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明建设直接关乎全体人民的福祉和民族的未来。那么,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如何进行?是不是应该像某些西方激进生态学家们所鼓吹的那样,人类要用放弃自身的解放和发展来换取与自然生态万物的平等相处呢?本文在此分析评价了西方环境主义思潮中最具革命性和启发性的深生态学,指出奈斯深生态学在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深刻反思中,实现了价值观念的深层变革,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提供了一种新的哲学范式,有其积极、有价值的一面;但同时,奈斯深生态学也受到不少质疑,具有局限性。作为奈斯深生态学理论基础的"自我实现"论带有某种神秘主义和宗教主义的色彩,最终倒向生态伦理的乌托邦。奈斯深生态学从纯"自然主义"的立场来考察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拒绝承认人是认识、改造自然的主体,以致从根本上否定了人的主体性的存在,造成人类主体性的缺失。对此,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辩证地扬弃奈斯深生态学思想,以科学把握、妥善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切不可矫枉过正,走向另一个极端。建设生态文明,既不能追求一切以人类为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也不能追求一切以自然为中心的"自然中心主义",而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和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梳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对待自然态度的历史演变,突出强调"敬畏自然"对于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着重指出,敬畏自然作为生态文明自然观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对于建设生态文明而言,回归敬畏自然,不是要把自然重新"神圣化"或"神秘化",更不是对内在价值的抽象认同,而是要从根本上消除文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立,切实保证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哲学家阿伦·盖尔的新著《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未来宣言》或许是迄今唯一的一本标题含有"生态文明"一词的西方学者的专著。该书对西方主流学院派哲学——分析哲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批判。该书指出,分析哲学在方法上排斥了通观和综合而局限于分析,在思想上陷入了科学主义和还原论,已失去对文化整体进行批判反思的作用,而成为一种拒斥深刻思想创新的顽固保守的哲学范式。作者继承谢林、科林伍德、怀特海等哲学家的思想传统,提出了思辨自然主义,认为思辨自然主义就是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该书是对现代性哲学和现代工业文明的较为全面的反思和批判,值得国内研究生态文明的学者的重视。但该书似乎没有抓住现代性哲学的要害——独断理性主义的完全可知论和物质主义价值观。当代量子力学和非线性科学的最新研究为我们拒斥完全可知论提供了科学依据。普利高津、斯唐热和罗韦利从科学成果中概括的自然观和知识论是对完全可知论的明确拒斥。拒斥了独断理性主义的完全可知论,我们会明白,大自然是超验的,是不可能成为科学的研究对象的,科学永远只能研究特定层次的自然物或自然系统,而不可能研究大自然本身。自然物也都处于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也不可能被包罗无遗地认识清楚。如此理解自然,我们才会敬畏自然、顺应自然,进而才能意识到征服自然的危险和物质主义价值导向的危险。这样,我们才能明白为什么必须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体认自然之超验性的自然主义是超验自然主义,超验自然主义是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自由是现代人追求的最高价值之一。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来讲,现代人将人在自然面前的自由视为征服自然的自由,做自然的主人是现代人的光荣梦想。然而,自然本身是不可征服的,认识了个别事物的必然性并不等于认识了自然本身的必然性,并且征服自然导致了生态危机的发生和人在自然面前的不自由。扬弃征服自然的自由,需要走向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自由。生态自由是人与自然整体相统一的自由,是克服了人与自然根本性对立而生成的自由。生态自由能够担保改造自然界的道德合理性,做到人自由也让物自由。  相似文献   

5.
庄子最高境界的自由是逍遥于自然天地之间的自由,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人自由也让自然自在存在的和谐状态。庄子无所待的自由,通过人顺应自然,合乎自然的无为而得到实现,即不以自我意志,也不罔顾自然本性,去干涉自然、征服自然,而是让自然按其本性发展,回到物自身当中,人也回到人自身的本性和自由当中。庄子蕴含生态的自由观,向当代人开显出尊重自然和顺应自然之道,可为人类善待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道德责任提供合理性辩护。  相似文献   

6.
"价值的颠覆"是由西方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进程中形成的一种框架思维模式,影响和制约着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伦理价值的整合,使生态伦理研究陷入"两难选择"处境。在人类历史的嬗变中,生态伦理与现代性内在关联,突破"价值的颠覆"框架思维模式,凸显生态伦理的整合价值,消解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的对立,为保护环境提供必要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7.
Ecology源自18世纪的oeconorny,在其萌芽期就具有两种不同的向度.其一,自然是一个各种事物相互充足利用、高效的经济共同体--自然公司,林奈的"自然的经济体系"为代表.其二,自然是众生平等、互爱相处的家,怀特的阿卡迪亚主义为代表.两者相互影响又彼此对立.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技术文明的兴盛,建立在人类中心主义和机械论自然现基础上的公司论占据了主导地位,家团论受到排挤.合理、有效的生态学应把家目论和公司论相关思想有机融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文明与自然--论现代性境域中的生态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以文明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而秩序又是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所以,对于秩序的追求同样构成了现代性的一个重要内容。而现代性所追求的秩序主要是人的理性建构的产物,而自然则是游离于理性之外的。固而在现代。自然被当作了混乱之源,成为征服与改造的对象,从而连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为了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就必须使文明走向自然。  相似文献   

9.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12):104-109
梅棹忠夫1957年发表《文明的生态史观序说》一文,以此构筑"比较文明学序说",并立足于"机能论"立场对世界历史理论进行生态史观审度。"文明的生态史观"在我国学界的研究并不尽人意,大多将其较为简单归结到地理环境决定论草草了事。在深入理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一重要生态文明思想的关键节点上,对其"文明的生态史观"进行与时俱进的深度挖掘仍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因为至少梅棹忠夫给出考量世界文明史演化进程诸多要素中包括生态环境在内的自然要素,就此而言,在当代就已经十分难能可贵了。当然对其进行唯物史观的反思与审度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0.
法天贵真:庄子技术观的生命哲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哲学具有强烈的生命取向,是关于生命的哲学。其生命哲学以"道"论为中心,以自然生命为本位,以实现自由为最高追求。在生命的观照下,形成了庄子独特的技术观,它以体悟生命为核心理念,以自然与自由的统一为技术追求的最高目标,以"以天合天"为技术活动的基本原则。因此,这种独特的技术观可谓是生命技术观。庄子的此种生命技术观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值得现代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