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水平管内气液两相螺旋流压降规律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气液两相流实验装置上进行了流型和压降的实验。以空气和水为实验介质,对水平管内气液两相螺旋流的流型进行了研究。依次得到螺旋波状分层流、螺旋泡状流、螺旋弥散流三种典型的流型图像。并分析了流型、体积含气率、气液折算流速以及叶轮起旋参数等因素对气液两相螺旋流压降的影响。最后实验表明,流型是影响压降规律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对压降的影响亦有影响。螺旋弥散流是压降梯度最小的流型。以上结果对今后相关的研究以及工程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白羽 《太原科技》2014,(11):45-47,49
采用HOG(梯度方向直方图)+SVM(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对视频图像中的煤矿井下人员进行了检测,以判断被检测人员是否入侵危险区域,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判断点是否在多边形内部的方法,大大减少了算法的复杂度,提高了对煤矿井下人员安全保障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星际弥散吸收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际弥散带(diffuse interstellar bands;DIBs)是源自星际空间的数百条吸收谱线的总称.自20世纪20年代首次发现两条DIBs以来,对DIBs的观测和证认已有8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共观测到了300多条DIBs,但没有一条DIB的载体(carrier)被完全证认.DIBs的证认被认为是困扰着天文学家80多年的天体物理学的经典难题之一.我们简要回顾了星际弥散带的观测历史,介绍了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星际弥散带的一些观测特征、星际紫外消光2175A驼峰强度和星际弥散带的相关性、星际弥散带之间的相关性和星际弥散带的分类方法;对星周环境中是否存在弥散吸收带的观测结果也给予了简要的评述;讨论了星际弥散带的载体和起源.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现场实测水文资料,讨论了长江口咸淡水混合及潮差、高潮位的关系以及在不同潮相时各种混合动力机制的相对重要性。还从混合产生的环流效应、絮凝作用、层化界面等方面分析了长江口悬沙输移和聚集的原因,并用二维盒子模型计算验证了环流对河口泥沙聚集的效应。本文的结论深化了以往对长江口混合的认识,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咸淡水混合及其对悬沙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现场实测水文资料,讨论了长江口咸淡水混合及潮差、高潮位的关系以及在不同潮相时各种混合动力机制的相对重要性.还从混合产生的环流效应、絮凝作用、层化界面等方面分析了长江口悬沙输移和聚集的原因,并用二维盒子模型计算验证了环流对河口泥沙聚集的效应.本文的结论深化了以往对长江口混合的认识,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莱州湾沿岸平原海水入侵灾害的发展进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莱州湾东,南沿岸平原的海(咸)水入侵是人为过量采取地下水和自然环境变化共同引发的灾害。根据多年观测数据绘制的地下水位负值区,淡水资源超采量和海(咸)入水入侵面积八卦减标志划分灾害进程为初始阶段,发展阶段,恶化阶段和缓解阶段,给出了灾害发展模式,为此解释新区灾害,针对灾害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适时而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携砂液在压裂管柱内流动的沿程摩阻研究仍未取得实质成果,而携砂液的沿程摩阻分析是指导压裂设计和施工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对携砂液的沿程摩阻进行研究,推导可普遍应用的沿程摩阻计算模型。利用液固两相流相间的动量交换理论,研究了携砂液分别在直井段、造斜段和水平段流动时支撑剂颗粒处于悬浮运动状态、滑跳移运动状态以及部分悬移,部分滑跳移状态下的携砂液平均流速,最终利用Darcy-Weisbach公式建立了可用于各类型井的携砂液沿程摩阻计算模型,并计算分析了管径、施工排量、砂比、压裂液及支撑剂性质对携砂液沿程摩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长江河口咸潮入侵严重期间,为保证供水,陈行水库有时会带盐取水.2009年11月27日至2010年3月12日在陈行水库进行了氯度观测.结合径流量、潮汐、风应力、上游氯度和取水口氯度,分析了长江河口咸潮入侵以及陈行水库3次带盐取水的运行方式和库内氯度的时空变化.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在东风作用下,水库东岸有上升流的存在.在咸潮到来前期,陈行水库增大取水量,使水库保持在高水位.在咸潮到来的初期,进行带盐取水,保证水库在较高的水位.在咸潮中后期,根据咸潮入侵的强弱向宝钢水库抽调适量淡水,同时当库内供水口氯度接近250 mg/L时必须停止从长江带盐取水.库内氯度资料表明水库带盐取水造成库内氯度升高,氯度的变化与风况有关,在空间存在差异性.陈行水库的调度与库内外的氯度密切相关,同时需要考虑库内的水位、上游氯度变化以及水库表面风场的变化情况.本研究可为河口水库的优化运行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水库的调度管理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9.
河口形状对最大浑浊带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改进的ECOM模式和耦合进的悬沙输运模式,通过设计一个平直和喇叭形理想河口,研究河口形状对最大浑浊带的影响.在滞流点处存在着最大浑浊带, 中心位于南岸, 从动力机制上揭示了最大浑浊带形成的原因.与平直河口相比,喇叭形河口因口门内河口变宽,使得表层向海的流辐散而流速减小,从而造成喇叭形河口段盐水入侵加剧,进而造成底层向陆的密度流及其向西流动的距离增加,盐水在平直河道内向西入侵的距离增加.喇叭形河口悬沙浓度减少,但存在着两个最大浑浊带.一个在平直河道段,因滞流点上移,而相应向上游移动,另一个在喇叭形河口段南岸,主要是由挾带悬沙的径流受科氏力的作用向南岸偏转以及底层横向环流向南岸输送高浓度悬沙造成的.河口形状对河口环流、盐水入侵和最大浑浊带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河口形状对河口环流和盐水入侵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作者应用改进的ECOM模式,通过设计一个平直和喇叭形理想河口,研究河口形状对环流和盐水入侵影响。盐水入侵产生盐度锋面,在锋面处底层存在着向陆的密度流,为保持断面上质量连续,上层的流速明显增大;表层流有偏北的分量,底层流有向南分量,表明有横向环流存在。盐水入侵产生的盐度锋面在水平面上向西北倾斜,北岸盐水入侵比那南岸大,在垂直上向上游倾斜,底层盐水入侵比表层大,高盐水位于北岸的下层。张潮流、向陆的密度流和混合是产生盐水入侵的动力因子。科氏力使涨潮流向北岸偏转,向陆的密度流存在于底层,这种动力机制导致了盐度分布的不对称。盐度横向分布产生的斜压压强梯度力指向南岸,并随水深增加,导致底层流向南岸流动;因要满足质量守衡,在北岸因底层流的辐散产生下降流、水位下降,而在南岸因底层流的辐合产生上升流、水位抬升,水位的横向分布又导致表层流向北,想成一垂向横向环流。喇叭形河口因口门内河口变宽,造成流的幅散,向海的流速减少和产生上升流,底层向陆的密度流向西流动的距离减少,口门处盐度增加,但盐水向西入侵的距离减少;河口喇叭扣南岸下层也出现明显的高盐水;垂直混合增强,盐度垂向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