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比法、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和灰色多目标决策方法等,根据陕西省城固县规划目标、整治潜力、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以及生态移民搬迁安置要求拟定了3个土地整治规划方案,建立方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多目标决策模型对拟定的3个方案进行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灰色多目标决策模型的土地整治规划方案评价方法既综合考虑规划的多目标性,又将规划目标与评价因素之间的灰色关联性进行定量化,既能客观、科学地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价,避免人的主观影响,又能量化大量的不确定信息,是规划方案评价与决策的较好方法,可为合理确定土地整治规划方案,促进土地整治规划顺利、有效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为促进土地整治项目信息及时反馈,梳理土地整治项目综合监测指标体系,以期为监管部门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依据。研究方法:GIS地学分析、Fragstats景观分析等。研究结果:从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项目区土地利用及土地整治效果三个层面设计综合监测指标体系,包括10个子准则层指标、22个指标层指标。研究结论:研究设计的土地整治项目综合监测指标体系及其获取方法,对于规范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促进预期目标实现、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治后期管护是影响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益发挥的关键,其实施效果不仅关系土地整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利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以云阳县的7个典型乡镇为研究区域,分析总结了当前云阳县土地整治后期管护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土地整治后期管护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土地整治后期管护的影响因素中,投入保障、政府管理保障与农业产业化开发条件为首要影响因素,后期管护成本及整治后评价的实施为次要影响因素,结合后期管护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构建了由动力支持系统、大农业支持系统、服务支持系统及环境容量支持系统构成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黔西南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已过半,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和发展态势已深刻变化。为及时发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采用资料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分析了《黔西南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实施以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从规划主要指标实施、用地结构和布局、节约集约用地、规划修改4个方面的14个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黔西南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阶段性实施情况总体较好,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得到了维护,但是城乡建设用地、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等部分规划指标未能得到有效落实,部分新增用地布局不尽合理,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不高,规划的未来适应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实施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关调整,将2006—2013年天津市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结合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和评价需要,基于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土地利用综合效益3方面21项指标构建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功效函数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对规划实施进行分析评价,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显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综合评价值为0.71,说明实施综合效果为较好等级水平,其中天津市土地利用开发程度因子、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因子和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因子的值分别为0.866、0.764和0.549.结果说明本轮初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和监管效果以及土地集约经营程度较好,而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处于一般水平,部分指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因而应在保障经济平稳发展的情况下继续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加强耕地保护,在完善相关措施的同时加强生态用地保护.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实际构建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价指标体系,从主要指标落实情况、用地结构与布局情况、用地节约集约程度和规划执行情况等四个方面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并对长治市城区和屯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阶段性实施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两个县区规划实施成效总体良好,但在指标使用、用地结构布局、用地节约集约程度方面还有待提高,从而为下阶段的规划实施提出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土地生态敏感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基于土地生态环境“先保护后开发”的理念, 提出以生态敏感性、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作为建设用地适宜性的主要影响要素, 选取14 个指标构建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 其评价体系包括基本因素层、派生因素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 并引入模糊隶属度函数改进模型算法, 形成综合评价法、模糊评判法和RS/GIS 相结合的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结果分等级显示土地生态敏感程度和建设用地适宜性程度的空间分布, 根据土地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 划定区域建设用地的生态安全格局。在方法研究的基础上, 以长沙市湘江新区为例, 基于2010 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 定量评价该区域土地生态敏感性和建设用地适宜性, 根据评价结果得到保障土地生态安全的建设用地格局。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该区域土地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状况, 对于适用“两型”社会建设的土地利用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林晓东  王承武 《河南科学》2019,37(3):496-500
为了提升土地整治项目的整体效果和效益,对土地整治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找出提高项目资源配置合理性的方式,从决策、管理、效益3个方面选取23个指标,构建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新疆达坂城区西沟乡水磨村和沙梁子村基本农田整理项目绩效进行评价研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评价结果.研究发现:达坂城区西沟乡水磨村和沙梁子村基本农田整理项目绩效水平优秀,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项目的后期管护存在较大问题,限制了土地整治项目的绩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喀斯特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区域土地整治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谢高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法测算典型案例在实施土地整治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整治类型和区域的响应规律。结果:(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4类土地整治项目的响应差异较为显著,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较高,其次为农用地整理与土地复垦,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最低。(2)各类土地整治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存在地区差异。(3)单位建设规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投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2个指标在地区和类型间存在差异,农用地整理和土地复垦的2个指标地区差异不显著,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2个指标地区差异显著。结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在土地整治生态效益评价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土地整治主要类型有:农用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土地复垦、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综合整治等.该文简析了土地整治的涵义,阐述了其规划意义,并分析了某地区内土地整改项目实例和做出了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11.
以苏南的张家港市,苏中的如东县,苏北的涟水县200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2010年的土地规划数据为基础,从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方面结合三个市县的环境特点,构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因子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综合评价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整理规划有助于区域综合环境的改善,且发展越快的地方其环境综合效应提升也越快。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耕地政策的严格执行,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治国理政方略,在土地需求日益扩大的今天,土地整治发挥着巨大作用。滩涂是中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滩涂地对缓解我国人地矛盾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滩涂地特点分析,构建滩涂地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滩涂地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为滩涂地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测度土地是否可持续利用的一种比较重要的方法。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构建了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法对2012年浙江省土地利用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研究表明:浙北地区各地市的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普遍高于浙南地区,并且区域差异较大,大致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递增的趋势;浙江省区域间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与综合效益差异较大,生态效益差异较小,社会效益差异居中;浙江省各地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综合效益走势较为一致,生态效益与综合效益走势几近相反。  相似文献   

