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析字——修辞格源流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不同流派对析字辞格的分类 一、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认为析字可分三类:(一)化形;(二)谐音;(三)衍义。 (一)化形析字。变化字形的析字可分作三式:(甲)是离合字形的,可以称为离合;(乙)是增损字形的,可以称为增损;(丙)是单单假借字形的,可以称为借形。三式之中,以离合一式为最常见。 (甲)离合 ①冯玉祥常说,“我去画我的丘八画,去作我的丘八诗。”(薛笃弼来信) 这种离合字形的措辞,都是把一个字的字形拆开来用,如“兵”字拆开是“丘”“八”两个字,所以就借“丘八”两个字来代一个“兵”字。旧诗中的离合体。还有酒令、童谣之类,有的用这一  相似文献   

2.
关于《马氏文通》字类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通》以义定类:一字一义,则一字一类;一字数义,则一字数类。后者即“字无定义.故无定类”,实际上就是字的兼类。且《文通》的最小运用单位是字而不是词,因而一字数义的兼类现象就多了起来。而当某个字的甲义临时引申为乙义时,该字则由甲类字“假借”为乙类字。可见,《文通》的字类理论自戍体系,其“字无定类”与“字类假借”并没有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3.
汉字与幽默     
汉字不仅是世界上最具形体特征的书写符号,而且本身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汉字在记录汉语同时必然表现出潜在的文化价值与修辞功能。交际中,运用汉字可以构建言语的幽默。本文旨在举例论述运用汉字构成幽默言语的机制,分别表现在错别字、字形示意、析字推衍、重复同字、咬文嚼字、同形字和用宇调侃等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影视剧和小品中出现的东北方言多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向观众展示出一种独特的语言风貌。从修辞学的角度分析,赵本山影视剧和小品中的语言主要运用了谐音析字、摹绘、省略、激问等4种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5.
“翻造”是语言的一种变异艺术,是常见的一种修辞方式。“翻造”的模式大抵有四大类:一是采取谐间或非谐音换字、调整原字词排列位置、增减原词语的字数等方式,来“变形换神”,使意义产生明显变化;二是通过移用、改变感情色彩、导致下解熟含意(实话还原),来“留形变神”,使语义发生变化;三是不改变词的字形、字序,但字词的组合、结构关系有变而引起语义变化,为“移步换神”类;四是将数种翻造物法综合运用于一体的、例语  相似文献   

6.
修辞的最高境界是修辞的“化境”。这种“化境”是指修辞主体运用修辞技巧已达到出神入化,游刃有余的地步,再也感觉不到自身在刻意运用修辞技法。同时,修辞接受客体也感觉不到修辞主体运用技巧的痕迹。要达到修辞的“化境”,必须达到天然自成的反映生活和修辞主体情感的“真”;修辞与语音、语境、语体的“谐”;修辞主体对修技巧的一种独特感悟与运用的“灵”;修辞语言清新自然言简意丰的“朴”。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文化、政治的关系密切。语言不仅体现文化、政治,同时也被二者塑造,因此文化和政治通常是语言修辞编码的动因。中国是尊“礼”的“礼仪之邦”,行“礼”必要言“礼”,汉语中包含有许多“礼”字的修辞话语和众多的“礼X”的词语。以佛教词汇中的“礼X”词语和政治话语场中的“礼”字修辞编码行为为例分析它们背后的文化和政治修辞动因。  相似文献   

