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间甲酚-对甲酚二元溶液在经过ⅠA、ⅡA族金属阳离子交换的Y型分子筛上的吸附性能。发现LiY分子筛优先吸附间甲酚,KY型分子筛优先吸附对甲酚,而NaY分子筛对间甲酚和对甲酚几乎没有选择性吸附作用。混合液中对甲酚在Y型分子筛上的吸附选择性随着分子筛上二价金属阳离子周期的增加而减小。在50—100℃,间甲酚-对甲酚二元溶液在KY-Ⅱ分子筛上的吸附方程为:方程计算值的相对误差约为10%,符合一般工程计算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个称为“有效吸附空间充填模型”的实用吸附模型。利用这个模型可以从纯组分平衡吸附容量算得二元吸附时的平衡吸附容量。将这模型与各种纯组分的吸附等温线公式结合,可以推导得出一系列二元吸附等温线公式。经与正癸烷-水二元混合物在5A分子筛上平衡吸附容量实验数据比较,发现下列公式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偏差最小,其均方根相对偏差为10%左右,能满足工程计算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用国产和自制的KB_0Y分子筛(K-Ⅰ和K-Ⅱ)和国外的一种Y型分子筛,对对位二甲苯—乙基苯二元体系,在室温下进行液相吸附,分别用Everett方程和惰性组份作标准物法进行整理,测得吸附容量Ms、吸附等温线和选择性系数α.发现对位二甲苯平衡浓度x_1≤0.2时,遵循Henry定律q_1=kHx_1,Henry常数对上述三种分子筛分别为0.368、0.409和0.290;x_1≤0.3时,遵循Freundlich定律q_1=kFx_1~(1/n),常数kF近似为1,n分别为2.87、2.66和3.51.吸附容量为0.16-0.22(克/克分子筛).选择性系数在2.1~2.6之间.两种处理方法所得结果大致相符.此外,在微分吸附床层上进行动力学实验,对测定吸附速度、解吸速度及其总传质系数的方法进了初步的摸索,发现总传质系数k_0随q/qm的增加而下降,当吸附阶段q/qm>0.4和解吸阶段q/qm>0.1时,k_0与(1-q/qm)成正比.  相似文献   

4.
助剂对分子筛吸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成型过程中引入助剂的分子筛吸附剂进行了研究。通过考察分子筛吸附剂对正己烷、一氧化碳的吸附容量,解吸再生性能及一氧化碳与氮气的吸附分离效率,发现助剂量的改变就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分子筛吸附剂的吸附分离性能,这对工业用新吸附剂的研究和开发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吸附性能的几种沸石应用于吸附式制冷进行了探讨,并将这些沸石的制冷效果与硅胶进行了对比。从吸附基础理论阐明了沸石分子筛可应用于太阳能冰箱、空调、蔬菜水果保鲜等,为节能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我们还探讨了影响沸石分子筛吸附式制冷的主要因素,发现沸石分子筛的吸附容量,吸附和脱附速度、脱附温度对制冷量的影响较大。实验测得制冷工质偶沸石水体系在单级吸附一解吸循环系统中,200克沸石分子筛能使五磅冰瓶内温度由室温降低到-5℃以下。相当于每公斤分子筛能产生制冷量90—110千卡(活化温度在400℃左右)。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应用吸附剂直接从焦化苯中吸附脱除微量噻吩的焦化苯精制工艺 ,实验结果表明改性 ZSM- 5分子筛具有最好的吸附效果 ,其吸附容量可达 8.9mg/g吸附剂以上。同时研究了操作条件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吸附容量和吸附速度 ,减小吸附剂颗粒大小可以显著提高吸附速度 ,但吸附剂内含水会显著降低吸附剂的吸附性能。该吸附剂可以通过高温水蒸汽吹扫再生  相似文献   

7.
活性炭与分子筛吸附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一套动态吸附装置。选取了三种室内空气中含量较大的有害气体:甲醛、苯和甲苯作为吸附质。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其穿透曲线,对活性炭和分子筛的吸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分子筛吸收低浓度的甲醛和甲苯性能较好,而活性炭吸收低浓度的苯性能较好。综合平衡吸附量、穿透时间和平衡时间三个指标进行比较,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要优于分子筛。  相似文献   