14.
土地整治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整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三峡库区土地整治的区域特点,本文从土地整治可持续性的内涵入手,从资源、经济、社会、生态四个方面构建并筛选了土地整治可持续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二步法,在基于农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专家打分和聚类分析筛选指标.最后以开县大德乡的土地整治为样区进行实际应用,评价结果显示符合项目区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对土地整治项目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以新余市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将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内容重要性及其变更量作为着眼点,首先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整治设计中各分项工程权重,再比较整理规划方案实施前后和工程量,在工程量变动评分标准的基础上,量化各分项工程变动的分值,综合评判项目规划方案合理性。结果表明:此法有利于凸显土地整治中主要工程的变动量对项目设计的影响,利于土地整治规划变更细化监管。  相似文献   

16.
课题主要内容、成果: 本研究通过对萧山区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分析和城市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及限制因子分析,找出了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确定了其所处的可持续发展阶段及阻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并从产业结构调整、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⒈ 对萧山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结合其社会经济情况,建立了城市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对1992~1997年间的萧山区的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说明了本套指标体系在县级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中具…  相似文献   

17.
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进行评价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结果进行评价研究,采用德尔菲法来作为评估指标权重测定的评价工具。研究结果: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价研究指标体系主要有土地利用规划指标、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组成,其中尤以土地利用规划指标最为重要;2)基于层次分析方法,能够适用于结构较为复杂、决策准则较多而且不以量化的决策问题,将各因素分层。结论是资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评估得分为77.51,计划实行评估情况较好,各项指标满足要求或与预期大致上相同,土地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水平也在不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崇信生态县建设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崇信生态县建设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个方面,共涉及27项指标.应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对2009-2011年崇信生态县建设能力进行评价,并对2020年目标年的各指标进行了规划.结果表明:崇信县2009-2011年生态县建设指数由0.174升至0.369,生态县建设能力由较差转为一般;在2020年规划年达到0.848,生态县建设能力将达到优良水平.崇信生态县建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全面直观,多边形综合图示评价法简单明了,体现了系统整合原理,反映了生态县建设过程的长期性.评价结果符合崇信县实际情况,对生态县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土地整治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改进研究——以禹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科学》2017,(11):1790-1796
为了解决现有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准确评价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水平,建立了土地利用系数修正法计算土地整治后耕地的土地利用系数.首先建立项目区耕地土地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之后分别评价整治前后土地利用水平指数,将两者的比值作为修正系数,对原土地利用系数进行修正,并利用修正后的利用系数评定耕地质量等别.通过对禹州市土地整治项目区的质量评定和验证,得出:修正法与项目验收5年后产量法计算的利用系数一致性更高.说明利用系数修正法体现了土地整治工程对耕地质量等别的影响,比产量法更适合对土地整治等项目区耕地质量评定.  相似文献   

20.
结合山东工商学院安全工程实验教学实验室和安全工程学科建设的实施,对高校开放式教学实验室综合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通过从实验室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人)、实验室管理(管)、实验室环境(环)、实验室器材(物)四个方面构建开放性实验室体系。评价开放式实验室体系的影响因素众多,以安全工程实验室为例,选取了其中比较重要的4大类15小类影响因素,首先用偏主观的层次分析法系统地构建了由4个二级指标和15个三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再应用偏客观的粗糙集理论完善并验证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最后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上述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计算求得评价结果,结果表明该实验室管理体系的综合评价等级为"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