增收、省种省工、减肥减药,有效提高复种指数,发展再生稻对于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确保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我国再生稻生产的历史与现状,指出了主要存在强再生力水稻品种选育技术体系不完善、再生稻单产水平不稳定、适宜于机械化栽培的品种少等问题,从生产技术和遗传生理角度综述了再生稻的重点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再生稻品种评价体系与品种选育、腋芽萌发机制与产量形成、肥水运筹调控与标准化种植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再生稻品种选育、高产栽培和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直播水稻是指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省去育秧和移栽步骤,在耙耖后的本田直接播上种谷培育水稻的技术.该技术具有省工、省力、省本、省秧田、减轻劳动强度、缓和季节矛盾等优点,在早稻、单季稻和双季晚稻上均可应用,尤以单季稻应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 简称SRI)是20世纪80年代由Henri de Laulanie神父在位于非洲大陆东南的岛国马达加斯加(Madagascar)提出的一种新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在该国应用多年并获得成倍的增产效果,单产从传统栽培法的4000公斤/公顷左右提高到1.6万公斤/公顷以上,无论是高原高产区、热带雨林边缘地带,还是北部的Andapa、西北部的Marovoay、南部的Fia-narantsoa,从近乎海平面到海拔1200米以上以及多种土壤类型中都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被认为是能帮助水稻高产品种真正发挥其生物学潜力、遗传学潜力进而增产并节约成本,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根据50年来我国水稻高产栽培研究成果,结合水稻高产栽培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水稻超高产栽培的系统理论,指出了实现该系统理论的主要栽培途径,明确了高产理论与各栽培途径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汉台水稻种植的实际出发,以提高水稻高产栽培、绿色农业发展为目的,介绍汉台水稻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防治等综合知识。  相似文献   

9.
丁广礼 《安徽科技》1999,(10):28-28
皖稻34是安徽省农科院育成的超高产亚亚种间杂交粳稻新组合,1995年引入我县试种,通过摸索掌握了其在淮北表现的特征特性,研究出了该组合的高产栽培技术,配合各方面的努力,该组合在我县迅速推广,1999年已推广1.3万公顷,占全县水稻面积的60%,产量、效益显著,现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关键技术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四川盆地的气候特点和两熟制稻区杂交水稻生产实际,研究出了一套以“秧田超稀植培育超多蘖壮秧”和“大幅度减少本田栽插穴数”为技术核心的“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植栽培”新模式,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该模式能进一步发挥杂交水稻的高产潜力,同时可以省种,省工、降低生产成本。超稀栽培杂交稻高产的基本原理在于具有比常规多穴栽培更良好的秧苗质量,更合理的田间群体结构,更突出的单茎生长优势,更发达,更具活力的根系  相似文献   

11.
潘龙岭 《科技信息》2012,(35):914-434
总结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播前准备、插秧、田间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水稻上应用多效唑是高产栽培的一项防倒增产措施,在南方稻区已进行了大量试验示范,北方单季稻区处于引进测验阶段,我省尚未开发利用。为探索多效唑在水稻高产栽培中的效应和相应使用技术,我们于1991、1992年连续两年立项研究,结果初报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地点 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是建湖农药厂生产,水稻品种是中国91,对照品种为80—73,试验地点是省水稻研究所实验农场。 1.2 试验设计 1.2.1 浸种试验:设300ppm、200ppm、100ppm、100ppm石灰水对照五个处理,浸种48小时,小区面积10.4平方米,未设重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十多年本场试验种水稻的实践,探讨了高纬高寒无霜期短的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方法;叙述了他们在旱育基础上,进行钵育摆栽取得亩产527公斤,最高亩产达到620公斤的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4.
陈洪宇 《遵义科技》2007,35(5):23-25
近年来,随着新品种的更新,各种育苗方式从两段育秧到早育稀植高产栽培法,产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已有了一个飞跃,但是栽培优质稻的产量上只停留在550公斤左右的水平上。为了打破“优质水稻不高产,高产水稻不优质”的传统,探索优质水稻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盐碱荒地水稻高产优质实践,浅析塔里木盆地水稻高产优质栽培途径,根据盐碱荒地土壤特性,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水等自然资源采取适期早播,合理肥水运筹,塑造合理群体结构等措施实现了盐碱荒地水稻的高产优质,从而获得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水稻高产节水灌溉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根据江苏省水土资源特征,地形地貌特点以及各地水稻高产节水灌溉的实践,因地制宜分区推广水稻浅湿灌溉,浅湿调控灌溉,控制灌溉以及水稻旱作灌溉技术,研究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指标和操作规程,形成了具有江苏特色的水稻高产节水灌溉技术体系,水稻高产节水灌溉技术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江苏省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小麦套种花生双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小麦花生两熟制栽培历史悠久,但70年代以前,基本处于经验种植时期,产量水平很低。进入70年代后,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粮油争地矛盾突出,麦油两熟制高产栽培逐渐受到重视。我国北方一些省先后开展了小麦花生两熟制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至80年代末,每667m2小麦花生两熟制双300~400kg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基本形成。90年代,小面积高产攻关田每667m2又  相似文献   

18.
万耀荣 《科技资讯》2014,(31):94-94
在我国,水稻是占地面积最大的农作物,水稻的栽培管理技术可以说在全世界是比较先进的。虽然袁教授的水稻杂交技术大大的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但是想要进一步的提高水稻产业的综合栽培技术,就需利用以科技理论为基础完善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该文将以科学理论为基础对提高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进行讨论。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适时播种与合理密植、平衡施肥、科学管水、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水稻栽培管理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规范化的栽培和对比示范,探索水稻高产最优群体数量,寻找最佳晒田指标,为完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蒙学全 《广东科技》2014,(12):142-143
水稻是我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尤其是在南方地区,水稻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水稻的栽培也越来越引起重视。从多个方面对南方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从而为南方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