8.
分析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直音类词语注音方法,发现“直音”非纯粹的注音术语,还兼有析形、辨义等功能。朱熹选择注音字是有意而为之,被注音字与注音字之间往往存在着古今、通假、同源、异文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也是我国修辞的重要的源头,体现了先民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本文采用了修辞和艺术结合的视角,从“赋的修辞艺术”等6个方面进行论析,以见《诗经》修辞的成熟程度及对后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郑帅 《科技信息》2008,(1):158-159
英语翻译成汉语时,四字格为我们所广泛使用.运用四字格不仅可以使语言简练,而且读起来非常顺口,如运用得体,可使语言更加生动活泼,增强修辞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汉语四字格的构成及其在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比喻构词是修辞构词中的一个小类别。修辞构词一般要在句法构词的基础上进行,但修辞构词却不同于句法构词。句法构词是借助句法手段构造新词,如“地震”“理发”“菊花”“图书”是借助主谓、动宾、偏正、联合等句法关系构造的词。修辞构词是借助修辞手段构造新词,如“玉碎”“砸锅”“汗颜”“细软”,如果没有修辞的比喻、借代手段,它们就不可能以词的形态存在。关于修辞构词,我们以为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仅就比喻构词谈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2.
修辞的运用既是一种民族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学和文化现象,当代流行歌曲走红的背后,除了歌曲外在的作曲配乐之外,流行歌曲中的歌词更是一个极其独特的存在,尤其是美妙的修辞手段在歌词语言中的运用,充分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和心理需要。本文主要从消极修辞、积极修辞两个方面来分析林夕歌词中的修辞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四字格乃“华文所独”;四字格的修辞美体现在:一、音乐性;二、平稳性,三、简练性。汉语语汇所蕴藏的大量四字成语、熟语,悠久的文化历史对四字格的“预制加工”,以及由非四字格向四字格转化的极大可能性,使汉语四字格具有丰富的修辞特色和长盛不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析字——修辞格源流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发生学的角度考证了析字辞格是修辞格较早的源流之一。文章分析了析字辞格的起缘,并且描绘出其演化的历史轨迹,而且从诸家流派对析字辞格所下定义的对比中折射出先哲时贤对其认识的异同,从实际运用的角度的考察上阐明了析字辞格的真正作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广播语体修辞学》最大的特点是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广播语体中修辞方式的运用规律。《广播语体修辞学》除探讨了广播修辞的理论外,还将28种修辞方式分别归在声音类、结构类、描绘类、替代类、引导类等五大类中,从广播语体偏重于形式方面的因素(声音、结构),到偏重于内容方面的因素(描绘、替代),再到内容与形式结合的因素(引导),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在广播语体中怎样运用修辞手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成语修辞的文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成语在形式上选择了“四字格“,是选择了汉文化的经典形式,成语修辞的过程也是“四字格“化的过程;在内容上,绝大多数选择经典故事和精彩语句,是汉文化的精华;其修辞手法的运用,实质上也是文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拟声(Onomatopoeia)是一种重要的语音修辞手段,它通过借助于相似的语音来模拟某种声音,以产生某种修辞作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给听众或读者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拟声主要是通过恰当使用象声词来实现的。 使用象声词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语言现象,我国历代许多著名诗人和作家多长于运用象声词来描述事物,抒发他们强烈的思想感情。白居易《琵琶行》中“枫叶荻花秋瑟瑟”、“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杜甫《兵车行》中的“车辚辚,马萧萧”以及《木兰辞》中“唧唧复唧唧”、“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等等诗句中都用了象声词。这些诗句风格朴实,语言通俗,音调优美,形象鲜明,这与象声词的合理使用也有密切关系。 在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的作品中,象声词可以说是俯拾皆是。茅盾在《雷雨前》中描写雷  相似文献   

18.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解衣衣我,推食食我。春朝朝日,秋夕夕月。入其门,无人门焉者;入其闺,无人闺焉者。 ——曾国藩:《复李眉生书》 上面所举的这些短句,每句都有两个相邻的同形字,但是这些同形字也仅仅在形体上相同,而发音、意义和词类都是不同的。析言之。“春风”的“风”读如“fēng”,阴平声,名词;“风人”的“风”读如“fěng”,上声,动词,意为“吹拂”。“夏  相似文献   

19.
英语双关语(Pun)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段,也有人称之为文字游戏。它有意识地让一个语句关涉到两个方面,使之产生两种绝然不同的有含义,“言在此而意在彼”。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和英语教材中均蕴含着许许多多妙语连珠、令人拍案叫绝的双关语。英语双关语的修辞效应主要是借助于语言文字上的同音异义(homonymy)——语音双关和同形异义(polysemy)—一语义双关现象来实现的。本文试就英语语音双关和语义双关及其所产生的修辞效应作一浅析。语音双关及其修辞效应语音可以传情达意,利用某些语音的表现手段可以使语音在产生音乐美的同时,…  相似文献   

20.
用电脑时,经常会被一些生僻字困扰,特别是人名和地名中常常出现,如“裎”、“种”、“拮”、“懋”、“硬”等。这些字用我们常用的输入法都无法输入,用造字程序麻烦不说,一旦机器重装,所造之字也就付之东流了。这里有一种方法可以快速输入生僻字,如果你要输入一个“种”,请先输入一个由此字偏旁的字,如“羽”。然后选定此字,单击[插入]→[符号],一下子就定位到了“羽”字上,就在它同行的第三个字就可找到“狲”,点击[插入]即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