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9 毫秒
1.
提出了微区簇集中优化动态指配和外展微区簇集中优化动态指配2种适于个人通信系统微蜂窝结构的分布式动态信道指配方法,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它们具有能适应微蜂窝结构中通信业务负载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变化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2.
OFDMA下行链路混合业务调度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的混合业务分组调度算法.在调度过程中,对信道状况好的实时业务用户的数据包采用推迟发送的策略.先对缓冲区中累积数据包较多的实时业务用户分配资源,随后对非实时业务用户采用正比公平算法分配剩余的资源.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较好地满足了实时业务的延迟需求,并提高了非实时业务的系统吞吐量.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无线网状网中多条路径同时传送引起的干扰冲突和资源竞争问题,提出了依托信道分层方法的组合式路由结合调度的方案:首先,给出了路径发现的可行方案,并基于网状网的可用资源提出一种路径选择判据——资源可获得度;然后,确定了多条路径可并发传输的信道分配方案;最后,开发了结合路由、信道分配、调度的组合优化调度方案(COSS算法),以启发式的方法找到每个时隙下尽可能多的可兼容路径,实现可兼容路径的组合优化调度.为验证COSS算法的性能,在不同网络资源配置、多种流量请求下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COSS算法在吞吐量、传输延迟、传输完成时间方面有较好的表现;(2)与AODV路由协议相比,COSS算法有效地提高了吞吐量.  相似文献   

4.
调度的目标是尽可能降低语音分组时延,同时最大化数据业务的总吞吐量。采用串行调度的方法:先进行语音调度,再进行数据调度。通过一个可调参数Vmax体现语音和数据业务在资源分配上的折衷。算法设计时考虑了可变分组长度给调度带来的影响与约束,提出了一种载波补偿方案以保证在每个调度帧内传输尽可能多的分组,并利用了语音业务特性。仿真结果表明:与Ahmed和Gkkw算法相比,该算法降低了语音分组时延。  相似文献   

5.
调度的目标是尽可能降低语音分组时延,同时最大化数据业务的总吞吐量,采用串行调度的方法:先进行语音调度,再进行数据调度。通过一个可调参数Vmax体现语音和数据业务在资源分配上的折衷。算法设计时考虑了可变分组长度给调度带来的影响与约束,提出了一种载波补偿方案以保证在每个调度帧内传输尽可能多的分组,并利用了语音业务特性。仿真结果表明:与Ahmed和Gkkw算法相比,该算法降低了语音分组时延。  相似文献   

6.
一种提高有线电视宽带网数据业务性能的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有线电视网正逐步向光纤同轴电缆混合(hybrid fiber/coax,HFC)网发展,HFC网以其频带宽和用户覆盖面广等优势成为为家庭用户提供宽带接入的重要手段之一。非对称宽带数据业务(如高速Web浏览和FTP文件下载等)是目前有线电视宽带网提供的主要服务,其性能的优劣将决定用户对有线电视宽带网的满意度,从而影响有线电视宽带网的普及和发展。概述了HFC网上行信道的数据传输机制,分析了其对数据业务性能造成的影响,对数据业务及其所采用的TCP协议在HFC网络环境中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从HFC网上行信道带宽分配算法入手,对提高有线电视宽带网数据业务性能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下行数据速率跟踪/上行带宽邓分配的上行信道带宽分配算法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7.
DCME中承载信道的动态指配过程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DCME(数字电路倍增设中关键技术之一的承载信道的动态分配方法,列举了承载业务的种类及相应的服务策略,提出了指配消息的优化方案及承载信道的限时刷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HFC网络中3种QoS业务调度方式的优劣,并对基于业务类调度方式的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性能模型的平均时延和吞吐量进行了计算和仿真,最终得出此调度方式是以牺牲数据业务性能为代价来保证实时业务实时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角度出发,结合切换保护信道算法,提出一种多载波通信系统中的子信道合并切换算法,采用多维Markov链对多业务蜂窝网络通信系统中的切换保护信道算法性能进行了建模分析,得到了切换阻塞概率等系统性能关键参数的解析结果;与切换保护信道算法相比,在对其他类型呼叫性能影响很小的前提下,采用新算法,大大改善了数据业务呼叫切换的性能.算法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该算法还可以与其他资源预留切换算法相结合,改善其性能.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小区制矿井调度移动通信系统所涉及的有关问题。综合考虑有关因素对无线传输的影响以及矿井巷道与系统配置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系统的工作频率、基站与移动台天线形式;根据系统的话务情况与特点确定了系统采用多信道共用技术以及相应的共用信道数、信道指配原则、信道指配模式、信道选取原则和系统的呼叫方式;根据井下实测初步确定了系统的小区半径以及大、中和小型矿井实现全矿井调试移动通信所须配置的小区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