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5 毫秒
1.
基于仿真网格[1]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理念的网络化建模与仿真平台-"云仿真"平台,讨论了它的研究背景、技术内涵、特色以及体系结构,并介绍了已完成的关键技术研究和典型应用示范系统.初步研究与实践表明:提出的"云仿真"平台能够进一步改善仿真网格对多用户在多粒度资源按需共享、协同、容错迁移等方面的能力,进而建立了一种新的建模仿真模式--"云仿真".最后给出了云仿真平台下一步的工作展望.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型复杂产品,传统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based system engineering, MBSE)方法存在系统设计和仿真验证的多语言、多平台集成实现,难以保证高效、准确地反馈系统设计的缺陷,无法达到快速优化设计目的等问题,提出采用基于面向复杂系统支持MBSE的新一代一体化建模仿真语言—X语言实现面向起飞场景的民机跨域子系统的一体化建模仿真。从民机起飞过程需求分析出发,建立了起飞场景的系统级模型和物理级模型,并在X语言的建模仿真软件—XLab进行统一的建模仿真验证,给出了基于X语言面向复杂产品协同设计与仿真一体化方法,为不同领域的设计人员实现复杂产品设计的协同与优化提供了全新的理论与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格技术支撑复杂系统协同建模/仿真过程中的系统建模和仿真运行两个不同阶段,以实现仿真资源的安全共享与重用、协同互操作及优化调度运行。在仿真运行阶段,根据仿真系统特点、实时性要求等级以及资源共享需求的不同,提出采用基于网格的运行控制及信息发布、基于Grid/Web服务的仿真系统互联以及基于网格的联邦成员模型共享与动态组装三种不同的互联与运行模式,并对每种模式适用的应用类型、系统实现体系结构以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实现。  相似文献   

4.
李伟  张欢  马萍  杨明 《系统仿真学报》2022,34(4):679-687
云仿真平台支持"云仿真"模式,能够自动查找仿真资源、动态构建云仿真系统.由于云仿真平台具有按需构建仿真服务、多粒度资源共享等特点,云仿真系统的可信度评估工作在仿真资源的可信度、仿真子系统的可信度、仿真运行环境的可靠性等方面面临新的问题.从云仿真系统全生命周期角度,建立了云仿真系统的可信度评估过程模型和云仿真系统可信度评...  相似文献   

5.
支持虚拟样机的协同仿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为了支持虚拟样机开发环境中不同领域,分布,异构的仿真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和互操作,提高协同仿真平台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提出了灵巧产品模型建模,协同仿真资源库集成管理方案和协同环境运行框架,并具体说明了基于DCOM的仿真工具协同的关键实现技术,支持仿真联邦管理的数据库设计和CORBA的应用实现技术,通过轿车虚拟开发的初步应用实践,基于上述研究所开发的平台能有效支持复杂产品的虚拟开发。  相似文献   

6.
在资源高度共享的今天,模型重用可增强仿真应用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是复杂仿真系统构建的必然选择。然而,评估多模型组合仿真下的可信性是模型能否实现有效重用的基本问题。针对面向实物和面向数值解算两个不同应用环境的仿真模型重用,提出基于偏差传播的仿真重用模型可信度评估方法,详细介绍了各自建模方式及评估方法。以无人机复杂仿真系统为例,通过与经典可信度评估方法对比,说明了该方法可降低在重用模型可信度方面的评估难度,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复杂产品虚拟样机协同仿真建模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复杂产品虚拟样机技术是复杂产品开发设计的重要技术之一。复杂产品虚拟样机建模和优化是用户需求和仿真支撑平台之间的关键环节,并且贯穿于设计、开发和测试的各个环节。主要讨论了对复杂产品虚拟样机设计分布式协同高层建模的四个方面:复杂产品虚拟样机开发过程中的建模规范;协同仿真平台中的高层建模技术;介绍了如何使用模型驱动体系结构(MDA)来快速开发复杂产品虚拟样机的概念原型, 如何实现基于Web Service的复杂产品虚拟样机的分布式协同建模。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设计人员在协同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行为以及过程管理中的典型问题,首先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和多主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理论建立了面向主体的协同产品开发过程动态仿真集成模型,该集成模型主要包括4大部分:设计主体,管理主体,环境对象(任务、资源和产品信息)以及动态仿真系统的功能模型.其次,介绍了动态仿真系统的 开发方法,并对仿真流程、类的封装及各主要函数的调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最后,对某摩托车发动 机开发项目进行了仿真实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面向主体的动态仿真能为协同产品过程管理提供科学 和量化的决策依据,同时,为该过程中人员的行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Web服务和HLA的分布式建模与仿真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LA为分布式建模仿真提供了技术支持,但只限于局域网的仿真应用.Web服务提供了一种新的分布式计算模式,支持跨平台、互操作性和重用性.融合Web服务和HLA/RTI仿真技术,可以实现Internet环境下复杂系统的多学科协同建模和仿真应用.本文分析了下一代分布式建模仿真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Web服务和HLA的复杂系统协同建模仿真的框架,研究了基于Web服务的仿真引擎封装、学科邦元适配器、仿真系统集成等问题,设计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基于该框架的原型系统正在实现阶段.  相似文献   