8.
浸泡法制备吸附制冷用复合吸附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分子筛为基材通过浸泡CaCl2和SrCl2溶液的方法制备复合吸附剂.在模拟制冷条件下,对以不同浓度溶液制备的复合吸附剂的吸附、解吸性能进行了测定,并将吸附解吸性能最好的复合吸附剂在自制的模拟制冷装置上进行了制冷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吸附、解吸性能,最大吸附量达51.6%,解吸率可达69.3%,在模拟制冷装置上系统的制冷系数达0.25,单位吸附剂的制冷功率为0.072 W/g,符合太阳能吸附制冷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合成Al-MCM-41介孔分子筛,通过X-ray粉末衍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对样品进行了表征.采用Al-MCM-41为吸附剂,乙酰丙酮为螯合剂对含有二价镉离子的溶液进行了吸附实验,结果表明:Cd2 能定量吸附在Al-MCM-41分子筛上,静态饱和吸附量约为136.86 mg/g,吸附性能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特征,并且随吸附液pH值的增大,Cd2 去除率也随之增加.Al-MCM-41介孔分子筛作为吸附剂,对处理有毒金属离子的废水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盐酸对竹木质纤维素进行改性,研究其吸附水溶液中铅离子的性能。采用傅立叶红外(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溶液pH、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溶液浓度等对吸附容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4 h后达到吸附平衡,在Pb(II)溶液浓度在100 mg/L时,pH在4.5~5.5范围内时达到最大吸附量,盐酸改性的竹木质纤维素吸附性能较高,表明HCl改性后的竹木质纤维素吸附性能得到提高。利用竹木质纤维素来吸附重金属离子,具有绿色环保,无污染点成本低廉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用活性炭纤维(ACF)对溶液中苯酚进行吸附处理,考察了ACF用量、苯酚的初始浓度、pH、含盐量和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ACF用量的增加,苯酚的去除率升高,但吸附容量也逐渐降低,实验选用ACF用量为0.2 g;苯酚溶液初始浓度越高,ACF的吸附容量越大;pH为3时,ACF吸附苯酚的效果最好;随着苯酚溶液中含盐的量增加,苯酚的去除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温度越高,ACF的吸附容量越小.  相似文献   

12.
以5°A分子筛为载体在FeC l3溶液中吸附Fe3 ,可使分子筛得到改性及改性后分子筛在含氟水中的除氟性能,获得了一种新的配体交换固液分离深度除氟材料。实验研究了该种含铁改性分子筛除氟材料在高氟水中的除氟效率和条件。结果表明,分子筛对F-离子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在含氟4~40mg/L左右的水中,除氟率可高达99.0%以上,可使水中氟含量降至0.01mg/L以下。经测定,改性分子筛对氟的静态饱和吸附容量可达21.4mg F-/g-分子筛;水中常见共存离子对氟的吸附率无影响,表现出该种材料对氟吸附的高度选择性。提出了一种对含氟地下水和工业氟污染水的效果显著的深度除氟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超高交联吸附树脂NKA和胺基化超高交联吸附树脂NDA-8对水溶液中对甲苯胺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2种树脂吸附对甲苯胺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NDA-8树脂表面叔氨基与对甲苯胺之间的氢键作用可有效强化吸附能力,在平衡浓度均为5 mmol/L的情况下,其吸附容量达到NKA的1.5~1.6倍.对甲苯胺在2种树脂上的吸附均为自发的放热过程,树脂的表面化学性质是影响树脂吸附性能的重要因素.对甲苯胺在2种树脂上的吸附容量随溶液pH值的升高而增加,溶液中无机盐的存在对树脂吸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用Y型分子筛(T—91)为吸附剂,在恒温下经固定床吸附分离二甲苯异构体的甲苯溶液(单组分系统),分别得到吸附透过曲线和用甲苯为解吸剂的解吸透过曲线,溶液通过床层时的流速比较低,可以用局部平衡理论,通过计算得到吸附等温曲线以及该柱的相应理论塔板数。从所得透过曲线可见,用甲苯为解吸剂吸附分离对二甲苯溶液时,T—91分子筛的解吸比之吸附分离要困难一些。解吸需要较长的吸附柱,解吸剂的用量相应地需要增加,而乙基苯溶液的解吸和吸附分离性能则比较接近些。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型吸附蓄热复合材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将氯化钙镶嵌到中孔的分子筛中 ,以水为工作循环流体 ,得到了高吸附性能的吸附蓄热复合材料 ,介绍了这种蓄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分析了其通过可逆的吸水 /脱水过程蓄热的吸附蓄热原理 ,并对该系列材料的吸附 /解吸性能和系统的蓄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复合吸附剂的最大平衡吸附量可达 0 .5 5g/g ,是分子筛 13X的2 .5 2 9倍 ,是硅胶的 2 .6 88倍 ,最大吸附蓄热密度可达 1.4 0 87× 10 6 J/kg  相似文献   

