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中国铅工业迅速崛起,已成为全球铅生产、消费中心,中国铅产量和消费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2011年的精铅产量和消费量分别达到了423万吨和429万吨。随着我国交通工具、移动通信、核电等产业的发展,预计到2015年我国金属铅需求量将超过600万吨。  相似文献   

2.
重新考虑发展的含义在九十年代开端的时刻,人类社会还有10年就要迈进一个新的世纪。检讨以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发现:社会的发展过分地注重了数量方面,而忽视了质量方面。当今世界人口已经突破了50亿大关,世界总产值在1985年已达到1.27×10~5亿美元,1989年世界钢产量为7.83亿吨。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更是触目惊心:1989年世界生产原油29.69亿吨,天然气21006亿立方米,煤炭50.15亿吨,同年全世界共消费商品能源114.47亿吨标准煤,还不包括广大农村消费的非商品能源。1985年世界粮食生产16.67亿吨,消耗19亿桶油当量的能源,  相似文献   

3.
为了纪念陈昌曙教授对中国技术哲学和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建设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发扬他的学术传统和治学精神,促进东北大学科技哲学的研究和发展,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同学会决定向张学良教育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2011-2020期间每年捐赠100万元),设立陈昌曙技术哲学发展基金,签字仪式于2011年10月17日在东北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4.
为了纪念陈昌曙教授对中国技术哲学和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建设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发扬他的学术传统和治学精神,促进东北大学科技哲学的研究和发展,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同学会决定向张学良教育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2011-2020期间每年捐赠100万元),设立"陈昌曙技术哲学发展基金",签字仪式于2011年10月17日在东北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5.
1项目背景 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战略的实施,新区人15和经济均实现快速增长,2011年常住人口达248.21万人,生产总值完成6200亿元,工业总产值12700亿元。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盲目施肥、过量施肥不仅造成农业生产成本增加,而且对生态环境有潜在污染压力,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据统计,北京市化肥投入量近些年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2005年氮磷钾纯养分的用量达到14万吨,约合500kg/公顷,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纯氮用量达到8.4万吨,北京市瓜菜类化肥年投入量占北京市化肥总投入量的43%,每年菜田土壤淋洗的氮素约为433吨,可使4330万立方米的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标10mg/L。  相似文献   

7.
正过去20年,全球甲烷排放量增加了近10%,这种强大的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达到了创纪录的高水平。追踪温室气体变化的全球碳项目科学家称,2017年是有全面数据可查的最近一年,全球年碳排放量达5.96亿吨。科学家在7月14日发表的两篇关于全球甲烷预算的论文中指出,与2000—2006年的平均水平相比,甲烷年排放量增加了约5000万吨,这主要由农业和天然气工业推动所致。现在大气中甲  相似文献   

8.
刺参是我国传统的名贵海珍品,生长于温带区的中国、日本、俄罗斯、韩国等海域,是可食用海参中的佼佼者,也是消费量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品种。我国是全球刺参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刺参主要养殖国家,近年来,刺参产业发展迅猛,至2011年刺参年产量达13.8万吨,综合产值超过400亿元。但是,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规范刺参生产和监督市场,导致加工过程中掺杂使假、牟取暴利的行为屡禁不止,每年经济损失达数亿元。为规范刺参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保护消费者权益,项目组自2005年即开展刺参产品质量评价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若要维护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确保森林面积是必有之义. “到2030年,中国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2020年12月1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发出了令人振奋的宣言,这也更新了2015年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中增加45亿立方米的目标.提升国家自主贡献力度,既对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坚定承诺,也向国际社会彰显了与自身发展水平相称的大国担当.  相似文献   

10.
云南是我国第二大蔗糖生产基地,全国“双高甘蔗”优势产区,甘蔗产业是国家和云南省重点支持的优势产业。“十一五”以来,云南甘蔗种植面积达450万亩以上,蔗糖产量突破200万吨,工农业产值突破200亿元。由于云南光热资源丰富,除甘蔗外,香料烟、马铃薯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水稻、蔬菜和水果等传统作物也有较强的可比效益,迫使甘蔗的种植区域不断向旱地和坡地转移,旱地甘蔗所占比例达到80%。云南也是全国乃至全球极干旱的主产蔗区,云南地处低纬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十年九旱,干旱年年有,大小程度各不同”,且随着气候变暖,干旱发生的频率、范围和程度不断加深,给云南蔗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原料及蔗糖产量大幅波动,十分不利于蔗糖产业的平稳发展。如2009年入秋以来,云南甘蔗生产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因抗旱品种缺乏,甘蔗原料产量因旱减产400万吨,食糖减产46万吨,全行业损失超过40亿元。为此,大力开展抗旱甘蔗品种选育,加速抗旱品种的推广应用,采取科技措施增强蔗糖产业抗击干旱的能力,是保证云南蔗糖产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