10.
基于知识的产品协同设计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视角,提出基于分布式广义知识库系统支持的产品协同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该结构包括三个层次:基础层、应用层和决策层。研究基于知识的工程系统支持CAD协同、产品信息建模及可视化仿真的方法,系统论述各层次的设计数据管理和交换机制。在基于知识的工程环境下,研制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协同设计系统框架。给出断路器开发实例,实现其生命周期协同开发的数据和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分布式仿真模型对象的分布式协同建模实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波  熊光楞  郭斌 《系统仿真学报》2002,14(10):1310-1315
在基于分布式仿真模型对象的分布式协同建模技术研究基础上,提出由客户机层,应用服务器层和数据库层构成的基于CORBA的三层体系结构实现技术。以支持分布式协同建模,同时还给出了一个软件原型,并利用该软件原型实现了一个复杂产品的分布式协同建模。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分布式仿真模型对象的分布式协同建模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针对目前复杂机电产品仿真通常只能集中建模的现状,提出一种新的分布式协同建模方法。首先分析了支持分布协同建模所必需的信息,然后利用分布式对象技术,将这些信息集成为分布式仿真模型对象。分布式仿真模型对象通过包含的丰富信息,支持能够被正确的组装和重用;通过自身的分布式特点使得建模人员能够透明访问它们。基于分布式仿真模型对象的分布式协同建模方法能够强有力支持复杂机电产品的分布式协同建模。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的仿真软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从六个不同角度简要回顾了仿真软件的发展,进而展望了信息时代仿真软件进一步发展的趋势:采用新技术改善建模仿真功能;增强对仿真工程全生命周期(lifecycle) 各类活动和人员的集成、优化和管理;采用基于标准、基于软总线的开放的体系结构;注重面向专业领域/面向用户;进一步开发完善支持分布交互仿真工程的支撑框架及支持复杂系统虚拟样机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指控架构难以满足新型无人化作战体系需求的问题, 基于云协同理念提出“前线无人作战流”与“后方有人指控云”有机融合的云流化指控概念, 设计指控资源云服务模式。在面向无人化作战改进组织指挥与控制(enterprise command and control, EC2)理论适变性的基础上, 解耦指控组织与指控服务并分别进行设计, 将组织、节点和事件三个层面的适变行为建模为指控关系的应变过程, 进而提出支持按需重构指控关系的适变价值生产单元(value production unit, VPU)模型。最后, 以边境管控使命为例详细阐述了云流化指控架构设计方案, 效能评估结果表明其在时效性和鲁棒性方面具有优势, 可以更好地适用于无人化作战体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军事、社会、制造等领域中的典型案例,介绍了复杂工程体系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建模仿真对研究复杂工程体系的意义,以复杂产品制造为例,梳理了从系统工程到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再到基于建模仿真的体系工程(MSBS2E)的演变过程,分析了复杂工程体系建模仿真的特点和挑战,介绍了模型理论与方法、计算方法与平台以及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研发项目是由流程架构、组织架构和产品架构组成的复杂系统.本文首先分析了研发项目复杂性的特征、分类和产生原因,指出设计结构矩阵(DSM)方法是量化分析复杂研发项目的有效工具.进一步,本文从流程架构中迭代和重叠的建模,到流程DSM的排序优化与仿真;从组织架构中团队之间依赖度的测度,到组织DSM聚类准则的确定;从产品架构中部件之间依赖度的测度,到产品DSM的模块化设计以及聚类算法的演变和发展;从单一领域的DSM扩展到多领域矩阵(MDM)的建模与应用,清晰地展示了基于DSM的复杂研发项目建模与优化的几条研究脉络和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本文提出"系统架构的复杂性研究-DSM中元素间依赖关系的测度-DSM优化/聚类"相集成的理论分析框架,并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SMP2的复杂系统生成式仿真建模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复杂系统仿真迫切需要能够同时支持多领域分别独立针对性建模和全系统统一集成仿真的方法. 将当前用于复杂系统仿真的建模方法分为统一型、组合型和生成式三大类, 分析指出生成式建模方法具有较之其它方法的独特优势, 有望解决复杂系统仿真建模面临的问题. 研究了当前仿真领域应用的各类生成式建模方法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以仿真模型可移植性标准(SMP2)为基础, 综合利用生成式建模方法的两大流派-模型驱动架构(MDA)和模型集成计算(MIC)-的先进技术和规范, 构建复杂系统生成式仿真建模方法的研究思路. 分析了其中的多领域生成式仿真模型公共表示规范、各类仿真形式体系到SMP2的映射与模型变换以及面向领域的仿真建模工具的自动生成等三大关键技术问题. 设计了生成式仿真建模一体化支撑环境的体系结构, 介绍了其中已经完成的工作和下一步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