16.
采用液相离子交换法改性Na(Ⅰ)Y分子筛制备Cu(Ⅰ)Y、Zn(Ⅱ)Y、Ni(Ⅱ)Y、Ag(Ⅰ)Y分子筛。采用X线衍射仪(XRD)、比表面测定仪对改性前后分子筛进行结构分析,考察改性前后分子筛的吸附温度、剂油质量比对吸附氮容量的影响,并对Cu(Ⅰ)Y分子筛的吸附等温线及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分子筛仍保留分子筛的主体晶型。适宜吸附条件为:剂油质量比1∶50,吸附温度60℃。改性后分子筛的吸附氮容量明显提高,5种分子筛吸附氮容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u(Ⅰ)Y、Zn(Ⅱ)Y、Ni(Ⅱ)Y、Ag(Ⅰ)Y、Na(Ⅰ)Y分子筛。Cu(Ⅰ)Y分子筛的吸附氮容量为42.049 mg/g,脱氮率为84.10%。Langmuir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该静态吸附过程,相关系数大于0.99;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及颗粒扩散模型这3种模型中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的相关系数大于0.99,是描述Cu(Ⅰ)Y分子筛吸附过程的最佳方程。  相似文献   

17.
变压吸附法脱碳用活性炭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种煤质活性炭吸附脱附含氮混合气中CO2的性能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活性炭对CO2的平衡吸附量,实验对比了不同稀释气体下CO2的动态吸附容量,对含氮混合气中影响CO2吸附选择性的因素进行了实验分析。考察了脱附条件对活性炭CO2吸附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活性炭吸附CO2容量大,对CO2的吸附选择性也比较高,是性能优良的变压吸附脱碳用吸附剂。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载铜13X的制备以及吸附噻吩的动力学性能.实验考察了负载溶液、还原时间、还原温度以及预处理等方面对吸附剂制备的影响,得到了制备载铜13X吸附剂所需要的最优化条件.采用Crank单孔模型对测定的吸附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确定了不同温度下的噻吩在载铜13X上的扩散系数.实验结果表明,Crank单孔模型可很好地描述噻吩在载铜13X分子筛上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王冠伟 《科技资讯》2013,(11):106-107
采用高温碱熔融处理后的粉煤灰,合成NaX型沸石分子筛,考察了不同的水热晶化温度对产物结果的影响。通过XRD、SEM和粒径分析等方法对产物的物相、形貌和粒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晶化温度为90℃时能得到晶形较好的NaX型分子筛。同时考察所得样品对重金属离子Cr6+的吸附情况,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NaX分子筛的用量、时间和pH值等因素对离子的吸附影响。结果表明,在25 mL50 mg/LCr6+的溶液中,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剂用量为0.14 g,吸附时间为2 h,吸附温度为35℃,吸附溶液pH值为8。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纳米分子筛和硅藻土去除水中氨氮的可行性,分别进行了单独投加纳米分子筛和硅藻土去除水中氨氮的研究,而且考察了纳米分子筛和硅藻土复配去除氨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单独投加纳米分子筛时,纳米分子筛对溶液中氨氮具有吸附速度快的特点,在吸附时间5 min时即可达吸附容量的90%,但存在着反应后溶液偏碱性,溶液浊度大幅度增高的现象,且反应后溶液pH值和溶液中浊度与纳米分子筛投加量间存在良好的函数关系;单独投加硅藻土时,硅藻土对溶液中氨氮几乎没有作用,反应前后溶液中氨氮质量浓度几乎没变,但投加硅藻土后溶液显酸性,而且硅藻土的沉降速度比较快;纳米分子筛和硅藻土复配后大大改善了溶液的pH环境,对氨氮的去除率明显高于单独投加纳米分子筛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